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強化德國海軍
幾乎每次李海頓與提爾皮茨在一起,肯定就會引發一場無休無止地爭吵,這次也不例外。波茨坦的夏宮里,威廉二世看著了爭得面紅耳赤的兩人頭都大了一圈。 這次是因為建造代號為“奧登堡”級的戰列艦,也就是后來“赫爾戈蘭”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李海頓一直在嘲笑德國戰列艦象個陽萎病患者,那玩意太細。確實如此,第二帝國海軍“德意志”級戰列艦裝備的是280毫米主炮,而在它之前的建造的英國“無畏”號和“柏勒洛豐”級上裝備的都是305毫米主炮,包括奧匈帝國“拉德利茨”級上也是裝備的305毫米主炮,而德國戰列艦上的主炮卻足足比它們小了一圈。 威廉二世感覺十分冤枉的是他在替海軍設計局背著黑鍋,國會通過的主力艦建造預算已經限定了艦體的排水量大小,而德國的艦船設計師們的習慣是首先要有足夠的防護,加強裝甲的后果是這樣的排水量已經不能容納更大的主炮。要知道一座305毫米的雙聯裝主炮塔要比280毫米主炮塔重240多噸,4座主炮塔就要增加近1000噸的排水量,而且為了平衡炮塔重量增加所帶來的重心穩定問題,則最少還要增加1500噸的排水量。2500噸的排水量是無論如何也擠不出來的,除非是追加預算,增大艦體。 李海頓現在終于體會到了在日德蘭海戰時舍爾上將所面臨的苦衷,德國公海艦隊一堆裝備280毫米和305毫米主炮的戰列艦在面對英國人裝備著356毫米和381毫米主炮的英國戰列艦所面臨的尷尬。不害怕是不可能的,舍爾和希佩爾并不是缺少勇氣,但是他們卻沒有足夠的底氣。 現在,李海頓和提爾皮茨之間爭論的焦點又是這個問題。 說實在的李海頓李海頓對提爾皮茨并沒有什么偏見,反而有些欣賞這位德國海軍公海艦隊的締造者。提爾皮茨雖然保守,但并不自私,并沒有因為他與李海頓之間的矛盾而報復北海造船廠。北海造船廠得到了德國海軍兩艘“沙恩霍斯特”級裝甲艦和“戈本”號戰列巡洋艦的訂單,而且還將獲得一艘建造代號為“奧登堡”級的戰列艦建造訂單。 提爾皮茨一直在努力平衡著德國七家主要的海軍骨干造船廠之間的訂單,并不偏坦誰,也不嫌惡誰。 他與李海頓之間的矛盾是關于海軍戰略方面的不同認識。 提爾皮茨在努力將德國海軍打造成一支防御型的海軍,只要保證領海不被侵犯和海洋權益不被侵犯就行。而李海頓則始終堅持海軍就是一支強大的攻擊力量,海洋權益的保障需要有足夠的海外基地。 這是基于對海權的不同認識,大陸國家總是認為海權是對于海洋的控制權,而海洋國家對此的理解卻是獲得海洋利益。提爾皮茨的觀點代表了大多數大陸國家對于海洋的認識,而李海頓的海權觀點更傾向于海洋國家。 由于觀念的不同所以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威廉二世的觀點傾向于李海頓,他也希望在自己的軍艦上裝備更大的火炮,問題是海軍設計部門的設計師們認為裝備更大口徑火炮的戰艦不可能還能浮在水面上。 “那就增大艦體!”李海頓的想法很簡單,問題是提爾皮茨受困于海軍預算,并不是他不想用更大的主炮。 現在兩人爭論的問題就是這個。 李海頓希望在“赫爾戈蘭”級上裝備上與奧匈帝國海軍最新的“聯合力量”級戰列艦一樣的330毫米主炮,但提爾皮茨卻認為裝備305毫米的主炮已經足夠,這符合議會通過的預算,而不用再去為追加預算而頭疼。 提爾皮茨并非不常贊同李海頓“以英國皇家海軍為目標能夠使自己變得更強”的觀點,但并不代表德國海軍愿意與大英帝國為敵。李海頓的想法是要向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發起挑戰,而提爾皮茨的想法卻是讓英國人覺得并不值得與德國人進行爭斗。 這兩種觀念中有大約百分之三十的實力差距。 在十九世紀時弱小的德國海軍卻為無畏艦時代的德國海軍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機遇。德國人并沒有象大英帝國那樣擁有一支面臨淘汰的龐大的前無畏艦艦隊,實際上英德所謂的海軍競賽只是英國人編造出來的謊言,德意志帝國并沒有與英國人抗衡的意圖,他們只是在補償以前落后的海軍艦隊與不斷增強的國力之間的差距。 包括威廉二世在內,德國人并沒有挑戰皇家海軍的企圖,一切都是英國人為了轉移不斷衰弱的國力和想要維持海上霸權之間的矛盾,他們需要制造出一個敵人,德國人不幸就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 “呵呵,所謂的德意志帝國海軍難道竟甘愿不如我們奧匈帝國海軍,真是難以置信?!崩詈nD用略帶嘲諷的語氣在刺激德國皇帝,的確,威廉二世能接受不如英國皇家海軍的事實,但卻受不了別的國家再凌駕于他之上。 他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世界第二,李海頓很了解這位大舅子的心思。 果然,德國皇帝受不了這份蔑視,拍著胸脯向提爾皮茨保證他會說動國會通過一定數額的海軍建造經費的追加預算。 這就沒有問題了。 提爾皮茨困擾就是資金問題,德國海軍造艦預算有相當一部份被用在了基爾運河的擴建上了,這與大清帝國建造頤和園很相似。 每年3500萬馬克的投入幾乎相當于一艘戰列艦的造價,但是隨著戰列艦噸位的不斷增加,主力艦的大型化已經成了必然的趨勢,基爾運河已經滿足不了海軍的需求。 問題是這條運河的拓展經費卻需要從德國海軍的造艦預算中撥付。 李海頓現在有些明白提爾皮茨的處境了,他并非不希望德國海軍得到更大更強的戰艦,但是總預算2.5億馬克的基爾運河拓展計劃,實際上極大的阻礙了德國海軍的發展。 “為什么耗資巨大的國家基礎建設工程要由海軍造艦費用中提???”李海頓向威廉二世提出這個很尖銳的問題。 “這個……”威廉二世有些撓頭,基爾運河的拓展是海軍部所提出的,問題是首相希林費爾德不愿意承擔這筆費用,但2.5億馬克足夠提爾皮茨建造10艘新銳的戰列艦了。 “我倒有個主意,實際上基爾運河的拓展工程并不影響運河的通航,可以向過往的船只收取一定數量的通行費,可以用今后的通行費進行貸款,以彌補海軍造艦費用的不足?!崩詈nD想到了天朝地方官員們慣用的伎倆——在國道上修路,然后收過路費。 “這倒是個好主意?!蓖蕾潎@道,李海頓總會有一些奇怪的鬼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