第一百七十九章 遷移(下)
第一百七十九章 遷移(下) 襄陽城,八月初。 炎熱的天氣,一天賽過一天,太守府內前院的辦公處,時刻都供應著冰塊。 八月十四,天還沒亮,前面已是熱鬧起來。 十幾個仆人小心翼翼的搬著大盆的冰塊,向著一處戒備森嚴的廳堂走去。 本是一處會議廳,王弘毅暫住這里后,為了方便起見,令人將大廳改建成了一座大殿,無非是以原本大廳為基礎,向著四周擴展開來。 殿上設一高座,下有九層臺階,再下面是文武百官的站位。 此時因王弘毅已決定將內宮和六司遷移至此地,稱王大典又在秘密籌備當中,秘書閣的官員跟隨軍隊的,早都已經移居到了襄陽城。 按照往日的習慣,王弘毅又開始每日大會議一次,詢問眾人事情。 聽著文武官員的要事奏稟,沒一日的空閑。 當第一道晨光,從地平線那邊迸然而起,整個天空,都開始變得明亮起來。 街道上還多少有些昏暗,只有臨近內城的地方,燈火通明。 一大片區域,都已經被定為內城擴建的范圍,原有的住戶,早已經相繼遷走,工匠們正在那里連夜趕工。 半柱香時間后,開始有馬車由遠處行來,一輛接著一輛,進入到內城之中。 大殿外三五成群,竊竊私語一片。 王弘毅給予帳下官吏的待遇是十分優厚,與此同時,他的要求也更高一些。 直到文武官員幾乎到齊的時候,一陣樂聲傳來,在侍從的前仆后擁下,王弘毅的乘輿已至。 乘輿在臺階前被輕輕放下,有內侍上前攙扶,身著冕服、頭戴冕冠的王弘毅從容的于乘輿上下來,在這內侍的陪同下,步上臺階。 他上去后,文武百官涌入大殿。 這時日頭升起,燦爛晨光已從殿外直射進來,整個大殿雖然布置簡單,卻在此刻顯得金碧輝煌。 本來炎熱難耐的酷夏,還有著幾分涼爽,大殿前一排排的侍衛已林立。 文武官員按照身份高低,分列兩旁,各自表情肅穆。 整個大殿有上百人,卻鴉雀無聲。 王弘毅步上石階,坐到主座后,一眾文武拜倒在地,口中高呼:“拜見國公!” 王弘毅一手微抬,沖著下面文武官員說著:“眾卿家平身?!?/br> “謝國公?!蔽奈涔賳T這方起身,依舊站好。 王弘毅坐在上位,身著冕服,目光掃向下面。 “臣有本要奏?!币粋€文官這時候出列,向上一拱手,說著。 王弘毅一看,說話的這位是工司的副主事程湘,主事因督辦內外事,忙焦頭爛額,這兩日正病倒在床,現在是副主事在管著事情。 見是他出列,王弘毅溫言說著:“程卿請講!” “諾?!背滔娉弦欢Y,清晰的說。 “臣要奏稟,是二件事,首先就是內城改建,依照圖紙所言,內城這次改建,以原址為點,向外擴展一里,并在內城附近,建造官員府邸,以方便議事朝會,這些規模不大,但是卻涉及不少民居?!?/br> 實際上按照王弘毅的心思,定都不會是襄陽,只是臨時一年二年的居住所,不必太過興師動眾。 但是單是辦公和朝會的要求,就使這次改造必須進行。 “涉及原居民遷移事,令工部按市價買下就可?!甭运妓髌讨?,王弘毅直接的說著,不想自己遇到了拆遷的問題了。 身在這個位置,才明白,有時規劃和民居的沖突不可避免,可內城擴建很重要,有些地點不宜有民居。 “是!”程湘得到了想要的答復,又說著:“第二件事,是各船坊的事,按照吩咐,現在二十一處船坊,同時開工,已經籌備第三批戰船,請問主公還需進行第四批嗎?” “不必了,過一陣再看?!蓖鹾胍阆肓讼?,說著,讓程湘退回到官員隊列。 “還有哪位卿家有事?”王弘毅繼續問著。 相繼又有幾名官員出列,向王弘毅奏稟事情,而王弘毅一一回應。 “臣有本奏稟?!痹谟忠晃还賳T退下后,張攸之從文官隊伍的最前面,向外跨出幾步,拱手向上,說著。 “卿家請講?!蓖鹾胍阕谏衔?,溫言說著。 “諾!”張攸之停頓少許,向上稟報:“臣奏稟是關于幾位官員的調任之事……” 向王弘毅提供了這幾位原在秘書閣就職的官員名字,又講述了這幾人在任這段時日來的表現。 作為秘書閣的主事者,定期向王弘毅稟明應外遷的官吏,是他做的事。 “這些官員,按制要外遷到郡縣任職,請主公恩準!” 王弘毅仔細聽了,與自己曾在十三司遞交上來的案卷上看到的內容大體一致,于是點了點頭:“準!” 張攸之隨后退下。 不過王弘毅的目光掃過張攸之,發現他的面色凝重,有話要講,但沒有在朝堂上說,應是機密之事吧? 片刻后,大殿內鴉雀無聲,沒有官員再出列奏事。 于是早會結束。 “張卿,你且留下來?!蓖鹾胍泓c名的說著。 “諾?!睆堌陉犃兄幸还笆?,低頭應著。 張攸之作為隨軍文官之首,和虞良博一樣,都是王弘毅的左膀右臂,自是非比尋常。 與王弘毅私下要商量事,百官中,又有誰敢去多問? 見沒有自己的事情了,文武百官紛紛散去。 殿內百官都已離開,王弘毅從臺階上面緩步走下來,開口問著:“張卿,你可是有事要講?” 張攸之垂首說著:“臣確有要事,要向主公稟報?!?/br> “方才你未在殿上說起此事,事關機密吧!”王弘毅命內侍出去備輿的同時,對張攸之說:“隨孤到書房去說?!?/br> “臣遵旨?!睆堌S其后。 進入書房,侍從去備茶,王弘毅坐上,令張攸之入座,張攸之謝恩,隨后入座。 不一會,內侍奉上茶點,現在無需吩咐,這些人自然立刻退出了書房,沒有命令,不會有人擅入,向張攸之問:“張卿要說何事?” “臣經由十三司,接到了西益州的情況!”張攸之肅然直起上半身,奏稟:“自在西益州建立八旗制,有些時日,到現在,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br> “西蜀局勢日漸穩定。臣昨晚接到平蠻將軍送來的情報,說已經建立了六旗,除此六旗,山間族已被清理大半?!?/br> “井山部現在就是第一旗,戰績卓著,除上繳大半戰利品外,獵殺野族更是無數,經他們之手,山間族已是不同往昔,大部分野族皆已逃入深山?!?/br> 說著,將情報遞上。 王弘毅接過去仔細觀看,片刻后,微笑說:“這事,丁虎臣做的甚好,西益州安定下來,解決了山間族之亂,蜀地已是再無內患矣……” “三十萬山間族,除了六旗有四萬之眾,已經清剿圍殺十萬,也就是說,還有一半左右的山間族野族?!?/br> “只是這些山間族都是零星部落,大部分已逃入深山,雖不可掉以輕心,但是大局已經定了?!?/br> 八旗制度,用在這方面,實是王弘毅神來之筆,現在看來,效果極佳。 歷史上,對付山間這樣的野族,并無太好的辦法,無非是籠絡和分化。 地球歷史上,三國時,山越就曾經是吳國大患,前后孫吳,花費了三十年的征討,才平了下來。 而現在此法只要三年時間,這大可推廣之。 “對西益州的圍剿還要繼續,第一就是入深山者獵,第二就是愿意下山者編戶,不過眼下,這件事卻要暫時緩一緩了?!?/br> 將情報遞還給張攸之,王弘毅站起身,背著手,在書房內走動著。 “將新進的三旗留下,繼續剿殺山間野族,山間旗兵主力,必須進行調遣了,進入交州,和我軍上下配合,夾攻荊南?!?/br> “當日建山間八旗,每三百人為一牛錄,每五個牛錄為一甲喇,三個甲喇一旗,這有五千人??蛇@第一旗,族人甚多,就是八千人,亦是出得,在威勢上,一直壓著別的小旗,這非常不妥當?!?/br> “派上三旗去交州,不僅可取交州,和我軍呼應,交攻荊南,又可消磨去上三旗的兵力,一舉兩得?!?/br> 張攸之聽了王弘毅的話后,表示贊同。 “主公英明,山間族生來好戰,此時不過建旗區區數年,時日尚短,山間族人雖大半臣服于主公,但他們野性難馴,怕是養不熟的一群狼,倒不如投放于戰場之上,以其族人牽制,以高官厚祿子孫蒙蔭來誘,山間八旗必將成為我軍一把利刃?!?/br> 對于山間族,張攸之向來是主張剿殺,后來王弘毅出臺了八旗制,張攸之這方不再繼續提議剿滅山間一族了。 此時王弘毅提出的主張,正合他意。 見張攸之亦是同意,王弘毅當即說:“那便擬旨,令丁虎臣率領本部五千,上三旗七千,總計一萬二千,深入小道,進攻交州,再由交州從南方進攻荊南……張卿家,你現在擬旨吧,此事,自是越快越好?!?/br> “諾!” “還有,令鐘文道作為內政總管隨行?!蓖鹾胍阆肓讼?,又補充了一句。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