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信心崩潰
確定美軍已經喪失了防空能力之后,牧浩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讓“飛龍”號去圣迭戈上空作戰。 嚴格說來,不是作戰,就是飛過去,呆上一段時間,再飛回來。 這次,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 把行動安排在六月六日,就是給空軍與海軍幾天時間,去徹底摧毀美軍部署在圣迭戈附近的防空系統。結果就是,在這幾天里,空軍與海軍的戰斗機傾巢而出,連陸戰隊都投入了大量遠程炮兵,幾乎把圣迭戈變成第二個舊金山。當時,中國軍隊不僅重點打擊了美軍的防空系統,還打擊了所有具有防空作戰能力的作戰平臺。說得簡單一點,任何能把炮彈打到萬米高空的武器都在轟炸范圍之內。結果就是,等到轟炸與炮擊結束,美軍手里只剩下了小口徑機關炮。 六月六日,“飛龍”號出動,在上午十點左右到達圣迭戈上空。 為了讓美軍見識這種劃時代的、而且最終徹底淘汰了海軍的強大武器,中國空軍提前兩天做了宣傳:往圣迭戈投撒傳單。 這些傳單上明確提到,在六月六日,中國軍隊將使用一種超級武器。 當“飛龍”號出現在圣迭戈上空,開始出動戰斗機轟炸美軍的時候,美軍的感受跟一百多年前,第一次在戰場上見到坦克的德軍一樣??梢哉f,當“飛龍”號碩大的身體擋住了耀眼的陽光時,美軍甚至覺得世界末日降臨了。 這是人類的武器嗎? 一時之間,美軍甚至忘記了躲避轟炸,更忘記了進行抵抗。 當天,就有十萬名美軍向中國軍隊投降,而且大部分美軍官兵在投降的時候還有點神智不清。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絕大部分美軍官兵都被嚇壞了,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大的飛行物,更沒有見過如此怪異的飛行物。 從地面上看飛行的“飛龍”號,實際上就是一個巨大的橢圓形盤子。從側面看,則像是一頂到草帽,在扁平的船體上方正中央是安裝聚變反應堆、反重力場推進系統等設備的中央艙端。從正前方看,還有點飛機的模樣,只是比飛機大得多,而且沒有機翼。從頂部看,也是一個橢圓形的盤子,只是盤子中央高高突起。 這樣的飛行物,之前只能在科幻電影中才能看到。 另外,當時“飛龍”號還沒有刷上油漆,通體反射著刺眼的金屬銀色光芒,所以看上去比實際還要大得多。 面對這樣的超級武器,美軍的斗志與士氣頓時歸零。 事實上,跟出現在索姆河戰場上的坦克一樣,“飛龍”號的實際戰斗力低得可憐,甚至比不上幾架轟炸機。此外,“飛龍”號還非常脆弱,極易被擊落,因為其噸位較小,所以沒有配備任何防御武器。如果美軍手里有幾枚能夠夠得著“飛龍”號的防空導彈,就肯定能把它擊落。 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最引人矚目的不是“飛龍”號有多大,而是其推進系統。 當時,圣迭戈有一批航空工程師,其中幾個還非常有名,包括參與了f-51戰斗機動力系統開發與設計工作的西斯姆教授。 看到“飛龍”號,西斯姆教授立即注意到,這艘碩大的“飛船”上沒有任何一種已經問世的推進系統。當時,西斯姆敢肯定,“飛龍”號肯定是核動力,因為中國已經把小型聚變反應堆裝到了大型電動運輸機上,也就肯定有能力為這艘比大型電動運輸機大了十倍的“飛船”安裝聚變反應堆。當然,也只有聚變反應堆提供的巨大能量,能夠為這個龐然大物提供升空的能量。 關鍵就是,在“飛龍”號上看不到任何推進器。 為了搞清楚“飛龍”號的驅動方式,西斯姆還冒險進入戰場,用可見光、紅外、紫外等多種照相機,拍下了“飛龍”號的高分辨率照片。仔細研究后,西斯姆斷定,“飛龍”號肯定采用了一種全新的推進系統。 隨后,西斯姆把消息發給了阿拉莫斯實驗室的里維斯教授。 這個里維斯教授就是搞推進研究的,而且是“新曼哈頓計劃”、也就是美國的反重力場技術研究項目的參與者。雖然他不是核心成員,只負責反重力場技術的實際應用,而且僅僅是在推進領域的應用,但是在獲得了西斯姆提供的資料,特別是那幾張分辨度極高的照片之后,里維斯立即意識到,這艘“飛船”肯定采用了反重力場技術,而且是其最主要的推進手段。 六月十日,里維斯就到了白宮,親手把他的評估報告交給了總統。 當時,馬歇爾已經向盧卡斯證實,中國軍隊在圣迭戈使用了一種體積與噸位都是超級運輸機十倍的“超級轟炸機”。 可惜的是,圣迭戈的美軍在六月九日就全部投降了。 也就是說,除了在六月六日之外,這個“空中巨無霸”再也沒有出現過。 事實上,“飛龍”號在完成了六月六日的亮相之作之后就飛往夏威夷群島,降落到了西部的一座小島上,進行了維護之后,于六月十二起再次升空,并且在十三日夜間回到了中國本土。 在戰爭結束前,“飛龍”號一直在國內供工程師進行測試。 直到大戰結束之后,“飛龍”號才再次面世,開始到世界各地展示,最后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落戶。 當然,“飛龍”號是否再次出現,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 事實上,在“飛龍”號出現之前,“新曼哈頓計劃”的負責人哈里森教授就提到,中國已經掌握了反重力場技術,而且肯定制造出了相關設備,使其達到了實用程度,最直接的證據就是,中國清理近地軌道太空垃圾的效率,超過了已有的任何一種手段,只有反重力場技術才能達到。 當時,美國科學家甚至給出了證據。這就是,在中國發射的清理衛星附近,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引力波動,導致從附近通過的太空垃圾的軌道發生變化,而且變化程度在地面上用天文望遠鏡就能觀測到。 “飛龍”號的出現,更是一個直接證據。 科學家給出的結論很直接:在中國已經掌握了反重力場技術的情況下,美國已經沒有可能打贏這場戰爭了。 后來,哈里森向盧卡斯提交了一份較為全面的評估報告,對反重力場技術的軍事應用前景進行了概括性說明,其中就明確提到,反重力場技術是一種大規模殺傷性軍事技術,其威脅力遠遠超過核武器。在最極端的情況下,中國可以用該技術,在美國的任何一座大城市上空制造出負重力場,把整座城市,包括所有建筑物、所有車輛、所有人、甚至是所有的沙石吸到空中,再撤消負重力場,就能殺死所有生命體。更極端的話,甚至在理論上可以把一座城市送出大氣層。 說得直接一些,只要中國有足夠的能力,就能把美國從地球上抹掉,讓原本是陸地的地方變成海洋。 當然,這只是理論推導的結果,現實中肯定無法實現。 關鍵就是,這項意義不亞于核能的新技術,已經讓中國占據了科技制高點,美國無論如何也無法超越中國。 擺在盧卡斯面前的選擇只有一個:投降。 不管盧卡斯是否愿意接受科學家的建議,現實擺在他的面前:只要戰爭還在進行,美國就將走向最終毀滅。 問題是,投降就能避免毀滅嗎? 六月二十日,美國再次通過瑞士、文萊與不丹等永久中立國,把停戰書轉交給了中國外交部。 這次,美國的態度“客氣”了許多,或者說表達出了誠意。 問題是,僅僅有誠意還不夠。 要知道,與上一次相比,中國軍隊已經攻占美國西海岸地區,占領了華盛頓州、俄勒岡州與加利福尼亞州的大部分地區,還有一支部隊推進到了亞利桑那州西部,攻占了科羅拉多河平原。 更重要的是,政治局勢完全不同了。 上一次,中國可以考慮放過美國的戰犯,至少會放過大部分,畢竟策動戰爭不是一小波政治家就能做到的??墒乾F在,美軍已經在戰場上使用了基因武器,給中國軍隊制造了巨大的傷害。從政治上講,中國肯定不會放過美國的戰犯,不僅那些主張使用基因武器的美國軍政領袖要遭受審判,那些策劃戰爭的軍政領袖也不能例外。只有審判戰犯,才能給這場戰爭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問題是,美國會交出戰犯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如果有人得為這場戰爭負責的話,美國總統盧卡斯肯定排名第一,而像美軍參聯會主席馬歇爾、國防部長麥卡錫、海軍參謀長弗倫奇、空軍參謀長阿諾德、陸戰隊參謀長里梅爾等人,都在名單之中。 當時,中國在回復美國的停戰請求時,首先就提到了處置戰犯的問題。 說得直接一點,處置戰犯是實現停戰的必要條件。少了這一點,戰爭就不會停止,而會一直打到中國軍隊逮捕或者擊斃所有戰犯為止。至于美國提到的其他條件,根本不在首要考慮范圍之內。 這下,停戰再次變成了空談。(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