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雙輸
傅秀波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 第二次朝鮮戰爭結束后的四年,變化最大的不是軍隊,而是國內社會秩序,特別是經濟秩序。 戰爭爆發前,中國的改革,特別是經濟改革遇到了瓶頸。 雖然沒有任何人承認,特別是高層當權者,但是包括傅秀波在內的大部分國家領導人早就意識到,中國在經濟改革上遇到的問題,歸根結底只有一個原因:權力的高度壟斷,導致行業的高度壟斷。 除掉政治層面上的問題,僅從經濟角度出發,問題就是國營企業壟斷了幾乎所有利潤豐厚的行業,導致國家的一些基本政策,特別是對企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的金融政策偏向國營企業,使得數量眾多、提供了全社會百分之七十就業崗位的私營企業經營困難,喪失了經濟活力。 這個問題,在二零一一年前后表現得最為突出。 當時,一些地區的大部分私營企業家不再從事實業,而是把錢拿去搞風險投資,甚至移民海外。 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繼續惡化,中國離完蛋也就不遠了。 要知道,任何一個國家要想成為大國,在世界上獲得舉足輕重的地位,都必須擁有強大的實業做基礎。也許,對瑞士、新加坡這些小國來說,搞金融業也能發家致富,對沙特、阿聯酋這些資源豐富的國家來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也不是問題,對希臘、泰國這些人文與自然風景優美的國家來說,靠旅游業也能過得很滋潤,可是對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國家來說,做實業才是唯一的出路。 這不僅僅是中國,也包括了很多發達國家。 德國與日本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迅速崛起,先后成為全球第三大與第二大經濟體,靠的就是實業。 中國沒了實業,將什么也不是。 雖然國家領導人很快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并且隨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國內的私營企業,但是在最根本的問題上,即讓私營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通過進入高利潤行業發展壯大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平心而論,傅秀波頂住壓力,派遣志愿軍入朝作戰,而且在戰爭結束之前就與朝鮮簽署了多份經濟合作協議,就是想“借雞生蛋”,讓更加擅長把握機會、嗅覺更加靈敏的私營企業在朝鮮發展壯大。 戰后四年,他的預測變成了現實。 通過在朝鮮開采資源、幫助朝鮮進行戰后重建、開拓朝鮮的消費市場等等,中國的私營企業完成了從弱小到強大的轉變。 也正如他預料的一樣,積累了資本的私營企業開始反攻本土。 私營企業的回歸,成為推動國內經濟體制改革的原動力,也為中國的第二次經濟騰飛打下了基礎。 或者說,埋下了種子。 雖然這顆種子已經發芽,但是還沒有成長壯大。 只要有良好的環境,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遲早會成長為撐天大樹。 問題是,強大的私營資本,絕對不是一顆埋在地下的種子,也絕對不是一顆剛剛冒出地面的嫩芽。 為了成長,這股強大的力量必然會努力爭取更加優越的條件。 這時候,問題出來了。 因為是通過戰爭、或者說戰爭帶來的回報發展壯大的,所以在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中產生了一種很有問題的思潮,即認為只有戰爭才能幫助民營資本發展壯大,也只有戰爭才能帶來更多的利益。 這種思潮并不罕見,實際上早就出現了,只不過不是在中國,而是在西方。 早在工業革命之前,戰爭就被資本家當成了搖錢樹。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中國在資本主義萌芽階段,也產生過類似的思潮,并且成為了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動力,只是當時的中國沒有適合資本主義發展的土壤。 歷史上,任何一個大國,都是通過戰爭掠奪的利益發展起來的。 從根本上,傅秀波并不認為這是錯誤的觀點。中國可以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但是不能回避道路上的敵人。中國可以不用戰爭來掠奪其他國家與民族,但是必須用武力捍衛自己的利益。 問題是,四年下來,這不但是商人的想法,還成了一股社會思潮。 這下,問題嚴重了。 如果全社會都認同一個極端的價值觀,這個社會離崩潰也就不遠了。最極端的例證就是二戰之前的德國。 可是,要想改變這種思潮卻不容易。 原因很簡單,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獲益的,不僅僅有民營企業家,還有平民百姓,甚至包括兩百多萬軍人! 對民眾來說,最大的好處,莫過于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帶動全面市場競爭,使得社會物價成本降低、創造更多的高薪就業崗位,讓更加廣大的民眾能夠通過努力勞動,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當然,這也正是中國堅持改革的根本目的。 問題是,這些變化,卻讓很多人產生了極端錯誤的認識。 如果僅僅只是民間的思潮,這還不是大問題,畢竟中國的改革還沒有發展到民意能夠主宰一切的程度。 在傅秀波看來,最大的問題是,軍隊里也出現了類似的思潮。 顯然,這就不是可以忽視的問題了。 如果軍人整天想著打仗,而且是打出去,在戰爭中建功立業、實現個人價值,那么遲早有一天,會出大事。 更可怕的是,如果軍隊與民間資本走到一起,必然釀成災難。 要知道,幾十年前,日本帝國就是這么走上滅亡之路的。 作為近三十年來,最有遠見的國家領導人,傅秀波不可能不知道,軍隊與利益集團聯合的危害性。 還好,局面沒有失控。 雖然黃峙博在外面表現得非常囂張,成天想的不是打這個、就是打那個,每個月不搞幾次以某個國家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習,根本就坐不住,但是作為一名剛剛五十出頭的將軍,黃峙博在軍隊里的根基還不夠深,而且他不是那種沒有理智的軍人,分得出輕重,也知道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 敲打了黃峙博,傅秀波才把話題拉了回來。 “黃將軍,我不是擔心你搞什么,也沒有因為經常替你擦屁股而感到煩惱,我只是希望你知道,作為最有影響力的軍人之一,你得明確自己的立場,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東西碰不得?!?/br> 黃峙博用力點了點頭,說道:“元首放心,我會管好自己,絕不讓你cao心?!?/br> 傅秀波笑著搖了搖頭,說道:“扯遠了,還是說我們現在的問題吧。日本的立場再明白不過了,而要達到目的,日本要么跟我們干一場,要么利用我們身上的傷疤。如果我是日本領導人,肯定不會選擇前者。雖然東海的情況與朝鮮不一樣,我們強大的陸軍鞭長莫及,但是在最根本的問題上,即是否有信心取勝,日本肯定有所顧忌。如此一來,最理想的選擇就是在我們的傷口上撒鹽?!?/br> “問題是,以日本的實力,根本不可能在臺海問題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br> “別忘了,日本后面還有一個更加強大的美國?!?/br> “美國???”黃峙博愣了一下,說道,“朝鮮以地面戰爭為主,美國都丟掉了一艘航空母艦,還有包括兩艘航母在內的數十艘大型戰艦遭到重創,如果在以海洋為主的戰場上跟我們對抗,美國的損失將更加慘重?!?/br> “果真如此嗎?” 黃峙博沒有開口,傅秀波明顯說的是反話。 “我不是軍人,可是我知道,戰爭并非你說的那么輕松。四年前,我們能在朝鮮擊敗美國,不等于現在也能擊敗美國。關鍵就是,臺海是一個海洋戰場,而我們最大的短板就在海洋戰場上?!?/br> “這……” “地面戰爭開打的時候,你手里還有多少作戰飛機?” 黃峙博愣了一下,隨即苦笑了起來。 “可以說,只要臺海出問題,日本肯在前面沖鋒陷陣,美國就會跟進。美國也許不會出兵,但是肯定會盡一切可能為日本提供援助?,F在的問題是,什么時候打、以及以什么方式打?!备敌悴ㄉ晕⑼nD了一下,說道,“如果直接干預,肯定在道理上說不通,日本也不見得會全力以赴,因此不管是日本、還是美國,都需要一個契機來激化中日矛盾,點燃臺海這個火藥桶?!?/br> “你是說,東海爭端?” 傅秀波點了點頭,說道:“可以說,這是我最擔心的地方。東海爭端的幕后主使,肯定不是日本?!?/br> “美國?” “設想一下,如果我們與日本發生沖突,不管誰打贏了,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這……” “如果日本贏了,我們肯定會有所收斂,而且在海洋戰場上的慘敗,必然會助長島內的獨立氣焰。如果我們贏了,日本的民族情緒將全面爆發,日本當局也能以復仇為借口,更加肆無忌憚的干預我們的內部事務?!备敌悴ㄉ晕⑼nD了一下,說道,“所以說,我們與日本都不可能成為這場戰爭的真正贏家,只要戰火點燃,我們就輸了,美國則能不用一兵一卒獲得勝利?!?/br> 黃峙博沉默了,因為他知道,傅秀波說得沒錯,而且道出了事件的本質。 “問題是,事已到此,我們就什么都不做嗎?”陸風烈插了一句。 傅秀波笑了笑,沒有急著開口,反而是黃峙博嘆了口氣,似乎意識到了什么。(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