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明智之舉
八月一日上午,牧浩洋收到了黃峙博的命令,讓艦隊做好了戰斗準備。 雖然離最后期限還有十來個小時,但是印度沒有做出回應,所以黃峙博按照計劃給牧浩洋下達了命令。如果在?;鸾Y束前,印度仍然沒有做出讓步,艦隊將繼續轟炸孟加拉灣沿岸地區的印度空軍基地。 至于支持陸戰隊攻打布萊爾港,則是空軍的事情,與艦隊基本上無關。 因為印度空軍已經損失了超過三分之二的主力戰斗機,印度海軍的p-8i機群也在三十日與三十一日的戰斗中遭到打擊,只有八架p-8i還能升空作戰,所以楊禹方趁機調整了艦載航空兵,用j-15b替換了兩個中隊的j-25。這么做,也與三十一日的戰斗損失有關,因為海軍無法繼續為艦隊補充j-25。 在執行低危險性任務時,j-15b的作戰效率比j-25高得多。 原因很簡單,j-15b能夠外掛近十噸彈藥,而j-25很少外掛彈藥,一般只在內部彈艙內攜帶兩枚一千公斤、或者四枚五百公斤炸彈,最多只能打擊四個目標,而j-15b能在一次任務中打擊八個以上的目標。 下午六點左右,打擊準備工作全部就位。 因為印度仍然沒有做出回應,所以在六點十五分左右,牧浩洋讓執行夜間首輪打擊任務的戰斗機升空待命。這樣一來,八點過后,艦載戰斗機就將到達目標上空,及時進行第一輪打擊。 如果印度在此之前接受了?;饏f議,就得讓戰斗機拋掉部分外掛彈藥。 為了安全起見,戰斗機在航母上降落的時候,對外掛有極為嚴格的研制,每個外掛點的負載不能超過最大負荷的百分之五十,多余的彈藥必須在返航的時候拋掉,不能冒險在航母上降落。 原因很簡單,戰斗機在航母上降落的時候,瞬間過載是正常情況下的幾十倍。 雖然所有外掛點在設計的時候都有冗余,也有抗沖擊能力,但是誰也不能保證不會出現意外情況,比如炸彈從掛點上脫落。僅僅砸壞飛行甲板還是小事,如果脫落的彈藥在航母上引爆,后果將難以設想。 此時,中國外交部也通過瑞士,向印度發出最后通牒。 為了給印度足夠的準備時間,中國外交部沒有咄咄逼人,而是表示,只要印度接受了停戰條件,將獲得第二個二十四小時,并且在中國軍隊的監督下撤離占領區,以及向中國陸戰隊投降。如果印度當局在?;鹌谙薜竭_時仍然沒有做出回答,將被視為拒絕停戰條件,中國軍隊將按計劃重啟打擊行動。 只剩下一個半小時,克魯沙必須做出選擇。 新德里時間七點十五分,克魯沙在總理府召開了最后一次全體內閣會議,宣布了他做出的決定。 克魯沙的決定很簡單:接受中國開出的?;饤l件,然后與中國進行雙邊談判。 雖然美國總統已經表示,中國的要求非常過分,而且暗示克魯沙,如果中國不肯做出讓步,美國將支援印度,但是克魯沙非常清楚,美國的支援救不了印度,只會使戰爭規模繼續擴大。 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受傷害的只有印度。 更重要的是,美國總統做出承諾,不等于美國會出兵。只要美國不肯與中國開戰,美國國會就會否決總統做出的決定。到時候,美國不會有什么損失,印度卻會在中國的軍事打擊下喪失復興的希望。 暫時做出讓步,只是為了將來的復興。 克魯沙還做出了一個決定,即在八月二日宣布政府總辭職,提前舉行大選,由下一屆政府與中國談判。 這么做有一個好處,即拖延時間,在準備好之后再進行談判。 如果倉促上陣,印度將在談判桌上輸得更慘。 當然,這會犧牲克魯沙,以及絕大部分政府官員的前程。只是在克魯沙看來,為了國家利益,犧牲個人前程算不了什么。 只要印度還有復興的機會,他們的損失就有價值。 會議只持續了二十分鐘。 七點四十分,克魯沙通過外交部,正式做出回應,印度陸軍將在八月二日二十點之前撤離錫亞琴冰川,布萊爾港的守軍也會在此之前向中國陸戰隊投降,移交港口、機場等重要軍事設施。 此時,牧浩洋派出的艦載航空兵即將進入印度領空。 雖然稍微晚了一點,但是還算及時,至少牧浩洋有足夠的時間終止轟炸行動,讓戰斗機返航。 被外界稱為“第四次印巴戰爭”與“印度洋戰爭”,就此結束。 在中國官方,這場戰爭被稱為“第一次南亞戰爭”。 牧浩洋在夜間接到黃峙博打來的電話,讓他在八月三日凌晨之前返回總參謀部,向高層匯報作戰行動。 顯然,這是一個拋頭露面的好機會。 牧浩洋沒有急著回去,因為前來接他的艦載運輸機天亮后才能到達。 這個晚上,牧浩洋一直沒有睡著。 雖然戰斗只持續了幾天,但是牧浩洋的感受非常深刻。打贏這場戰爭的不是他,而是整個艦隊。即便在艦隊里,他是靈魂人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其他幾位指揮官的重要性也不能低估。沒有楊禹方、沒有周渝生、沒有章玉廷、沒有龐躍龍、沒有馬明濤、沒有兩萬多名艦隊官兵,牧浩洋根本打不贏這場戰爭。讓他感受更加深刻的是,艦隊的戰斗力不是來自于先進的武器裝備,而是素質高超的人員。特別是在航空作戰中,如果沒有優秀的飛行員、以及更加重要的航空勤務人員,肯定無法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甚至不可能按照他的部署完成作戰行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海軍的建設在人,而不是戰艦。 顯然,對于負責海軍裝備建設的牧浩洋來說,這是一個嶄新的認識。在此之前,他一直認為裝備更加重要,只要有了先進的武器裝備,就能打贏戰爭。通過這場戰爭,他改變了這個認識。 天還沒亮,牧浩洋就離開司令官主艙,到“黃河”號的各個部門轉了一圈。 司令官親自到基層崗位上慰問基層官兵,讓艦隊官兵非常感動,也非常激動,一些年輕點的官兵甚至把牧浩洋當成了偶像。 要知道,在海軍中,牧浩洋早已是傳奇。 在巴基斯坦期間做的事情,讓每個海軍官兵都認識了他,也對他有了更多的了解。雖然在部分人眼里,牧浩洋是攀龍附鳳的典型代表,整個陸風烈女婿的身份,讓他一帆風順,也因此得到黃峙博重用,但是所有人都得承認,牧浩洋是一個非常有個性、而且非常有魄力的指揮官。 沒有點實力,也不可能成為陸風烈的女婿,更別說攀龍附鳳了。 更重要的是,牧浩洋的出身并不高貴,而且在認識陸雯之前,已經取得了成就,參加了最近幾場戰爭,都有不錯的表現。因此在更多的人眼里,牧浩洋是在做出成績之后,才得到黃峙博重用,而且得到了陸風烈的賞識。這個認識,讓很多基層官兵把牧浩洋當成了學習的對象。 說得直接一點,牧浩洋為所謂出身貧寒的官兵指明了方向。 只要有能力,只要有魄力,只要敢于拼搏,只要做出了貢獻,就能得到重用,從小兵爬到將軍的位置上,并非難事。 顯然,有一個表率就足夠了。 牧浩洋起到的作用,等于讓更多的官兵獲得了信心,也讓更多有能力的官兵愿意為軍隊奉獻青春。 從人才培養上來看,牧浩洋起到的示范作用比什么都強。 當然,作為標桿的不僅僅是牧浩洋。 在他身邊,楊禹方、周渝生、章玉廷、龐躍龍等人,無不是通過自我奮斗,從士兵與基層軍官升為將軍。 由此可說,真正在努力培養人才的不是牧浩洋,而是黃峙博。 可以說,這也正是黃峙博推行的軍事改革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在軍隊里建立起良好的風氣,讓每一個有能力的官兵能夠得到發揮的機會,而不是憑借家庭背景、裙帶關系獲得晉升,自然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參軍報國,也自然能夠為軍隊籠絡到更多人才,打造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軍團。 事實上,在得到黃峙博重用的將領中,沒有幾個是名門貴胄。 從某種意義上講,牧浩洋只是黃峙博培養的眾多少壯將領中較為突出的一個,也是最為耀眼的一個。 在牧浩洋身邊,還有眾多與他相仿的將軍。 這些人,既是他在戰場上的戰友,也是他在后方的競爭對手。 要想在軍隊里出人頭地,要想成為最高指揮官,需要的不僅僅是能力,還要在各個方面勝人一籌。原因很簡單,每一代軍人中,只會有一名統帥,只有最優秀的一個,才有機會登上最高的指揮崗位。 牧浩洋沒有想過這些問題,但是他知道,必須做到最好。 等他在戰艦里轉了一圈,天色也放亮了。在他回到住艙,收拾行李準備的時候,馬明濤趕了過來,叫他一起去吃早飯。 顯然,這場戰爭,也讓馬明濤打了個翻身仗。 以他在艦隊里的表現,特別是做出的重大貢獻,回去后肯定會得到重用,成為李國強的得力干將。(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