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接敵
四艘航母上的航空勤務人員忙得熱火朝天,執行攻擊任務與護航任務的飛行員在航空作戰中心聽取任務簡報,確認打擊目標的時候,牧浩洋與章玉廷只能耐心等待,祈禱第一批偵察機群沒有放空。 在滿懷希望的情況下,等待是最難以忍受的煎熬, 十五日凌晨,零點二十五分,安靜了幾個小時的艦隊通信電臺終于有了響動。 牧浩洋與章玉廷幾乎同時反應過來,朝并排而坐的三名通信參謀看了過去。 “三號偵察機群發回的報告,發現了印度戰斗機群,數量在四架左右?!?/br> 牧浩洋的眉頭跳了幾下,此時信息已經顯示在了指揮臺上方的三維立體投影區,明確標出了偵察機群所在方位,以及探測到的印度戰斗機群的大概位置,此外還顯示出了偵察機群的動向。 不用通信參謀多做解釋,屏幕上的信息已經足夠完整了。 按照牧浩洋的部署,在預警機探測到印度戰斗機群之后,兩架j-32已經脫離編隊,全速逼近印度戰斗機群。在預警機發回情報之前,這兩架戰斗機已經向北飛行了兩百公里,逼近了印度戰斗機群。 它們的任務不是去擊落印度戰斗機,而是去尋找印度艦隊。 當然,如果有必要,也要擊落那幾架印度戰斗機。 大概半分鐘后,屏幕上出現了新的信息,表明前出的兩架j-32向四架印度戰斗機各發射了兩枚攔截導彈。 牧浩洋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這些飛行員太急功近利了。 當然,他也只能皺起眉頭,因為在攻擊機群到達印度艦隊上空,完成了第一輪攻擊行動之前,艦隊不能打破無線電靜默。 從屏幕上的信息來看,兩架j-32在發射導彈之后沒有轉向,而是繼續逼近。 還好,飛行員沒有忘記最主要的任務,也許他們主動攻擊印度戰斗機,是在掃清航線上的障礙。 不到二十秒,代表印度戰斗機的四個幾乎重疊在一起的圖標消失了。 同時,屏幕上出現了一組新的信息,表明兩架j-32已經啟動火控雷達,正在以對海搜索模式搜尋印度艦隊。 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在導彈擊中印度戰斗機前,j-32就得啟動火控雷達。 在已經暴露行蹤的情況下,就沒有必要關閉火控雷達。 這么做的好處是,能夠大幅度提高戰斗機的探測范圍。在只使用被動探測設備,比如紅外成像儀的時候,戰斗機的前向探測范圍不會超過六十公里,側向探測范圍更是在三十公里以內,而使用火控雷達,前向探測范圍在一百五十公里以上,如果飛得足夠高,而且逮到了印度航母,還能達到三百公里。 別忘了,印度海軍的五艘航母都是“尼米茲”級,沒有隱身能力。 這個時候,另外三個偵察機群也各自讓兩架j-32前出,擴大搜索范圍。只是,這些戰斗機沒有啟動火控雷達。 三號偵察機群里面,預警機與兩架伴隨掩護的j-32已經轉向。 預警機的速度太慢了,如果印度艦隊就在附近,那么肯定有不少印度戰斗機,也就極易遭到攻擊。j-32的空戰能力再優秀,在僅有兩架的情況下,也很難確保預警機不會遭到意外襲擊。 可以說,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很多時候幾秒鐘就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也就僅僅過了幾秒鐘,屏幕上出現了幾個碩大的目標圖標。 “印度艦隊,已經確認有兩艘航母,是‘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br> 通信參謀還沒把話說完,牧浩洋就朝章玉廷點了點頭。 章玉廷沒有遲疑,立即拿起了放在手邊的電話話筒,向電話線另外一端的航空作戰參謀下達了作戰命令。 不管怎么說,章玉廷才是艦隊司令。 在章玉廷放下電話話筒的時候,牧浩洋看了眼墻上的掛鐘,還不到零點三十分。 從大屏幕上顯示的數據來看,印度艦隊在一千八百公里以外,接近一千九百公里,具體位置應該在南馬洛斯馬杜盧環礁與法迪富盧環礁之間,也就是馬累島北面,而且正在向南航行。 很快,屏幕上出現了新的信息,即印度艦隊的航速在三十節以上。 兩架j-32沒有轉向返航,而是繼續向印度艦隊逼近,在零點三十二分,距離印度艦隊大約兩百公里的時候遭遇了八架f-35m。因為預警機已經轉向返航,所以是由j-32批提供的戰術情報。 在進行了不到兩分鐘的纏斗之后,兩架j-32轉向返航,憑借速度優勢擺脫了f-35m。 雖然在換裝了發動機之后,f-35m的最大速度達到了兩馬赫,但是以第五代戰斗機的標準衡量,仍然不是合格的制空戰斗機。要知道,j-30與j-32能在萬米高空輕易把速度提高到三馬赫以上。更重要的是,j-32的加速性能比f-35m好得多,從一點八馬赫的巡航飛行速度加速到三馬赫,只需要五十六秒,而f-35m從一點三馬赫的飛行速度加速到兩馬赫就需要九十七秒。 說得直接一點,就算打不過,j-32也有能力擺脫對手。 相反,如果f-35m打不過,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這個時候,辛巴肯定陷入了兩難境地。 根據幸存的印度艦隊司令部參謀回憶,在零點左右,印度海軍司令部就發來消息,反潛巡邏機的集結與部署行動受到影響,無法按照辛巴的要求全數出動,最多只能按時派遣四十架反潛巡邏機。 當時,辛巴就有所猶豫,即是否繼續向南航行。 雖然四十架反潛巡邏機不算少,但是對于特遣艦隊來說,還不是致命威脅,因此發揮的作用不是很突出。如此一來,印度艦隊出動的兩批攻擊機群就不見得能夠癱瘓特遣艦隊,也就有可能遭到特遣艦隊反擊。 甚至可以說,如果特遣艦隊早就有所防備,還能在印度艦隊之前出動攻擊機群。 顯然,這不會有好結果。 只是,辛巴沒有立即做出決斷。 準確的說,是在特遣艦隊的偵察機到來的時候,辛巴還在考慮是否讓艦隊轉向。 結果,在他還沒有想好的情況下,艦隊就被發現了。 這個時候,辛巴派出的第一批偵察機已經出動了一個多小時,即在十四日夜間十一點左右,這些偵察機就出發了。 只是,這些偵察機全部向西南方向而去。 也就是說,雙方的偵察機沒有在同一條航線上,也就沒有提前遭遇。 以當時的情況,辛巴首先就得考慮,特遣艦隊是否在西南方向上,即是否正在全速向迪戈加西亞前進。 如果是的話,他派出的偵察機就能在半個小時之內發現特遣艦隊。 也許,用不了半個小時。 如此一來,他就應該立即組織進攻行動。說得簡單一些,他有大約兩個小時的時間來組織進攻,因為特遣艦隊在發現了印度艦隊之后,至少需要四十分鐘才能讓攻擊機群出發,然后花一個多小時飛行一千多公里。 當時,辛巴根本不用考慮是否還有機會偷襲特遣艦隊,因為他已暴露行蹤。 對他來說,唯一的選擇就是全力組織艦隊防空,還是在遭到打擊之前把攻擊機群派出去對付特遣艦隊。 對一名曾經在美國海軍中服役二十多年的將領來說,這不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要知道,美國海軍一直注重進攻,一直把進攻當成最好的防御手段。 事實上,這也是海軍的特點,或者說是航母戰斗群的特點。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辛巴決定再等待一陣。當然,他已經做好了最壞打算,即偵察機沒能找到特遣艦隊。 為此,辛巴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護航戰斗機做好起飛準備。 不管偵察機是否發現了特遣艦隊,都要首先讓護航戰斗機升空,因為特遣艦隊肯定能夠提前出動攻擊機群,因此護航戰斗機能夠采用前進護航戰術,沖擊特遣艦隊的攻擊機群,或者是留下來執行艦隊防空任務。 只是,在接下來的安排中,辛巴犯了難。 如果以攻擊為主,就得讓剩下的戰斗機掛上反艦彈藥,并且在飛行甲板上待命,以便及時升空。如果被迫進行艦隊防空作戰,就得讓戰斗機掛上對空彈藥,并且及時讓這些戰斗機升空。 顯然,這兩種戰術安排截然不同。 在零點四十五分左右,辛巴做出了決定,即讓十二架執行防空任務的戰斗機在飛行甲板的起飛區待命,其他戰斗機全部在機庫內掛裝反艦彈藥。如果在凌晨一點的時候,偵察機仍然沒有發來消息,就讓防空戰斗機首先升空,護航戰斗機則在一點三十分升空,而在此期間航空勤務人員得為機庫里的戰斗機更換彈藥,保證在接下來的十五分鐘內,能夠讓更多的戰斗機執行防空任務。 在辛巴看來,凌晨兩點是最后關頭。 在此之后,特遣艦隊的攻擊機群隨時有可能到來,因此在凌晨兩點之前,必須出動足夠多的防空戰斗機,并且把艦隊防空網擴大到反艦導彈的最大射程之外。至于能否及時攻擊特遣艦隊,已經不是關鍵問題了。 問題是,牧浩洋會給他這么多時間嗎?(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