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倉皇而逃
黃峙博猜得沒錯,聯軍確實準備從海上突圍。 因為黃峙博首先向第五十四集團軍增兵,所以皮特收到消息后,意識到志愿軍將“關門打狗”,用重兵堵住聯軍地面部隊向開城突圍的通道,然后集中兵力,分別吃掉分散在戰場上的三個美軍師。 如果手上還有一支預備隊,皮特還不會擔憂。 志愿軍向平山增兵,證明第五十四集團軍已是強弩之末,不但沒有能力繼續進攻,連守衛平山的力量也不足。 問題是,皮特手里沒有預備隊了。 雖然開城還有十多萬韓軍,但是幾乎都是后勤部隊,沒有一支像樣的作戰部隊,而這些在戰爭爆發后征召的預備役官兵根本沒有戰斗力,一些軍人甚至沒有完成基本訓練,連如何保養步槍都不大清楚。 顯然,開城的韓軍是不能指望了。 動用平壤的韓軍,問題也非常大。 關鍵是,平山離平壤太遠了,大概有一百五十公里。因為志愿軍至少還有三個師的預備隊沒有上場,所以皮特不得不擔心,志愿軍會用圍點打援的戰術,在運動戰中消滅從平壤向南突圍的韓軍。 更重要的是,就算志愿軍沒有這么做,韓軍也要兩天后才能到達平山附近。 雖然第三步兵師與第四步兵師的物資還能堅持五天,但是等到韓軍到達平山,至少還需要幾天才能擊潰第五十四集團軍,而第三步兵師與第四步兵師肯定堅持不到那時,也就不可能從平山突圍。 顯然,從地面突圍,聯軍的希望非常渺茫。 不能走陸路,就只能走海路。 對美軍來說,這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首先,中國潛艇在黃海上的活動強度并不大,而且很少到近?;顒?,也很少襲擊靠近海岸線航行的小型船只,不然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聯軍不可能通過海路向前線運送一百多萬噸作戰物資。其次,在第一次戰役后,聯軍開始尋找應對電磁武器的方法,開始為所有小型運輸船只進行改造,換上機械控制系統,不再使用容易被摧毀的電子設備,使得排水量在五千噸以下的船只能夠在電磁戰的環境下正常航行。最后,海州在平壤南面,離平山有一百多公里,離石潭里也有一百多公里,志愿軍的突擊部隊不可能在一兩天內打過去,也就無法切斷從平壤到海州的公路線。 只要行動及時,美軍就能在海州上船。 在戰略撤退的問題上,皮特沒有決定權,必須請示杜立德。 萬幸的是,杜立德上將不大懂得陸戰,也就不大干預地面作戰,基本上完全采納了皮特的建議,只是要求在撤退的時候,充分考慮到韓國軍隊,不要只把美軍撤下來,讓韓軍留下等死。 這個要求不算過分,就算杜立德不提到,皮特也會想到。 戰略打撤退后,聯軍能否守住開城都是個問題,志愿軍很有可能在打下平壤之后進軍開城,一舉推進到三八線。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保衛韓國本土了,而及時撤出平壤的韓軍對后面的戰斗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別的不說,至少在政治上證明了美國會竭力保護韓國,而不會拋棄韓國。 最重要的是,在安排突圍行動的時候,皮特能動用的也只有韓軍。 在他的安排下,駐扎平壤的韓軍抽調大半兵力向南突圍,而且分成五路,除了盡快幫助第2步兵旅突圍之外,還要前往海州與南埔,撤走囤積的作戰物資。為了防止志愿軍抽調兵力阻擊韓軍,皮特還讓四個師向平山進發,做出強攻平山的樣子,迫使志愿軍向平山增派更多的作戰部隊。 能否讓志愿軍向平山增兵,皮特心里也沒數。 四個韓軍師,對第五十四集團軍的威脅不是很大,而且已經有一支志愿軍的增援部隊在趕往平山。 關鍵是,能否及時突破第四十七集團軍的包圍圈,打同從平壤到海州的公路線。 做出這個決定之前,皮特收到了一條消息,即志愿軍再次動用預備隊,開始強攻第四步兵師的后衛部隊。 這條情報,促使皮特上校立即做出決定。 在他看來,志愿軍已經發動總攻,而且會首先圍殲第四步兵師,再集中兵力對付困守戰線的第三步兵師。 如果突圍不果斷,美軍將全軍覆沒。 問題是,皮特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第四十七集團軍也獲得了增援,而且是一個整編步兵師。 雖然在他下達了命令之后,聯軍的e-8c發現了從陽德向平壤運動的這個步兵師,但是皮特沒有調整作戰部署,仍然讓大部分韓軍向南突圍,僅在平壤留下了六個師、不到四萬人的防御部隊。 可以說,這是皮特犯下的最為嚴重的錯誤。 如果當時他多留下三個師,接下來的戰斗肯定會對聯軍有利。 要知道,留在平壤的六個韓軍師都沒滿編,而且狀態都不怎么樣,其中四個師是在第三次戰爭動員時組建的,兵力還不到六千,大部分都是年紀在四十歲以上的男性,沒有多少青壯年。 這樣的部隊,怎么可能是志愿軍的對手? 讓皮特犯下這個錯誤的原因只有一個:不想讓囤積在南埔的作戰物資落入志愿軍手中。 從某種意義上講,皮特的決定沒有錯。 一直以來,后勤保障都困擾著志愿軍,成為制約志愿軍戰斗力的主要因素,如果讓南埔的物資落入志愿軍手中,就算聯軍撤了出去,退到三八線上,也不見得能夠擋住志愿軍的第三次進攻。 要知道,聯軍的很多物資都可以為志愿軍所用。 比如囤積在南埔的三十萬噸糧食,就能供七個主力集團軍消耗半年以上。此外,美軍的一些彈藥,比如m109a7實用的一五五榴彈也能由志愿軍的大口徑火炮使用。有必要,志愿軍甚至能獲得一些一二零滑膛炮,以便使用美軍的穿甲彈。從技術上講,把96式改成一二零滑膛炮的難度并不大,因為在96式的幾種外銷型號上,就可以選擇使用西方標準的坦克炮。至于更加重要的燃料,更是全世界通用,照樣能夠裝到志愿軍坦克戰車的油箱里,為志愿軍服務。 對聯軍來說,這些物資也很重要。 如果沒有這些物資,聯軍就算退了下去,也不見得能在三八線上站穩腳跟。 按照皮特的安排,前往南埔的韓軍就算不能運走所有物資,也絕對不能讓這些物資落入志愿軍手中。 從撤退安排上來講,肯定得有一支部隊留下來殿后,而且很有可能沒有“船票”。與其讓主力部隊斷后,還不如讓沒有多少戰斗力的部隊留下來,以便讓主力部隊撤走,也就有必要先安排主力部隊突圍。 受此影響,留守平壤的韓軍看上去不少,卻沒有多少實際戰斗力。 必須承認,黃峙博賭對了。 十八日傍晚,第十三集團軍的增援部隊到達,隨即按照黃峙博重新下達的命令,集中兵力攻打平壤。 在此之前,第十三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的兩個師已經在德川附近與第四步兵師交火。 上半夜,重點不在平壤,而是在德川。 按照黃峙博的安排,只有德川的進攻得手,或者說取得重大突破之后,即讓第四步兵師不得不留下主力首位后方戰線,無法在平壤方向上投入重兵,第四十七集團軍才會投入主力部隊參加攻打平壤的戰斗。 志愿軍要做的,就是把握好時間點。 在第四步兵師堅決突圍的情況下,增援部隊爭取到的時間非常有限,能有一天就非常不錯了,所以第四十七集團軍必須在準確的時間投入戰斗,以最快的速度攻占平壤,然后作戰部署,迎接第四步兵師的反擊。 這個時間點把握不好的話,第四十七集團軍很有可能腹背受敵。 為此,黃峙博毫無保留的動用了一切能夠動用的火力支援力量。 按照他的命令,除了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之外,其他五個集團軍的遠程炮兵全部得在十九日上午參與攻打平壤的戰斗,為第四十七集團軍提供火力支援。似乎覺得炮火支援還不夠猛烈,黃峙博動用了戰略空軍,讓四十架h-6從本土起飛,使用射程在一百五十公里以上的火箭增程滑翔炸彈轟炸平壤。因為需要應付電磁戰,所以這些炸彈全部采用慣性制導系統,加上投擲距離過遠,轟炸精度得不到保證,無法進行定點精確轟炸,只能采用“地毯式”轟炸戰術。 也許誰也沒有想到,平壤會毀在志愿軍手里。 因為人民軍崩潰的速度快得驚人,在聯軍突破黃州川之后,就沒再平壤堅守,所以在此之前,平壤受到的破壞非常有限,不然聯軍也不可能在這座只有一百多萬人口的城市里部署二十多萬軍隊。此外,聯軍占領平壤后,城區里還有大約四十萬市民,所以聯軍在平壤的軍管措施非常嚴厲,有效維護了平壤的社會秩序,沒有讓平壤因為戰爭后遺癥遭到破壞,保護了大部分建筑物。 不在本土作戰,黃峙博沒有這么多顧慮。 打不下來,平壤是個什么樣子都與他無關。打了下來,打成什么樣子也不要他負責。 只是,黃峙博忽略了一件事,即平壤是朝鮮的首都。(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