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一個吃貨
阿爾伯特一笑,雖然這個報價并沒有超過心理預期,但是他還是很想再壓一壓價格:“余先生,好萊塢從來也沒有引進一部由中國人拍攝,中國人主演的電影。并且,在美國還有排華法案的存在。雖然現在已經有些名存實亡,但是,這對觀影人數還是有很大影響的。想來,也只有我們敢于第一個引進有聲電影的華納敢做這樣的嘗試?!?/br> “至于派拉蒙和二十世紀??怂?,估計是沒有這個膽量的。所以,還請余先生告訴我,您的這兩部電影,為什么會值這么高的一個價格?” “阿爾伯特先生,決定電影價格的當然是市場??!中國所有的電影院加起來,都沒有華納兄弟下屬的電影院多。即使這樣,《萬里長城永不倒》仍有六十萬銀洋,差不多一百多萬美元的純收入了!” “而且,根據波士頓大學留學生的反應,這部電影也是受美國人歡迎的。至少,波士頓大學的實驗影廳每次放映《萬里長城永不倒》的時候,都會爆滿。另外,還有一部《精忠報國》呢,質量并不比《萬里長城永不倒》差?!?/br> “再者,我聽說華納兄弟和歐洲的很多電影院線也有合作關系,既然美國人能接受,想必歐洲人也差不多,歐洲的電影市場可不比美國??!若是這部電影能在歐洲放映的話,又會產生多少利潤呢?” 談生意這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情報,要有對等的信息,這樣才能勢均力敵的談下去。心理技巧的把握,大都是建立在自己究竟掌握多少籌碼上。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阿爾伯特在第一時間趕到上海,雖然在好萊塢的諸多競爭對手中,算是占了上風。但是,正因如此,收集到的情報資料也少了許多。余生對好萊塢知之甚詳,但阿爾伯特卻對余生掌握多少底牌心里沒數。 此時聽余生如此說,阿爾伯特知道自己的底牌基本上都被眼前這個年輕人給翻開了。從好萊塢出發前,華納兄弟幾個對《萬里長城永不倒》在美國和歐洲院線的利潤估計,就在五百萬美元左右。還有一部《精忠報國》,因為太過東方化而不被兄弟幾人看好。 所以,一百萬美元,兩部電影的放映權,還是可以接受的。談判就此結束,阿爾伯特很干脆的簽了早已準備好的合約和一百萬美元的支票。 按照中國人談生意的習慣,每談成一筆生意,都需要大吃一頓。阿爾伯特雖然并沒有這個習慣,但是對余生此人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畢竟,無論哪一個電影公司都缺少既對市場了解,同時也才華橫溢的天才導演的。所以,并沒有拒絕張善琨和余生的邀請。張善琨挑了一家租界中最貴的館子。 阿爾伯特對余生道:“親愛的余,你有沒有考慮過到好萊塢發展呢?以你的才華,是不可能被埋沒的!如果你來好萊塢發展幾年,那么你很有可能會是下一個格里菲斯或者卓別林!” “阿爾伯特,我對去好萊塢當然有興趣,那個地方我早晚會去的!但是現在不行,在中國,我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做!” “你是說日本人?” “當然!” “那好吧!余先生,如果你到好萊塢,一定要先去華納!我會給你非常豐厚的薪水!” 談話到此結束。張善琨挑的這家館子是上海灘最著名的本幫菜館子。大把的鈔票撒下去,菜很快便端了上來。第一道菜便是羅宋湯配炸雞排。 注意,是炸雞排而不是豬排。華納兄弟是猶太人的后裔,所以,他們不吃豬rou。 張善琨也是被余生提醒后才知道此事,便讓這個菜館,用雞rou代替了豬rou。 上海灘自開埠以來,云集四面八方海內外的諸般人事,便也云集各地不同的飲食滋味。最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菜品。其中,炸豬排和羅宋湯,雖然長得像是西洋菜式,但其調味與講究,卻完全是中國菜的標準。 原本的炸豬排,不但長寬厚度有講究,而且需要先將豬排用刀背拍松,蔥、姜、紹酒、味精、食鹽、胡椒粉等調料才能入味。然后將豬rou上蛋***才能下沸騰至六成的清油。工藝火候極為精細。不過,既然是雞rou代替了豬rou,長寬厚度上便沒有了這些講究。 阿爾伯特看著端上來的炸雞排,以為不過是和美國的肯德基和麥當勞差不多的快餐。心中有些感覺被看清了,卻也給面子的吃了一口??墒沁@一口吃下去后,阿爾伯特便是精神一振??谥须urou的味道與美國流行的炸雞快餐截然不同。滋味濃郁充足,而不失雞rou的鮮嫩口感。 這與肯德基或麥當勞的做法截然不同,美國人的炸雞,調料不過是涂抹在食物表面而已。即使到了后世,肯德基做的最好吃的也是雞翅。而不是大塊的原味雞。一旦塊頭變大,內里的滋味便味同嚼蠟。 阿爾伯特吃的飛快,老大一盤子雞排,余生和張善琨只動了一筷子,剩下的全被阿爾伯特一人吃光。 第二道菜是鯉魚豆腐湯。根據猶太教的交易,有鱗有鰭的魚類是可以吃的。但是扇貝、牡蠣或者蔥爆海參之類的就不能吃了。 雖然為了照顧阿爾伯特的口味,廚子特意做了這一道不知道算不算是上海灘本幫菜的鯉魚豆腐湯。味道也算不得大廚級別。但是,這道菜余生和張善琨也只下了兩筷子,便被阿爾伯特一人吃光。并且意猶未盡。 余生一嘆,原來這也是一個吃貨??! 在后世,余生曾看過一則新聞。一家在美國家喻戶曉的雜志前不久公布了一個民意調查結果,關于哪個國家的菜最好吃的問卷答案,竟然百分之九十的受訪者回答說:中國菜最好。 各大貼吧中也都有關于中國菜在外國的傳說,很多在中國只不過會做些家常菜甚至連菜都不會做的留學生們,在美國被生生逼成了大廚。然后,這些大廚們憑著一手中國菜,迅速的征服了美國人的胃。 ****************** 筒子們,周末瑣事眾多,所以,今天和明天都是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