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劍閣故事的真相
(ps:看完這一章,不要覺得被繞暈了,哈哈,后面還有真真相。) 記得書院有次修為考核,來自術字門第一世家的江家少爺曾說過,這世上如若有人能在書院文試考核之中考出丁下,那便一定有能力考出甲上。 一個能成功避過所有正確文試答案的人定然對真正的答案了然于胸。 這當然是文試考核常以丁下末名成績而聞名書院內外院的江滿樓一貫秉承的至理謬論。 不過雖是謬論,卻也不無其道理。 這世上雖不存在江滿樓謬論之中的那種人物,卻存在于勝負輸贏之間終生平衡的人。 那種人修流字門中庸之道。 那種人就像是一滴水,在杯中視為杯,在盞中視為盞,隨瀑布而飛逝,隨江海而遠流。 劍閣弟子王小二就是這樣一種人。 入昆侖修劍至今而未嘗一勝一敗,哪怕遇到帝無淚這般俯視同代天驕的人物也游刃有余不卑不亢。 在七十二峰皆鋒利的昆侖劍閣里,他是最鈍之人。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最鈍之人,讓自帝都而來張狂灑脫的帝王盟公子于九天峰上論劍而束手無策。 白衣白發的帝無淚負手而立,那張臉上與那雙眼中再沒有來時的豪邁與激情。 劍氣肆虐的風拂亂他的白發與白衣,他身上戰意尚未曾消退,心里卻已沒了再戰的念頭。 對于勝負欲極強的帝無淚來說,與無勝無敗的小王師兄一戰至此而未果,著實讓他頓覺顏面盡失。 不得不承認他小覷了中庸之道,更加小覷了劍隱峰小王師兄的映月。 這一場論劍從頭至尾,他甚至都不曾真正見識過傳聞之中那無形無影的映月劍。 但他知道,那把映月一直都在王小二的手中。 因為他的白袍衣袖曾被劍氣刺穿! 帝無淚抬頭望了望夜空,看著滿天的繁星與星河棋盤,左手不自覺地扯了扯被劍氣劃破的衣 袖輕嘆道:“可惜了這滿天的星斗?!?/br> 王小二的無形劍名為映月。 映月而顯的映月。 今夜繁星無數卻唯獨不見月明,對于無奈何小王師兄中庸之劍道修為的帝無淚來說何其可惜??上Я耸ト俗髅赖臐M天星斗! 無形無影之劍映月在手中寸寸消失之后的小王師兄終于松了口氣。 他從帝無淚身上已經感受不到先前登山時分那般強烈乃至灼燒的戰意。這說明,這一場論劍還是以無終之終而告一段落。 這是他最愿意看到的結果! 不是為成全劍閣七十二峰盛傳的中庸之道,而是他本就對勝負之數無欲而無求。 此生之志在于繼承天墉城里那客棧祖業并且發揚光大的小王師兄當初入劍閣學劍的目的很單純,更加談不上除魔衛道仗劍三尺而行俠。 他只是不想再受到城里街道上同齡孩子的欺辱罷了。 僅此而已。 所以在那一年昆侖招募弟子的時候,偷得些許碎銀子的王小二打著如意算盤報了名。 想學得些許守住客棧老本的本事,實在不濟也要認識結交那么幾個劍閣弟子,日后他從老爹手里接管了客棧,也好憑借著這層淺薄關系而得到劍閣同門庇佑。 誰知天生璞玉的王小二悟性極高,一朝學劍而無師自通,更是在日后諸多次的七十二峰論劍之中從無敗績。 他無欺人之心,更不愿受人欺凌,便誤打誤撞成就了自己從無敗績從無勝績的中庸之道美名。 小王師兄這一尊崇的稱謂也隨之而來。 其實只有他自己知道,這一切,不過是無心栽柳罷了! 否則,他也不會在帝無淚尋上門之后而出于不愿樹敵的心思重新回歸山門擔任天池劍侍…… 見帝無淚無糾纏不休的再戰之心,也沒有任何追責的意思,小王師兄遠遠的執了一禮:“此戰論平!” 此戰論平! 又一戰論平! 小王師兄禮罷,隨著帝無淚抬頭望星河。 星河棋盤之上圣人的對弈已然收官,但卻未見勝負分曉。仔細觀望去,竟發現有一劫藏于官子之中。 此劫一旦觸發,則可令勢均力敵的其中一方滿盤皆輸。 此劫何在? 沒有人知道此劫何在! 就連兩位置身其中的圣人也斷不出應此劫之人會是誰,這或許正是當局者迷吧。 或許,也是圣人收官至此而彼此紛紛停手所靜靜等待的真相。 “真相是什么?”劍閣掌門摘星老人想起昔年往事,忽望著遙坐對面的觀星,沒來由地說道。 這世上若是有人能聽懂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怕也就是登昆侖與他坐而論弈的觀星老人。 觀星老人凝視著摘星客說道:“真相,便是她入了這摘星閣以后再沒有出現過!是你親手殺了她!” 想起昔年往事而悵然若失的摘星老人搖了搖頭。 他的神色變得有些冷峻:“殺她的人不是我。而是你,師兄!” 師兄! 摘星老人竟在喚觀星老人師兄! 一身修為通圣的劍閣掌門難道是星河對弈亂了心神開始胡言亂語? 沒有人會相信這種可能,就連被喚作師兄的觀星客也不會相信。 這一聲‘師兄’回蕩在摘星閣里久久不絕,就像是數千年前揮抹不去的記憶畫面。 那觀星老人易行川目露寒霜。 他遙望著摘星老人久久而沒有說話。 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對這一聲突兀的師兄稱謂,老道易行川竟沒有辯駁! “那年劍閣有兩徒,熵為劍故,焓為情故。這熵是誰,焓究竟又是誰,師兄可還辯得清楚?”劍閣掌門繼續說道。 “師尊為你我二人取名時曾說過,混亂者為熵,沉穩者為焓?!崩系酪仔写ㄕf道。 “好一個混亂者為熵,沉穩者為焓。 昔年劍閣有兩徒,沉穩者為兄,混亂者為弟。 沉穩者平庸,混亂者靈韻。 那次論劍,天賦卓越的師弟讓劍而惜敗于勤奮刻苦的師兄。你說劍閣兩徒之中,下山歷練的第一人是誰?”摘星老人帶著質問的目光說道。 “自然是腳踏實地勤修劍道的沉穩者!”觀星老人說道。 “沉穩者為焓!沉穩者為兄!我這一聲隔了千年的師兄,喚的可有錯處?”摘星老人的目光愈發的凌厲。 他看著神色淡漠的觀星老人:“第一個下山遇青鸞的人是你!” “答應師尊接掌劍閣的人也是你!” “紅鸞離我而去之后,闖入昆侖山觀星閣求見的人同樣是你!” “而你卻親手殺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