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全力以赴
新浦,導彈發射場。 只等了五分鐘,牧浩洋收了志愿軍司令部發來的情報,電子戰機已經鎖定美軍的e-3d預警機。 獲得確切情報,陸雯等技術軍人,立即讓二十枚完成檢測的彈道導彈起豎。 此時,新浦南面,十二架涂著太極旗的f-16k戰斗機正在海面上二十米處,以每小時一千一百公里的速度向北飛行。 這些戰斗機屬于韓國空軍,它們的任務正是轟炸新浦的導彈發射陣地。 志愿軍連續兩次從新浦發射彈道導彈,導彈發射陣地早被美軍發現。只是在疲于應付志愿軍的空中反擊時,美軍沒辦法出動更多的戰斗機,只能讓韓國空軍出動,壓制志愿軍的彈道導彈部隊。 任務來得很突然,要求又非常緊迫。 韓國空軍沒有從后方調遣戰斗機,而是調動了一隊去轟炸江界火車站的戰斗機。 十二架f-16k攜帶的不是對地導彈,而是投擲距離不會超過十公里的制導炸彈。如果在超低空投放,投擲距離還將縮短到五公里。 因為要飛到目標上空投彈,所以f-16k機群只能超低空突防。 此舉,讓f-16k機群避開了kj-2000與kj-200的探測區域,沒有被志愿軍的預警機發現。只是新浦并非不設防港口,附近至少有兩個防空營,其中一個是幾年前朝鮮從俄羅斯購買的“道爾”防空導彈營。 要想轟炸彈道導彈發射陣地,f-16k首先得過了防空導彈這一關。 因為替補到位的e-3d,以及從西部戰場趕來,在三八線北面巡邏的e-8c“聯合星”發現導彈陣地上還有很多導彈發射車,所以f-16k機群以最高速度突防,力爭在人民軍第三次發射導彈前摧毀導彈發射車。 攻擊彈道導彈機動發射車,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二十多年前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向以色列發射“飛毛腿”彈道導彈,打算把猶太人拖入戰爭泥潭,在阿拉伯世界發動一場針對猶太人的“圣戰”時,美國為了說服以色列,讓以色列不要參戰,除了向以色列部署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愛國者”防空系統之外,還出動大批空中力量,搜尋殲滅伊拉克的機動導彈發射車。 整個“沙漠風暴”期間,美軍f-15e機群的主要任務就是對付伊拉克的導彈發射車。 雖然美軍積極主動的搜尋殲滅行動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飛毛腿”彈道導彈,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但是作戰效果并不明顯,f-15e的任務成功率還不到百分之五,而且還損失了數架戰斗機。 海灣戰爭后,美軍再也沒有經歷過類似的戰爭。 結果就是,二十多年來,美軍打擊導彈發射車的戰術一直沒有得到改進。雖然在此期間美軍采購了很多新式裝備,作戰能力大幅度提升,但是在針對某種特定敵人的戰術方面,美軍的進步并不大。 用打擊塔利班武裝份子的方式打擊彈道導彈機動發射車,顯然不合時宜。 美軍都沒有好戰術,韓國空軍更是如此。 加上攜帶的并非適合防區外攻擊的彈藥,f-16k機群的突防速度再快,也難以保證攻擊的成功率。 為了鎖定攻擊目標,f-16k機群必須在投彈前爬高。 進入“道爾”防空導彈的攔截范圍后,f-16k機群的行蹤就沒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防空警報響起來的時候,二十枚“勞動”導彈已經完成了起豎工作,技術人員正在為彈道導彈的制導系統輸入目標數據。 因為早就準備發射導彈,所以在起豎前就為導彈注入了液體燃料。 兩分鐘后,牧浩洋帶著陸雯離開了導彈發射場。 又過了半分鐘,第一枚“勞動”導彈發射升空。在接下來的兩分鐘里,剩下的十九枚導彈將以每五秒鐘一枚的速度,陸續發射升空。在此期間,負責發射導彈的技術人員將逐一撤離導彈發射場。 至于那些導彈發射車,將由人民軍負責轉移。 南面,部署在外圍陣地上的“道爾”防空系統已經投入戰斗,正在發射防空導彈,攔截高速突擊的韓軍戰斗機。 韓軍戰斗機仍然來晚一步,規避防空導彈時,很多飛行員看到了升空的彈道導彈。 志愿軍再次發射彈道導彈,聯軍指揮官的神經一下繃緊了。 計算出彈道導彈的濺落區域前,聯軍不敢掉以輕心,不得不擔心這批導彈的打擊目標是癱瘓在海面上的航母戰斗群。 以中國的導彈技術,用短程彈道導彈打擊海上的固定目標,絕對不是什么難題。 只是,沒過多久,聯軍就發現,導彈的打擊對象不是航母戰斗群。 因為預警機已經部署到位,所以很快就發現了升空的彈道導彈。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僅有數百公里,離開大氣層之前就要轉向,因此美軍預警機能夠及時計算出導彈濺落區,為反導攔截爭取時間。 預警機探測出的結果,讓美軍萬分驚訝。 導彈沒有射向航母戰斗群,而是飛向了探測到導彈的預警機。 結果不言而寓,這些導彈肯定配備了電磁彈頭,打擊對象就是負責防空指揮、充當防空控制結點的預警機。 因為預警機的巡邏空域離新浦不到三百公里,所以留給預警機的規避時間不到五分鐘。 五分鐘里,預警機能做什么? 即便以最大速度,也只能飛行七十公里,而電磁彈頭的殺傷范圍為二十五公里,理論上只需要九枚彈頭就能覆蓋預警機的規避空域。 規避不可能,就只能設法尋求保護。 預警機離元山夠近,所以美軍首先想到,讓預警機進入thaad的攔截區域,用戰區反導系統對付來襲的彈道導彈。 只是,戰區反導系統一定能保護e-3d免受打擊嗎? 在攻擊航母戰斗群的時候,經過改裝的彈道導彈成功突破了美國海軍的反導系統,而美國空軍的戰區反導系統并不比海軍的先進多少。同時攔截二十枚具備彈體分離、還攜帶了大量誘餌彈頭的彈道導彈,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此之前,美軍的反導系統與防空系統還攔截了h-6發射的反艦導彈。雖然thaad沒有耗光攔截彈,但是同時對付二十枚彈道導彈,仍然倍感吃力。 美軍明白這一點,所以預警機飛往元山時,也在降低飛行高度。 如果彈道導彈的彈頭仍然設定在二十公里的高空引爆,只要預警機飛得足夠低,有就希望避開電磁打擊。 只是這樣一來,預警機再也無法為防空戰斗機提供支持。 雖然此時戰場上還有幾架e-2d,其中部分是美國海軍的艦載預警機,能夠引導防空戰斗機作戰,但是e-2d只有四名載員,最多能同時引導四批戰斗機,而韓國空軍的預警機必須通過聯軍的地面指揮中心引導美軍的防空戰斗機。對于已經升空作戰的數十架美軍防空戰斗機來說,僅靠e-2d,很難照顧周全。 志愿軍的空中反擊沒有因為彈道導彈攻擊而終止。 美軍指揮官再笨也能想到,志愿軍用配備了電磁彈頭的彈道導彈攻擊預警機,不是為了擊落預警機,而是為了瓦解聯軍的防空指揮系統,讓聯軍無法照顧到所有方面,從而讓志愿軍的戰斗機突破聯軍的空中防線,攻擊正在飛往航母戰斗群的反潛巡邏機,為侍機而動的潛艇創造機會。 保住預警機很重要,可是保住航母戰斗群更加重要。 在e-2d無法擔起重任的情況下,美軍指揮官不得不讓戰斗機自行作戰,即讓f-22a使用火控雷達,搜索志愿軍的戰斗機。 打到這個地步,美軍也算用盡了全力。 之前的戰斗已經證明,中國軍隊掌握了針對f-22a的被動探測手段,即利用f-22a火控雷達發出的電磁波,確定f-22a的大致方位。雖然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戰斗機都配備了被動探測設備,但是沒有理由懷疑,志愿軍不會動用專業的電子戰機,專門搜索f-22a的蹤跡。 使用火控雷達,將使f-22a喪失隱蔽性。 沒有了隱蔽性,f-22a只是一種機動性能更加出色的第三代戰斗機,在跟j-10與j-11b對抗時,勝算大大降低。 雖然憑借數量優勢,聯軍仍然掌握著制空權,但是對于防空戰斗機所承擔的任務,僅僅掌握制空權并不夠。 志愿軍的戰斗機不會與美軍的防空戰斗機糾纏,而會趁亂突破美軍的防空網,盡一切可能攔截反潛巡邏機。美軍戰斗機要想阻止志愿軍的戰斗機到達郁陵島附近海域,就得盡一切可能擊落志愿軍的戰斗機。 在此之前,得發現志愿軍的戰斗機。 這個時候,f-22a成了絕對主力。利用探測能力強大的火控雷達,f-22a能在兩百公里外發現j-10類型的戰斗機,對j-11b的探測距離更是高達二百五十公里,而f-15c的火控雷達最多能在一百五十公里外發現j-10。 美軍把能用的都用上了,只是仍然沒有掌握主動權。 在kj-2000與電子戰機引導下,第二批進入東朝鮮灣的j-10,以及八架j-11b迅速向外海方向機動,避開了美軍戰斗機的攔截區域。 雖然沒過多久,美軍的e-2d就發現了這兩批戰斗機,但是收到戰場信息,及時向東機動的美軍戰斗機只有八架f-22a。 用八架f-22a攔截二十架敵機,而且沒有足夠的信息支援,難度非常大。 美軍防空戰斗機全力以赴時,第三批發射的二十枚彈道導彈已經返回大氣層,進入彈道末段。(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