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政治矛盾
不管是杞人憂天、還是樂觀豁達,人類的科技技術一直在前進。 在宇宙大航海時代初期,對人類文明威脅最大的既不是外星文明、也不是科技落后,而是一個人類亙古未變的問題:內部矛盾。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是一個具有嚴重自我毀滅傾向的物種。 在進入宇宙時代之后,人類的這個劣根性依然沒有改變。 甚至可以說,能夠毀滅人類的,恐怕也就只有人類自己了。 當時,人類掌握的毀滅性技術,已經能夠輕而易舉的毀滅掉恒星系,甚至連一些噸位較大的探險飛船上都配備了這樣的毀滅性武器,以便在發現外星文明、特別是那些具有高度威脅的外星文明時,搶先發起毀滅性打擊??梢哉f,如此強大的毀滅能力,把人類也推到了毀滅的邊緣上。 維持人類團結的基礎非常薄弱,僅僅是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雖然在宇宙探險上,人類耗費了大量資源,超過半數以上的人口在從事探險、以及與探險有關的行業,比如開發稀有金屬、制造探險飛船、維護前沿基地等等,但是高科技帶給了人類文明極大的物質財富,即便是最底層的人,也能過上富足的生活,并且擁有遠遠超越先輩的物質財富。 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不是未知的威脅,人類早就停止了拓展的步伐。 可以說,這是一個極為有趣的現象,即人類文明被迫在未知威脅的鞭策下,不斷的向宇宙空間拓展,從而使得未知威脅變得越來越大,又進一步驅使人類文明開拓荒涼的宇宙,形成了一個奇怪的循環模式。 問題是,這個模式遲早有走到盡頭的那一天。 更重要的是,由此產生的問題,肯定會提前爆發出來。 當時,最為嚴重的問題,就是人類文明的分裂傾向。 依靠量子通信技術,以及“傳送”技術,人類文明基本上統一在宇宙人類政府之下,只有極少數人,比如遠航的探險家在宇宙人類政府的統治之外,可是宇宙人類政府的統治基礎在“天蝎b”殖民地建立起來之后就受到了質疑,并且很快演變成為一場政治斗爭,核心矛盾就是,“天蝎b”殖民地是否應該擁有完備的自主權。 這場斗爭,演變成為人類文明在宇宙階段的第二場內戰。 所幸的是,這是一場規模非常小的內戰。 主要就是,在獨立傾向出現的時候,“天蝎b”殖民地的實力還很弱小,人口僅占百分之二,而且仍然得依賴太陽系提供的物質援助,比如在“天蝎a”上建立殖民地,改善這顆行星的自然環境。 結果就是,宇宙人類政府快刀斬亂麻,在極短的時間內撲滅了“天蝎b”殖民地的獨立苗頭。 后來,宇宙人類政府大力支持“傳送”技術,就是為了加強對各個殖民地的統治。 要知道,“傳送”技術開始普及時,已經是宇宙歷第六個百年了,除了“天蝎a”與“天蝎b”之外,“射手a”也已成為殖民地,另外還有“牧羊a”與“牧羊c”、“天馬b”、“獅子d”、“雙魚a”等十多個殖民地已經建成,或者正在興建之中,人類的足跡已經遍布十四個恒星系,在二十二顆行星上站穩了腳跟,人口規模突破了十萬億,最遠的殖民地離太陽系將近一百光年。 在此期間,又有三顆行星上的文明被徹底摧毀。 當時,人類還差點摧毀一個恒星系。只是后來發現,在該恒星系里的文明才剛剛進入了太空時代,探險飛船才只毀滅了那顆出現文明的行星,保存了另外兩顆類地行星,只是針對該星系的開發與殖民工作被迫延遲了五百年。如果當時星系里的文明已經進入宇宙時代,該星系肯定會被人類直接摧毀。 事實上,這也更讓科學家相信,太陽系里的小行星帶就是一顆類地行星的遺產,而在這顆類地行星上肯定出現過非常發達的文明,而摧毀該行星的,應該是一個非常遙遠文明派來的探險飛船。當然,這個文明很有可能還沒有突破光速,因此才一直沒有向太陽系殖民。如果這個判斷是正確的,那么火星只是那個曾經存在的太陽系文明的殖民地,而當時地球還不適合進行殖民。 總而言之,科學家更加相信,在宇宙的某一個地方,有一個極為強大的文明,而且這個文明在二十億年前就以來到太陽系,摧毀了當時的太陽系文明,只是離太陽系太遠,所以沒有向太陽系殖民。 當然,二十億年,是一個極大的時間跨度。 由此,一些科學家認為,那個曾經在太陽系里摧毀過一顆行星的文明,很有可能早就滅亡了。 當然,這并不能讓人感到更加安全,因為能夠毀滅一個強大文明的,只有可能是另外一個更加強大的文明,而且這個更加強大的文明絕對心狠手辣,幾乎把對方趕盡殺絕,不然那個被毀滅的文明總會有一些幸存者,而這些幸存者應該知道,在太陽系里還有一顆可以供文明繁衍的類地行星。 顯然,不管那個文明是否已經滅亡了,人類受到的未知威脅并沒降低。 當然,科學家想的,與政治家想的完全不一樣。 對于當時的人類文明來說,最大的威脅來自內部,即宇宙人類政府與獨立傾向越來越強的殖民地之間的矛盾。 到了宇宙歷的第八個百年,這個矛盾已經上升到了不可調和的階段。 當時,太陽系人口僅有五萬億,而各個殖民地的人口超過了十五萬億,其中“天蝎b”與“天蝎a”的人口就超過了五萬億。 也就是說,殖民地不但在人口總量上超過了太陽系,而且已經有一個殖民地的人口比太陽系多了。 更要命的是,此時殖民地與太陽系的經濟關系已經逆轉,即太陽系必須依靠殖民地的資源才能生存下去。比如,來自“天蝎b”的稀有金屬就是太陽系人類建造飛船、甚至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資源。 此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 發展到這個階段,人類已經在八個象限內各建立了一個前沿基地,因此宇宙探險活動幾乎都以殖民地為基礎,太陽系的人類不再從事宇宙探險工作,而是依靠殖民地的供給,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 毫無疑問,在殖民地居民的眼里,太陽系里的五萬億人全都是寄生蟲。 雖然這種說法有失偏頗,比如當時人類的科研工作依然集中在太陽系里進行,各個殖民的科研力量非常薄弱,太陽系的科技支援是各個殖民地發展壯大的基礎,但是在經濟上的依賴關系,比科研的影響更大。 由此,就導致了宇宙人類政府與殖民地政府之間的嚴重矛盾。 當時,差點因此引發宇宙人類的第三次內戰。 如果這次內戰打起來,絕對是毀滅性質的,可以說,沒有人能夠成為最后的勝利者。比如說,太陽系人類有更強的科技實力,能夠摧毀所有殖民地,可是失去了殖民地,太陽系人類也就無法發展了。 所幸的是,這場戰爭沒有打起來。 出面消除矛盾的不是政治家,而是科學家。 在科學家聯合會的號召下,宇宙人類政府與十四個殖民地政府中的八個,也是八個宇宙象限中的前沿基地的代表進行了談判,最終達成了政治妥協。宇宙人類政府改組為聯邦性質的政府,十四個殖民地升級為人類聯邦,擁有包括組建地方軍隊在內的自治權,并且定期向宇宙人類政府、即人類的中央政府交納中央稅收,以支持為所有人類造福的科研事業,宇宙人類政府則必須共享科研成果,并且組建人類文明的軍事力量,在必要的時候捍衛各個聯邦成員。 這項政治妥協,正式宣告人類結束了軍事獨裁的政治歷史。 事實上,這也是人類在宇宙文明時期建立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努力。 只是,這次努力并不徹底,即宇宙人類政府依然壟斷了科技力量,并且擁有人類文明中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所幸的是,至少民主制度已經有了根基。 不管怎么說,這是人類文明在宇宙階段的一次重大進步,至少是政治、思想與文化上的重大進步。 更重要的是,這避免了一場毀滅性內戰。 對人類文明來說,開辟更多的殖民地非常有必要,可是建立一條完整有效的政治體系也非常重要。 前面一直在強調,人類是幸運兒。 這次也不例外。 在人類文明由軍事獨裁政府進化到聯邦政府之后不久,一場災難就降臨到了人類文明的頭上,而新成立的政治體制超越了科技力量,成為人類文明克服這場災難的關鍵力量,人類文明也得以保全。 可以說,如果不是建立起了更加堅固的政治基礎,這場災難已經使人類滅亡了。 這場發生在宇宙歷八百一十四年的災難,不是人類文明的內戰,而是人類文明在宇宙時代經歷的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宇宙戰爭。準確的說,是與一個同級別的宇宙文明之間爆發的生存戰爭。(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