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再征薛仁杲,僵持高庶城
43.再征薛仁杲,僵持高庶城 上回說道 遇刁難破軍再盜詩 斥蘭謀文瀚揚志氣 話說自中秋宴會過后,李世民便一直閑置府中,似乎是閉門思過,以絕他人之口,又似乎是在等待李淵的責罰。 幾日后,朝中又掀起波瀾,原來是朝堂已經接到了淺水原唐軍將士被梟首筑京觀的事兒,剎時,大唐義憤填膺,人人皆是對薛舉父子口誅筆伐。 王珪等人也是抓住機會趁機攻訐李世民,頓時朝中似乎風向大變,李淵迫于無奈,也是氣憤下旨責罰。劉文靜殷開山二位領頭違令革職拿辦,梁實剩余幾位總兵降職扣薪,而李世民這個主帥由于種種原因卻只是降旨訓斥一番。 李世民在家中好像也是乖乖的接受訓斥一樣,其實屁大點事兒沒有。 他一直在等待機會呢,近日里接到岐寧兩州的奏報,上面雖說薛舉父子屯兵高庶按兵不動,雖說李世民不知道薛舉因為什么原因按兵不動,但是他絕對相信戰事不會這么容易結束的。 等西秦再動兵之日就是他李世民再起之時,現在就是一只蟄伏的過江龍,只等時機而已。 果然,數日后,朝堂又接到一個重磅消息。 西秦國主薛舉死了,大唐眾臣驚疑不已,薛舉初戰告捷怎么突然死了呢,再探消息,國戰的力量是強大的,很快,薛舉老邁由于憂慮過度,因病而死,眾臣又是一陣歡呼,真乃天佑大唐。 李世民更是在第一時間被召進宮,很快,秦王李世民被授與征西大帥,再領五萬兵馬討伐西秦的消息就傳出了。 回到府中辭別的李世民似乎英氣煥發,斗志昂揚,大有一雪前恥辱的氣勢。 雄赳赳氣昂昂的五萬大唐兵士踏上了前往岐州之路。 然而這似乎也是大唐最后的一搏的,久戰傷本的大唐再也難以支持一場國戰了。 堂中左右分列眾人,放眼看去文有房杜幾人,武有尉遲屈突幾人,也算是戰將不缺,謀臣頂尖的陣營了,上次把房杜二位最倚重的心腹謀士就在京城安內事,才得以讓殷劉違抗軍令出兵,這次最后的一搏卻是要付出全力了。 “大帥,不知為何自前幾日傳出薛舉以死的消息后,那薛仁杲居然退出了高庶城,然而退守折庶城”這時行軍總管梁實出列奏道。 此話一出,眾人也是疑惑,按理說來苦戰得來的城池焉有奉還之理,但是如今薛仁杲就是這么做了,還是退的很徹底,一兵一甲不留。 良久,行軍參謀房玄齡說道:“某料想那西秦肯定是國主新喪,軍心不穩,薛仁杲欲暫避我軍鋒芒才退守折庶城”。 這時那寧州刺史胡演道:“房長史此言恐有疏漏,想那薛仁杲自認天下無敵,一介莽夫,爭強好勝,怎會避我軍鋒芒”。 這時房玄齡的好友知己杜如晦幽幽說道:“薛仁杲莽漢一個自是不足為慮,然而卻有郝瑗此人頗有謀略,那薛舉原本就是郝瑗此人屬下,后劫持郝瑗反隋,郝瑗卻毫無怪意,反而助其起兵,現為偽秦衛尉卿,薛舉父子甚為看重其人,此番退守折庶恐是此人所諫”。 經杜如晦這么一推算倒是有幾分可能。 “啪”李世民一拍案桌?!肮芩钦l計策,如今高庶城無主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當即下令 “屈突通何在” “末將在” “你率前軍一萬人馬迅速進駐高庶,注意要多派斥候,入城后還要注意是否有地洞,火油干柴等,嚴防有詐”。 “末將得令” 李世民這一安排可是萬分妥當,不管他如何顯搶了門戶高庶城再說,還要緊防有詐。 屈突通得令出去了,尉遲敬德似乎著急了。 李世民看在眼里,笑著說道:“敬德別急,你自有安排”,尉遲恭喜滋滋的應了。 下午經屈突通嚴查高庶后,李世民率領大軍入城了。 將唐軍尸首京觀拆除好生安葬后,李世民整軍積極備戰。 此時卻接到斥候急報,薛仁杲大軍正在調遣,大戰一觸即發。 高庶折庶兩城相距不過百里 次日,薛仁杲派遣大將宗羅睺為前軍先鋒,率軍抵達高庶城。 早上朝陽冉冉升起,太陽的光芒照耀這蒼茫的戰場,在深秋十一月甚是令人溫暖,然而那閃著冷光的兵刃卻是讓人不寒而栗。 “李唐小兒李世民,我大秦霸王來此,還不快快自縛出降,閉城當著縮頭龜,莫不是被我家霸王前番殺怕啦?哈哈哈哈”,下面西秦將士也是哈哈大笑,士氣大盛。 尉遲恭這暴脾氣氣得哇哇大叫,連連請戰,其余眾將士也是。 奈何李世民只是瞇著眼不語,可是急壞了黑炭頭尉遲恭。 這時房玄齡卻是安撫尉遲恭說道:“尉遲將軍,此番卻是不可出戰的,大帥自有定奪”。 “啊,不能出戰,為何啊,別人都打到家門口了,還不打,莫不是房長史怕見刀鋒乎?” 房玄齡一聽也是無語,懶得跟這黑炭頭計較,轉頭看向那城下眾軍,不過話說這西秦軍果真是西北強軍啊,房玄齡如是想。 良久,李世民收回目光,轉身對身后諸將說道:“我軍前次大敗,又被筑京觀以降威,士氣沮喪,薛軍仗著得勝之盛氣甚為輕視我等,傳令下去,緊閉城門,不得出戰,待其士氣三而衰之時,一戰敗之”。 房杜幾人聽此點頭贊同。 那尉遲恭卻急了,剛想說話,李世民喝令:“傳令全軍,若有敢請戰出戰者,斬首示眾”。 對這宗羅喉嗤笑一聲:“跳梁小丑耳”,轉身回去。只剩城下薛軍繼續邀戰,還有城樓上一眾請戰的將士。 晚間,薛軍興致索然退去了。 李世民房杜幾人登上城樓。 “哎,薛軍氣勢正隆,軍力過人,我軍連番大戰傷本動元,軍士都是新兵,這仗難打???” 李世民慨然嘆道。 “王爺無需氣餒,白日所作決策甚為妥當”房玄齡說道。 這時善于決斷的杜如晦也說道:“正是如此薛軍遠離老巢,又在此逗留數月,糧草必定不足,我軍后有長安物資為繼,足以支撐,此戰當勝”。 李世民也就笑笑,“那便希望如此吧”。 就這樣兩軍僵持一個多月,期間宗羅喉不斷邀戰,可李世民就是堅守不戰,攻城也是傷亡頗大,宗羅喉雖亦是莽夫一個,卻也知道如此不妥,于是駐扎在涇水之畔,直到薛仁杲處理完薛舉后事后率大軍前來。 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