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按兵不動
第一輪空降行動進行得非常順利,在周圍的聯軍反應過來之前,第一個機械化傘兵營就成功著陸,鞏固了至關重要的空降場,并且在遭遇戰中,干掉了三支韓軍巡邏部隊,讓后續到達的空降部隊順利著陸。 只是到了這個時候,空降行動已經沒有秘密可言了。 第一批空降兵還沒完全著陸的時候,駐守定坪的韓軍就通過有線電話,向聯軍司令部報告了情況。 有趣的是,韓軍的第一份報告沒有受到重視。 當時,接到報告的通信參謀非常天真的認為,韓軍遇到的不是空降兵,而是跳傘的聯軍飛行員,所以在處理韓軍戰報的時候,非但沒有讓韓軍提高戒備,反而讓韓軍設法營救飛行員。 這也可以理解,志愿軍的電磁打擊進行得如火如荼,聯軍的戰斗機都無法進入,怎么可能用運輸機空投傘兵? 直到十五分鐘之后,皮特上校才拿到了韓軍發出的第二份戰報。 為了引起重視,定坪的韓軍指揮官避開了聯軍的指揮系統,直接向他的上級、也就是東線軍團的韓軍最高指揮官匯報,然后由其轉交給聯軍司令部。不然這份戰報依舊到不了皮特上校手里,而會被某個白癡參謀扣下。 顯然,皮特上校不是白癡。 不管韓軍前線指揮官的報告是否準確,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即定坪那邊出現了異常情況。 這絕對不是小事。 定坪位于咸興南面,扼守從咸興通往元山的鐵路線與公路線,是美軍第一陸戰師與第二陸戰師通往后方的必經之路,也是四個韓軍師的大后方。如果定坪被志愿軍攻占,聯軍東線軍團的所有主力部隊都將插翅難飛。 志愿軍打算在東線大干一場的話,肯定會首先攻占定坪。 能夠越過聯軍的地面防線攻打定坪的,只能是空降部隊。 皮特上校早就知道,中國唯一的空降部隊,即第十五空降軍已經編入志愿軍,只是作為戰略預備隊,一直部署在大后方。 可是對空降部隊來說,距離從來不是問題。 為了達到戰役的突然性,志愿軍完全有可能把空降部隊部署在一千公里之外,大不了讓運輸機多燒點燃油。 皮特上校察覺到了危險,卻有點束手無策。 通過有線電話,聯軍司令部只能向元山、定坪、咸興、金策與吉州等地的聯軍地面部隊下達作戰命令,而且因為通信線路經常遭到人民軍游擊隊破壞,根本無法保證隨時能打通電話。 比如在戰斗開始后不久,聯軍司令部就與金策與吉州的地面部隊失去了聯系。 即便能夠打通電話,前線指揮部也要逐層傳達命令,等到基層部隊收到命令,恐怕是幾個小時之后的事情了。 只不過,皮特上校要聯系的,只是元山、定坪與咸興的守軍。 此時,上校面臨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或者說必須做出一個非常重大的決策,即是否需要派遣部隊增援定坪。 雖然定坪具有非常重要的軍事價值,但是咸興與元山的價值更加重大。 要想增援定坪,只能從元山或者咸興抽調作戰部隊。 駐扎在咸興的是第二陸戰師,因為北面就是蓋馬高原,咸興所在的城川江下游三角洲正是聯軍東線軍團防線上的蜂腰,防御縱深不到五十公里,絕對是志愿軍發起戰略反擊的理想突破口。 說得直接一些,只要突破了咸興附近的防線,志愿軍就能堵死北面的聯軍地面部隊。 在增援無望的情況下,聯軍很有可能像六十多年前的聯合國軍那樣,不得不組織一次規模浩大的撤退行動,從海路撤走被圍部隊。問題是,現在的志愿軍,絕對不是六十多年前的志愿軍,不會看著聯軍撤走。 咸興必須守住,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 當然,以第二陸戰師的兵力,抽調幾個營去定坪,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只是皮特必須考慮當前的特殊情況,即在指揮不暢的情況下,第二陸戰師會不會準確無誤的執行聯軍司令部的命令,僅派幾個營南下,而不是一口氣把所有部隊派出去。皮特可不敢保證,畢竟第二陸戰師剛上戰場,還沒有經受戰火考驗呢。如果駐扎在咸興的是第一陸戰師,他就不會有任何擔心了。 這樣,只能調動元山的守軍。 可惜的是,駐守元山的也是韓軍,而韓軍的情況比美軍還要糟糕。在無線通信聯絡完全中斷后,聯軍司令部通過有線電話接到的戰報中,百分之八十來自韓軍作戰部隊,而且都是一些毫無意義的呼叫與請求。如果不是指揮不暢,皮特上??隙〞攬龀返粢恍╉n軍的前線指揮官。 讓韓軍去援助韓軍,會有結果嗎? 如果志愿軍真的動用了空降部隊,而且全力攻打定坪,那么韓軍前去就是送死,不但于事無補,還很有可能導致元山防御空虛,讓志愿軍趁機南下,一舉拿下元山,奪取聯軍在東線戰場上最重要的后勤補給中心。 要知道,當時元山港內,至少有一百五十萬噸軍事物資。 這些軍事物資不但關系到聯軍接下來的作戰行動,甚至決定著這場戰爭的勝敗。如果讓志愿軍繳獲了這些軍事物資,后果將不堪設想。別的不說,志愿軍的野戰火炮就以一百五十五毫米為主,完全可以使用聯軍的同口徑炮彈。 想來想去,皮特上校也沒有想出合適的對策,只能干等著看。 從某種意義上講,皮特上校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以當時的情況,就算知道志愿軍出動空降部隊,準備趁亂奪取定坪,聯軍也不可能在幾個小時內發起反擊。出動大股部隊的話,必然導致其他地方防御空虛。只派遣小股部隊,又無法擊潰志愿軍。 對聯軍來說,首先得解決通信指揮上的麻煩,才能組織起有效反擊。 有點耐心,不見得是壞事。 第一輪空降結束后,運輸機返回后方機場,準備運送第二批空降部隊。 地面戰場上,前期炮火準備已經收到效果。為了節約炮彈,同時讓已經持續戰斗近三個小時的遠程炮兵得到喘息機會,為接下來的戰斗養精蓄銳,戚凱威采用備用方案,讓地面部隊提前一個小時發起突擊。 這么做,也是因為聯軍地面部隊的反應并不強烈。 炮擊了將近一個小時,聯軍竟然沒有進行像樣的反擊,一向易于沖動的韓軍連進行象征性的炮火還擊都沒有。 要知道,在過去的每一次戰斗中,哪怕是與地面部隊完全無關的戰斗,韓軍都會進行象征性的炮火反擊,向戰線對面的人民軍傾斜幾百發炮彈,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證明韓軍的存在。 另外一方面,前期炮火準備的意義也不是非常明顯。 用遠程火箭炮打擊一百多公里外的點狀目標,難度與在一米外穿針引線差不多,根本沒有什么理想的準頭。 戰后的實地勘察也足以證明,火箭炮絕對不適合打擊點狀目標。 在一個小時的炮火準備中,二十多個炮兵連的一百多門火箭炮發射了上萬發火箭彈,結果在五十公里寬的突擊戰線上,只摧毀了不到兩百個固定掩體,總體命中率只有非??蓱z的百分之五。 這還是使用具有彈道修正能力的制導火箭彈的結果,如果使用普通火箭彈,恐怕命中率不會超過百分之一。 炮火準備再猛烈,除了震撼敵人之外,就是在浪費彈藥。 如果抵近射擊,用自行榴彈炮、甚至是主戰坦克對付防御工事,絕對是一打一個準。 對志愿軍來說,在后勤保障跟不上的情況下,節約彈藥才能使進攻保持長久,而不是在彈藥用光之后,不得不停止前進。 這個時候,皮特上校的決策發揮了作用。 志愿軍地面部隊的突擊方向,正是聯軍東線軍團的蜂腰部,即防御縱深還不到五十公里的咸興地區。 為了取得快速突破,黃峙博把參戰地面部隊的六成放在了這里。 只要取得突破,哪怕花完七天的進攻時間,志愿軍也能一舉奪回主動權,讓進入朝鮮東北沿海地區的聯軍主力部隊不得不向南突圍。 跟突圍的聯軍地面部隊打一場運動戰,肯定比打一場攻堅戰更容易取勝。 事實上,從其他方面來看,選擇主攻咸興也更加容易。別的不說,志愿軍地面部隊在發起進攻前,需要避開聯軍的偵察機,特別是無時不刻不在戰場上活動的無人偵察機,而蓋馬高原就是最理想的隱蔽地點。 蓋馬高原是朝鮮的屋脊,也是朝鮮最荒涼的地方。 一直以來,人民軍都把蓋馬高原當成練兵場所,在這里設置了很多訓練場,還專門修建了供訓練部隊駐扎的營地。在上世紀九零年代開始,特別是前蘇聯解體之后,人民軍更加重視蓋馬高原的戰略價值,將其提高到了戰略大后方的高度。在隨后的二十多年里,人民軍在這里修建了數十座地下軍事基地,足以容納二十萬官兵,以及上千部主戰裝備,完全設置在地下的軍火庫能夠儲存上百萬噸彈藥物資。按照人民軍的設想,如果美韓軍隊打過來,駐扎在蓋馬高原的預備隊就是至關重要的戰略反擊力量。 可惜的是,在這場戰爭中,人民軍的戰略反擊力量沒有派上用場。(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