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〇、在礦山(一)
法國戰敗,德奧聯軍開始把兵力調往東線。 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俄國,這更加引起了局勢的動蕩。 這是位于烏克蘭克里沃羅格一個偏僻的鐵礦區,遠處的群山如同一道道綠色的波浪,逐漸降低,最后與第聶伯河兩岸的沖積平原融到了一體。小城卡贊位于山地之間,因古列茨河從小鎮的中間穿過。依在半山的俄式中正教堂高聳的屋間則成為這里最明顯的標致。 小鎮很寧靜,但東線激烈的戰事影響還是隨外可見,由于勞力短缺,越來越多的東方勞工來到了這里的礦山,鎮上的人們漸漸已經習慣這這些黃種人的面孔。 熊崎從屋里出來,到了院子里。田野里飄過來一陣陣蕎麥花香的氣息。頭頂上,六月的太陽散發著炎熱的光芒,明晃晃地掛在天空。 卡贊礦區大約有5000多名華工,相對而言,這是比較大的一個華工聚集地。為了控制這些華工營地,剛從陸軍大學畢業的熊崎被任命為這座華工營地的總工頭。他是湖北人,和大總統黎元洪是老鄉,自然也是屬于黎元洪這一派的人。 傳令兵李光頭正在院門口和幾個剛下工的勞工在閑扯,吹噓著自己曾經與俄國娘們之間的**韻事,說得眉飛色舞,口水四濺。 “找幾個人跟我一起去克里沃羅格,上面來人了!”熊崎打斷了他的吹牛,“幾個機靈點的……會說點俄語?!?/br> 李光頭不太高興,熊崎在這個時候打斷了他極為興奮的幻想。他把頭一扭,腳底下在磨蹭著,極為不情愿動彈。他討厭這些官老爺們的作派,但卻沒有辦法,他們是工頭,而且有時這些吃兵糧的人會突然變得很兇惡。 他知道營地里有很多北洋兵,他們都抱成一團,身上都帶著江湖氣,有時候很講義氣,但有時候也會合起伙來欺侮他們這些華工,讓人懼怕。 “干嗎站著還不動?”熊崎發火了。 “我不知道要找誰,頭兒,而且我找的人不一定讓您滿意……”李光頭在嘴里嘟囔著。 “隨便找幾個,跟著我來這里的?!毙芷檎f道,“快去,難道讓我自己去?” 李光頭沒有辦法,很不情愿地轉身出了院子,到外面的工房里去找人。 這里的華工營地在離礦井大約一百多俄丈的地方,位于山溝的盡頭。四周長滿了雜草,還有被砍伐得亂七八糟的云杉樹林。從這里能俯視整個卡贊鎮,裝著礦石的小火車,拖著長長的身影,鳴著汽笛穿過小鎮,開往遠處的克里沃羅格鋼鐵廠。 列日特文斯基從基輔被派往第聶伯河下游地區,擔任這一帶主管與華工聯絡的專員。他很不明白為什么烏克蘭解放同盟要浪費精力去幫助那些東方人。不過,他還是接受了任務,當天就起程前往克里沃羅格。由于發生了革命,整個東線在這幾個月里都一直處于無所事事的狀態,德國人和奧地利人并沒有主動進攻,而俄國人現在自然也沒有空卻攻打他們。 俄國軍隊的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傳聞,前線的士氣低落,不斷地有士兵開小差。無聊透頂的士兵們呆在軍營里,等待著傳說中復員命令。 在亞歷山德位中央樞紐站,火車被堵在了那里。 奉命重反前線的士兵們發生了sao亂,士兵們拒絕執行命令,他們擋住了機車,整個車站陷入了一片混亂。 站臺上有個小個子的士兵在作煽動演講:“這是怎么回事,弟兄們?說是不用打仗了——那推翻沙皇還有什么用處!可是戰爭還要繼續,難道還要我們去前線流血?!臨時政府和沙皇是一丘之貉,又想要愚弄我們。士兵們吶,這樣可不行,我們應該響應布爾什維克人的號召,讓他們服從人民的意愿,讓這該死的戰爭見鬼去吧!” 士兵們根本不聽軍官的命令,聚集在車站,召開起了群眾大會。 這場sao動一直持續了好幾個小時,軍官們已經拿自己的士兵毫無辦法。直到軍團司令部就從外面調來的軍隊,威脅要解除士兵們的武裝,這場sao動才被平息下去,士兵們極不情愿地又登上了開往前線的列車。 “這是烏克蘭人取得獨立的絕好時機!”列日特文斯基想起了同盟領導人茹克在不久前的發言,確實是這樣。烏克蘭解放同盟得到了奧匈方面的大力支持,奧地利人宣稱無意吞并烏克蘭的領土,支持烏克蘭人的獨立事業。 這場戰爭簡直成了整個烏克蘭人的災難,俄國人征召了350萬烏克蘭人為他們打仗,而奧匈帝國也組織了一個烏克蘭軍團——人數現在有45萬人。雙方都在拉攏烏克蘭人為他們賣命。 整個俄國戰線現在一片混亂,根本無法阻擋德奧聯軍的進攻,西北方面軍和北方方面軍幾乎已經失控,只有勃魯西洛夫指揮的西南方面軍還有些作戰能力。俄軍象得了傳染病似的,革命的宣傳正在蔓延,而且深入人心。前線的彈藥和糧食都極端匱乏,士兵們無心作戰,期盼著和平時光的到來。 布爾什維克領導的蘇維埃政權公開號召退出戰爭,贏得了工人和農民的支持,而臨時政府為了得到協約國的物資支援,外交部長米留科夫宣布臨時政府決定承諾履行協約國的責任,將繼續參加戰爭。這倒致了四月危機,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舉行了大規模的反戰示威,最終導致米留科夫和陸海軍部長古契科夫辭職。 臨時政府被迫重新改組,與彼得格勒蘇維埃一起組成聯合政府,克倫斯基成為了新的陸海軍部長。 克倫斯基上任后,為了履行對協約國的承諾和振奮人們對臨時政府的信心,決心向奧匈戰線發起一次大的攻勢。 這才又造成新的混亂。 作為一個受過嚴格訓練的情報人員,列日特文斯基很清楚目前俄軍的情況。在前一階段奧匈和德軍在東線的兵力確實不足,但現在他們已經打敗了法國,大軍正源源不斷地調往東線,克倫斯基在這個時候發動進攻,無異于自殺。 火車又開動了,列日特文斯基繼續琢磨起了他此次的任務:聯絡在南烏克蘭的所有華工營地,讓他們在奧匈軍隊進攻時安心呆在營地,不用和俄軍一起撤退,等待奧匈軍隊的接收。 接收?奧地利人要這些華工干什么? 列日特文斯基怎么也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