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大唐國
觀音菩薩與沙僧別了,同韋馱徑奔東土,行了多時,又見一座高山,山上有惡氣遮漫,不能步上。 菩薩正欲駕云過山,不覺狂風起處,又閃上一個妖魔。 他生得又甚兇險,但見他—— 卷臟蓮蓬吊搭嘴,耳如蒲扇顯金睛。獠牙鋒利如鋼銼,長嘴張開似火盆。 金盔緊系腮邊帶,勒甲絲絳蟒退鱗。執釘鈀龍探爪,腰挎彎弓月半輪。 他撞上來,不分好歹,望菩薩舉釘鈀就筑。韋馱擋住,大喝一聲道:“那潑怪,休得無禮看打?!?/br> 妖魔兇神惡煞道:“這和尚不知死活看鈀!” 兩個在山底下,一沖一撞,賭斗輸贏。正殺到好處,妖魔手中手訣翻飛,rou眼難辨,口中妖言不斷,突然大喝一聲,不斷吸取匯聚而來的滾滾邪惡煞氣,變成一只龐大魔頭,擎天而立,肌rou虬曲,宛若蟒蛇纏繞,神目灼灼放光,宛若兩顆燈籠同時升起。 那巨大妖魔張開大嘴,呼哧、呼哧,將漫天血腥煞氣吸入口中,憑空卷起一陣狂風,漫天飛舞,如同龍卷風刮起,手中那金鈀也迅速變大,化為一龐然大物,巨齒鑄就如龍爪,細金妝來似蟒形。輪動煙云遮日月,使開霞彩照分明。 有詩為證: 此是鍛煉神鑌鐵,磨琢成工光皎潔。老君自己動鈐錘,熒惑親身添炭屑。 五方五帝用心機,六丁六甲費周折。造成九齒玉垂牙,鑄就雙環金墜葉。 身妝六曜排五星,體按四時依八節。短長上下定乾坤,左右陰陽分日月。 六爻神將按天條,八卦星辰依斗列。名為上寶沁金鈀,凌霄寶殿鎮丹闕。 “上寶沁金耙!哦,原來是天蓬這貨!”觀自在菩薩心智通透,一念之間能夠遍掃十方世界,貫穿過去、現在和未來,任何人在其面前都是一覽無余,無所遁形。 陰風四起,風云激蕩,閃電劃過天際,巨大妖魔掄起這九齒釘耙,宛若泰山壓頂,砰砰往韋馱尊天砸落,恢弘巨力,重若萬鈞,殺伐大道奔涌,九齒道韻彌漫,九條混沌金龍絞殺,直落韋馱頭頂。 天花亂墜,殺機漫天。 韋馱只覺頭頂一股沛然巨力奔襲而來,銳利氣機讓其寒毛乍立,尾椎骨寒氣直冒,宛入冰窖之中。 “賊子安敢如此!” 韋馱身姿挺拔,宛若蒼松,氣度威嚴,正待上去爭斗時,不料一根晶瑩剔透的手指襲來,抵住了重若泰山的金鈀。 “好個上寶沁金鈀,善哉,善哉!” 觀音菩薩寶相**,鳳目微睜,玉指遙指,一抹指痕凌空點向裹挾無量偉力的金鈀,看似輕描淡寫,卻是威力巨大。 “噔,噔~~~~~” 一股巨力將那妖怪逼退,噔噔退了好幾步,還是沒辦法站住,一把啦摔個朝天,整座山都被那巨大的身軀震得地動山搖,轟隆作響。 那怪物爬了起來,心驚膽顫,往向菩薩,便問:“你是那里的大神,如何來我山頭耍我?” 韋馱斥責道:“你個rou眼凡胎的潑物,這是我師父觀音菩薩,你也不認得哩!” 那怪問道:“觀音菩薩,可是慈悲為懷,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么?” 韋馱笑道:“不是他是誰?” 怪物收了法身,恢復本形,撇了釘鈀,朝上磕頭,厲聲高叫道:“菩薩,恕罪,恕罪!” 觀音寶相**,膚若凝脂,晶瑩剔透,大慈大悲,心中有數,前來問道:“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如何在此間擋我?” 那怪見得菩薩來此,浩瀚威壓滾滾而來,驚呼一聲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帥。只因帶酒戲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錘,貶下塵凡。一靈真性,竟來奪舍投胎,不期錯了道路,投在個母豬胎里,變得這般模樣。我在此處占了山場,吃人度日,不期撞著菩薩,萬望拔救拔救?!?/br> 其實這天蓬元帥在說謊了,老君煉制上寶沁金鈀給天蓬元帥,讓他故意犯天規,下凡用上寶沁金鈀打死應劫之人孫悟空,破壞佛門的佛法東進大計,只不過準提早有準備,早在五行山布下禁制,這怪物如何能進去。玄都大法師又下令這怪物混入西游隊伍,乘機搞破壞。 菩薩知道這是因果,也不點破,點點頭,道:“我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可跟他做個徒弟,往西天走一遭來,將功折罪,管教你脫離災瘴?!?/br> 那怪滿口道:“愿隨,愿隨!” 菩薩才與他摩頂受戒,指身為姓,就姓了豬,替他起了法名,就叫做豬悟能。豬悟能遂此領命歸真,持齋把素,斷絕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人。 觀音菩薩卻與木吒,辭了悟能,半興云霧前來。正走處,只見空中有一條玉龍叫喚,菩薩近前問曰:“你是何龍,在此受罪?” 那龍道:“我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望菩薩搭救搭救?!?/br> 觀音聞言,即與韋馱上南天門里。早有邱、張二天師見得菩薩來此,**肅穆,心中敬畏,緝首道:“弟子慚愧,拜見觀世音菩薩,愿菩薩萬壽無疆,永享極樂!” 觀自在菩薩乃是圣人分身,即便是三清道尊見了,也得打個稽,叫聲‘道友’,即使邱、張二天師在天庭位高權重,也敢有絲毫不敬。 觀世音菩薩笑道:“無量壽佛,兩位道友平身!” 邱、張二天師聞言,俱都欣喜,連忙畢恭畢敬起身,望著渾身道韻天成的菩薩,又敬又畏,不敢有絲毫放肆之舉。 菩薩道:“我要見見玉帝,煩為轉奏?!?/br> 天師邱弘濟不敢怠慢,即入靈霄寶殿,啟知宣入。 菩薩進入,玉帝遂下殿迎接。 菩薩上前禮畢道:“貧僧領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路遇孽龍懸吊,特來啟奏,饒他性命,賜與貧僧,教他與取經人做個腳力?!?/br> 玉帝聞言,眉目一挑,心中驚訝,一只小小的白龍,如今卻是引來菩薩在此,心中念頭頻閃,只覺此事大有異常,說不定暗藏玄機,只是猜不透,不敢怠慢,即傳旨赦宥,差天將解放,送與菩薩,菩薩謝恩而出。 這小龍叩頭謝活命之恩,聽從菩薩使喚。菩薩把他送在深澗之中,只等取經人來,變做白馬,上西方立功。小龍領命潛身不題。 菩薩帶引韋馱尊天過了此山,又奔東土。行不多時,忽見金光萬道,瑞氣千條,韋馱道:“師父,那放光之處,乃是五行山了,此卻是那攪亂蟠桃會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今乃壓在此也?!?/br> 菩薩道:“呵呵,等我上去看看!” 師徒徑下山來尋看,只見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監押大圣的天將,都來拜接了菩薩,引至那大圣面前??磿r,他原來壓于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動。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手中捻著一株楊柳枝,纖纖yu手,宛若羊脂白yu,瑩潤放過光,仙衣飄飄,渾身仙霞散逸,流光溢彩,遍體生香,威嚴無量,道:“你這猴子,你認得我么?” 大圣睜開火眼金睛,點著頭兒高叫道:“我怎么不認得你,你好的是那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承看顧,承看顧,你從那里來也?” 菩薩乃是準提分身,按理說猴子見了,該稱師才對。如今猴子不認得,菩薩也不說破,笑道:“我奉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從此經過,特留殘步看你?!?/br> 大圣恨道:“如來哄了我,把我壓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掙。萬望菩薩方便一二,救我老孫一救?!?/br> 菩薩眉心蓮花印記閃爍,毫光萬丈,燦若星辰,喝道:“你這廝罪業彌深,若不懺悔,如何能脫此大難呢?!?/br> 無量清凈道音宣講,如同甘霖遍撒,大圣渾然一震,感覺一股恢弘無量的慈悲禪意襲來,心中善念大,忍不住皈依三寶,供奉諸佛。 大圣悚然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條門路,情愿修行?!?/br> 那菩薩聞得此言,滿心歡喜,對大圣道:“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東土大唐國尋一個取經的人來,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再修正果,如何?” 大圣聲聲道:“愿去,愿去!” 觀音菩薩又喜道:“即是如此,你便安心在此等候,我去也?!?/br> 觀音菩薩與韋馱離了五行山,一直東來,不一日就到了大唐國首府長安。菩薩慧眼一觀,只見大唐國都長安上空龍氣彌漫,色呈五彩,結成華蓋,太極云圖旋轉,一只巨大神龍俯臥其上,道德華章閃爍,散發著令人心悸的氣息。如淵似海,似乎都能聽到浩大道音在耳畔響起,祝福、贊嘆著李耳圣人以及其庇護下的唐王朝。 菩薩心中有數,斂霧收云,師徒們二人變作兩個疥癩游僧,入長安城里,早不覺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見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徑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膽戰,知是菩薩,叩頭接入。 那土地又急跑報與城隍、社令,及滿長安各廟神祗,都知是菩薩,參見告道:“菩薩,恕眾神接遲之罪?!庇^音菩薩有無量慈悲、無量智慧,自然不會動怒,溫言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來此處尋訪取經人。借你廟宇,權住幾日,待訪著真僧即回?!?/br> 眾神這才稍安,各歸本處,讓土地到城隍廟里暫住,他師徒們隱遁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