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北伐軍的組建
程漢斌十幾天前便去了廣東擔任軍械局大使,主持自生火銃和生產硝石事宜,臨行前他向周士相提出當揮師北進奪取武昌,爾后順江東下攻打南都之策,此策與周士相欲取鄭成功南京之役果實不謀而合。然此策實行起來卻面臨一個難題,那就是周士相手頭沒有一支能夠在長江橫行的水師,而清軍卻有水師,且不是一支,而是多支。 湖廣方面,清軍不但有洞庭湖水師,還有武昌水營,長江沿途所經如九江、安慶等地都有清軍水營,因此在沒有水師協助的情況下,太平軍很難從武昌順流而下。川東方面倒是有水師,但是一日不下武昌,川東水師也沒法出來。 沿武昌東下直搗金陵,后世洪楊所領太平軍倒是實打實的干成了,現在周士相想要重演洪楊所走的那條路,實施起來也不難,畢竟湖廣清兵并非清軍主力,大多為綠營團勇這種二三流兵馬,且湖廣除了武昌、長沙等幾座重鎮外,其余均被明軍占領,清湖廣總督張長庚在武昌是茍延殘喘,度日如年。所以太平軍真要大舉進攻武昌,張長庚要么與城同殉,要么就只能棄城而跑,然而周士相眼下卻不能對武昌用兵。 無法對武昌用兵的關鍵原因倒不是受制水師,而是時間上來不及。軍情司那邊對洞庭湖水師的策反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不能讓洞庭湖水師就此反正來歸。若無永歷棄國、唐王監國事,周士相倒是能率兵聯合忠貞營、搖黃十三家等力量圍攻武昌,拿下武昌后再迫使清軍洞庭湖水師反正,而后聯合夔東所屬水師順江東下,現在卻沒法實施,因為他急著要趕回廣東相勸唐王監國。 唐王一日不監國,則大明便一日無主。 永歷棄國而逃影響實在惡劣,在沒有周士相的歷史中,永歷棄國斷送了抗清軍民的最后的希望,導致大量堅持了十多年的明軍向清軍投降。成批的文官武將或是棄官潛逃家鄉、或是剃發蓄辮向清廷投、或是隱于深山以遺民自居,而一些重臣如四川的文安之就此病逝。大學士郭之奇和廣東的一些抗清將領絕望之下率部退往安南,結果卻被安南人扣押,隨后安南人便溺殺了數千廣東明軍。郭之奇也被安南人送給清廷殺害。 云南方面,晉王李定國未死時,就有大量明將降清,如馬寶、馬惟興、馮雙禮、祁三升等,鞏昌王白文選不久之后也降了清。晉王死后,其子李嗣業等看不到半點復起機會,終是違了晉王“寧死荒徼,無降也”的遺言降清。整個中國大陸只剩闖軍余部組成的忠貞營堅持到了康熙三年,最后大部壯烈犧牲。 金廈方面鄭成功南京之役失敗后也是心灰意冷,轉而率部開拓東番,從此鄭軍孤懸東番一島,直至二十多年后降清。在那之后,華夏大地終是不見漢冠漢服,沉淪足足兩百余年。 漢家有句古話,蛇無頭不行,再爛的官府也比沒有官府的好。這話用在永歷棄國之后,再是恰當不過。若周士相不擁立唐王監國,各明抗清力量因為沒有效忠對象,沒有主心骨,馬上便會崩潰瓦解,太平軍打下的大好局面很有可能會就此喪失。 周士相無法接受這種結局,所以他必須要擁唐王監國。哪怕唐王比永歷還差,可只要這面旗子在,人心便可挽回。 部下不是沒有人勸周士相自立,周士相卻斷然拒絕。永歷棄國不假,可這天下百姓卻不可能馬上接受一個他姓皇帝出來。在這國難關頭,唯有朱姓才能號召天下,也唯有朱姓才能將各方力量聯合起來。 自立,周士相沒有想過。 新會那個深夜,當他知道了自己今生的遭遇,知道父母妻兒如何死去,他便清楚自己活在這個世上的意義就在于復仇——為他自己復仇,更為遼事以來死于滿州之手的億萬漢人復仇。 前世,他沒有機會,因為滿州成了他的同胞;今世,要么不成功,身死成仁,要么就是你死我活。 復血海深仇,天經地義,哪怕血海滔滔,也無可指摘。 ........ 周士相將擁唐王監國的重要性明確告訴了程漢斌,告訴對方眼下太平軍沒法北上攻打武昌,他馬上就得回廣東勸進。 程漢斌思索一會,卻又提出一策。他道太平軍現在對西南清軍采取的方略是困守,但這困守卻只僅僅是將西南清軍堵在云貴,卻是無法令西南清軍傷筋動骨。若清廷能夠壯士斷腕,敕令多尼領軍從川陜回師,那么這幾十萬清軍便可旦夕返回北方,再次成為太平軍的大敵。無論清軍從哪個方向來攻,失去地利的太平軍都只有被動挨打,最好的情況是兩軍相持,最壞的情況則是太平軍有可能被清軍趕回廣東,盡而圍殲。 畢意,太平軍實際擁有的兩廣地盤看著是大,可人丁不過百多萬,而西南云貴兩省經此戰火,更是凋零,周士相沒有時間,清軍也斷不會容他和孫可望一樣治理云貴,從而整合地盤,獲得一個穩定抗清的基地。到時,太平軍看著有十多萬兵馬,可面對的卻是擁精華財賦之地,以舉國之兵來討的清軍。那時候,何以為戰,何以久戰,何以能戰。 程漢斌提出來的這個假設讓周士相也是惶恐起來,對啊,他一直光想著把多尼那幾十萬清軍封鎖在云貴,可萬一順治讓多尼放棄云貴,從川陜回北方呢。幾十萬清軍被鎖在交通不便,地形復雜的云貴,所能發揮的作用很是有限,可要是放在其他地方,那可絕對夠太平軍瞧的。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順治發起狠來不要云貴,周士相還真對此無轍。他問程漢斌有何策可以應對,程漢斌建議當調集數鎮兵馬從韶州北上直撲江西,奪取江西重鎮贛州,爾后大舉東進,造成太平軍和鄭軍聯合奪取江南的聲勢。如此一來清廷為保江南這個錢糧財賦重地不失,勢必要催促多尼領大軍沖出太平軍的封鎖回救東南。 江南之地對于清廷的重要性不亞于廣東對于太平軍的重要性,打蛇打在七寸,十個西南都不及江南一地來的重要??梢钥隙?,一旦順治知道太平軍入江西東進江南,必定會讓多尼趕緊沖出救援。清軍越急,則太平軍則越有利,湘黔邊境的血rou防線可是讓清平郡王羅可鐸望而興嘆的。廣西這邊雖然讓線國安突了進來,現在又有羅托的援兵占據了河池一帶,可只要搶在多尼大軍到來前將這兩支兵馬消滅掉,完全能及時封堵上桂黔邊境,然后依托地利一點點消耗西南清軍的實力。 這是個陽謀,清廷要保江南,多尼的大軍就必須要從云貴出來,且不是從川陜出來,而是得從湖南或廣西出來,否則時間上也來不及。 反復權衡之后,周士相采納了程漢斌的獻策,決意組建北伐軍從韶州北上奪取江西。這樣不但能逼使多尼不要命的往太平軍防線上撞,也能前往南京撿國姓爺的果子。 要北伐,各鎮就要調動。 周士相命將一直襲擾寶慶四府搜刮錢糧的東進支隊改建為第十五鎮,由齊豪出任鎮將。另外湘西剿匪軍新編六鎮也調兩鎮出來,與十五鎮、蘇納的第六鎮一起回廣東。之后與廣東的葛義第一鎮、蔣禿子的第三鎮組建北伐軍。北伐軍合計六鎮,兵員54200人,將由周士相親自指揮。 湖南方面仿廣西例成立湖南野戰軍團,都指揮使由趙四海擔任,其下轄威遠侯郭登第的第九鎮,鐵毅的第二鎮,及湘西剿匪軍四鎮。共計六鎮兵,實有兵員51200人,軍團駐地沅州。湖南方面暫不設巡撫,軍民事務都由軍團負責。 唐王監國之始,便是北伐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