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歸宿
為了這場決定勝負的戰斗,志愿軍做了極為充分的準備。 按照戚凱威的安排,三個主力集團軍的增援部隊均在天黑前到達前線,然后各自編入了部隊。跟隨增援部隊到達的,還有開打以來,第一支到達前線的志愿軍后勤保障部隊??峙聸]人相信,此前兩天,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的都是人民軍。雖然指揮官是志愿軍軍官,但是人民軍官兵表現得非常英勇。與志愿軍相比,他們缺乏的不是勇氣,而是應對高技術戰爭所需的技能。 決定勝敗的不是增援部隊,而是后勤保障部隊送來的關鍵裝備。 因為三個集團軍都是在大規模電磁戰期間發起進攻,需要穿越電磁打擊區域,所以沒有攜帶易被摧毀的電子設備。當時只有稍晚出發的第十六集團軍的一個全部裝備輪式裝甲戰車的裝甲營攜帶了夜戰設備,而且在行軍途中損壞了不少。結果就是,三個集團軍在夜間發起進攻時,沒有合適的夜戰裝備。 這個問題,差點讓志愿軍的進攻功虧一簣。 后勤保障部隊到達后,立即為作戰部隊安裝夜戰裝備,首先得到照顧的,正是三個集團軍里的主戰坦克。 只是,時間太緊張了。 要想在天亮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就得在天黑后發起進攻,不能耽擱一點時間,不然很難確保完成任務。 為此,前線部隊只能盡可能的在戰術上想辦法。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安裝了夜視儀的坦克為進攻部隊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幫助進攻部隊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只是要讓這個戰術奏效,還得具備一個前提條件:讓聯軍喪失夜戰能力。 此時,電磁戰再次登場。 七點四十五分,朝鮮的天空暗下來不到十五分鐘,第六十五集團軍率先在咸州再次發動進攻。 首先登場的,不是裝甲部隊,而是遠程炮兵。 因為配備了電磁戰斗部的遠程火箭彈所剩無幾,所以電磁戰的主力是配備給集團軍炮兵旅的火箭炮。雖然技術人員已經開發出了可以用大口徑榴彈炮發射的電磁炮彈,但是測試工作還沒完成,量產也要等到一個月之后,所以口徑在二百三十毫米以上的火箭炮仍然是陸軍進行電磁戰的唯一裝備。 全覆蓋電磁打擊,為地面部隊打開了進攻通道。 因為電磁打擊的范圍非常大,即便配備給前線作戰部隊的電磁戰斗部較小,有效破壞范圍不到十公里,仍然能夠對前沿部署的進攻部隊產生影響,所以進行電磁打擊時,靠前部署的全是沒有安裝電子設備的主戰裝備。 在第六十五集團軍中,安裝了夜視儀的99改全部呆在十多公里之外。 電磁打擊之后,這些坦克至少需要半個小時才能到達前線陣地。 在此期間,第六十五集團軍的炮兵旅繼續充當主角,用火箭炮與榴彈炮,持續不斷的轟擊聯軍陣地。 司令部的命令非常清楚,如果在天亮前打不下咸州,就得在天亮后撤退。 因為第六十五集團軍的任務就是攻占咸州,只有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才會在占領咸州后馳援定坪,或者北上圍攻咸興,所以在安排作戰任務的時候,第六十五集團軍的指揮官不太在乎消耗多少彈藥。 打不下咸州,一切都是空談。 猛烈的炮火打擊,持續了整整半個小時,在充當火力支撐點的二十輛99改到達前沿陣地時才宣告結束。 地面進攻隨即開始,三個裝甲營與三個機步營同時從西面發起進攻。 這時候,志愿軍的戰術開始發揮作用。 雖然在電磁打擊之后,一些換成了機械控制系統的m1a2與k1a1仍然能活動,但是沒有夜視儀,聯軍坦克手根本無法向兩千米外的99改開火,在99改開火前,聯軍甚至看不到這些坦克。 只使用機械瞄準儀,聯軍坦克最多能射擊五百米外的目標。 對99改來說,這些問題都不存在。 即便聯軍的坦克呆在防御工事里,發動機散發出的熱量仍然能被紅外夜視儀發現。如果聯軍坦克開上陣地,更是99改的理想射擊目標。 兇猛的直射火力,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掉了進攻部隊的煩惱。 逐一打掉聯軍的主戰裝備后,99改還用破甲彈射擊聯軍的火力點。如果不是坦克配備的榴彈不多,甚至能頂替自行火炮。 面對突如其來的電磁打擊,聯軍早已亂了陣腳。 雖然在志愿軍發動進攻的時候,聯軍仍然體現出了高昂的斗志,美軍還充分發揮了步兵的戰術技能。比如在志愿軍推進到市區里的時候,一個韓軍步兵排發起了集體沖鋒,三十多名官兵全部陣亡,一些埋伏在道路兩旁建筑物里的韓軍甚至使用“人彈戰術”,炸毀了好幾輛坦克戰車。美軍則更加重視步兵的反坦克能力,一個埋伏在市區里的反坦克小組在半個小時內用改裝成機械激化裝置的at-4火箭筒干掉了三輛96式。如果不是步兵及時跟上,這個反坦克小組還會取得更多戰果。但是在戰線全面崩潰,通信指揮受阻的情況下,聯軍的斗志與勇氣換不來勝利,只會平添傷亡。 這場戰斗持續了六個小時,隨著最后一批負隅頑抗的韓軍被志愿軍的重炮轟上天,才宣告結束。 打到第三天,第六十五集團軍才獲得了一次酣暢淋漓的勝利。 戰斗結束時,第六十五集團軍只損失了不到五十臺主戰裝備,其中包括二十一輛96式主戰坦克,陣亡官兵不到五百人,傷員大約一千二百人。因為戰斗打得快,工程兵在天亮前修復了近一半的主戰裝備,所有傷員都得到了及時救助與妥善安置,所以第六十五集團軍的傷亡損失并不嚴重。 與之相比,守衛咸州的聯軍付出了多得多的代價。 清理戰場的時候,志愿軍找到了七十八輛m1a2與五十六輛k1a1,還在一座倉庫里發現了四輛沒有完全修復的k1a2。后來這些坦克中,半數被志愿軍的工程兵修復,成為了志愿軍的戰利品。戰場上,聯軍至少丟下了三千具尸體,其中有近六百名美軍官兵。除了不到五百人向東突圍,其余二千六百多名聯軍官兵被俘。 俘虜中,級別最高的是一名韓軍少將。 這也是開戰以來,志愿軍在戰場上俘虜的第一名聯軍將領。 與第六十五集團軍相比,第三十九集團軍的戰斗更加復雜。 因為要承擔兩個任務,即攻打五老鎮與咸興,所以在部署階段,第三十九集團軍花了更多時間。 關鍵就是,如何讓突擊部隊到達咸興。 為此,第三十九集團軍不得不把進攻分成兩個階段。 第六十五集團軍發動進攻后大約五分鐘,也就是七點五十左右,第三十九集團軍在五老鎮發起進攻。 與第六十五集團軍一樣,首先登場的也是使用電磁火箭彈的炮兵。 不同的是,電磁打擊之后,第三十九集團軍的炮火打擊并不猛烈,因為得讓更多的部隊趁機繞過五老鎮。 只不過,第三十九集團軍沒有放過這個機會。 大部隊開動后,攻打五老鎮的戰斗也正式開始。 為了趕時間,第三十九集團軍在戰術上偷懶,結果在首輪進攻中,因為充當火力支撐點的坦克沒有及時部署到位,進攻部隊遭到重創,不到十五分鐘就撤了下來。等到支援力量趕到后,才發起第二輪進攻。 與咸州的戰斗一樣,在直射火力的壓制下,聯軍迅速崩潰。 只是,守衛五老鎮的全是美軍。 攻入五老鎮后的前兩個小時,戰斗打得非常艱難。賈斯汀上校早就做好最壞準備,幾乎把整個城鎮都變成了防御陣地,美軍陸戰隊充分利用了城鎮里的復雜地形,給進攻的志愿軍制造了很多麻煩。 比如在鎮政府附近的戰斗中,一輛藏在建筑物里的m1a2以固定射擊的方式,連續摧毀了五輛99改,隨后還支援反擊的步兵消滅了近一個連的志愿軍。因為這輛坦克沒有喪失機動性能,能夠快速轉移陣地,所以志愿軍花了很大力氣才把它堵在一條死胡同里,然后呼叫炮火支援,用數百枚大口徑炮彈把坦克與協同作戰的三十多名美軍送上天,消除了通往鎮政府的最后一個攔路虎。 除了坦克,美軍步兵手里的反坦克武器、特別是火箭筒的威脅也非常巨大。 戰斗中,近七成的99改是被火箭筒摧毀的,只有不到兩成被美軍坦克摧毀,還有一些壓上了美軍的反坦克地雷。 當時,美軍還采用了一種“新式武器”,即在阿富汗與伊拉克給美軍造成了重大傷亡的路邊炸彈。 只是,這些抵抗都沒能改變結局。 在失敗已經無法改變的情況下,美軍非常理智的選擇了投降,而不像某些頭腦發熱的韓軍做無畏犧牲。 戰斗結束的時候,三千多名美軍中,至少有一千八百人做了俘虜。 除了大約七百名傷員,其他一千余人都是在抵抗沒有意義的情況下,主動繳械投降,其中就有賈斯汀上校。 這位曾經給第三十九集團軍制造了巨大麻煩的美軍指揮官得到了應有的照顧,也得到了志愿軍官兵的尊重。 戰爭結束后,賈斯汀上校跟隨交換的第一批戰俘,搭乘美軍的運輸機返回家鄉。此后他又在美軍中服役了二十七年,六十四歲時以少將軍銜退役,隨后寫了一本以第二次朝鮮戰爭為背景的回憶錄,詳細描述了第二陸戰師在五老鎮的苦戰,以及志愿軍的卓越表現。雖然賈斯汀再也沒有返回朝鮮,但是在去世后,他的家人按照遺囑,把他的骨灰帶回朝鮮,灑在五老鎮郊外。 這里,埋葬著一千多名曾經與他一起浴血奮戰的美軍將士。(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