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突然襲擊
八點不到,聯合艦隊開始進行燃油補給作業。 因為海面上的風浪比較大,所以艦隊把航速降到了二十節。即便如此,補給作業依然充滿了危險。 四艘航母不需要補充燃油,但是也不能脫離編隊,必須把航速降到二十節。按照東鄉祖望的安排,最后那架e-2f首先升空,以被動方式監視周圍空域,其他戰斗機則全部停在飛行甲板上。 如果遭到突然襲擊,這些戰斗機都能緊急起飛。 東鄉祖望沒有安排防空戰斗機,一是剩下的戰斗機本來就不多了,二是補給作業至少要持續七個小時,而戰斗機升空后的巡邏時間不會超過三個小時,如果安排戰斗機升空,中途還要讓航母加速航行兩次。也就是說,在放飛戰斗機的時候,航母將離開編隊,得不到任何掩護。 在這種情況下,最需要擔心的不是空中打擊,而是海面下的潛艇。 十點不到,第二批接受補給的戰艦剛剛與快速戰斗支援艦靠攏,一團明亮的火球照亮了整個聯合艦隊。 東鄉祖望猛的反應過來,也在第一時間下達了防空作戰命令。 只是,已經太晚了。 兩分鐘后,反艦導彈就鋪天蓋地的打了過來,緊急升空的四架f-35cj還在全速爬升的時候就被導彈擊落。 襲擊來得非常突然,聯合艦隊根本來不及組織防御。 首先完成燃油補給的八艘戰艦還沒啟動防空雷達,反艦導彈就已到達,而其他戰艦甚至沒來得及從快速戰斗支援艦附近疏散。 這個時候,東鄉祖望的唯一感受就是“絕望”。 時間退回到一個小時前。 在斷定聯合艦隊轉向南下之后,牧浩洋親自與晏鷹搏一同部署了航空作戰行動,第一批偵察機在九點準整時起飛。 牧浩洋動用的不是j-25m,而是j-32。 按照他的要求,執行偵察任務的三十二架j-32全部以被動方式進行搜索,而且分成了八個偵察小組。在每個偵察小組后面大約兩百公里處,各有一架zy-1d跟隨,通過定向通信系統聯絡。 與j-32一樣,zy-1d也以被動方式搜索。 這樣一來,j-32被聯合艦隊的預警機發現之前,zy-1d就能發現聯合艦隊的預警機。只要發現了聯合艦隊的預警機,就等于發現了聯合艦隊,因為根據楊禹方提供的戰報,聯合艦隊剩下的預警機不會超過四架。如果傍晚飛往南鳥島的是一架預警機,那么聯合艦隊最多只有三架預警機了。為了在夜間保持不間斷的防空警戒,聯合艦隊最多出動一架預警機,而這架預警機肯定會在艦隊上空巡邏。 也就是說,聯合艦隊就在預警機下方。 正是如此,牧浩洋決定把重點放在預警機上,即通過搜尋聯合艦隊的預警機,去找到聯合艦隊。 要知道,zy-1d在被動搜索的情況下,對高空目標的探測距離在四百公里以上。 雖然e-2f也有被動探測能力,但是不夠完善,而根據第一艦隊的作戰報告,對j-32的探測距離絕對不會超過兩百公里。 當然,牧浩洋也無法肯定聯合艦隊一定會在夜間出動預警機。 如此一來,他就安排了足夠多的偵察機。即便沒能發現聯合艦隊的預警機,這些偵察機也能搜索東北方向上的整片海域。 所幸的是,牧浩洋的判斷非常準確。 首先發現目標的不是偵察機,而是跟在第二組偵察機后方的zy-1d,而且探測到的正是升空巡邏的e-2f。 這個時候,牧浩洋的航空作戰部署開始發揮作用了。 在偵察機出動后不久,牧浩洋就下令執行攻擊任務的九十六架j-25m升空,分成八支機群跟隨在八架zy-1d后方。不管是哪一組偵察機發現了聯合艦隊,攻擊機群都能在五分鐘之內發起攻擊。 當然,首輪攻擊不會太猛烈,畢竟十二架j-25m最多只能掛載四十八枚反艦導彈。 關鍵是,及時的攻擊,能夠最大限度的削弱聯合艦隊的防空力量,打亂聯合艦隊的防空部署,而且另外七支攻擊機群能在十五分鐘之內趕到,陸續發起攻擊,不給聯合艦隊任何反擊機會。 這個時候,前出偵察的三十二架j-32有足夠的能力奪取制空權。 也就是說,即便聯合艦隊上空有防空戰斗機,最先趕到的四架j-32也能拖住這些防空戰斗機,而隨后趕到的j-32在預警機的支持下,有足夠的能力奪取制空權,甚至有機會攻擊日本戰艦。 當然,這還不足以保證消滅聯合艦隊。 在“黃河”號與“長江”號航母上,還各有八架j-32與二十架j-25m,而這些戰斗機都已做好起飛準備,全部攜帶“戰艦殺手”,在第一輪攻擊結束之后,對聯合艦隊發起第二輪攻擊。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即聯合艦隊的燃油補給作業并不徹底。 如果東鄉祖望有足夠高的警惕性,而且以擺脫第二艦隊為目的,那么就不會在八日夜間讓所有戰艦獲得足夠多的燃油,只會進行有限的補給,確保能在九日白天正常航行,然后在九日夜間再次進行補給。 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在十點之前找到聯合艦隊,那么第二艦隊與聯合艦隊的距離將縮短到三百公里。 這個距離,足以讓護航戰艦上的主炮發揮威力了。 為此,牧浩洋再次讓卓譽銘率領由三艘巡洋艦與六艘驅逐艦組成的炮擊編隊前出,在必要的時候炮擊聯合艦隊。 當時,掩護航母的只有兩艘驅逐艦。 因為聯合艦隊所剩的戰斗機寥寥無幾,根本無力組織一次有效的空中打擊,甚至沒有可能發現第二艦隊,所以牧浩洋完全不用擔心來自空中的威脅。至于來自海面下的威脅,只要聯合艦隊的航速一直在二十節以上,日本潛艇就無法跟上,也就無法參與作戰行動。如果聯合艦隊的航速不到二十四節,那么雙方就不可能在八日夜間遭遇,因此日本潛艇也肯定在好幾百公里之外。 當然,第二艦隊還得到了四艘攻擊核潛艇的直接掩護。 根據晏鷹搏的回憶錄,這一系列的作戰部署主要是牧浩洋的功勞,他只是幫助解決了航空戰術上的細節問題。 由此可見,牧浩洋的航空戰術功底并不差。 可以說,牧浩洋有這方面的天賦,因為除了參與幾次實戰之外,他沒有接受過任何航空作戰方面的培訓與學習。 正是這一系列的部署,把聯合艦隊送入了墳墓。 打響第一槍的不是攻擊機群,而是最先逼近聯合艦隊的那架j-32。在zy-1d的指揮與引導下,這架j-32在一百六十公里外,向e-2f發射了中程空對空導彈,出其不意的擊落了聯合艦隊的預警機。 幾乎同時,十二架j-25m在三百公里外發射了反艦導彈。 因為聯合艦隊上空沒有防空戰斗機,甚至沒有戰艦啟動防空雷達,所以第一批到達的四架j-32全部轉為對海作戰。 可惜的是,這些戰斗機上沒有用于攻擊海面目標的彈藥。 它們能做的,就是用航炮掃射四艘航母,阻止日本戰斗機升空,并且攻擊緊急升空的日本戰斗機。 十點過三分,另外七支j-25m機群會合到一起,再次發起攻擊。 此時,第二艦隊里的兩艘航母已經開始出動第二批攻擊機。 必須承認,日本戰艦的反應速度不是很慢。 在八十四架j-25m發射的反艦導彈到達之前,首先完成燃油補給的八艘戰艦已經啟動了防空雷達,而且開始發射防空導彈。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j-32機群率先撤離戰場。 毫無疑問,聯合艦隊的防空作戰并不順利。 當時,八艘戰艦均在艦隊前方,而聯合艦隊正在向南航行,而反艦導彈是從艦隊西面射來的。 如此一來,防空戰艦只能掩護最前面的“飛龍”號與“蒼龍”號。 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畢竟j-25m機群首先打擊的也是“飛龍”號與“蒼龍”號,射向“翔鶴”號與“瑞鶴”號的反艦導彈并不多,而這兩艘航母都有六套末段攔截系統,有足夠的自衛能力。 真正的災難,來自卓譽銘率領的炮擊編隊。 十點過五分,在獲得預警機提供的準確信息之后,九艘戰艦在聯合艦隊西南大約二百七十公里處開火。 因為距離非常遠,而且戰艦派出的直升機還沒到達戰場上空,所以九艘戰艦全部由擔任旗艦的“天津”號指揮,集中火力逐一炮擊日本戰艦。 首先遭到打擊的,正是進行防空作戰的八艘日本戰艦。 這八艘日本戰艦不但離炮擊編隊最近,而且是聯合艦隊的防空支柱,還是唯一能夠反擊炮擊編隊的力量。 短短五分鐘內,九艘戰艦總共投射了一千二百枚炮彈,平均每門電磁炮發射一百枚。 因為在天黑之前,炮擊編隊與快速戰斗支援艦會合,卸下了攻擊地面目標的炮彈,換上攻擊戰艦的穿甲彈與半穿甲彈,所以在炮擊的時候,九艘戰艦的艦長都沒什么顧慮。等到打完炮彈,戰斗也該結束了。 面對雙重打擊,聯合艦隊別說抵抗,連招架之力都沒有。 隨著攜帶“戰艦殺手”的戰斗機到達,聯合艦隊也就走到航線的盡頭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