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三章:加官進爵
1303.加官進爵 一陣急促的步伐響起,一名內侍趨步走進殿來,“陛下,太子殿下并李大帥等西征將官已至殿外”。 李世民一聽,噌的坐起,大手一揮,“宣”。 “宣西征將官入殿覲見”,一旁的王敬忠昂頭高聲喊道,一名太監的聲音透過這敞亮的大殿,竟也有幾分雄渾。 李破軍等人解下佩劍,走入殿來,看到丹陛上面背手而立的李世民,李破軍也是非常高興,此次遠征吐谷渾,不過兩月,便將其滅國,這不僅是他老爹李世民的功績,也是他李破軍的功績,想來后史書上也會記錄一筆,“時太子破軍拜西北諸道安撫大使,從征吐谷渾……”,想到此處,李破軍也是呲著大牙笑了。 殊不知上面的李世民見到這一幕,背著的手一緊,這小子笑的如此無恥,莫不是又想討要什么好處。 “臣等拜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當下李破軍與李靖并列站著,后面跟著一應將官,齊聲拜道。 自從李破軍恬不知恥的將萬歲萬歲萬萬歲給提前說出來之后,一眾聰穎機智的大臣就很快的將這句話給應用了,每有朝拜都是扯著嗓門叫喚,生怕李世民聽不見。 “諸卿平身”,李世民伸出手來遙扶道,又是面帶笑意道:“諸位遠征吐谷渾,兩月滅其國,不可謂不雄壯,大揚我大唐天朝威風,諸位將軍,還有所有西征將士,皆有封賞,來人啊,宣詔”。 王敬忠低頭趨步上前,取了龍案上的圣旨,深吸一口氣。念道: “敕曰: 門下:昔西北小番吐谷渾,自持盛強,背西海以夸,屢侵我邊疆,扣我天朝上使,今皇帝陛下遣神武之師,遠征靖之,烈烈旌旗,虎虎雄獅,王旅十萬眾,束刃過千山,張翼縱漠沙,布威命于瀚海,擒賊虜來王都。幸賴各部將士,忠于任事,精忠死節,今蕞爾之國已亡,昏耄之主已死,功臣昭昭,宜封官授爵。 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改封衛國公,世襲罔替,授濮州刺史,增食邑五百戶,賜絹一千匹,晉衛開府儀同三匹,加特進。 鄯善道行軍總管李道宗,改封江夏郡王,授茂州都督,增食邑三百戶,賜絹一千匹。 積石道行軍總管侯君集,改封陳國公,授陳州刺史,增食邑三百戶,賜絹一千匹。 且末道行軍總管李大亮,進封武陽縣公,拜檢校右衛大將軍,賜絹五百匹。 右領軍衛將軍薛萬徹,進封潞國公,拜右領軍衛大將軍,賜絹五百匹。 左屯衛將軍薛萬均,拜左屯衛大將軍,賜絹一千匹。 左領軍衛將軍契苾何力,封其母為姑臧郡夫人,賜婚臨洮縣主,進封廣武郡公,增食邑五百戶,賜絹五百匹。 左領軍衛中郎將蘇定方,進封武邑郡公,拜左領軍衛將軍,增食邑五百戶,賜絹五百匹。 …… 中書侍郎岑文本,奉 侍中楊師道行,行 黃門侍郎韋挺,言 制書如右,請奉 制付外施行,謹言 貞觀十年六月二十八日”。 封賞詔書一下來,朝中諸臣都炸窩了。如此豐厚的賞賜,可以說建國以來也沒有幾次了,特別是詔書上面封賞的主要將領,都是進爵加官啊,前面幾位國公大佬就不用說了,本來就是軍方領袖,頂尖貴族。而那契苾何力和蘇定方幾位可就是飛黃騰達了,一下子成為郡公,跨入了高級貴族的剛列,真是讓人好生羨慕,果然,軍功才是最好的晉爵踏板,普通文臣繞是做到了三省六部,也是難以封爵的。 不過,在此次西征吐谷渾的將官行列中也有例外,那李道彥、高甑生等人就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沒有封賞。 封賞罷了,自是有人歡喜有人愁,看見這群武將一次出征回來便是加官進爵,自是有人眼紅。 殿中一側的文官陣營之中就有這么一位眼紅之人,見狀李世民喜笑顏開的樣子,還有那些粗魯武夫加官進爵的春風得意,不由得妒意橫生,當下腦袋念頭急轉,便是嘴角勾起。 待到朝會將要結束,隨著王敬忠一聲“無事退朝”響起,李世民正要下座,忽的,只聽得堂下一聲,“臣有本啟奏”。 李世民只得坐下,眾人眼睛看去,有些疑惑,這廝有何要事?李破軍也是眼神一瞇,竟是他,當下不由自主的覺得有好戲發生。 只見那人正是當朝中書舍人許敬宗,昔日的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 對于許敬宗此人,以知人善用著稱的李世民自是清楚他的底細,滿朝文武皆是人精自然也是清楚,只是看他頗有才能并無大過,李世民方才留他在朝堂。 單說一件事,昔日,虞世基與許敬宗的父親許善心一起被宇文化及殺害,封德彝當時為內史舍人,在場完全看到了當時的情況,因此對人說:“虞世基被誅殺,世南伏地而行請求替兄受死,善心被處死,敬宗手舞足蹈用來求生”。 此事傳開之后,滿朝文武無不都是對之嗤之以鼻,一個連父親性命都不顧只顧自己求生的人,能是什么道德高尚的人嗎?眾人不知道的是,在數十年許敬宗得勢之后,他還企圖篡改這段歷史,對封德彝大肆抹黑。 只見中書舍人許敬宗一表人才,著實一副好皮囊,出列奏道:“陛下繼承大位十年以來,統一宇內,靖平八荒,北滅東突厥,西亡吐谷渾,使得天下安定,海清河宴,功德直追三皇,霸業趕超五帝。昔秦之王綰李斯請為始皇上尊號,漢群臣以高祖誅暴逆定四海之功業請上尊號。今臣斗膽,請為陛下上尊號,宣之后世”。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當然,是沒有出聲反對的,這許敬宗真是不要面皮,頂著阿諛奉承的諂媚名聲也要討得陛下的歡心,有人不齒,也有人贊同,而長孫房杜等人也都是低頭不語,各自思索著。 李世民也是一怔,尊號,一想到此處心底竟是有些意動,畢竟哪個皇帝不愛名聲,能在活著的時候享有一個上等的尊號,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