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海上示威
哥羅皮斯莊園里的會見只是一般的見面,費迪南大公向德國皇帝炫耀著他自己的莊園里所栽種的那些花,現在它們正是盛開的時節。當然,大公也希望能夠在德國多賣出去一些,哥羅佩斯莊園每年銷售鮮花的收入有將近五十萬克朗,這對于費迪南大公及家庭而言是筆不小的收入。 德國皇帝自然是個很好的免費代言人。 李海頓覺得如果費迪南去經商的話絕對會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真是有些可惜了。 哥羅皮斯莊園里涉及外交方面的談話只有關于匈牙利境內的羅馬尼亞人問題,德國皇帝表示很擔心馬扎爾人對于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人的迫害會引起羅馬尼亞的反感,從而導致他們偏向于俄國人一方。 費迪南也表達了這樣的擔心,表示自己將會向馬扎爾人施加壓力,讓他們對境內的羅馬尼亞人要好一些。 另外就是李海頓與隨同威廉二世前來的德國海軍大臣提爾皮茨最后又協商了一下兩國海軍即將在亞得里亞海舉行的聯合演習細節。提爾皮茨最初計劃只派出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和一艘巡洋艦參加聯合演習,但李海頓則希望德國人至少派出兩艘戰列艦。 歐戰有可能隨時都會爆發,與其讓這些德國戰列艦呆在港口里等待在斯卡帕弗洛的海底里結束自己的一生,還不如能為已所用。 李海頓發現自己很難改變費迪南的命運,即使是恐嚇都沒有用。 費迪南大公執意要去薩拉熱窩進行一次閱兵,為心愛的妻子舉行一場聲勢浩大而且體面的生日慶典。自從1900年嫁入哈布斯堡家族,索菲就從沒有享受到任何的尊重,皇室舉行的宮廷宴會上,爵位最低的索菲只能坐在桌子最后的位置,哈布斯堡家族里即使是個小孩都比她的身份要高。 在宮廷里為索菲舉辦一場生日宴會是想也不可能想的事情。 費迪南為了迎娶索菲放棄了后代的王位繼承權,但他的內心里一直覺得對不起妻子。 他想要為她做點什么,誰都無法勸阻。 1914年6月23日,德國基爾。 為了慶?;鶢栠\河正式通航而舉辦的一年一度基爾航海節如期開幕。港口里停滿了來自各國大大小小的各式戰艦,六月的基爾人潮涌動,來自全世界的航海愛好者們聚集到了這里,在軍艦開放日里,他們可以登上平日里戒備森嚴的戰艦甲板上近距離地仔細觀賞。 奧地利人這回終于出了一回風頭,英國人派出了四艘戰列艦和四艘巡洋艦來參加德國海軍的慶典,似乎是在向德國人示威。但奧匈帝國也派出了四艘最新的主力戰列艦,看上去比英國人更加強大,至少“聯合力量”號上裝備的四座三聯裝330毫米主炮塔在外表上看上去是這樣。 整個港口似乎都洋溢著一種祥和歡快的和平氣氛,雖然英國人很生氣,但他們很有紳士風度,不會為區區小事而去和奧地利人一般見識。 1914年的歐洲表面上一派平和,巴爾干的戰事早已經結束了,但背后里卻暗潮涌動,長期的海上軍備競賽似乎已經耗光了人們的耐心,倫敦的高層似乎越來越傾向于發動一場戰爭來結束這場漫長而且毫無意義的馬拉松競賽。 英德兩國之間的政治對立似乎越來越尖銳,去年的摩洛哥危機就差點沒引發一場戰爭,由于海上軍備競賽而引發的相互敵視越來越嚴重,兩國在外交方面的沖突似乎也越來越多。 倫敦的掌權者們希望在德國海軍還沒有成長起來之前就把它給消除,而德國人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計劃在1920年才成長到令大英帝國感到恐懼的程度。德國人在按部就班地執行著他們的計劃,而英國人卻突然加快了步伐,隨著五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逐漸服役,大英帝國再次拉開了與德國人的距離。 這是最好的時機。 李海頓站在興高采烈的德皇身邊想入非非之時,懸掛著第二帝國國旗和海軍旗的引導艦率先出現在了港口外的海面,其后緊跟著以四艘“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為首的英國艦隊,英國人的后面是奧匈艦隊,它們絲毫不比英國人差,出動了兩艘“聯合力量”級戰列艦和兩艘“拉德利茨”級戰列巡洋艦、兩艘4200噸的“薩爾茨堡”級巡洋艦。 其他國家包括美、法、意、俄等列強國家相較而言都遜色得多,這些國家只派出了巡洋艦編隊,最后面出現的是德國公海艦隊,包括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在內的主力艦足足有25艘,這支足以令全世界感到震撼的龐大艦隊的出現立即在碼頭上引起一陣陣的歡呼。 一身海軍禮服的威廉二世嘴角漾起笑容,皇帝為他的艦隊感到自豪,孰不知這更加堅定了英國人盡快消滅它們的決心。 如果再過幾年,說不定它們會成長成什么樣的怪獸。 李海頓倒是希望能夠通過展示自己的力量來遲滯這場戰爭的爆發,最起奧匈帝國海軍已經成長為一種不容忽視的力量,與德國人加在一起,已經幾乎能夠與英國人平起平坐。這會讓英國人覺得有些動搖。 在基爾的閱艦式之后,李海頓命令奧匈戰列艦隊立刻離港返回國內,只留下了“拉德茨基”號和“弗蘭茨大公”號繼續參加基爾航海節。而在這之前,在李海頓的強烈要求和盛情“邀請”下,德國皇帝同意派出三艘戰列艦和三艘巡洋艦參加與奧匈帝國海軍的聯合演習。 不過皇帝的命令被提爾皮茨打了折扣:德國公海艦隊派出的是馬烏夫海軍少將指揮的“波拉美尼亞”號和“西里西亞”號兩艘裝備280毫米主炮的老無畏艦,另外就是正在地中海的“戈本”號戰列巡洋艦和兩艘巡洋艦。 這讓李海頓感到有點小小的失望。 李海頓則是在第二天乘火車離開的德國,他在路上沒有停留,直接返回了的里雅斯特。 回到海軍司令部之后,他一面準備著預計在29日的亞得里亞海上的海軍聯合演習,一面又打電報給波斯尼亞-黑塞哥維納總督波蒂雷克炮兵中將,希望他能夠加強王儲在薩拉熱窩期間的護衛。他警告這位總督,說是他得到消息,塞爾維亞激進組織有可能在閱兵慶典期間針對王儲進行一次暗殺。 他還是希望能夠避免王儲的死亡。 從本心里來說,費迪南應該是位不錯的帝王,另外還是位有進取心的改革者。 費迪南從來沒有任何要吞并塞爾維亞的想法,不過他支持克羅地亞人獲得獨立地位,用來對抗塞爾維亞人泛斯拉夫主義的漫延。也許正是如此,他才會觸犯到塞爾維亞大南斯拉夫激進分子的利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