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來由(上)
文陽府,城墻 “李大人,少主又在城外練兵了!”在城墻上的李顯點點頭,眺望著遠方并不作聲。 兩旁官員竊竊私語:“少主大婚后三天,就不斷練兵?!?/br> “是啊,黑衣衛是重點,聽說這次和宋家結親,借著送嫁妝的理由,用了五十匹上等戰匹拉車,才到了這里——五十匹上等戰匹,沒有閹割啊,這可真是大手筆?!?/br> “不過也只有這次了,運些貨物和糧食也罷了,兵甲和戰馬,任何一個藩鎮,在沿途看見了就沒收?!?/br> “陳大人,這連續練兵,所需糧草不少吧?” “是不少,不過據說不用糧庫里的糧食,少主自己運了二萬石來?!?/br> 李顯不由咳嗽了一下,對下面官員巡視了一圈,這些官員,都很眼尖,立馬不作聲了,個個看著。 少主練兵,實際上就是不斷磨合著義從軍和黑衣衛,使每個士兵都知道,他才是指揮使,是上司。 一個官員突然指著前方,說著:“看,回來了?!?/br> 李顯向遠處望去,只見原野處涌現出一片黑線,急速擴大向府城奔馳而來,不一會兒和雷一樣的馬蹄聲已是隱隱可聞。 這種卷風一樣的沖鋒,使官員無不為其氣勢所攝,不禁交頭贊嘆:“黑衣衛果然威猛無比,我鎮有此雄兵,真是安如泰山?!?/br> 李顯看著急馳而來的黑衣衛,不由變色。 距城門一里時,黑衣衛放緩了馬速,李顯遠遠望見清一色黑服的騎兵,特別注意著一隊騎兵。 這騎兵首腦,就是賀益。 得了馬匹,王弘毅就將賀益調來,擴建黑衣衛,多出一個隊五十人,賀益擔任隊正,但是由于是騎兵,又是黑衣衛,官職反而達到了果毅校尉。 王弘毅見到城門上的各官員,為首的正是李顯,不由一笑,身子翻鞍而起,落到了地上。 城上就傳來一片贊嘆之聲:“少主好騎術!” “少主英武,又不失文雅,蜀地同齡人有誰可堪比?” 王弘毅失笑,和李顯相見,就問著:“李大人,這牧場辦的怎么樣?” “這牧場辦起來也不難,甚至良種也不難,只是糧草是大難事。若是有大草場也罷,可散養,一天不停吃食,可是沒有大草場的話,只有用糧食喂養,戰馬一匹,年食100石,是一個士兵的三倍?!?/br> “這三百匹戰馬,就等于養軍一千,何其奢侈!”李顯臉有難色,說著:“若是再擴大,實在供養不起?!?/br> 王弘毅點了點頭,記得地球歷史上的李世民,就以玄甲精騎破敵。 《資治通鑒》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馀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br> 虎牢關之戰,李世民以3500騎兵擊破夏王竇建德10萬,斬殺過萬,俘虜5萬,并且俘虜夏王竇建德本人,因此可知如果精于兵法,利用起玄甲精騎有多強的威力。 不過,以李世民之財力,玄甲精騎也只有千人,可知在沒有獲得養馬之地前,騎兵是多稀罕了。 全鎮養二百五十黑衣衛,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糧食嗎?”王弘毅若有所思,他實際上手上有二個大殺器,這是地球上干農活時獲得,唯一要考慮的是,是不是時機恰當。 凝神觀看,只見頂上云氣翻滾,只見金印中,淡黃色的本命氣挺立,玉印上,不斷滲入絲絲白氣,這些白氣又被煉化成赤紅氣,少數幾絲又變成淡黃色。 王弘毅很是滿意,這次娶了宋心悠,從望氣上看,就知道宋家支持不少,自己又在不斷熟悉著義從軍和黑衣衛,掌控日高,再過一段時間,就真的可以有持無恐了。 就在王弘毅尋思時,汲水河上一船,于河上緩行,船上有二人,一個是道人,羽衣星冠,帶著出塵之氣,正是玄洞。 后面一人,二十歲模樣,眸帶精光,相貌雖然平平,可是那股精悍之氣,直直沖出,在頂上與眾人不同,的確似于一根狼煙一樣沖上。 這人跪坐于船上,環顧四周,不發一言。 玄洞立于船上,望著這熟悉景象,面上現出一絲戚容。 玄洞望著盈盈河水,心中有些悵然。 遙想當日與田紀于這水上乘船暢談,仿若前世一般。 只是,當日之人,已然魂墜黃泉,再無相見之日。 自己再次下山,卻為扭轉局勢坐鎮而來。 想到田紀之死,雖同門情誼不深,卻也讓人唏噓。 修士本就情感淡薄,只這田紀,卻有些不同。 其人于生前被師門輕視,多次提出建議,亦被否定,不為重視,可其死后,生前種種猜測,卻皆成真。 又兼其從容就義,倒讓師門頗為驚詫。 實是讓人唏噓,至死方得師門重視,不過,只要師門氣運不失,田紀靈魂必可受到庇護,雖在冥土也受照顧,還有修成鬼仙的可能,這也算是歸宿。 玄洞望著眼前平靜汲水河,嘆息一聲,上次便是在這汲水河上,他們察覺出那不祥之感。 只當時,自己雖有所察覺,卻不以為意,只留愛徒周竹于此,以為便可扭轉冥冥之中或可出現之變故。 卻不知,天意威嚴,實非凡人可cao控,曾幾時,這天地之間,潛龍之氣,變的如此復雜難辨? 真人,當日的你,是否算出今日之局? 若已算出,又為何又放任至此? 若未算出,現在蜀地之局,又何去何從,真能否如師門所言,可趁勢而起? 玄洞沉默多時,心下茫然,不知師門所為,到底是否真的對了。 回轉頭去,卻見天驅武士,面上表情平靜,不為這些景色所感染,或許知道越多,便越為之所困,不知者反倒輕松自在。 “張鐵,再過半刻時間,便可至文陽府范圍內,我等先尋一落腳處,再做打算?!毙吹f著。 張鐵聞此,點頭應著:“諾?!?/br> 到了一處,二人上岸后,不加耽擱,直接向文陽府行去,根據師門指示,需在文陽府尋一處落腳。 而在這文陽府城十里處有一道觀,就是預備的落腳之處。 上岸之處,距這道觀,不過十里。 路上因有行人,只作尋常之速,半個時辰后,才至此地,只見一片郁蔥樹間,一座道觀,現于面前。 張鐵上前,扣打門扉。 “門外何人?”門內有一清脆聲音詢問,聽聲是一個小童。 “山隱之人,是觀主故人,前來拜訪觀主?!毙粗棺堣F,親自上前沉聲說著。 “觀主故人?還請少等片刻?!庇^中那小童聽聞,說著。 腳步聲漸去,去向里稟報。 二人在外等候,不過等候所需時間并不長,只一會,一陣腳步聲便再次傳來。 吱呀一聲,道觀大門被人從里打開。一個老年道士,現于門前,目視眾人,身后,有一小童,是適才應答的小童。 這老道士目光帶有審視,少頃認出玄洞,面上頓時現出驚喜之色,說著:“原來是仙師到了,快請入內?!?/br> 態度甚是殷勤,向里行走,還感慨說著:“已過十載,不想仙師風采依舊?!?/br> “你也依舊健朗?!毙葱π?,說著。 看向后面這人,老道士忍不住問著:“這是?” “哦,這是我所收記名弟子仙師之徒張鐵,到你這里少住幾日,還方便吧?”玄洞說著。 老道士卻甚是高興,連聲說著:“方便,方便!仙師這次多留幾日吧?!?/br> “倒有此意,只怕討擾于你?!?/br> “怎么會,仙師在此留住,小道高興還來不及,只管住下,只要不嫌道觀簡陋便可?!倍苏勂饋?,真是舊識。 遠處十里,就是府城,用腳步行走,也不過是半個時辰的路途,正好窺之。 到了一處靜室,道士命小童捧出了茶盤——茶、云片糕、紅棗。 又命二個小廝趕快去打掃房間,空出兩間靜室來。 老道士尊玄洞坐在首席,斟上茶來,見他看著,就笑的說著:“本鄉有個周進的先生,甚敬先尊,每年都捐銀二十兩銀子,還打發了一些年輕的伙計來幫忙,卻是真的善行?!?/br> 玄洞笑的說:“這等是善人,應該有福德?!?/br> 等得點心吃完,又斟了一次茶,小童報告,凈室打掃出來了。 老道士就稽首行禮:“仙師先去休息,我這就去整治晚宴?!?/br> 話說地球上,釋迦牟尼在世時,僧團都是奉行托缽正命,清凈乞食,除開酒類,不論葷素,在家人供養什麼,就吃食什麼,此于經律皆處處可見。 佛教里最早公然主張吃素的就是佛門叛徒提婆達多,他嫉妒釋迦牟尼的地位,處心積慮想超越釋迦牟尼,甚至想滅釋迦牟尼取而代之。 他為向世人表示他比釋迦牟尼還優越,便提出五項苦行,其中一項便是「終生不吃魚rou」,這一點也遭到釋迦牟尼明白的駁斥。 地球吃素緣起是肇始于南北朝梁武帝,先是佛門推廣,后就是連道教也吃了。 這個世界的煉氣士不能簡單視為地球道教,當然也沒有梁武帝,葷素之別,并不重要,各人口味和進境。 老道士整治晚宴,當然不忌葷素,玄洞也稽首還禮。 門里出來,觀中卻也有幾株桃花柳樹,看了一會,只見蒙蒙的雨下了起來,煙籠遠樹,景致更妙。 一時間,卻在尋思:“王者集百萬之氣,掌握移山倒海之力,或生或殺,皆在一念之間,我等微薄法力,如何才能干預?”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