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若不退去,孤必屠盡整個烏恒
咸陽城內,此刻,早已是萬人空巷,因為,今天,是他們大秦國的老太后和另外四位老大臣出殯的日子。 而更重要的是,今天,他們的武穆王李顯,將會親自扶靈而去葬衣冠之禮。 王侯之禮,何謂王侯之禮。 禮記.王制里有言,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 既然有言要以王禮而相待,自然是殯滿五日后,再下棺以先行衣冠冢相待,至滿五月而再下棺。 而其中,要走的形式,倒也是簡單。 就這般,由驍騎營開道,前頭,由李顯親自帶隊,身后再跟著袁煥,楊允,伍瑜諸家子嗣,隨在李顯身后,一并兒往咸陽城外而去。 大秦的哀樂,奏的是鼓,那種龐大的鼓,需要一匹馬才能拉得動的龐大大鼓,而鼓下,分立上四個漢子,擂鼓而起。 咚。。。。咚。。。。咚。。。。咚。。。。咚 低覺而緩慢的節奏,伴隨著那滿天飛散的卜紙,那哀怨的挽歌,這一份悲壯,又怎一個痛哭了得。 猶記得就在十個月之前,就在武穆元年初,李顯剛登基稱帝時,這四位可愛的老人,并著王老太后,是他們,坐鎮于朝堂之上,而在為李顯鎮住當時的那一份紊亂。 而也正是他們,在李顯無將可派的情況之下,他們一個個的毛遂自薦,主動的向李顯承擔著那一份份沉重的任務。 而也正是他們,在李顯最為困難的時候,伸出了溫暖的手。去幫助著李顯。 凡是只要對大秦國有利的事情,他們都會義無返顧的去做,就算拼卻了性命,他們也不會去放棄。 這就是這些可愛的老人們,他們本來可以與事無爭,可以自由自由快樂的去享受完他們的余生。 可是,他們卻沒有,因為他們放心不下他們的國家,他們仍然在時刻的在為李顯,為這個帝國奔波著。 國子監,因為他們的存在,而被建了起來。 這天下的蒙學,李顯只是頒布了個昭令而已,其它什么事情都也沒有去過問過,因為他知道,這蒙學的事情,有這幾位可敬的老人們在辛勤的耕耘著。 因為有了他們的不懈努力和付出,這大秦六州八十一郡數百個縣,此刻卻是全部都興辦起了蒙學。 而又有多少事情,是他們在默默地為這大秦國做著,卻又是李顯不知道的呢? 或許,有很多,很多。 可是,此刻,這些可敬的老人們,他卻因為一次可恨的政治交鋒,而讓他們成為了這政治交鋒的犧牲品。 就算他李顯,屠盡了整個袁府和審府,誅殺了他們的九族,那又能如何?你又讓他李顯到休息再去尋這樣的幾位老人呢。 送靈的長隊,在那沉重的大鼓聲中,已經緩慢的走出了咸陽城東門。迎著那初升的陽光,李顯早已是淚如泉涌。 他不光是失去了五位忠君愛國的好大臣,更是失去了五位知已良朋,五位能夠推心置腹的伙伴。 或許,在這個世界里,將會是要注定了李顯的孤獨。 身后,傳來了潑刺刺的馬蹄聲。卻是驚擾了這沉痛中的送靈長隊。 李顯,皺著眉頭而輕扭轉過頭去,看向城門口處,那喧嘩之地。 如此重要而沉痛的時刻,竟然還有人騎著快馬不顧一切的狂沖而至,若不是看到奔來的人是呂莽的話,李顯絕對會治此人一個大不敬之罪。 “何事如此驚慌,驚擾了諸位老大人,成何體統?!标幊林鴱埬?,李顯怒聲喝斥。 “大王恕罪,非是末將不知,實是蕭將軍讓我前來有大事相告于你?!笨戳丝醋笥?,雖然都是些認識的人,但呂莽卻仍然是謹慎的把李顯拉至于一邊,而低聲說道:“剛麻九傳來消息,梁老將軍在家吞玉而沒了?!?/br> “什么??”此刻的李顯,不由得驚呼出聲。 這事情實在是太讓他意外了,當初袁愧,審貿二人扶持李延這個傀儡造反之時,朝中諸多大臣,皆是騎墻草,即不反對,也是不贊成,只在邊上冷眼看著,而唯有梁鎮,李豐,袁煥,伍瑜,楊允這五位老大人和當朝老太后是堅決的反對的。 可是,后來,后面六人全被李延他們給或是軟禁,或者是打入天牢里,全給禁閉起來了,而唯有梁府上,他們沒有選擇去動。 因為,他們亦是怕驚動了就離這洛陽不遠處的梁寬。 梁寬手上那可是抓著自少亦是有二十萬以上的大軍,二十萬大軍哪,而且都是常年為大秦國戍守邊疆的邊軍,都是些身經百戰,能征慣戰之士。 袁愧,審貿拉攏梁寬都來不及呢,哪還會去觸怒于梁寬,可是,因著梁鎮的堅持抵抗,梁寬自然也是不能選擇投靠于袁愧他們,所以,這二方之間就來了個君子協定。 在這咸陽城內,梁寬你老子就是自由的,只要他不出這咸陽城,而同樣的,做為條件,你梁寬不能帶大軍來攻打這咸陽城,否則,我們就不惜玉石懼焚,先一步滅掉你們梁家。 梁寬他一家老小上百口人,那可都是在這咸陽城內呢,有審貿他們這一個條件做約束,他又哪敢動上半分。 所以,一直到李顯領著大軍回來,梁寬的大軍仍然是駐扎在函谷關附近,而沒有選擇回來。 其它四位老人,包括老太后在內,都被關了禁閉,而最為自由的梁鎮,卻是最為憋悶的。 他恨自己為什么不能隨著這些老朋友們在一起。 而直到,他在梁府上,聽到了這四位老人的惡耗之后,梁鎮這位唯一活下來的大秦碩果僅存的老人,卻已經是做下了最后的一個決定。 他先是寫了封信給遠在函谷關的梁寬,然后,在打走了所有家人之后,而吞下了那整塊的碎玉后,而悄然死去。 梁鎮,這位為大秦國征戰了一生的老人,在臨老來,確是為了保住自己精忠報國的名節,更為了成全自己的朋友之義,而不想獨自一個人茍活于這世上,選擇了吞玉而死。 “為梁老將軍掛幡。。。。以王侯之禮祭之?!崩铒@,沉痛的向呂莽吩咐了下去。 大秦國里,碩果僅存的一位老人,就這般的離李顯而遠去了。 李顯的心,在痛得滴血。 還記得曾經,這位征戰于沙場一輩子的老將軍,他那風趣話語,他那不羈一格的性格,他那份獨有的英武魄力,那都是他李顯一輩子也學不完的鮮活教科書。 可是,此刻,這位風趣的老人,卻選擇了如此而離他遠去。 大秦國失去這等樣一位碩果老人,那是他李顯的損失,更是這大秦國的損失啊。 然而,就在這時,自遠處,那潑刺刺地馬蹄聲,卻又再一次的響起。 這一次,卻不是從咸陽城內而來,卻是從那北面而來。 “報。。。。。雍州急報?!瘪R背之上,這一個斥候,滿身都是泥灰,而那一雙布滿著血絲的雙眸和那烏黑的眼圈,你就可以看出,這是一位連夜趕來的斥候。 “何事?”此時的李顯,他已經開始處在狂暴的邊緣。 剛剛因為失去了大秦國的六位重要的老人,而在讓李顯心痛的在滴血,若是此刻,再有什么不長眼的人或事犯在李顯手上,相信,李顯絕對不會手下留情的,因為,他已經處在了暴的邊緣,而急需要一個能讓他泄的缺口。 那斥候,稍歇了口氣方才道:“稟大王,雍州邊境之地,烏恒國國師完顏齊率大軍六萬,陣兵于雍州邊境,要入雍州,說是受了大秦武威王之約而來?!?/br> 原本這烏恒國大軍,確正是審貿,袁愧他們找得來的所謂的援軍。 他們自然也是明白自家里若是就靠著他們手上那幾千個家丁,雖然能囂張一時,但絕對是維持不了多久的,但是他們自己手上又沒有真正的大軍,整個大秦國里的大軍幾乎都掌握在梁鎮父子手上。而梁鎮的拒不合作,卻又讓審貿,袁愧他們的處境大為的尷尬。 為了緩解這種我兵可用的危機,他們方才想到了當時正在安州之地劫掠的烏恒國國師完顏齊。 所以,當時袁愧就派了自家一個侄兒,帶著五百萬兩紋銀,深入安州之地,找到領軍主將完顏齊,雙方協議由李延他們出銀五百萬兩,而請烏恒國六萬大軍,擊殺梁鎮梁寬父子。 只要殺了這大秦**界的兩個頂級人物,以審貿,袁愧他們二人的人脈,他們自然相信,自己是能夠全手掌握住這大秦國的軍隊的。 只是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審貿,袁愧他們還沒有成功之前,李顯就先一步趕了回來,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而處理掉了這一切的事情。 如今,完顏齊重新領著大軍,布兵于雍州境外,坐等著那李延下令好讓他們進入雍州這個富饒之地劫掠一翻。 “完顏齊。。。?!贝藭r的李顯,那一雙虎目內,早已是寒光閃爍一片。 猛然間,李顯朝著身后一聲大喝:“呂莽何在。。?!?/br> “末將在?!眲倧某莾扰芰顺鰜?,通知了李顯關于梁鎮的死訊,一時倒還沒有回去,就站在不遠處,此時,聽得李顯的招呼,連忙快走兩步,跑了近前來。 “你且騎快馬去一趟安州,告訴那完顏齊,他們當初怎么來的,就給本王乖乖的怎么回到他們烏恒去,若趕帶走一粒糧食,來年開春,孤必帶百萬大軍屠盡他整個烏恒國?!?/br> “諾。。。?!币粋€靈巧的翻身,呂莽便已經騎在了馬背之上,飛也似的往那安州之地而去。 內心之中,此刻,確正有一個宏大的聲音,不斷的在呂莽他耳邊響起。 若不退去,孤必屠盡整個烏恒。。。 若不退去,孤必屠盡整個烏恒。。。。 若不退去,孤必屠盡整個烏恒。。。。。 。。。。 ~~~~~~~~~~~~~~~~~~~~~~~~~~~~~~~~~~~~ 昨天晚上掛了一晚上的燈籠,也沒找著個人,啊啊。。??伤闶怯魫灹艘换?。。。大清早的更上一更,求一下鮮花,貴賓什么破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