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老父親之怒
魏征的夫人出身名門,河東裴氏。 河東裴氏雖不在五姓七望之列,但其門庭,卻一點也不弱于五姓七望,其始祖為嬴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孫封裴鄉,因以為氏。裴氏分為三支,分居河東、燕京、西涼等地,尤以河東裴氏最為興旺。素有,豪杰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之名,尤善出能臣。 唐朝的第一個宰相裴寂,便是出身河東裴氏。 魏征的夫人裴氏,就出身在這樣一個名門望族。她本可以選擇家世更好的名門子弟,但是她沒有那樣做。而是選擇了出身貧寒的魏征,下嫁于他。 裴氏是一名廉潔儉樸的好女人,歷史上出名的賢內助。她出身名門,是一個有見識,有能力的女人,在魏征顛沛流離之時,她任勞任怨,跟隨他吃苦,勤儉節約。在魏征得勢以后,她也沒有改變以往的風格,依舊是特別的儉樸,拒絕來自外界的誘惑。有很多人請托上門,想讓魏征幫忙,因魏征一直都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樣,近身不得。于是他們就讓自己家的夫人來與魏征的夫人交好,企圖通過裴氏,賄賂魏征,達到他們的目的。裴氏看穿了這些人的意圖,拒絕了他們給的好處,沒有給魏征抹黑。 正是因為有了裴氏相夫教子,才成就了魏征的千古清譽之名。 因接濟親朋,鄭國公府一直入不敷出。裴氏也從來沒有抱怨過,為了多一點進項,她甚至在家里織布賣錢,寧可受累,也不在魏征的耳旁吹耳邊風讓他貪污受賄。安貧若素如此,毫無怨言,著實難能可貴。因為有了裴氏的身體力行,給子女做出了榜樣,魏征的兒子,一個紈绔習性的都沒有。雖說沒有特殊出類拔萃之人,但也都是憑自己的本事當了官,而不是像其他國公的兒子,要等圣意推恩才能做官。 裴氏治家有方,很有威嚴。在家里,就算是魏征,也不敢輕易招惹她。但是這次罰魏瓔珞,裴氏卻沒有插手。倒不是她也覺得自己的女兒錯了,而是裴氏明了魏征的苦衷。 經過與李牧的一番斗法,山東士族在朝堂的勢力折損大半?,F如今六部之中,山東士族所剩無幾。大部分的勢力都在御史臺。 御史臺這個地方,看起來是一個清貴衙門。但是細想就知道,這是一個沒什么用處的地方。因為御史沒實權,你彈劾八百次,皇帝不作為,跟放屁有什么區別。而若想把一個人用嘴駁倒,那是多難的事情。魏征起初還因自己升官而高興,后來慢慢品過來味道了,這段時間一直郁郁不樂,已經好一陣子沒出手了。 但是,他是如今山東士族在朝堂的領袖。在其位,就要謀其事。魏瓔珞與李牧有交往的事情,被一個山東出身的御史得知了,找上門來,魏征就必須拿出一個態度。 山東士族與李牧不共戴天,你魏征是我們山東士族的代言人,你的女兒與他糾纏不清,這算什么事兒? 除非魏征倒戈,否則,他必須懲罰魏瓔珞。誰都可以跟李牧有關系,但是唯獨他魏征的女兒,必須與之劃清界限。 這件事沒有什么對錯,而是不可以。 更何況,李牧給了魏征入行幾十年來最大的挫敗,把魏征這個老噴子打擊得幾度懷疑人生。就私人觀感來說,他也討厭李牧。 自己的女兒,若是跟李牧這樣的人有了什么牽連,名聲還要不要了?即便是什么都沒有,傳出去,門風可就毀了。 他要魏瓔珞承認的錯,就是想讓她表明態度,以后絕對不在跟李牧有瓜葛。但可惱的是,魏瓔珞竟然不愿意!難不成,這丫頭已經與李牧有了私情? 魏征登時紅了眼睛,老父親之怒頂到了腦門,血壓蹭蹭地竄了上來,這才重重地罰了魏瓔珞。 而對這件事,裴氏也沒辦法說什么。 本來她想,魏瓔珞畢竟是女兒家,受不了這么大的苦,跪幾個時辰,承受不來了,魏征的氣也消了,就罷了。但是她沒想到,這對父女的脾氣都這么拗,誰也不肯讓步。魏瓔珞更是跪到暈厥,可把她給心疼壞了。 兒女如今都長大成人,身邊就剩下這個小女兒了,娘身上掉下來的rou,她怎么可能不在乎。 到了這會兒,也顧不上理智了。大夫在屋內給魏瓔珞看病,外屋倆人就吵起來了。別看魏征在朝堂上可以舌戰群儒,一個噴三個,但是在家里,他的戰斗力連裴氏的一半都不及。被罵了一個狗血噴頭,最后干脆閉上了嘴,你愛罵罵去,我不吱聲了還不行么?殺人不過頭點地,我都不說話了,你還能把我咋地? 不得不說,魏征算是明悟了中年男人的生存法則。別的招不好使,這個招確實管用。裴氏吵累了,喘了口氣,看了魏征一眼,道:“如今,怎么辦?!” “不知道?!蔽赫饔舶畎畹溃骸胺凑疫@個當爹的,不能給女兒賠不是?!?/br> “沒讓你賠不是?!迸崾系溃骸皝碚夷愕哪俏挥?,他擺明了是要拿這件事做文章的。但是這件事關乎咱們女兒的名節,我問的是這個,你打算怎么辦?” 魏征沉默不語。 若按照官場爭斗來說,想要獲益最大,最好的方式就是魏瓔珞站出來誣告李牧,但現在看魏瓔珞的架勢,她擺明了是不會答應了。而且,魏征也不愿意如此下作。 但問題是,他不愿意下作,那些山東出身的御史可不都是君子。用腳指頭想,都能想得出,他們會做什么樣的選擇。 裴氏見魏征沉默不語,氣道:“你這個老東西,你就不能拿出一點態度來,告訴那些人,別打咱們家女兒的主意。若是他們敢用咱們女兒做文章,你就倒戈,再不與他們為伍……這話,你不敢說么?” “哎呀!”魏征惱道:“家國大事,豈可兒戲?” 裴氏冷笑道:“你也說是家國大事,你連家事都處理不好,焉能處理好國事?” 丟下這句話,裴氏起身去看女兒去了,只留下魏征一個,愣愣地發呆。 他卻不知,那御史從他家離開,回到家就揮筆寫了一個奏折,如今就擺放在李世民的桌案上。若不是因得知李牧患病的事情,李世民心煩意亂,早就看到了。 事情就是這么奇妙。同樣一本奏折,不一樣的時間看,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 得知李牧患病之前看到和得知李牧患病之后看到,效果自然不會相同。 立政殿。 李世民跟長孫皇后說了會兒話,談及李牧的病,長孫皇后也是不勝唏噓。又聊了聊長孫皇后自己的病情,天色也暗了下來。于是李世民就傳膳,在立政殿跟長孫皇后一起用膳。 吃過了飯,李世民想起了沒看完的奏折,就讓小太監把奏折都搬過來,他今日要歇在立政殿,臨睡之前,要把這些奏折看完。 不一會兒,就看到了這封署名‘盧智林’的御史的奏折。 李世民越看越生氣,看完之后,把奏折丟在地上,罵道:“混賬!又是御史!又是山東士族!李牧罹患腦疾,這些人便以為他要失勢了,惡語中傷他,可惱至極!” 長孫皇后彎腰把奏折撿起來,問道:“陛下,何事?” 李世民怒氣未消:“皇后自己看!” 長孫皇后只好把奏折打開,看完之后,也是皺眉。 這位叫做‘盧智林’的御史,上書彈劾李牧三條罪狀。一曰,竊取國財。二曰,狂妄炫富。三曰,調戲民女。竊取國財說的是,李牧辦公司,籠絡權貴,竊取鹽稅之利??裢鸥徽f的是李牧行事狂妄,以財取樂。調戲民女,說的就是魏瓔珞,說李牧擄走了魏征的女兒,欲行不軌云云。 長孫皇后把奏折放在桌上,道:“陛下,臣妾也覺得是冤枉了李牧?!?/br> “可不就是冤枉!”李世民咬牙切齒,道:“若無李牧,哪有細鹽,沒有細鹽,稅從哪來,利從哪來?還有那調戲民女,朕怎么就不相信,李牧會干這樣的事呢?還調戲魏征的女兒……他怎么不說李牧調戲了朕的女兒?!捕風捉影!” 長孫皇后見李世民提了頭尾兩件事,單單中間‘行事狂妄,以財取樂’不說,便知道李世民是有意維護了。這盧御史說的這三點,唯有中間這條算是說對了。李牧行事歷來狂妄,細數他做的事情,先是孔穎達,后是魏征,再加上各大門閥家族的人,哪個不是他的長輩,哪個不比他年紀大?但他從來也沒在乎過。這可以視作是恃才傲物,但說一句狂妄,也不委屈他。 至于以財取樂,就更辯駁不得了。大唐日報連著登三天廣告了,長安城如今滿城都是尋寶的人,不是以財取樂是什么呢? 但這事兒還沒法怪他,錢是人家自己掙的,難道還不讓花么?這盧御史把這條列出來,估計也是沒啥說的,拿出來湊數了。 其他兩條么,難逃羅織罪名之嫌。 “朕明日一定要處置這個盧智林,殺雞儆猴!” “陛下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