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以命搏命
書迷正在閱讀:無限之軍事基地、血染大秦、撩完偏執NPC后我跑路了、萬人血書求我娘一點、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抗日之鐵血縱橫、穿書之禁戀 (BL 1V1 H)、假戲真做、似是故人來、昏等佳期
南方有些滑頭想的很美,讓東北幫著練兵,提供軍械裝備,到時候戰爭一結束,衛國軍南返,好歹也是立了功的,總不見得將軍械什么要回來。 南方等于白得了精兵,又得了無數軍械,省了一大筆錢,更何況,東北軍的軍械裝備是相當精良的,重機槍與火炮等重火力配備尤其驚人,連中央軍都遠遠比不上。 李安生哪里會讓這些滑頭白白的鉆這些空子,白得這些便宜? 說不定,戰爭結束,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南下,那就等于憑添了數萬精兵,哪怕讓這些人回去,也是一個個的活廣告,幫著宣傳東北的好。 到時候讓這些軍隊與東北軍作戰,只怕沒有多少人敢正面面對。 李安生這算計,也算是入木三分,恰到好處。 “我說,兄弟,干脆別回四川了,就當個東北軍士兵好,將來退伍了,也好回去衣錦還鄉?!?/br> 王大壯居然能夠用成語,讓周圍的幾個大兵一愣一愣,甚至有人豎起了大拇指。 “看什么看,沒見過王大哥我懂文化,好歹也喝了點墨水?!?/br> “得了吧你王大壯,不就是在掃盲班上個一個月課嘛,也就剛剛脫離文盲階層。李總督這個詞用的好,文盲?!?/br> 王大壯的得瑟讓周圍的幾個人調侃起來,讓王大壯有著掛不住。 “去去去,哥也算是讀過書的人,文化人,你管我是掃盲班掃黃班?!?/br> 他翻著白眼,又丟給程永新一根香煙。 程永新搓著手,用感激的眼神看著王大壯,熱乎的說道:“對,還是大哥要得,像我就大字不識?!?/br> “你啊,最好還是去上點學,現在沒文化可不行啊。哦,我們東北軍里頭有掃盲班,不知道你們能不能進,上個一個月的課,能長進不少呢?!?/br> 現在東北的政策就是好,凡是小孩上學的家庭,農業稅也能夠減免一部分,小孩免費上學七年,還提供一頓午餐,平時還有一些小東西發。 李安生親自說過,再苦再窮也不能害孩子,東北沒有錢讓這些孩子上學,就借外債,哪怕他這個總督親自去工廠給人打工,也要將教育撥款撥足。 去年年底有個綏化的縣長沒有撥足教育???,而是用在了對舊官衙的整修上,結果被李安生親自批準吃十年官司。 而長春有一個校長,貪污了一百五十元的教育款,被立即審判槍決,用最快的速度進行懲治,也是在警告各方人物,千萬不要對教育款下手。 貪腐或許無法禁絕,但是最起碼在教育上頭,李安生首先實現了高薪養廉,誰要再貪,休管屠刀不認人。 之前所說的那個縣長,要不是立過功,只怕也要吃槍子,李安生更是提出,各級政府辦公之處條件要是好過于學校,槍斃任何一級政府的一把手。剽竊了后世劉文輝所說的一句話,更是盜用了后世閻錫山發展山西教育時的不少經驗。 就連在軍隊中,也是跟教育一樣,嚴禁貪腐,發現便是嚴懲。 過去的軍隊,一直存在著吃空餉之類的弊病,貪腐之風很是常見,但是在東北軍中卻徹底杜絕此事,要是連士兵拿命換來的錢都要貪腐,那么這樣的長官被提拔上來,也是個失誤,失職,失策,凡是與之相關的任何一級主官,都要撤職。 不僅僅是衛國軍的士兵們羨慕東北軍,就連衛國軍的各級軍官,也是對東北軍的軍官們無比的羨慕。 東北軍軍官的薪餉遠遠高于中央軍,各項福利待遇同樣如此,他們不僅被要求各種能力,也被要求絕對的廉潔公正。 許多衛國軍的軍官都在想,要是讓他們去東北軍當軍官,有這么高的收入,打死他們都不愿意貪腐。 貪腐了,也要有命去享受。 他們是來打仗的,自然不會犯這些錯誤,哪怕之前有過劣跡的人,也不想在東北軍的地盤上胡作非為。 已經有許多人想著,將來是否能夠留在東北,自然是要好好的表現一番。 外東北集團軍司令部正式組建之后,對于衛國軍傷亡撫恤政策也出臺,跟東北軍一樣,這讓獲知消息的衛國軍又是一片歡騰。 李安生的信譽還是非常不錯的,之前東北軍中也有從關內幾個省過來的,開始也怕各種福利待遇不能落實,寄回家的錢跟物能不能送到家中。 可是,事實證明,他們的擔心都是多余的,在東北,信譽相當重要,就連政府機構也要打上信用等級,別說銀行、工廠之類,在軍中更是嚴格。 外東北集團軍歡天喜地的開始開撥,目的地是綏化等地進行整訓。 自然不僅僅是掩人耳目,而是要真正的大練兵,爭取盡快將對俄作戰前期的經驗總結落實到外東北集團軍身上,讓這些南方軍隊少些傷亡。 吳祿貞甚至還鞭策著張紹曾等人,聯合搞出了一本特訓教材,針對俄軍的特點,做出了一整套的戰術總結。 甚至還列舉了各種俄軍的弱點,以及與俄軍交戰時的各種注意點,甚至集思廣益,到基層去收集各種合理化建議。 比如王大虎提出的一條,大刀隊與駁殼槍隊混編使用的心得,就列入了這本教材之中,類似的層出不窮。 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可以讓還沒有上過戰場的外東北集團軍少上無數的傷亡,提升不少戰斗力。 李安生期待著蔡鍔的犀利一擊,期待著蔡鍔與蔣方震兩位后世軍事大家的處子秀表演。 而此時,在赤塔方向,藍天蔚等人終于攻到了赤塔近郊,連續攻陷了多個外圍要塞,包圍了赤塔,徹底的斷絕了赤塔與外圍的聯系。 而伊爾庫茲克到烏蘭烏德戰場,雙方也你來我往,打得不亦樂乎。 受到了赤塔方面的影響,俄軍的兵力優勢并沒有體現出來,藍天蔚等人的犀利進攻,使得俄軍不得不分出大部分的兵力,協防從烏蘭烏德到赤塔的龐大地獄。 俄軍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固然是命脈,但也成為了軟肋,成為了要塞,東北軍的每一次攻擊,都離不開這條鐵路,以及鐵路周圍的樞紐、重鎮。 而在唐努烏梁海,同樣有連番大戰在進行著,可是,英勇的唐努烏梁海人民,還是艱難的扛起了重任。 錫良親自坐鎮,甚至他的衛隊也多次沖上了戰場,與哥薩克騎兵廝殺。 多個國家的記者對這場大戰進行了報道,這被認為是世界上近百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騎兵作戰。 雙方加起來有十余萬的騎兵,互相廝殺,無比慘烈。 歷時十余天的作戰,哥薩克已經傷亡了四萬多人,依然死戰不退,而錫良這邊,也是由飛艇進行了多次補給,好在憑借著火力的維持,自身傷亡并不大,但也有八千余人退出了戰場,其中有無數人離開了這個世界,長生天會保佑他們。 鐵力辛格都殺到麻木了,他已經習慣了用槍去解決戰斗,而不是馬刀。 他尤其的喜歡輕機槍,這家伙好用,雖然后座力大,但是對于蒙古漢子來講,并不算什么。 兇猛的火力,才能葬送更多的敵軍,他們已經殺紅了眼。 這些天,不斷的有自己的同胞發小倒在了這片大草原上,倒在了英雄的故土。 他們是成吉思汗的子孫,他們不能輕易言敗,他們寧愿用生命,去捍衛這份榮耀,捍衛這片土地。 死戰,死戰不退。 卓烏蘭負傷之后,便不再跟著騎兵在戰場的夾縫中突擊,而是選擇了當一名狙擊手,她的射擊天賦忽然被發掘出來。 她冷酷無情的射殺著那些下了馬,學乖了,像步兵一樣發起沖鋒進攻,不斷的在每一條戰壕中與中國軍隊爭奪陣地的哥薩克們。 本來哥薩克可以圍而不攻,選擇增援伊爾庫茲克,但是他們都給殺出了血性,殺紅了眼。 傷亡如此慘重,使得他們不得不硬著頭皮繼續進攻,攻克克孜勒,才能夠接觸西線的第一道威脅。 雙方其實都已經筋疲力盡,但是卻都堅持著,連運貨的飛艇,都時不時的就去扔幾個炸彈,炮彈什么。 自從調來了一批迫擊炮,并且培養出一批勉強合格的炮手之后,守軍的處境就好了許多,在錫良的調動下,士氣一直給保持著,沒有低落下來。 夜幕低垂的時候,篝火閃動,但是悲涼的氣氛開始彌漫,每家每戶都有親人或是認識的人傷亡,這讓他們難以接受,可是,這就是戰爭啊,不接受也得接受。 “歲月無情的軋過我們的青春,呼嘯而去,留下一路煙塵。當漸漸荒涼,一切一切開始在塵土中安睡??墒?,塵土下掩藏了多少靈魂的印記?連永恒都會變為虛無,灰飛煙滅,包括萬物,神靈,信仰。最終世界只剩下廢墟之時,那些靈魂的印記必將凸顯出來,這將會是天國的希望。重生,天國從虛無的本原?!?/br> 卓烏蘭手中捧著一本雜志,輕輕的誦讀著一首小詩,或者說只能算一段感悟。 這些天的作戰,讓她們學到了許多軍事知識,這讓她很興奮,哪怕是挖戰壕,構建工事,她也是樂此不疲,她雖然是個女人,但她希望能夠撐起另外半片天。 錫良大人的鐵桿盟友,東三省總督李安生在全國呼吁,解放婦女同胞的各種權利,提高婦女的地位,甚至還鼓勵婦女工作,參加選舉。 李安生一直在推動著迫害婦女的各種封建陋習,比如纏小腳什么的,還想著要推動立法,甚至在東北各地頒布了政令,嚴禁纏小腳等陋習,嚴禁迫害婦女,還有提高婦女地位的種種舉措。 她手上捧的這本雜志,上頭就有李安生關于提高婦女地位的文章,她細細看了,覺得很有意思。 她忽然有了個想法,那就是等不打仗了,也在唐努烏梁海辦一份報紙或是雜志,專門介紹唐努烏梁海的情況,用漢字跟蒙古字兩種字體印刷,讓蒙古人也能看的懂,讓中國其他地方的人能多點了解唐努烏梁海,了解這片土地的人民。 比如說,了解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曾經浴血奮戰過,守衛這片土地,因為,這里是中國的國土,而他們,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她捧著雜志,浮想聯翩起來。 唐努烏梁海人民在逐漸的發生改變,他們忽然發現,死亡的陰影原來也并不是那么的可怕,他們習慣了,接受了親人的離去,擦干凈眼淚,繼續戰斗。 錫良大人頒布了各種法令,許多政策,都是為了讓唐努烏梁海人民過上幸福的好日子的。 為了這份希望,他們選擇了戰斗,選擇了犧牲。 戰爭還在延續,夜幕已經降臨,可是,他們心如鋼鐵,絲毫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專心致志的學著保養槍支,明天,他們將用這些寶貝來殺敵。 與此同時,在赤塔方向,戰事卻并沒有因為夜幕的降臨而戛然而止,而是繼續的拼殺,相當的激烈。 赤塔被從東西兩個方向切斷之后,赤塔的守軍就無比的恐慌,而趕來的援軍,由基米揚中將率領的二十五個師的兵力,終于開始穩定了他們的情緒。 基米揚也迅速的率軍撲了出來,想要打通西伯利亞大鐵路。 俄軍最好的辦法,是背靠著伊爾庫茲克戰場,依托赤塔筑壘地域消耗中國軍隊的兵力,而基米揚選擇了撲出來在鐵路沿線作戰,這說不清是好還是不好。 這固然能夠迅速的解決眼前的危機,但是,卻有些不計傷亡的意思。 他所統率的二十五個師兵力,其實并不靠譜,這其中最起碼有超過半數是新丁,只是接受了初步的訓練。 這回俄軍可是動員了超過五十萬的農民與礦工,無業游民,這些人都將成為補充兵力,也就是說,炮灰。 這些人在戰場上的作用,無非是消耗中國軍隊的彈藥而已,以命搏命。 俄軍是打算用人海戰術,來淹沒中國軍隊的陣地,淹沒中國的國土。(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