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經典戰術
“海龍”號與“漢普頓”號的戰斗,把這場小規模海戰推向高潮。 這場常規潛艇與攻擊核潛艇的對抗也被寫入了潛艇戰術教科書,成為今后很多常規潛艇艇長頂禮膜拜的“圣經”。 至于書寫這個奇跡的汪譽涵,也因此超越了薩非墨。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換成其他人,很有可能迎頭駛向“漢普頓”號,盡快發起攻擊,為避開反潛直升機爭取時間。 從理論上講,這么做沒有錯。 在局勢嚴重不利的情況下,除非不打算活著離開,不然就得盡可能的縮短戰斗時間,爭取更有利的撤退條件。 要知道,除了幾少數的潛艇,沒有哪艘潛艇能夠攻擊天上的反潛直升機。 從戰術角度出發,必須首先干掉攻擊核潛艇,而且得盡快得手。 只是,汪譽涵沒有這么做,而是讓“海蛇”號停了下來。 他的選擇基礎不是來自理論,而是來自直覺。 十多分鐘后,兩架從南面飛來的sh-60到達“海蛇”號所在海域,其中一架在懸停高度上放下了吊放式聲納,另外一架則繼續向前飛行,在離“海蛇”號大概三海里的地方放下了吊放式聲納。 汪譽涵的直覺非常敏銳,而且運氣好得出奇。 當然,也不完全是運氣。 如果當時到達的不是兩架sh-60,而是四架,那么汪譽涵的戰術肯定會以失敗告終。正是知道只有兩架sh-60,兩棲突擊艦隊里的其他反潛直升機無法及時到達,汪譽涵才敢于這么做。 他的依據是,兩架sh-60無法搜索整片海域。 反潛直升機不是反潛巡邏機,受搭載能力、航程、飛行速度等多種性能限制,反潛直升機的作戰效能遠比不上反潛巡邏機。冷戰時期,為了對付紅色海軍規模龐大的潛艇部隊,美軍還專門研制了s-3型艦載反潛巡邏機,增強艦隊的遠程反潛能力。直到冷戰結束后,美國海軍的s-3才逐步退役。 拿sh-60來說,雖然其綜合反潛作戰能力在全球范圍內都算先進,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技術缺陷。在執行反潛任務時,一架sh-60最多搭載兩條魚雷,而不是按照理論上限搭載四條魚雷,就是為了搭載更多的燃油,提高航程與巡邏時間。 在探潛手段上,反潛直升機主要依靠吊放式聲納,而不是聲納浮標。 正常情況下,sh-60最多只能攜帶一組二十四枚聲納浮標。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反潛直升機都不是單獨作戰,會得到反潛戰艦與潛艇配合,所以在搜索潛艇時,sh-60很少使用聲納浮標,而是按照其他反潛力量提供的信息前往敵艇活動海域,使用吊放式聲納。只有在特殊情況下,sh-60才會使用聲納浮標。 顯然,美軍這次遇到了特殊情況。 問題是,聲納浮標的數量限制了sh-60的搜索能力。 如果是一架p-3c,能用攜帶的兩百多枚聲納浮標,搜索數千平方公里的海域,而一架sh-60最多只能用聲納浮標搜索數百平方公里的海域。 如果有準確情報,這個搜索范圍足以找到潛艇。 可惜的是,兩架sh-60沒有獲得準確情報。 為了提高搜索效率,兩架直升機不得不在最初階段使用聲納浮標,盡量縮短搜索外圍海域的時間,確定大致的搜索范圍,讓即將到達的其他反潛直升機進行精確搜索,最終找到那艘發射魚雷的潛艇。 正是如此,到達“海龍”號上空前,兩架sh-60都用光了聲納浮標。 更重要的是,因為兩棲突擊艦隊已經派遣了更多的反潛直升機,所以這兩架sh-60的主要任務不是找到潛艇,而是為其他反潛直升機劃分搜索區域,并且為需要搜索的海域確定危險級別。 受此影響,在用吊放式聲納搜索潛艇時,沒有使用主動模式,而是使用了被動模式。 在被動模式下,吊放式聲納的探測范圍更大,能夠大致確定搜索區域內有沒有高速航行的潛艇。 只不過,在被動模式下,很難發現潛伏的潛艇。 顯然,美軍的反潛官兵低估了中國潛艇官兵的決心與勇氣。 通常情況下,在敵方反潛力量蜂擁而至的情況下,已經伏擊得手的潛艇會高速逃逸,而不是留在發射魚雷的海域里,等著敵人找上門來。 “海龍”號不但沒有逃逸,還準備再干一場。 如果汪譽涵做出了另外一種選擇,而不是留下來跟薩非墨并肩作戰,恐怕“海龍”號已經被美軍發現了。 提心吊膽的等著美軍反潛直升機飛走時,汪譽涵也獲得了更好的攻擊機會。 “漢普頓”號沒有停下,而是繼續向西南方向航行。不同的是,“漢普頓”號的航線稍微向南偏了一點,大概有十度左右。 顯然,美軍艇長認為,偷襲得手的中國潛艇會向東南方向規避。 必須承認,汪譽涵的運氣確實不錯。 因為向東北方向航行時,“漢普頓”號是從“海蛇”號與兩棲突擊艦隊之間駛過的,所以在“漢普頓”號把航向向南偏了十度的時候,正好把艇首朝向了“海蛇”號,使得兩艘潛艇的距離迅速縮短。 嚴格說來,美軍艇長的選擇沒有錯。 只要把握住機會,“漢普頓”號安全能夠憑借攻擊核潛艇的性能優勢,以及射程更遠的反潛魚雷搶得先機。 可惜的是,美軍艇長沒有把握住機會。 大概認為“海蛇”號會在偷襲得手后逃逸,而且會嚴密關注周圍情況,所以“漢普頓”號在轉向后,沒有使用主動攻擊聲納,而是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被動聲納上,而且只是側舷被動聲納陣。 當然,美軍艇長也有可能認為反潛直升機能夠把敵艇趕到過來,讓他發起攻擊。 顯然,僅用被動聲納,肯定無法及時發現靜止不動的“海蛇”號。 問題是,“漢普頓”號沒有把航速降低到八節以下,所以發出的噪聲依然非常明顯,很容易被對方發現。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海蛇”號搶先發動攻擊。 在攻擊戰術上,汪譽涵也非常大膽,甚至有點狠毒。 兩分鐘內,“海蛇”號以自航出管的方式,發射了四條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因為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的性能并不出色,最大航速只有五十五節,射程也只有二十多公里,攻擊二十公里外的攻擊核潛艇,顯得有點力不從心,所以汪譽涵讓這四條魚雷全部以慣性自導方式發起攻擊。 發射魚雷后,汪譽涵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讓“海蛇”號以四節航速向東航行。 這么做,不是為了縮短距離,而是為了釋放拖拽式聲納。 為了保持隱蔽,汪譽涵沒有使用主動攻擊聲納,只能完全依靠被動聲納。因為“海蛇”號的側舷聲納陣的線度非常有限,探測距離與探測精度遠遠比不上攻擊核潛艇,所以必須使用拖拽式聲納。 要想讓拖拽式聲納發揮作用,除了得讓潛艇低速航行,還得讓潛艇的航向與目標的航向保持一個夾角。 如果兩艘潛艇的航向重合,拖拽式聲納就只是擺設。 調整好航向后,汪譽涵才讓“海蛇”號發射了兩條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魚雷,而且全部采用了線導模式。 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魚雷的速度更快,性能也更先進。 這下,汪譽涵的戰術體現了出來。 按照發射兩批魚雷的間隔時間,四條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將率先逼近敵艇,并且率先進入聲自導攻擊階段。雖然到這個時候,四條魚雷還能航行的距離將非常有限,只要美軍潛艇及時轉向規避,就能逃過一劫,但是美軍潛艇肯定不知道四條魚雷的狀況,也就會以最快的速度規避,并且釋放干擾彈與誘餌彈。這樣一來,美軍潛艇將發出非常巨大的噪聲,而“海蛇”號可以趁機引導魚雷,盡可能的逼近美軍潛艇,在美軍潛艇使用了所有干擾與欺騙手段之后,再讓魚雷進行自主攻擊。 如果情況理想,在“海蛇”號切斷導線之前,魚雷就會擊中“漢普頓”號。 不管怎么樣,只要能夠擊中“漢普頓”號,汪譽涵就能獲得最理想的結果。 這套攻擊戰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為艇首朝向“海蛇”號,而且速度并不慢,所以“漢普頓”號沒能及時發現逼近的反潛魚雷。 根據美軍的作戰記錄,最先發現魚雷的不是“漢普頓”號,而是那兩架sh-60。 如同潛艇不能攻擊直升機,直升機也無法攔截潛艇發射的魚雷。 反潛直升機能做的,只是及時匯報情況,然后順著魚雷的航道反向搜索,爭取盡快找到那艘發射魚雷的潛艇。 可惜的是,反潛直升機發出的警報沒能及時發送給“漢普頓”號。 因為“海蛇”號在發射魚雷前后都保持著最佳安靜狀態,所以兩架sh-60進行反向搜索時,必須進行密切配合,一架讓吊放式聲納以被動方式工作,另外一架讓吊放式聲納以主動方式工作,并且確保搜索區域相互重疊。顯然,反潛直升機的搜索效率大受影響,很難及時發現潛艇。 對“海蛇”號來說,需要的也就是十多分鐘而已。 只要成功干掉“漢普頓”號,汪譽涵就能拋下包袱,使出全力規避反潛直升機。(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