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能量假說
火星考古的主要發現,是給了物理學家一個巨大的啟示。 在發現火星上的環赤道加速器遺跡之后,考古學家做了年代鑒定,發現加速器存在的年代在最后一批文明遺跡出現之前一百萬年。也就是說,火星文明在消失之前一百萬年,就已經知道了量子理論,而且進行了深入研究。 這個發現,對人類的物理學家來說,絕對是晴天霹靂。 要知道,這意味著,在量子理論誕生了一百萬年之后,火星文明依然沒有避免大滅絕或者大遷徙。 當然,在另外一些科學家看來,這也正是火星文明大遷徙的證據。 按照這些科學家的觀點,火星文明在最后一百萬年里面,很有可能已經進入深空,飛往其他星系,并且在其他星系建立了殖民地,開辟了新的家園,所以在火星的生態環境變得不再適合火星人居住的時候,最后一批火星人離開了火星,也從此離開了太陽系,去別的星系定居了。 當然,也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 最主要的反對意見就是,既然火星人能夠飛往數光年、甚至數十、數百光年以外的星系開辟家園,為什么不能在太陽系里改造其他行星,或者是一些體積適中的衛星,使其成為火星人的家園? 要知道,火星的兩顆衛星上就沒有文明遺跡。 不管怎么說,對人類的物理學家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火星文明很有可能在量子理論誕生一百萬年之后,才掌握了光速飛行技術,或者了向其他星系移民的基本能力。 果真如此的話,人類要想在短期內突破量子理論的最后壁壘,肯定是毫無希望了。 只是,事物都有正反兩面。 在一些物理學家深感絕望的時候,另外一些物理學家卻覺得看到了希望,因為火星上的考古發現證明了一點,即火星文明的科技發展軌跡與人類文明完全不一樣,因此人類文明還有一線生機。 最大的不同,就是火星文明首先在量子理論上取得了突破,才誕生了重力場理論。 事實上,這個觀點是正確的。 后來,通過對其他文明,特別是在其他星系的考古發現,反復證明了這一點,即絕大多數文明都是首先在量子理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才推導出了重力場理論,最終使文明得到全面升華。 當時,就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人類的科技發展軌跡非常反常,導致了很多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量子理論還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就誕生了重力場理論,從而讓很多科學家混淆了這兩種理論。 由這個觀點得出了一個結論:量子理論與重力場理論存在內在的必然聯系。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一個最為偉大的結論。 要知道,人類在物理學領域,最欠缺的是理論基礎,很多大規模的物理學實驗都是由于理論缺乏而產生的必然結果。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因為沒有理論支持,所以人類的物理學家必須通過實驗來總結理論。 雖然這沒有違背物理學的基本原則,即物理學本身就是通過觀察與實驗、總結客觀事物自然運行規律的科學,但是理論上的缺陷,使得人類在物理學領域的研究工作,走了很多的彎路。 當時,還有學者提出,火星文明花了一百萬年才從量子理論發展到重力場理論,很有可能也與理論上的欠缺有關。 后來,這個觀點也得到了證明。 在絕大部分宇宙文明中,理論欠缺都是導致文明發展受阻的根本原因,而從量子理論發展到重力場理論,每種文明都花費了很多時間來克服理論上的障礙,有的用了幾百年,有的則用了幾百萬年、甚至幾千萬年。 也就是說,這種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就是一個典型的概率性事件。 原因很簡單,最基礎的理論,是很難通過大規模實驗總結出來的,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無法通過實驗進行總結,而是在相對論提出之后,通過實驗與觀測加以證實,確定了其正確性。 對人類文明來說,理論上的重大突破,也是一個概率性的事件。 這個概率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呢? 從理論上講,只與一個因素有關,即該文明獨立智慧個體的數量有關。 對人類文明來說,就是與人口數量有關。 幸運的是,人類把規模效應發揮到了極限,在短短兩百多年內,人口就急劇膨脹了將近一千倍。 這是個什么概念? 除掉人均壽命延長產生的影響,在兩百年、大概八代人的時間內,每一代人的數量都增長了二點二倍。以就是說,在這八代人里,即便按照結婚比例為百分之百計算,平均每對夫婦都養育了五個孩子。 對高等智慧生命來說,這是一個極為驚人的膨脹速度。 要知道,在意味著,人類將在一千年內填滿整個太陽系,將不得不在之后去其他星系尋找家園。 與火星文明相比,這更是一個極為驚人的膨脹速度。 根據考古發現,火星文明在最后一百萬年里,人口規?;旧蠜]有增長,因為遺跡的規模并沒有擴大。 當然,這也并不表示,火星文明沒有出現人口暴漲的情況。 總而言之,人口規模急劇膨脹,對推動物理學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在二十二世紀中葉,也就是第一座環日加速器投入運行很不久,就有幾名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觀點:基本粒子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基本粒子,應該是一種能量的富積狀態。 說得簡單一些,基本粒子就是高度聚集在空間某一點上的能量。 事實上,這個理論,已經高度接近于物理學、或者說是量子力學的最后真理了。 可惜的是,在當時,幾乎沒人支持這樣的觀點,甚至認為這是科學界的異教學說,是有害的想法。 當然,這也與當時的大背景有關,即經濟上的支持,讓物理學容不下任何具有反動性質的學說。 說白了,如果基本粒子不存在,那么投入的巨額研究經費又有什么意義? 結果就是,不但科學家抨擊這種學說,支持科學家的企業家也認為,這是一種絕對不能相信的邪說。 只是,真理就是真理。 不到一百年,基本粒子的“能量假說”就成了物理學界的主要討論話題。 主要就是,更大的加速器,也沒能讓物理學家找到基本粒子,而是不斷的發現,新發現的粒子實際上仍然可以分解。 可以說,這一系列的事件,表明人類仍然是一種十分稚嫩的智慧生物。 要知道,“能量假說”不是假說,而是最基本的物理學定理。 基本粒子根本就不存在,或者說所謂的“基本粒子”本身就是能量在空間某一點上富積時所產生的物質效應,而這種富積現象可能出現在任何地點,也是重力場理論中,最為基本的理論觀點。說得直接一點,重力場理論的核心就是重力場能,而這種能量實際上就來自那些還沒有富積的空間能量。當空間能量在某一點上富積的時候,就成為了物質,而這也正是物質與能量的內在聯系。 很明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只證明了富積的能量與質量有關。 重力場理論的超越之處,就是把未富積的空間能量也計算了進去,并且因此把空間與能量劃上了等號。 從能量的角度來看,重力場理論比相對論高深得多。 當然,空間能量富積理論,也正是量子理論與重力場理論的橋梁。比如在量子理論中最重要的同相同位量子,實際上就是兩個完全相等的空間能量富積點,而其作用方式也正是通過空間場能量而擺脫了光速的限制。要知道,光也是一種物質,而這種在空間內運動的物質自然無法超越空間。只有達到空間能量的級別,才能擺脫空間的限制,也就是擺脫了光速所造成的限制。 另外,“能量假說”還證明了一個已經被科學家廣泛接受的宇宙現象。 這個現象就是,在宇宙空間中,可見的物質僅為宇宙總物質量的萬分之一,另外的都是不可見的物質。 當時,已經有人把暗物質與重力場理論聯系了起來。 說得簡單一些,重力場理論中所利用的能量就是暗物質,或者說是暗能量。 只是,還很少有人把重力場與暗能量劃上等到。 “能量假說”實際上就說明了一點,即宇宙中看不到的暗能量,就是重力場能,或者說是空間能。 這些能量,是平均分布在宇宙空間內的,沒有富積,而富積的都成為了能夠被觀察到的明物質與明能量。也就是說,暗能量在宇宙中隨處可見,而且正是構成了重力場、也就是空間的基本能量。 當然,這也解釋了反重力場推進系統為什么能把物質加速到光速。 要知道,任何已知的物質所蘊涵的能量,與周圍的暗能量比起來,都太渺小了,因此暗能量強大到,能把任何已知的物質加速到光速。 同樣的,這也解釋了重力場為什么會受光速運動物體影響。 原因很簡單,光速運動的物體要消耗大量能量,而這些能量全部來自重力場,也就自然對重力場產生了影響。 這些,實際上就是量子理論取得突破后才會出現的物理學理論。(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