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全球性災難
談到粒子風暴引發的災難,兩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李明陽很有自律,只喝了一杯葡萄酒,而且吃了午飯就告辭離去,沒有留下來陪牧浩洋閑聊。 等李明陽離開,牧浩洋去洗手間把喝下去的葡萄酒全都吐了出來。 三年前,沒有任何人想到,會導致如此嚴重的后過。如果有先見之明,牧浩洋絕對不會提議使用太陽武器。 只是,災難已經鑄成,誰也無法更改。 整個下午,牧浩洋都無法安下心來,也就沒有處理公務,而是讓秘書送來了與粒子風暴災難有關的所有資料。 從影響上看,這絕對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至少是文明時代最嚴重的災難。 在這十五天里,人類文明社會的正?;顒訋缀鯊氐装c瘓。 原因很簡單,現代人類文明,高度依賴信息與通信技術,而粒子風暴在瞬間摧毀了幾乎所有的通信設施。當習慣了信息化生活的人們突然發現,網絡癱瘓了、電視收不到信號、電話無法使用,肯定會產生莫名的恐懼。更嚴重的是,電力設備與供電系統癱瘓,導致影響更加嚴重。 現代社會,沒有信息網絡還能運轉,但是沒有電力供應,絕對無法運轉。 災難爆發后的兩天,世界各國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sao亂,特別是大城市,幾乎一夜之間就成了文明的煉獄。比如在七月十四日夜間,紐約發生了上萬起刑事案件,大部分為搶劫與仇殺。 所幸的是,人類文明沒有就此崩潰。 經歷了最初的sao亂之后,各國政府都出臺了強制管制措施,增強了治安力量,社會環境也逐漸穩定了下來。 只是,災難沒有就此結束。 相對而言,發達國家的情況還要稍微好一些,畢竟發達國家足夠富裕,也儲備了足夠多的物資。拿美國來說,儲備的糧食足夠消耗一年,即便是在歐洲地區,儲備的糧食也能消耗數個月。因為有足夠的生活物資,所以發達國家民眾的日常生活還能得到保證,也就能夠有效的控制社會動蕩。 問題是,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與所有欠發達國家都沒有如此雄厚的資本。 災難發生后的五天之內,就有十一個非洲國家發生軍事政變,掌握了暴力的軍隊霸占了有限的生活物資。在三個非洲國家,還發生了種族沖突。為了生存,各個民族都想搶奪他人的資源。 根據聯合國調查,僅在烏干達,種族屠殺就奪走了一百多萬人的生命。 如果得不到控制,僅僅是民族之間的矛盾,就能摧毀整個非洲。 事實上,這還是開始。 七月二十日,聯合國綜合國際天文組織、國際糧農署等機構的調查報告公布了第一份針對粒子風暴的分析與評估報告,宣稱粒子風暴產生的影響將持續數十年,甚至會徹底改變地球生物圈。 短期影響,主要集中在社會暴力沖突與人類健康上。 當然,這些影響已經顯現出來。 接下來,就是糧食危機了。 因為北半球的水稻與南半球的小麥還沒完全成熟,所以二零三五年的糧食產量將驟然降低百分之三十以上。在此之前,全球糧食產量已經低于消耗量。如果驟減三成,必然導致糧價暴漲百倍。 說得直接一點,即便是發達國家,特別是不產糧的發達國家,也要面對糧食危機。 對于糧食產量無法做到自給自足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這絕對是更大的災難,因為價格暴漲的糧食將把數十億人推入地獄。 事實上,即便到二零三六年,糧食產量也不可能恢復。 原因很簡單,粒子風暴導致電力系統癱瘓,全球化肥、農藥等產量大幅度降低,影響到數個月后的秋糧栽種。即便粒子風暴只持續一個月,化肥、農藥等產量也不可能在此之后立即恢復,最快也要等到二零三六年下半年,因此二零三六年上半年的糧食產量也會降低,影響將持續到二零三七年。 問題是,這得有一個前提,即氣候不會受到影響。 如果氣候受到影響,糧食危機將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 粒子風暴的第三個影響,就是氣候。 按照氣象學家預測,持續的高強度粒子輻射,必然導致全球氣溫升高。因為七月是北半球的夏季,所以北極受到的影響最為明顯。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在短期內升高五度,北極冰層很有可能完全融化! 也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海平面升高,淹沒一些島嶼國家。 事實上,海平面升高、淹沒島嶼國家,只是北極冰層融化產生的最微弱的影響。 北極冰層融化之后,絕大部分低溫海水都將涌入北大西洋,導致北大西洋降溫,從而對北大西洋暖流造成影響,最終對全球的海洋熱能循環系統造成影響,導致全球氣溫在幾下來的幾年之內急劇降低。 在此期間,南極冰層將大肆擴張。 也就是說,全球氣溫將經歷先升高、再降低的急劇變化過程。 按照氣象學家預測,最多三年,北極冰層將恢復到二十世紀初的狀態,甚至有可能達到小冰河時期的規模。 到時候,加拿大的北部地區、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俄羅斯北部地區都將被冰雪覆蓋。 問題是,這絕非最終結果。 北極與南極冰面擴大之后,將把更多的太陽光反射到太空中去,導致地球吸收的太陽光熱量大幅度減少。 也就是說,嚴寒將從此開始。 按照一些較為悲觀的氣象學家預測,十年之內,地球的平均氣溫將降低十攝氏度,并且在五十年后達到最低點。到時候,大半個歐洲、整個西伯利亞地區,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北部與東部各地,整個阿拉斯加與整個加拿大,都會被冰雪覆蓋,而南美洲最南端、南部非洲地區也將被冰雪覆蓋,冰層將把南美洲與南極洲聯接起來,阻斷南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洋流,導致海洋生態循環系統崩潰。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災難中,地球上百分之八十的物種都將滅絕。 小冰河期達到頂點后,隨著海平面急劇降低,海水總量減少,大量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滅絕,大氣層的二氧化碳含量將大幅度提高,吸收更多的太陽光熱量,從而使全球氣溫逐步回升。 只不過,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隨著氣溫升高,幸存的綠色植物將首先獲益,冰層也將逐漸消退,地表開始吸收更多的太陽光熱量,進一步提高氣溫。 最終,氣候將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按照一些科學家預測,整個過程將持續五百年。也就是說,五百年之后,氣候環境才會恢復到災難爆發之前的水平。 當然,也有部分科學家認為,情況沒有這么嚴重。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在未來幾年之內,如果沒有人為干預,地球的氣候環境將發生劇烈變化。 不管是持續五百年、還是持續五十年,對人類文明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在生存挑戰面前,政治家不得不向科學家妥協。如果連基本的生存環境都沒有了,國家與民族間的紛爭又有什么意義呢? 七月二十一日,聯合國召開了第一次“全球氣候大會”。 在這次會議上,中國與美國的科學家都提到,人為干預措施,能夠緩解氣候變化的劇烈程度。 只是,這次大會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成果。 對政治家來說,在大難臨頭之前,國家利益仍然是主要問題。 問題是,氣候變化,并非威脅人類生存的唯一因素。 在聯合國公布的另外一份報告中提到,由太陽噴發的高能粒子肯定會對所有生物的基因產生影響,導致難以預料的基因突變。也許,絕大部分生物難以適應這些變化,但是肯定有部分生物能夠幸存下來,甚至從中獲益。 可惜的是,人類成為獲益者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按照生物學家的解釋,越是復雜的生命體,適應劇烈變化的能力越差,基因突變向惡性方向發展的可能性越大。 也就是說,基因突變,很有可能導致人類滅絕。 當然,也有部分生物學家認為,人類不會完全因基因突變滅絕,肯定有部分人能夠在基因突變中獲益。 只是可以肯定,如果沒有辦法控制,那么基因突變將導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類滅亡。 這也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也許需要幾代、甚至幾十代人,基因突變造成的影響才會顯現出來。 問題是,只要基因突變的影響顯現了出來,就無法逆轉! 正是如此,在七月二十一日的“全球氣候大會”上,一批生物學家提出,在人為干預氣候變化的時候,還應該建立全球生物基因庫,對人類基因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應對即將到來的“基因危機”。 顯然,要想讓各個大國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一致更加困難。 誰都知道,基因工程是一把雙刃劍,如同核能一樣,即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無可挽回的毀滅人類。 可惜的是,幾個大國仍然沒有放下隔閡。 讓牧浩洋稍感欣慰的是,各個大國均已采取行動,而不是坐視災難蔓延。 比如,中國已經擴大了聚變核電站的建設規模,而且在農業科研上投入巨資,積極尋求提高糧食產量的辦法。 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中國的氣象學家也提出了人為干預辦法。 問題是,這些辦法能夠及時拯救人類嗎?(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