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
中國宣布成立援朝司令部后,美韓聯軍立即提高了警惕。 美軍可以不把人民軍放在眼里,即便是人民軍中最先進的mig-29,對美軍也沒有半點威脅。二十多年前,美軍就在海灣戰爭中用行動證明,那些外銷的mig-29z只能算是“垃圾中的戰斗機”。 沒有完善的作戰系統,再先進的戰斗機都是擺設。 中國不是朝鮮,中國空軍不但有先進戰斗機,還有世界上第三種入役的戰略預警機、完善的地基雷達、數量眾多的空軍基地。 與中國空軍對抗,還不能像打擊朝鮮空軍那樣,直接轟炸空軍基地。 只要中國空軍參戰,美軍只能在空中迎戰。 七月二十五日,美韓聯軍把制空力量提高了一倍。美國空軍升空執勤的預警機由之前的兩架提高到三架,隨時有四架f-22a在三八線附近巡邏。后方機場上,至少有四架f-15c與韓國空軍的四架f-16c隨時可以起飛。日本海上空,還有兩架美國海軍的e-2d,以及從“華盛頓”號與“羅斯?!碧柹掀痫w的四架f/a-18f。兩艘航母甲板上還各有兩架f/a-18f停在緊急起飛點上。 到二十六日上午,隨著“尼米茲”號與“文森”號到達,美國海軍的兵力將增加一倍。 因為畏懼中國軍隊數量眾多、性能先進的岸基反艦導彈,美軍航母沒有進入黃海,全部集中在日本海,所以半島東部的制空作戰由海軍承擔,空軍只負責西部制空,以便全力支持北上的地面部隊。 三架e-3d的探測區域相互重疊,能夠及時發現從任何方向上進入的敵機,至少能為制空戰斗機提供十五分鐘的預警時間。 美軍高度重視中國空軍,不等于害怕中國空軍。 比起中國空軍,美軍更加了解對手。 雖然在戰場上,美軍從未遭遇過su-27戰斗機,但是在戰場外,美軍有足夠多的機會了解這種戰斗機。 通過與印度的聯合演習,美軍掌握了su-20mki的基本性能。 與越南交往時,美軍飛行員還駕駛越南空軍的su-27sk,跟f-15c與f/a-18f進行對抗訓練。 在戰場上,美軍飛行員也接觸過su-27sk。 埃厄戰爭期間,至少有四名俄裔美國飛行員在cia安排下,以雇傭兵身份為厄立特里亞效勞,駕駛mig-29跟同樣以雇傭兵身份、駕駛su-27sk的俄羅斯飛行員作戰,只是沒能取得戰果。 這些接觸,讓美軍對su-27系列戰斗機的性能了如指掌。 與美軍的戰斗機相比,受動力系統限制,su-27更注重水平機動性能,特別是瞬間盤旋性能。通過氣動外形優化設計,su-27的水平機動性能不但在第三代戰斗機中無與倫比,即便跟f-22a相比也不遑多讓。 在格斗中擊敗su-27的辦法很簡單:迫使對手進行垂直機動。 美軍戰術教材里寫得非常清楚,如果與su-27遭遇,必須搶先占據高度優勢,迫使對方爬升,然后利用f-15c或者f-22a優異的垂直機動性能,在快速變化高度的格斗中擊落對方。 雖然j-11b與su-27sk的差別很大,特別是在內部構造上,j-11b算得上是一架全新的戰斗機,與su-27sk沒有多少相似性。通過大量使用復合材料,j-11b的結構重量比su-27sk輕了一噸多。更加先進的電子設備、特別是中國自行開發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讓j-11b脫胎換骨,在空戰性能上不亞于ef2000等三代半戰斗機。但是同樣受動力系統、以及氣動外形影響,j-11b的垂直機動性能肯定不突出,即便比su-27sk有所改善,也難以達到f-15c的水準,更不可能與f-22a相提并論。 垂直機動性能不如對手,使j-11b與f-22a對抗時,幾乎沒有勝算。 j-11b面對的不是單一活動的f-22a,而是獲得了整個作戰系統支持的f-22a。 作為非隱身戰斗機,j-11b要想隱蔽接敵,只能超低空進入。在這種模式下,e-3d對j-11b的探測距離不會超過二百五十公里,提供給f-22a的預警時間最多十五分鐘。如果j-11b的目標不是f-22a,而是e-3d,并且使用射程在一百公里以上的空對空導彈,美軍的預警時間將被壓縮到十分鐘以內。這么做的代價是:與f-22a交戰時,j-11b沒有足夠時間爬升到有利高度,很有可能在爬升時受到aim-120d迎頭攻擊。即便避開了aim-120d,進入格斗空戰階段,j-11b也會因為在爬升過程中損失了太多的速度,處于絕對不利的位置,被f-22a用aim-9x擊落。 從中高空進入,勝算更加渺茫。e-3d能在五百五十公里外發現在高空飛行的j-11b,為f-22a提供半個小時以上的預警時間。憑借優異的超音速巡航能力,f-22a有足夠的時間在接敵前繞到j-11b側面,從j-11b的后半球發起攻擊。沒有足夠的數量優勢,j-11b在見到f-22a之前就會被aim-120d消滅掉,根本沒有機會靠近f-22a,更不可能與f-22a以格斗定勝負。 憑借這些優勢,美軍的防御性制空戰術變得非常簡單。 四架f-22a每兩架組成一個編隊,在e-3d巡邏區域以北大約一百公里處巡邏,由預警機提供空情信息,戰斗機的雷達處于關機狀態。接到敵情信息后,f-22a在預警機的引導下隱蔽接敵,開火前啟動agp-77鎖定目標,為導彈獲取火控數據。一切順利的話,f-22a能用aim-120d進行兩次攔截,擊落敵機的概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只有迫不得已,才與敵機格斗。 前面三天,f-22a參與的七次空戰,全部以該方式取勝,擊落人民軍的三架mig-29與六架mig-21,只有一架mig-25憑速度優勢逃走。f-22a不但毫發無損,還從未被敵機發現過。 這個難題,同樣困擾著晏鷹搏與賈定康。 僅靠j-11b,別說擊敗f-22a,連f-15c都打不過。 要想取勝,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作戰系統上。 安排戰術時,晏鷹搏沒有選擇常用的高空線路,而是決定從超低空進入。四架j-11b起飛后,只爬升到五百米高度,隨后轉向東南,到達黃海上空后,進一步把飛行高度降低到五十米。 因為不是側重打擊能力的多用途戰斗機,所以這個高度是j-11b的極限了。 能飛這么低,完全靠飛行員過硬的本領。 選擇超低空進入,能夠最大限度縮短被美軍預警機發現的距離,迫使f-22a進行迎面空戰。 晏鷹搏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盡可能多的燒掉機內的燃油。 雖然地面部隊還沒入朝,作戰飛機在完成任務后得返回本土機場,朝鮮空軍基地也無法為j-11b提供支援保障,但是晏鷹搏覺得這不是問題,比起在空戰中被敵機擊落,到人民軍機場迫降明顯好得多。 只有盡可能多的燒掉燃油,才有機會在被迫進行垂直格斗的時候獲得優勢。 哪怕只是縮小差距,也能提高格斗勝算。 飛越黃?;ú涣硕嗌贂r間,最多二十分鐘。 即將從西朝鮮灣南部進入朝鮮領空時,四架j-11b打開加力燃燒室,以最快的速度向萬米高空沖刺。 美軍的e-3d就在南面三百多公里外,在丹東北面活動的kj-2000、以及在遼東半島南面活動的kj-200一直盯著那架預警機,通過數據鏈把實時空情發給j-11b。再飛幾十公里就將進入e-3d的探測區域,f-22a隨后就會趕到,必須在此之前,把飛行高度提上去,爭取讓對方進入水平格斗。 此時,四架j-11b的燃油已經燒掉三分之一以上。 打開加力燃燒室后,燃油消耗速度大增,等四架j-11b上升到萬米高空,所剩燃油肯定不到一半。 晏鷹搏想得很好,也確實判斷準確。 j-11b還在爬升,e-3d就發現了突然出現在西北方向上的四個目標,隨即判斷為中國空軍的重型制空戰斗機。 空情信息同步反饋給巡邏戰斗機,在首爾北面巡邏的兩架f-22a立即轉向迎敵。 此時,另外兩架f-22a在東面大約一百五十公里處,收到預警機的信息后,也立即轉向迎敵。 后方機場上,四架美國空軍的f-15c緊急升空。 因為沒有發現更多的敵機,所以韓國空軍的f-16c沒有升空。 距離實在太近了,四架j-11b不但在爬升,還在逼近e-3d,美軍指揮官認為,敵機將攻擊預警機。 雖然e-3d已經服役數十年,算不上新銳,但是戰略價值遠遠超過任何一架戰斗機。 兩架f-22a沒有時間繞到敵機側面,只能迎面發射導彈。 aim-120d的標稱射程達到一百二十公里,實際迎頭攻擊距離不會超過八十公里,尾追攻擊距離在六十公里以內。 在發射導彈之前,f-22a得把距離縮短到八十公里以內,然后啟動火控雷達。 此時,三百公里外,賈定康所在的kj-2000率先“發現”f-22a的蹤跡,隨后鄰近的兩架kj-200也有所收獲。 四架j-11b還在黃海上空的時候,防空指揮中心就用kj-2000與kj-200探測到的空情信息確定了f-22a的巡邏區域,還用探測到的數十個峰值信號,測算出幾十條f-22a的巡邏航線。 因為無法確定有多少架f-22a在空中巡邏,所以無法完全確定f-22a的巡邏路線。 隨著兩架f-22a轉向迎敵,kj-2000與kj-200在不到半分鐘內,探測到十多個峰值信號。 這下,敵情明了了。 兩架f-22a,正迎面飛來! 問題是,空情信息中沒有敵機的準確方位,也就沒法得知與敵機的距離。 f-22a的巡航速度接近一點五馬赫,如果所剩燃油不多,還能超過一點五馬赫,意味著每秒鐘飛行四百多米,一分鐘就能飛行二十多公里。 如果進入aim-120d的絕殺范圍,j-11b連掙扎的機會都沒有。 空情信息不夠準確,晏鷹搏也沒把希望寄托在預警機上。雖然j-11b比不上f-22a,但是有一樣裝備不比f-22a差。 要想扭轉局面,就得依靠這種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