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混亂的局勢
書迷正在閱讀:無限之軍事基地、血染大秦、撩完偏執NPC后我跑路了、萬人血書求我娘一點、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抗日之鐵血縱橫、穿書之禁戀 (BL 1V1 H)、假戲真做、似是故人來、昏等佳期
這李安生其實也是野心家之中的一個,不過錫良倒真不是在說他,要是李安生能上臺掌權,他還是支持的。 但是李安生的意思,是要等等看。 為何要等等看,清廷必須要垮臺,不能給袁世凱盡快的繼承清廷遺產的機會,要是讓袁世凱迅速坐大,那么有內戰之虞。 而清廷垮臺后,也要看革命黨人的態度如何,現在許多的立憲派與民主人士都聚集在革命黨的周圍,分不清誰是真革命誰是假革命,誰是真民主誰是假民主。 要是給袁世凱與革命黨人攜起手來,互相妥協,那么,他的政治地位將很難確保。 割據在當前的形勢下,是暫時行不通的。 “若是安生你愿意出面收拾殘局,這東三省總督,我立時便讓給你,如何?” 錫良的政治智慧是李安生不可估量的,在這種形勢下,錫良還是作出了最犀利的選擇。 李安生多少有逼迫錫良放棄清廷的意思,但是錫良卻倒過來逼宮。 現在各方摸不清各方的意思,袁世凱雖然派了袁克定南下,但是李安生還是沒有鮮明的表明態度,是否支持他上臺;而革命黨人對于是否支持李安生上臺,卻是起了爭執,至少有相當一部分革命黨人希望能夠由黃興與孫中山來收拾殘局,頃刻北伐;而李安生,則是想要左右逢源。 黃興認為,要想盡快破開迷局,只有先讓清廷下臺再說。 于是,李安生剛到奉天的時候,武漢革命軍主動向北洋軍發動進攻。 北洋軍南下之后,黃興知道難以避免一戰,就以防御漢陽為主要任務,設總司令部于昭忠祠,任命李書城為參謀長。 沿襄河入江處起,迤黑山以下挖壕筑堡,雇用民夫數千人,晝夜工作。 當時兩軍苦戰,隔江、漢二水對峙。革命軍因漢口之戰損失過重,新成立部隊官兵大半未受訓練,因此不堪大戰。 錫良與李安生連日磋商,希望能夠破解迷局,但是,局限與關外的東北,畢竟無法直接干預關內的時局變化。 許多省份獨立之后,形勢很是復雜,有的是舊勢力掌權,有的是地方立憲派掌權,許多的野心人物顯露在了明面。 錫良的意思,要是東北宣布獨立,東北新軍入關,那么朝廷頃刻垮臺,誰來繼承清廷遺留下來的權力? 最有利的還是袁世凱,既然袁世凱不想執掌內閣,那么必定有更為龐大的野心。 而中國,很有可能會陷入內戰,以及地方割據之中,這是場災難。 錫良反復勸說李安生,暫時等等看。 李安生想來想去,只是將自己到了東北的消息傳遞出去,并沒有立即發動。 十一月十日,漢口方面已經有北洋軍1萬余人,在漢口劉家廟至橋口附近,并于上關、花樓、黑山對岸及沿江布防。 革命軍則在漢陽南岸嘴至三眼橋一帶防御,袁世凱下令向革命軍發動總攻,希望能夠挫傷革命軍的氣勢,從而占據主動。 這個時候,他面臨的壓力最大,可是也最有希望,只能以快刀劈篾,震懾群雄。 由于北洋軍正在不斷的南下,黃興迅速的制定了革命軍攻擊計劃:步四協張廷輔向漢口市街攻擊;步六協楊載雄向漢口龍王廟登陸,攻擊清軍左翼,武昌鳳凰山炮隊支援進攻部隊向漢**擊,海軍炮艦亦加掩護,設信號于黃鶴樓、鳳凰山、大別山等處。 十一月十八日渡襄河左岸攻擊,進攻時鄂軍在左,湘軍在右,鄂軍因系臨時召募,所以毫無作戰經驗,湘軍甚勇,但獨力難支,遂告敗北。革命軍傷亡慘重,計官57人,士兵792人,失山炮18尊,步槍600余枝,子彈2300余箱。 其實這個時候,湘軍主力還是焦達峰但都督是主持北上增援的兵力,如今湖南情形比較復雜,譚延闿是個老謀深算的人,黃興深知無法從湖南得到助力,這也是他迫不及待想要北伐的原因所在。 革命軍必須要取得一場勝利,才能掌握主動權,使得各方勢力統合在革命黨人周圍。 不過革命軍進攻漢口失敗,于是全力固守漢陽,北洋軍因洞悉革命軍方面作戰實力不強,軍令亦不統一,于是大舉進攻漢陽。 自辛亥年十一月二十日至十二月一日,劇戰十晝夜,革命軍死軍官137人,傷85人;士兵死2693人,傷400余人,兩天后,漢陽遂告淪陷。 北洋軍進攻漢陽,也是想要畢其功于一役,故而出動了強大兵力,配以新式德國管退炮若干尊,實力在革命軍以上。 革命軍守漢陽者,為鄂湘兩省軍隊,人數雖在5萬人以上,但缺乏作戰經驗,彼此又不協調,且全用于第一線,所以極感疲乏。 這就是革命黨人不懂軍事的后果,雖然糾集了大量的軍隊,但是這些軍隊普遍不堪戰,既沒有軍事素養,互相之間還不能號令一致,黃興也無可奈何,每次戰斗都是身先士卒才行,還親手殺了幾個臨陣脫逃者,但是與北洋軍之間的差距卻是越來越明顯。 漢陽之敗并不能怪黃興一人,可是由于黃興曾指揮過鎮南關之役、河口之役、黃花岡之役,都是功敗垂成,遂使人對黃興有雖勇而不能戰的印象。 漢陽失陷后,黃興退到武昌,軍政府即召開軍事會議,黃興對漢陽失敗的原因也無法全面剖析,足以見到,這個時候其實武漢革命軍的形勢已經相當危險。 對于未來軍事演變,大部分人認為漢口和漢陽已失,武昌難以固守,黃興主張率領鄂湘兩軍進行軍事整編。 此時的情形,誰都知道,革命軍不整編是不行的了,全是一幫烏合之眾,許多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幫派會黨,甚至地痞流氓混雜于軍中。 由于武漢方面當初強行接收了漢陽鐵廠以及大冶鐵礦,使得江蘇方面大發雷霆,程德全拒絕了從徐州北伐的建議,而是全力鞏固在兩江的統治,使得武漢與南京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宋教仁到了南京之后,并沒有見到李安生,只是,他也清楚,李安生多半是不愿意見他的,武漢方面太過大意,沒有將江蘇放在眼中,以革命領袖自居,對南京居高臨下,仿佛是對待下屬一般,已經是失了默契。 漢陽之敗,對革命軍是一個大打擊,但是,獨立各省的代表于近日開會,通過雷奮、馬君武、王正廷所起草的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二十一條,且有一個秘密決議,就是倘若袁世凱反正,則公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袁亦聽到這個消息,所以在北洋軍可以一鼓作氣渡江攻下武昌時,突然煞車,并派代表至武昌談和。 這個結果是打出來得,也正因為如此,袁世凱才搶在了李安生的前頭,只是,他仍然有些想不明白,為何李安生到現在仍然沒有大動作。 其實不是李安生不想有大動作,而是眼前這個形勢,李安生自然是要控制越多的地盤越好,只要掌控了東北與兩江、浙江,管你袁世凱與清廷如何,至于一干革命黨,鳥都不鳥。 東三省、江蘇、江西、安徽與浙江,程李系目前掌控的省份已經達到了七個,加上海南這個大島也多半為李安生的勢力所滲透,地方上橡膠園主與礦主都愿意奉李安生為主,這個沒有異議。 也可以說,當世基本最為富裕的省份都在程李系的手中。 不過,李安生這幾日與錫良商議東北自治一事,也發生了一點笑料。 奉天八旗子弟有一封奏電,表示得非常激烈,可是也只止于表示而已,該電如下:“我奉八旗子弟世受國恩,斷不忍坐視君主遜位,任彼革黨強以共和虛名欺蒙,儻革黨者仍不反正,東省八旗子弟定必組織決死隊,附入北軍,定期南征,與伊以鐵血相見,先行電奏”。 黑龍江與吉林的八旗子弟都給管教的老老實實,種田的種田,當農場主的農場主,搞農產品加工的也大有人在,更有不少八旗子弟參軍,可沒有這么的不識時務。 事實上,八旗子弟中大部分人也都對清廷失望已久,他們在東北有好日子過,何必去摻和? 南方的形勢果然不出所料,黃興的意見并不被其他革命黨人所認可,孫中山大搖大擺的到了南京面見程德全,希望能夠說服程德全北伐。 目前除了黃興的意見,推李安生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的意思,是由黃興與程德全同時北伐,攻陷京城之后,正式建立民國,這大總統,自然是由他孫大炮來做,別人是做不了得,別人都是野心家,只有他孫文一心為公。 而有相當一部分革命黨人與地方勢力勾結起來,企圖實現地方自治,都去當土皇帝。 地方自治的好處有很多,更有許多人提出了什么“聯省自治”,什么美國式的中央與地方權力分配,全是瞎扯淡。 李安生當然想要當土皇帝,當整個中國的土皇帝,只是當前的形勢不允許而已。 就像他無法阻擋袁世凱竊取清廷在北方的軍政大權一樣,他始終繞不過北洋軍,繞不過守舊力量,繞不過清廷殘余勢力。 為了破局,李安生終于下定了決心,動用武力。 這是錫良所不愿意看到的,但也是無力阻止,出于對李安生的最后一絲希望,錫良終于決定放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