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一網打盡
被電磁武器癱瘓后,第三護衛群的十艘戰艦只能坐以待斃。 根據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作戰記錄,六點十八分,“足炳”號被第一枚反艦導彈擊中,在接下來的半分鐘內,又被二十三枚反艦導彈擊中。這艘滿載排水量超過一萬噸的大型戰艦在堅持了不到十分鐘后翻覆沉沒,僅有三名沖上露天甲板的水兵幸存,包括艦隊司令官長野知男少將在內的三百三十八名官兵陣亡。 “足炳”號首先遭到攻擊沒什么好奇怪的,因為它是艦隊旗艦。 作為“愛宕”級的二號艦,“足炳”號是第三護衛群里排水量最大的戰艦,因此雷達反射信號最為突出。更重要的是,在防空作戰中,“足炳”號是指揮中樞,一直在為其他戰艦分配防空任務,電磁輻射非常明顯,簡直就是一臺大功率微波發射器。c-806具有多種引導模式,在選擇攻擊目標的時候,肯定使用了被動雷達,并且由此確定“足炳”號是最有價值的攻擊目標。 結果就是,首先突破艦隊防空網的反艦導彈全部奔向了“足炳”號。 被二十多枚反艦導彈擊中,別說是一艘排水量只有一萬噸的驅逐艦,即便是排水量超過十萬噸的超級航母也很難幸免。 戰后,日本對“足炳”號的遺骸進行了勘測,發現二十四枚反艦導彈均擊中左舷,且命中點都在水線附近。對于這艘長一百六十五米的戰艦來說,這絕對是天大的災難。以c-806使用半穿甲戰斗部的威力計算,一枚反艦導彈能在艦體上撕開一條長約十米的大窟窿,平均十六枚反艦導彈就能徹底炸掉“足炳”號的左舷,二十四枚反艦導彈肯定會重復命中,對艦體結構造成致命損傷。 正是如此,“足炳”號才迅速翻覆沉沒。 兩分鐘后,“妙高”號驅逐艦也被導彈擊中了。 以當時的情況,首先擊中“妙高”號的兩枚c-806肯定是在攻擊“足炳”號時脫靶,沒能命中,隨后轉為攻擊次要目標,即第三護衛群里的另外一艘防空驅逐艦,而沒有繞回來攻擊“足炳”號。 沒什么好奇怪的,幾乎所有性能先進的反艦導彈都有再搜索與再攻擊能力。 因為c-806的初始技術來自俄羅斯的“俱樂部”反艦導彈,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加上了目標信息儲存能力。說得簡單一點,進入攻擊階段之前,c-806會儲存幾個目標信息,然后攻擊首要目標,脫靶后自動攻擊次要目標。只要導彈的彈頭還在飛行,就會依次攻擊之前鎖定的幾個目標。 作為“金剛”級驅逐艦的三號艦,“妙高”號顯然排在第二位。 從排水量上看,“妙高”號僅比“足炳”號輕了幾百噸,艦長只短了四米,兩者的雷達反射信號基本沒有區別。 如果只被兩枚導彈擊中,“妙高”號還不至于沉沒。 以c-806的威力,特別是僅有二百五十公斤重的戰斗部,至少需要四枚才能徹底癱瘓萬噸級驅逐艦。 擊沉的話,則需要六枚以上。 被導彈擊中后,“妙高”號立即減速脫離編隊,同時開始損管作業,第一批損管人員在一分鐘后就沖上了露天甲板,開始滅火。與此同時,戰艦上的官兵關閉了水密門,防止海水從破損處涌入,也為了防止火勢蔓延。 殊不知,在這個時候關閉水密門,等于鎖死了逃生通道。 最明智的決策是立即棄艦,讓官兵跳海逃生,甚至不要放下救生艇。 因為,數百枚反艦導彈就在數十公里之外,五分鐘后就將到達。 “妙高”號的艦長沒有下達棄艦命令,因為戰艦還沒有沉沒的危險,而按照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作戰守則,艦長必須盡一切可能保住戰艦。 為了防止火勢蔓延,“妙高”號關閉了主推進器,速度迅速降低。 也許,這是最明智的決策。 減速后,“妙高”號脫離編隊,伴隨行動的兩艘“高波”級驅逐艦沖到前方,附近還有兩艘“村雨”級驅逐艦為其充當擋箭牌。 結果是,在大批反艦導彈到達時,首先倒霉的就是這四艘驅逐艦。 此外,伴隨“愛宕”號活動的四艘多用途驅逐艦也遭到了導彈攻擊,而且均在六點三十五分之前沉沒。 大概在六點三十分左右,“妙高”號才再次被反艦導彈擊中。 如果艦長在六點二十分下令棄艦,戰艦上的官兵肯定有足夠的時間跳海逃生,說不定還能放下幾條救生艇。這樣一來,在搜救力量趕到之前,這些官兵都有可能幸免,也許還能救援其他戰艦上的落海官兵。 可惜的是,直到再次被反艦導彈擊中,“妙高”號的艦長都沒有下達棄艦令。 “妙高”號上的三百名官兵中,有不少是被艦長迂腐的執行條例害死的。 要知道,當時“足炳”號已經沉沒,其他八艘驅逐艦也被導彈命中,最多的一艘被超過三十枚反艦導彈炸成了碎片。即便如此,仍然有超過一百枚反艦導彈沒有找到目標,結果全都盯上了“妙高”號。 被一百多枚反艦導彈擊中是什么后果? 顯然,沒人知道,因為“妙高”號上的官兵無一幸免,而當時跳海逃生的官兵中離得最近的也在十幾公里之外。 根據戰后對“妙高”號殘骸的考察,這艘戰艦在沉沒前就被反艦導彈“腰斬”。 不是縱向腰斬,而是沿著戰艦的水平面腰斬。 說得簡單一點,沿著水線,戰艦水下部分與水上部分完全脫離! 從戰艦的受損情況來看,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反艦導彈擊中了“妙高”號的左舷。受爆炸等因素影響,還有三分之一的反艦導彈脫靶。因為附近沒有其他可以攻擊的目標,所以這些反艦導彈折返回來后,擊中了“妙高”號的右舷。 遭到來自兩個方向上的導彈打擊,即便當時在露天甲板上的日本官兵跳海,也不可能游到危險區之外。 因為戰艦兩部分的沉沒地點相隔近兩公里,沉沒海域的水深不到兩公里,所以“妙高”號在沉沒之前就已斷裂。 隨著“妙高”號在六點三十三分沉沒,第三護衛群全軍覆沒。 事實上,最后沉沒的不是“妙高”號,而是“村雨”級的“夕立”號。這艘驅逐艦被十七枚反艦導彈擊中,在海面上堅持了十五分鐘,最終在六點三十七分沉沒,有七十八名官兵幸免。 從六點十八分算起,第三護衛群僅僅堅持了十五分鐘,即便按照最后一艘戰艦的沉沒時間計算,也就堅持了不到二十分鐘。 六點四十分,e-3g發出了第三護衛群全軍覆沒的消息。 跟隨艦隊沉入大海的,還有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二千一百六十七名官兵。因為有七十七名失蹤官兵始終沒有找到,所以準確的陣亡人數是二千二百四十四人。此外,空中自衛隊還在交戰中損失了三十九架f-22a,其中七架被艦隊防空導彈擊落,二十七名飛行員陣亡,其中二十一人來自美國。 收到消息的時候,木村小次郎第一次有了自裁的念頭。 只是,他沒有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而是第一時間向首相匯報了交戰情況,承認為艦隊作戰失敗負責。 小林光一沒有指責木村小次郎,而是要求他堅持作戰。 正是這點鼓勵,讓木村小次郎放棄了自裁的想法。 第三護衛群完蛋了,可是聯合艦隊還在,而且戰斗還沒結束。 冷靜下來后,木村小次郎給今井利村打了電話,詢問空中自衛隊能否為聯合艦隊進行決戰提供空中掩護。 以當時的情況,木村小次郎很有可能孤注一擲,把聯合艦隊派上去。 只是,今井利村的回答非常干脆,在損失了三十九架f-22a之后,空中自衛隊無法為艦隊提供空中掩護。 沒有空中掩護,聯合艦隊肯定打不過東海艦隊。 甚至可以說,東海艦隊完全沒有必要跟聯合艦隊決戰,而會用空間換時間,等到中國空軍緩過氣來,再迎戰聯合艦隊。 對中國空軍來說,只需要幾個小時就能再次組織起空中打擊。 顯然,空中自衛隊不可能在幾個小時內獲得足夠為聯合艦隊提供掩護的戰斗機。 聯合艦隊必須撤退,可是木村小次郎不想就此承認戰敗。 七點十五分,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木村小次郎給聯合艦隊下達了撤退命令,讓其退到沖繩以東海域。 隨后,他又給第一護衛群下達了命令:全速趕往大隅海峽,進入東海。 在他看來,只要第一護衛群進入東海,海上自衛隊就沒有戰敗。至于在哪里活動,并不重要。 從戰術上講,木村小次郎的選擇沒有錯。 第一護衛群走大隅海峽,可以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活動,必要的時候還能退到長崎與鹿兒島,避免與中國軍隊交戰。 問題是,如此倉促的戰術決策,顯然不是十分周密。 當時,木村小次郎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國海軍的潛艇。 在第一護衛群收到命令的時候,騰耀輝也收到了由空軍提供的確切消息,第三護衛群已經完蛋,日本空中自衛隊收縮了防空巡邏區域。 為了確認戰果,騰耀輝讓空軍出動了一架mig-31。 七點半左右,空軍送來新的情報,聯合艦隊已經轉向,正全速駛往沖繩,將在三個小時后離開東海。 這下,騰耀輝不得不承認,牧浩洋與楊禹方的判斷沒有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打擊對象就是登陸艦隊。 只是,就這么眼睜睜的看著聯合艦隊溜走嗎?(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