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最后的堅持
印軍的反擊算不上迅速,也算不上強大,只是勉強為之。 在決定進行反擊的時候,印度海軍只有十二架p-8i在機場上,其他的反潛巡邏機要么在艦隊附近活動,要么在返航途中。雖然再等兩個小時,能夠出動更多的p-8i,但是兩個小時之后,中國艦隊將完成攻擊、撤離戰場。要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中國艦隊,顯然比發動攻擊困難得多。 要知道,當時印度海軍至少知道中國艦隊的大致方向。 通過e-3g提供的信息,特別返航的j-15b機群,至少能夠確定,中國艦隊在印度艦隊東南方向上。 因為中國艦載戰斗機的最大作戰半徑只有一千五百公里,而且在戰斗中動用了半數以上的戰斗機,超過了通過伙伴式空中加油增加航程的極限,所以可以肯定,中國艦隊離印度艦隊不會超過一千五百公里。 結合這兩個條件,就能確定中國艦隊的大致方位。 雖然這不是有用的戰術情報,但是只要出動幾架偵察機,就有機會找到中國艦隊,獲取必要的戰術情報。 正是如此,在組織反擊的時候,印度空軍首先出動了兩架f-22i執行戰術偵察任務。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印度海軍能夠出動二十四架p-8i,反擊就能收到戰果,甚至有可能重創中國航母。 原因很簡單,中國艦隊里,只有兩艘巡洋艦與四艘驅逐艦。 為了追擊逃逸的印度艦隊,牧浩洋沒有等待從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的登陸艦隊,而是一直以全速航行。按照他的安排,要等到這場戰斗結束之后,才轉向南下,與登陸艦隊會合之后進入孟加拉灣。 六艘護航戰艦,算不上充足。 雖然按照標準配制,兩支航母戰斗群里也只有六艘防空戰艦,因此艦隊的區域防空能力沒有減弱,但是在近距離防空反導作戰中,遠洋護衛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夠在近距離為航母提供掩護。 沒有護衛艦,等于削弱了反導作戰能力。 以當時的情況,六艘防空戰艦最多能應付從一個方向上射來的一百枚反艦導彈,如果數量超過一百四十枚,肯定會有戰艦挨打。按照一架p-8i攜帶六枚“布拉莫斯”計算,二十四架能攜帶一百四十四枚導彈,正好超過了六艘戰艦的最大攔截能力。因為“布拉莫斯”具有智能識別能力,能夠主動攻擊排水量最大的戰艦,所以成功突破防空網的導彈,很有可能攻擊航母。 可惜的是,十二架p-8i確實少了一點。 雖然在外圍攔截中,j-15b機群沒有及時趕到,甚至沒能用上pl-12e,但是在接下來的艦隊防空作戰中,六艘防空戰艦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在兩分鐘內用區域防空導彈擊落了六十四枚“布拉莫斯”,隨后又用中程防空導彈擊落了六枚,突破防空網的兩枚也在最后關頭被巡洋艦與航母上的末段攔截系統擊落。印度海軍反擊的最大戰果,僅僅是“北京”號巡洋艦的艦橋被一塊較大的碎片砸中,導致一名軍官負傷,讓戰艦上的損管人員不得不進行臨時修補,留下了一塊很難看的傷疤。 防空警報解除后,牧浩洋才松了口氣。 航母上的勤務人員沒有松懈下來,他們還得趕緊讓已經返航的j-15b機群降落,不然這些戰斗機都會因燃油耗盡而墜毀。 因為在防空作戰中耽擱了一些時間,所以前去迎接最后一批j-25的加油機沒能按照楊禹方的安排起飛。這也是三架j-25在返航途中墜毀的直接原因,如果攜帶伙伴式加油吊艙的j-15b能及時起飛,三架j-25就能返回艦隊。 四點過五分,最后一架執行攻擊任務的j-15b回到艦隊上空。 半個小時前,牧浩洋已經下令轉為向南航行,前去與登陸艦隊會合。 隨著最后一架j-15b降落到航母上,打擊印度艦隊的行動結束。 在這場持續了六個半小時的戰斗中,中國艦隊以損失八架j-25的輕微代價,取得了全殲印度艦隊、擊落敵機一百三十七架的輝煌戰果。 四點二十分,牧浩洋讓通信軍官發出了捷報。 此時,黃峙博已經收到了二部偵察衛星拍下的照片,證明印度艦隊里的所有戰艦均遭到致命打擊,“維克蘭特”號已經沉沒,“維克拉馬迪亞”號被炸成兩截,“維拉特”號也嚴重傾斜。 印度艦隊在劫難逃,奪取制海權已無懸念,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擴大打擊范圍。 五點之前,黃峙博給牧浩洋回電,讓他按照計劃執行下一階段作戰行動:轟炸孟加拉灣沿岸地區、以及印度南部地區的空軍基地、海軍基地與防空陣地,然后率領艦隊進入孟加拉灣。 只是,牧浩洋不可能立即執行這道命令。 經過六個小時的激烈戰斗,飛行員精疲力盡,航空勤務人員還要對艦載戰斗機進行全面徹底的檢查與維護。即便勤務人員不休息,連夜進行檢修,最快也要等到三十日上午,才能再次出動艦載戰斗機。 不管怎么說,牧浩洋至少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此時,這場海戰的影響已經顯現出來。 收到消息后,印度總理克魯沙立即驚呆了,足足過了十分鐘才回過神來,隨即詢問了艦隊的情況。 雖然“維拉特”號還沒有沉沒,但是結局最所難免。 就在他等待進一步消息的時候,“維拉特”號遭到魚雷攻擊,在天黑之前沉沒,超過三分之一的艦員沒能逃生。 隨著“維拉特”號一起沉沒的,還有克魯沙的信心與野心。 中國嚴重依賴印度洋上的戰略航線,印度更加依賴印度洋。如果沒有制海權,印度不但會戰敗,還會敗得十分悲慘。雖然中國沒有向印度宣戰,不大可能進行戰略封鎖,但是中國艦隊有能力打擊印度本土上的軍事基地與港口,完全可以通過摧毀港口的方式,切斷印度的海上生命線。 與艦隊相比,基礎設施更加重要。 艦隊沒有了,國民經濟不會受到影響,還會因為重建艦隊而獲益,可是港口等戰略性基礎設施被摧毀后,印度的經濟就將崩潰。 克魯沙非常清楚,中國絕對不會善罷甘休,肯定會擴大打擊范圍。 戰局一目了然,只要繼續打下去,印度將輸掉一切。 唯一的辦法就是求和,通過主動停戰的方式,向巴基斯坦與中國求和,然后交出已經占領的地區。 也就在克魯沙考慮如何走出這一步的時候,接到了中島俊夫打來的電話。 事實上,印度艦隊全軍覆沒對中島俊夫的打擊更大。 他在乎的不是那一千五百億美元的押金,而是印度總理的態度,即喪失制海權后印度將被迫承認戰敗。 從政治上講,只要印度承認戰敗,之前獲得的所有戰果都將付諸東流。 要知道,到二十九日上午,印度陸軍已經控制了錫亞琴冰川,占領了整個礦區,還有能力繼續挺進。只要印度堅持下來,迫使巴基斯坦求和,就能保住錫亞琴冰川,獲得對日本來說至關重要的戰略資源。 受此影響,收到消息后,中島俊夫立即想到,應該首先穩住克魯沙。 問題是,拿什么讓克魯沙相信能夠迫使巴基斯坦投降? 中島俊夫不是笨蛋,打到這個時候,即便他答應派遣地面部隊參戰,克魯沙也不會相信能夠轉敗為勝。原因很簡單,失去制海權之后,日本只能用空運來派遣地面部隊,而大部分主戰裝備,還有更加重要的作戰物資不可能完全依靠空運。沒有海運,日本地面部隊就無法參戰。 沒有制海權,哪來的海運? 因此,關鍵還是在海洋戰場上,即必須奪回制海權,不然印度將在數日內投降。 拿什么奪取制海權? 中島俊夫盯上了還在維修的“赤城”號。 電話中,中島俊夫首先提到,“赤城”號肯定能在八月底出海,然后前往印度洋。只是這個承諾仍然不能讓克魯沙滿意,因為印度不可能堅持到八月底,在此之前就會被中國艦隊打掉最后的底氣。 為此,中島俊夫提出了補充方案,即由日本出面跟美國交涉,由美國向菲律賓施壓,讓日本空軍的戰斗機借道菲律賓,飛往印度參戰,首先通過制空權彌補制海權,使中國艦隊不敢靠近印度本土。 穩住戰局后,日本將組織以“赤城”號為核心的艦隊遠征印度洋。 為了首付克魯沙,中島俊夫明確提到,如果印度在這個時候乞降,中國肯定會變本加厲的提出過分的要求,比如讓印度割讓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甚至在藏南問題上做文章,讓印度永世不得翻身。印度只有奮起戰斗,才能爭取到更好的結果,而不是從此淪落為南亞地區的二流國家。 克魯沙不是笨蛋,知道中島俊夫在用印度做墊腳石。 只是,他也非常清楚,中國大動干戈,絕對不會僅僅為了打垮印度艦隊,如果印度主動乞降,中國肯定會提出過分要求。 從政治上講,克魯沙肯定不會首先示弱,不然印度連談判的資格都沒有。 只有頂住中國的打擊,等到美國出面調解,印度才有談判的資格,也才能通過談判保住國家利益。 結果就是,克魯沙接受了中島俊夫的建議,而且只給了中島俊夫四十八小時。 如果中島俊夫不能在四十八小時之內說服麥克米倫,印度將別無選擇,只能在遭到徹底慘敗之前向中國求和。(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