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退卻
六月五日下午,牧浩洋跟隨騰耀輝離開北京,返回東海艦隊。 雖然最終沒能躲過陸雯,但是牧浩洋也沒花多少精力。陸雯只是回京處理一些與科研經費有關的事情,六月四日下午就走了。牧浩洋沒有把他跟黃峙博說的事告訴陸雯,暫時覺得沒有這個必要。 這一天,美國總統在援日問題上做出了最終決策。 雖然在軍售問題上,美國做出讓步,答應提供大型戰艦,并且委派美軍官兵前去指導日本海上自衛隊。在至關重要的售價上,美國做出的讓步更加明顯。但是在軍售規模上,麥克米倫否決了錢德勒的提議,只答應幫助日本重建一支護衛群,即僅出售十艘戰艦,而且沒有答應出售封存的常規動力航母。 消息傳開后,國際社會一片嘩然。 按照五角大樓公布的消息,美國將向日本提供兩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四艘“伯克”級驅逐艦與四艘“自由”級濱海戰斗艦,其中兩艘巡洋艦與兩艘第二批次的驅逐艦將免費贈送給日本,只是戰艦的維護設備、以及戰艦上的彈藥需要日本掏錢采購,另外兩艘驅逐艦以半價銷售,而四艘較新的濱海戰斗艦則以美軍采購價格、加上通貨膨脹系數,以平價賣給日本。 即便如此,這筆買賣的金額也不小。 要知道,因為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后,美國海軍縮小了濱海戰斗艦的建造數量,所以“自由”級的造價超過了二十億美元。以二零一九年的幣值,“伯克”級驅逐艦的造價更是超過了三十億美元。算上戰艦上的彈藥,特別是昂貴的防空導彈,日本需要為這十艘戰艦支付五百億美元。 這僅僅是開始,十艘戰艦不足以幫助日本重建海上力量。 保守估計,在中國海軍構成了實質性威脅的情況下,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主力戰艦規模至少要達到三十五萬噸。以二零一九年的水準,大概是五十艘驅逐艦與大型護衛艦。如果日本發展航母,則至少需要兩支航母戰斗群。 當然,不是立即需要這么多戰艦,只是絕對不能拖得太久。 以日本的造船能力,在十年到二十年之間建造五十艘大型戰艦不會有任何困難,可是日本等不了這么久。 要知道,在此期間,中國海軍不會裹足不前。 按照藍德公司估計,中國將在二十年之內建造包括五艘航母的上百艘大型戰艦,組建全球第二大海軍。 要想獲得與中國對抗的能力,日本艦隊的規模至少要達到中國海軍的百分之七十。 也就是說,日本至少要建造五十五萬噸的大型戰艦,其中至少得有三艘航母,而且是三艘大型航母。 顯然,這遠遠超過了日本的國力。 不是造船能力,而是日本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設計建造這么多戰艦。 不能自建,就只能從國外采購,而美國是日本的主要選擇。 結果就是,東海沖突結束之后,日本又從美國采購了二十艘戰艦,在短短兩年之內組建了三支護衛群。 因為戰爭已經結束,所以日本在這些戰艦上花掉了更多的美元。 保守估計,日本在二零二零年與二零二一年,總共花掉了三千五百億美元為海上自衛隊采購武器裝備,其中僅有不到一千億美元花在國內。從美國采購二十艘戰艦、以及配套的彈藥設備,至少花掉了兩千億美元。 平均算下來,這些戰艦的單價高達一百億美元。 顯然,遠遠超過了實際價值。 要知道,美國的ddg-2000,也就是“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改進型號,在二零二零年的建造總價也只有七十八億美元,其中還有分攤的二十四億美元的設計費用,從第七艘開始降到了六十二億美元。 而且,日本獲得的只是美國海軍即將淘汰的戰艦。 不得不說,利用東海沖突,美國大賺了一筆,日本也只能把打掉的牙齒往肚里吞,根本不敢說三道四。 只是,麥克米倫的決策,為這場沖突劃上了句號。 收到消息的時候,小林光一還心存一線希望,畢竟美國沒有拒絕提供戰艦,還答應委派海軍官兵。 雖然十艘戰艦少了一點,但是總比沒有強。 當時,小林光一特別征求了今井利村的意見,得到了一個非??隙ǖ拇饛?,即只要空中自衛隊奪取了制空權,就沒有海上自衛隊多少事,十艘戰艦足以控制整個東海,把地面部隊送上釣魚島。 也就在這一天,美國開始交付第二批作戰飛機。 因為在六月二日的戰斗中,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損失大超預期,所以錢德勒接受了喜田多一郎在華盛頓提出的請求,即把f-22a增加一倍,在兩天之內交付一百二十架,同時增派六十名飛行員。 如此一來,到六月七日,空中自衛隊的f-22a機群將達到一百四十架左右。 雖然從數量上看,仍然不占優勢,因為中國空軍與海航至少能投入四百架戰斗機,最先進的j-20也很有可能超過六十架,但是這批戰斗機足以讓空中自衛隊奪得局部制空權,對中國艦隊構成致命威脅。 要知道,隨同f-22a交付的還有一百二十架f-16c/d。 也就是說,到六月七日,空中自衛隊將獲得一百八十架具有對海打擊能力的戰斗機,足以發動一次大規??罩写驌?。 作為支撐力量,早期交付的八架e-3g與四架ec-135足以支持三百架戰斗機作戰。 正是如此,今井利村做出了保證,即在六月七日之后,發動一次大規??罩写驌?,消滅中國東海艦隊。 今井利村沒有夸???,只要合理應用這些戰斗機,絕對能夠干掉東海艦隊。 正是如此,小林光一還覺得有一線希望。 只是僅僅一天之后,小林光一就認識到,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取勝。 六月六日,喜田多一郎回到東京。 下了飛機之后,他就直接趕往首相府,向小林光一匯報華盛頓之行的成果。 喜田多一郎帶回來了一條極為重要的消息,即麥克米倫已經明確表示,美國不會再為日本提供現役武器裝備。 麥克米倫為什么要這么做,喜田多一郎搞不明白。 小林光一卻非常清楚,因為這意味著,日本將失去唯一的武器來源,已有的戰機與戰艦將越打越少,而中國卻不存在這個問題。 更重要的是,麥克米倫的態度,表明美國不想卷入這場戰爭過深。 顯然,中國向美國施加了壓力,而美國不得不在與中國交戰的問題上有所顧慮,也就不可能全力支持日本。 沒有美國的支持,日本必敗無疑。 打下去,只會輸得更慘。 送走喜田多一郎之后,小林光一獨自呆了幾個小時,把這場戰爭前后發生的事情回想了一遍。 雖然他非常不愿意相信,但是仍然不得不相信。 從一開始,美國就不看好日本,在明知道日本將一敗涂地的情況下,仍然蓄意挑起了這場戰爭。 美國這么做,就是要讓中日決裂,通過日本牽制中國。 在美國看來,日本輸得越慘,越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因為只有慘敗之后的日本,才會心甘情愿的聽從美國擺布。 也只有在軍事上抬不起頭的日本,才會瘋狂擴軍,對中國構成威脅。 有日本擋在前面,美國即便丟掉了西太平洋的霸主地位,也能牽制中國,在其他戰略方向上高枕無憂。 事實上,即便沒有這場沖突,美國也將失去西太平洋地區的霸權。 對美國來說,幾乎沒有損失什么,就讓兩個具有超強國力的大國的世仇向深層次發展,在今后數十年之內斗得你死我活。 作為幕后導演,美國則坐收漁利。 顯然,日本已經輸得夠慘了,不然美國不會在這個時候收手。 問題是,日本國內的主戰力量會就此罷休嗎? 小林光一有一個選擇,即公開麥克米倫的話,爭取得到內閣支持,然后由內閣通過臨時行政法案,結束戰爭行動。 這不是選擇,而是冒險。 喜田多一郎沒有通過電話向小林光一匯報情況,就是擔心遭到內閣成員反對,而電話并不安全。 如果內閣不支持首相的決策,就會罷免首相,選出新的代言人。 結果可想而知,小林光一離開首相府還是小事,新上任的首相肯定會把日本推進戰爭深淵,讓日本在這場注定贏不了的戰爭中輸掉所有本錢,也輸掉在今后二十年內重振旗鼓的所有資本。 如果小林光一是個沒有責任心的首相,早在五月下旬他就辭職了。 留下來,肩負所有責任,就是為了避免日本走上歧途。 深思熟慮之后,小林光一認識到,是時候做出自我犧牲了。 當天晚上,小林光一召開內閣全體會議。內閣成員的意見,讓他堅定了之前的判斷,即內閣絕對不會支持首相在此時做出的停戰決定。 內閣走不通,小林光一只能以解散內閣來阻止戰爭擴大。 會議結束后,小林光一把喜田多一郎留了下來,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希望喜田多一郎能在國會為他提供支持。 與小林光一一樣,喜田多一郎也是國會眾議院議員。 按照日本的法律,內閣主要成員都有雙重身份。 再過幾個小時,小林光一就會前往國會眾議院,親自宣布解散內閣,由國會多數黨重新組建內閣,而他將擔任看守政府首相,直到新內閣成立。在此期間,小林光一將宣布結束在東海的軍事行動。(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