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潛艇的盛宴
海面下,經過兩個小時的耐心等待,曲少豐終于確定是虛驚一場。 兩點半左右,曲少豐突然終止了已經啟動的攻擊程序,因為側舷被動聲納截獲了三個可疑信號。 轉為反潛作戰模式后,曲少豐讓“電鰩”號放出了拖拽式聲納。 雖然拖拽式聲納的探測距離比側舷聲納陣遠得多,能夠截獲更加微弱的信號,但是測向與測距能力比不上側舷聲納陣,只能確定噪聲源的大致方向。如果要精確鎖定目標,還是得依靠側舷聲納陣。 可以說,潛艇上最重要的就是側舷聲納陣。 最近二十年來,潛艇聲納系統的發展方向就是高度重視側舷聲納陣,甚至因此對潛艇的其他性能指標產生了影響。 在電子技術相當的情況下,決定側舷聲納陣性能的因素只有一個:線度。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大小。 一般情況下,攻擊核潛艇的每一側有兩塊、或者三塊聲納陣,而聲納陣的大小、以及間隔距離直接決定了探測距離與精度。 只有做得足夠大、而且隔得足夠遠,才能提高探測距離與精度。 如此一來,世界各國的攻擊核潛艇越造越大。比如美國“海狼”級的水下排水量就超過了一萬噸。雖然隨著電子技術飛速發展,構成聲納陣的基本單元越做越小,意味著能夠在更小的面積上布設更多的基本單元,但是聲納陣的部署間隔距離仍然受到艇長影響,結果是攻擊核潛艇越來越細長。比如“弗吉尼亞”級的水下排水量比“海狼”級少了兩千多噸,艇長卻有增無減。 事實上,側舷聲納陣也是攻擊核潛艇對常規潛艇的一大技術優勢。 受排水量與艇長限制,常規潛艇基本上沒有安裝側舷聲納陣。雖然最近幾年,世界各國都在新式常規潛艇上增添了側舷聲納陣,比如中國海軍的041型、日本的“蒼龍”級,但是受同樣因素影響,常規潛艇側舷聲納陣的探測能力遠遠比不上攻擊核潛艇,很多時候得依靠精度差得多的拖拽式聲納。 曲少豐精通潛艇戰,因此他知道,即便拖拽式聲納發現了目標,最終還是得讓側舷聲納陣確定目標性質。 為此,他對“電鰩”號的航向做了調整。 只有確定了那三個可疑目標的性質之后,曲少豐才能決定是否攻擊聯合艦隊,或者攻擊日本潛艇。 顯然,這需要足夠多的時間。 對于航速僅為四節的潛艇來說,要確定數十公里外的情況,耗費的時間肯定比打一場空戰多得多。 正是離得太遠,曲少豐才不得不讓“電鰩”號使用拖拽式聲納。 如果離得夠近,早就搞清楚了那幾艘潛艇的身份。 三點過,“電鰩”號的拖拽式聲納截獲了一段較為完整的噪聲信號,隨后與數據庫里的信息進行對比,確認是一艘041型常規潛艇。 曲少豐稍微松了口氣。 這不但意味著少了一個敵人,還意味著在必要的時候,能夠與這艘潛艇協同作戰。 三點五十分,西北方向上的第二個噪聲源也得到確定,同樣是一艘041型,而且該艇離最近的日本戰艦不到二十公里。 顯然,這艘潛艇早就潛伏在這里,只是一直沒有獲得偷襲機會。 現在,還剩下最后一個可疑目標了,即東面大概五十公里外,在聯合艦隊東南方向上徘徊的一艘潛艇。 四點二十分,聲納長確認那是一艘日本潛艇,而且很有可能是一艘“親潮”級。 這讓曲少豐有點擔心,因為這意味著,附近肯定有更多的日本潛艇,而且是性能更加先進的“蒼龍”級。 很明顯,日本潛艇采用的是“誘殺”戰術。 在性能不如對手的情況下,最有效的戰術就是拿出一艘潛艇當誘餌,讓其他潛艇潛伏在附近,在敵艇攻擊誘餌的時候出手。曲少豐還在常規潛艇上擔任艇長的時候,就多次在軍事演習中采用類似戰術。 只是,這也讓曲少豐相信,日本潛艇沒在聯合艦隊附近。 分析之前的戰斗就能發現,在進入東海之后,聯合艦隊一直以十六節的速度航行,而且持續航行了近十個小時。雖然常規潛艇的最大潛航速度在二十節左右,能夠跟上艦隊,但是以十六節航行,常規潛艇最多堅持幾個小時。如果沒有提前部署,常規潛艇就無法參與艦隊作戰。 已經證明,聯合艦隊在凌晨的突擊中負責佯攻,而不是主攻。 更重要的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很有可能只有不到一天的策劃時間,根本來不及拿出完整的戰術方案,也就無法提前部署潛艇。 這樣的話,在聯合艦隊進入東海的時候,日本潛艇還在沖繩群島以東海域活動。 雖然在聯合艦隊返航的時候,日本潛艇會上前接應,但是在明知道中國潛艇會前進到沖繩島附近的情況下,日本潛艇肯定不會全速航行。 在八個小時內,日本潛艇最多航行五十海里。 果真如此的話,只要在此之前,日本潛艇呆在中國潛艇的探測區域之外,那么現在與聯合艦隊的距離不會少于三十公里。 這正好與曲少豐的判斷吻合。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那艘“親潮”級是日本潛艇放出的誘餌,那么負責伏擊的潛艇就會埋伏在其前方二十公里左右的地方。因為在攻擊誘餌的時候,潛艇一般會在重型反潛魚雷的有效射程內開火,而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在對付常規潛艇時,最大有效射程不會超過二十五公里。把伏擊圈設置為二十公里,負責伏擊的日本潛艇就能在中國潛艇發射魚雷后立即進行反擊,確保誘餌能夠逃脫。 也就是說,離“電鰩”號最近的日本潛艇應該在東面大概三十公里處。 這個距離,在mk48mod7的最大射程之內。 只是,在此之前,薩非墨的“海龍”號已經在實戰中證明,日本潛艇使用的不是美制重型魚雷,而是日本自制的電動魚雷,對付常規潛艇的最大射程不會超過二十公里,而對付攻擊核潛艇的最大射程更短。 顯然,在這幾天里,日本潛艇沒有返回港口,也沒有與潛艇補給艦會合,所以沒有可能獲得美制魚雷。 三十公里,足夠確?!半婗帯碧柊踩粺o恙。 如果日本潛艇做出愚蠢舉動,即在明明夠不著的情況下攻擊“電鰩”號,曲少豐甚至能在干掉聯合艦隊之后,順帶干掉幾艘日本潛艇。 拿定主意后,曲少豐沒再遲疑,再次讓武器軍官做好了攻擊準備。 此時,“電鰩”號離聯合艦隊更近了。 在兩個小時的機動搜索過程中,“電鰩”號又向聯合艦隊逼近了大概十公里。 雖然在這個距離上,被動聲納仍然無法準確鎖定目標,但是至少可以用主動聲納獲取必要的火控數據,不用浮上海面使用雷達。 如果隔得遠一點,因為聲波在海水中折射與散射,探測海面戰艦時的精度肯定比不上探測海里的潛艇。為了獲取必要的火控數據,“電鰩”號就得浮上海面,使用安裝在伸縮式桅桿上的對海搜索雷達。 即便日本反潛巡邏機都已飛走,曲少豐也不愿意讓潛艇浮上海面。 攻擊核潛艇不需要為電池充電,更不需要更換艇內空氣,只要有可能,任何一位攻擊核潛艇的艇長都不愿意在作戰的時候到海面上去透透氣。 四點三十分,“電鰩”號的主動攻擊聲納開始工作。 這個時候,日本空中自衛隊的e-3g剛剛確認中國空軍的j-20已經返航,戰場上沒有能夠威脅到反潛巡邏機的敵人了。 可惜的是,預警機不是反潛巡邏機,探測不到潛艇攻擊聲納發出的信號。 更重要的是,攻擊聲納的工作頻率低于二十赫茲,除非引起艦體共振,不然戰艦上的官兵也察覺不到。 三十秒后,“電鰩”號鎖定了三個主要目標,為四條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與兩條六百五十毫米魚雷輸入了火控數據。 因為攻擊靜止不動的戰艦,所以沒有必要采用線導模式。 也就在這個時候,“電鰩”號截獲了兩艘041型主動攻擊聲納發出的信號。 顯然,發現“電鰩”號準備動手后,兩艘常規潛艇也加入了戰斗。 四點三十一分,“電鰩”號發射了第一批六條重型魚雷。 在發射魚雷的時候,火控系統又鎖定了三個目標。只是,魚雷的再裝填作業至少需要一分半鐘。 根據“電鰩”號的作戰記錄,在四點三十三分、三十五分、三十八分與四十一分,又分別發射了六條魚雷,總共射出三十條魚雷,攻擊了十五艘戰艦。因為“電鰩”號只攜帶了三十二條魚雷,所以沒有進行第六次攻擊。 在此期間,兩艘041型常規潛艇各進行了三次魚雷齊射,向日本艦隊發射了三十六條重型魚雷,各攻擊了九個目標。 此外,當時離聯合艦隊大概有一百公里的兩艘041型也參加了戰斗,分別在四點四十七分與四點五十三分向聯合艦隊發射了五枚反艦導彈。 聯合艦隊的二十二艘戰艦中,首先遭到攻擊、成為重點攻擊對象的正是兩艘“日向”級直通甲板驅逐艦與四艘防空驅逐艦。 在潛艇眼里,這六艘戰艦最大,也最有價值。(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