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點燃導火索
如果說美國是臺海問題的始作俑者,那么日本就是臺海問題的利益攸關方。 對美國來說,臺灣不過是圍剿中國的戰略鏈條中,比較重要的一環,而不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環。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最多只能從臺灣突破第一島鏈,獲得進入西太平洋海域的戰略通道。因為在臺灣北面有琉球群島、南面有菲律賓諸島,所以臺灣仍然處于美國的戰略包夾之中。即便中國進入了西太平洋,也要面對美國精心部署的第二島鏈,還得跨越大半個太平洋,才能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美國有著非常巨大的戰略縱深,丟掉第一道防線不會立即產生明顯影響。 對日本來說,就沒有這么樂觀了。 在進入西太平洋之前,中國只能在東海方向上對日本構成威脅,日本只需要加強西部地區的戰略力量就能應付。 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后,日本的戰略安全已經嚴重惡化。 原因很簡單,志愿軍沒有全部撤走,而且朝鮮欠下巨額外債,遲早會把軍事基地租借給中國。獲得朝鮮的軍事基地之后,中國軍隊就能進入日本海,從北面威脅日本本土,讓日本不得不延長戰略防線。 如果中國獲得了進入西太平洋的通道,日本將面臨全面包圍的威脅。 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不管怎么說,日美同盟協議擺在那里,除非中國有信心挑戰美國的海洋霸權,而且在海洋上戰勝美國,不然就不會攻擊日本本土。 對日本來說,最應該考慮的不是本土安全,而是戰略航線安全。 作為全球第三大原料進口國,日本的戰略物資嚴重依賴進口。非洲農墾團的糧食、中東的石油、東南亞的橡膠與澳大利亞的礦石,都需要經海上運輸,而其中超過六成由西南戰略航線輸入。 這條航線,必須經過臺灣周圍海域。 試想,如果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控制了臺灣周邊的國際航道,即便是規模有限的戰略封鎖都能搞垮日本。 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前,日本就跟隨美國,多次重申在臺海問題上的戰略利益。 隨著美國逐步退出西太平洋地區的前沿防線,日本出于基本安全考慮,必然會積極填補美國留下的勢力真空。 事實上,日本就是這么做的。 在西表島建航空站、在與那國島建海軍碼頭,無一例外的都是針對臺海,增強在西南戰略航線上的軍事存在。 相對而言,中日在釣魚島上的主權爭端根本算不了什么。 日本對基本戰略安全保障的要求無可厚非,中國實現統一大業的追求也很正常,因此雙方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這個矛盾,足以讓雙方兵戎相見。 美國要做的,就是在適當的時候點燃導火索,讓這兩個實力強大的國家為了不可放棄的利益干上一架。 現在,這個時機成熟了。 年初的時候,錢德勒就嗅到了中日間的火藥味,特別是在日本宣布增強沖繩群島的軍事部署之后。 侍機制造矛盾,把中日推上戰場,不是錢德勒的決定。 這么重大的事情,國防部長也無權做出決定。 只是,錢德勒非常清楚麥克米倫的想法。 宣誓就職之后,麥克米倫做了很多事,但是美國的全球戰略沒有得到實質性改善,選民已經對他感到失望。明年,新的大選將再次開始。在此之前,麥克米倫必須做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事情,才能獲得選民的支持。 他要做的,就是引爆一場沒有美國參與、卻能給美國帶來巨大利益的戰爭。 更重要的是,必須通過這場戰爭,讓更多的美國人認識到,中國已經對美國的全球利益構成了切實威脅,從而用民眾的意志來主導未來的美國政策,幫助他通過多項有助于增強美國戰略實力的重大法案。 對麥克米倫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引爆中日矛盾。 只是,這件事絕對不能與美國扯上關系,不然美國就有可能卷入中日軍事沖突。 麥克米倫把這件事情交給了錢德勒,因為出任國防部長之前,錢德勒是cia局長,還是退役的四星上將。 按照麥克米倫的指示,錢德勒做了精心部署。 三月份,中國的情報船在釣魚島附近被日本海上警備廳的巡邏艦撞沉后,錢德勒向西太平洋派遣了一艘攻擊核潛艇。為了掩人耳目,或者說避免扯上關系,這艘潛艇部署在夏威夷的珍珠港,而不是關島的阿普拉港。 這艘潛艇只有一個任務:侍機在中日之間制造事端。 經過兩個月的耐心等待,機會終于到來了。 “情報船事件”之后,雖然中國非??酥?,沒把集結的艦隊派過去,只是在舟山群島海域搞了一場特別有針對性的聯合登陸演習,搞得臺海局勢一度火藥味十足,但是中國海軍沒有退縮,而是把行蹤更加隱秘的潛艇派往東海東部海域,監視附近的日本艦船,以及勘測海底地形。 日本也沒有退縮,針鋒相對的派去了潛艇與反潛巡邏機。 只是,這些對抗全在臺面下進行,雙方都沒有大肆聲張。 為什么要這么做?錢德勒非常清楚。 在局勢惡化到必須用戰爭來解決問題之前,中日都缺乏必勝的信心,或者都認為能夠通過非戰爭的方式獲得更多利益。更重要的是,軍事層面上的秘密對抗,并沒有涉及到雙方的核心利益。 中國大搞軍事現代化,已經使臺海局勢惡化。 早在二零一六年,剛當選的臺灣“總統”李明奎就不顧退居二線的劉俊實反對,提出新的軍火采購案,包括拿二百四十億美元從美國采購一百六十架f-35a戰斗機,并且重新提出采購常規潛艇。 中國軍隊在舟山群島搞聯合登陸演習,讓臺灣當局認為這是在針對臺海。 結果是,四月份的時候,臺灣“副總統”羅秉寬以校友身份回到耶魯大學,趁此機會與包括錢德勒在內的美國高官會晤,正式提出新的軍備采購計劃,除了f-35a戰斗機與常規潛艇,還提出購買美軍退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并且花巨資為這些巡洋艦配備?;磳到y。 因為美國沒有拒絕羅秉寬入境,所以中國還臨時撤走了駐美大使。 臺灣如此積極,自然不需要日本大動干戈了。 站在日本的立場上,只要臺海問題激化,中國就不能盯住東海,必須花更多的精力去解決臺海問題。 事實上,中國也是這么做的。 比如在“情報船事件”后,中國的克制態度,就被認為是中國必須集中力量解決臺海危機的直接表現。 問題是,中國會在東海問題上退讓嗎? 說得更直接一點,臺海危機能與東海爭端分開嗎? 有點遠見的政治家都應該知道,臺海與東海是分不開的,兩件事具有內在關聯,中國不可能單獨解決任何一個問題。 毫無疑問,中國的國家領導人很有遠見。 只要中國下定決心,而且具備了足夠的軍事力量,就會同時解決兩個問題。 決心上不成問題,中國絕對不會允許國家分裂。 至于軍事力量,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中國空軍與海軍已經表現出了強大的戰斗力,陸軍更加不用多說。 對中國的國家領導人來說,需要的只是一個解決問題的理由。 雖然從根本上講,這個理由主要在臺灣,而不是在釣魚島。只要中國堅持宣稱對釣魚島擁有主權,不管日本占領了多久,中國都有理由在時機成熟的時候采取行動,把釣魚島奪回來。但是只要釣魚島問題惡化,發展到兵戎相見的地步,中國當局就會考慮同時著手解決臺海問題。 退一萬步,即便中國不在臺海出手,日本也會讓中國出手。 認清這一點后,錢德勒要做的事情就簡單了。 比如,在雙方有爭議的海域,干掉一艘中國潛艇、或者干掉一艘日本潛艇,或者同時干掉雙方的潛艇。 反正,只要讓雙方認為是對方干的,就算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索。 二零一九年五月十八日,這個機會到來了。 因為執行任務的秘密潛艇發回來的消息非常簡短,所以錢德勒不大清楚實際情況,只能肯定,事發地點有一艘中國海軍的常規潛艇,還有一艘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潛艇,而那艘“弗吉尼亞”級潛艇分別向這兩艘潛艇各發射了一條特別制造的魚雷,并且先后聽到了兩次較為明顯的爆炸聲。 也就是說,這兩艘潛艇很有可能都被魚雷擊沉了。 更重要的是,這兩艘潛艇在沉沒前都沒來得及浮上海面,也就沒有可能發出消息。即便使用了通信浮標,發出的信號也受到了那架ec-135的干擾。短期內,中日雙方都不可能搞清楚事件的真相。 要不了多久,雙方就會劍拔弩張,在東海干上一架。 錢德勒沒有耽擱時間,他得立即向麥克米倫匯報情況,然后讓總統在適當的時候采取適當的行動,使局勢惡化。 在錢德勒看來,中日離爆發戰爭只差一步。 只要任何一方向前邁出一步,而不是雙方都以克制的態度處理這件事情,戰爭就會在真相浮上水面之前爆發。 戰爭爆發后,真相就不重要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