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李氏之殤
陳勝聽從了蔡賜的建議,另外派周文率兵繞過滎陽,向西攻擊函谷關。 周文是侍奉過春申君黃歇的人,他懂得兵法。 他在過三川郡的時候偃旗息鼓,比較小心,不容易讓人發現。 而在這個時候,李由正被吳廣大軍圍在滎陽城里,注意力全部在怎么跟吳廣他們玩命。 他根本就不知道已經有另外一支起義軍隊伍繞過滎陽,朝咸陽而去了。 周文繞過滎陽以后,率領大軍一路斬關奪隘,勢如破竹,一直打到離秦都咸陽僅百余里的戲地。 進軍途中,百姓奮起響應,隊伍不斷擴大,到戲地時已擁有戰車千乘,士兵六七十萬人。 驕奢yin邪的秦二世聞聽有一支六七十萬人的起義軍已經逼近咸陽,猶如聽到一聲晴天霹靂,頓時大驚失色。 你們這些人怎么辦事的?前一向還只聽說有幾個小蟊賊在鬧事,根本就不需要擔心。怎么沒過去多長時間卻有幾十萬人的叛軍突然出現在咸陽城附近,任誰聽到這個情況也不能心平氣和! 就算秦二世什么也不說,掌管帝國政府的李斯也知道自己必須給秦二世一個解釋,給秦國人民一個說法! 可是,李斯給不了說法! 他總不能說因為秦二世你好大喜功,只喜歡聽好消息,不喜歡聽壞消息,所以大家都報喜不報憂。 他如果這么甩鍋給老大,老大還不直接砍了他! 而且即使他這么說,他還是解釋不了為什么叛軍會突然出現的問題! 因為皇帝不喜歡聽壞消息,幾十萬叛軍就可以從天而降,突然出現在咸陽城不足百里的地方? 幾十萬叛軍急行軍,為什么帝國政府事先沒有獲得任何消息?按道理這么大規模的叛軍隊伍的行軍,絕對無法嚴守這種軍事秘密吧! 皇帝不喜歡聽壞消息,以你李斯為首的政府官員,就可以面對叛軍長驅直入,不采取任何預防和應對措施嗎? 你李斯在事前,知道消息嗎?如果不知道,你是干什么吃的? 如果你知道,為什么不及早采取應對的措施? 還有一個問題,要想進入函谷關,就必須得越過三川郡。 三川郡守是你的兒子吧?在叛軍經過的時候,他為什么不積極攔截? 更重要的是,出了這么大的事情,他為什么不及時向中央政府匯報? 以致于中央政府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就讓幾十萬叛軍殺到了都城附近。 從這層意義上,三川郡守嚴重失職!甚至有通敵的嫌疑! 總之,這件事情就是你李斯父子二人的錯! 好了,事情緊急,我就不追究你們的責任了。 那么,現在該用什么辦法去應對目前這種情況呢? 你是帝國宰相,朝廷首輔,百官以你為首,麻煩你給個建議吧! 因為,幾十萬叛軍已距咸陽城不足一百里,再不采取措施,他們馬上就要攻城啦! 可是,李斯也給不出一個解決問題的建議。 咸陽作為都城,城內肯定有一支為數不少的精兵。 問題是,在幾十萬叛軍突然出現在咸陽城附近的時候,李斯敢建議派這支軍隊去圍剿叛軍? 要知道,突然出現的叛軍有幾十萬人,都城的精兵雖然為不少,但是跟叛軍人數還是不能比。 讓都城的軍隊主動出擊,在兵力相差懸殊的背景下,這支軍隊肯定會被全殲! 如果這枝軍隊被叛軍殲滅了,二世就得歇菜,秦朝就得滅亡! 事情竟然到了如此艱難的地步,他李斯又有什么好建議?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要朝廷這支精兵固守待援,憑借咸陽城的城高墻厚,糧草充足,守上一年半載都沒有問題。 這樣,朝廷各地的精兵強將知道情況,馬上就會來救援! 可以如果不派軍隊出外平叛,咸陽城就只能等著叛軍來攻城! 如果,李斯敢對胡亥這么建議,秦二世肯定想對李斯說,你大爺的,你作為帝國丞相,你是用屁股想問題的吧? 我可是堂堂大秦帝國的皇帝,你要我躲在咸陽城當縮頭烏龜,讓那些叛賊天天在城下指著我的鼻子罵我祖宗十八代,罵我是個膽小怕事的龜孫子? 這么愚蠢的主意,還需要你這個朝廷重臣來想,是個人都能想出來,好嗎? 你是吃干飯的?我要你李斯又有何用? 確實,通過這件事情,胡亥對李斯是徹底失望了,他認為李斯老了,不中用了! 對于這件事情,李斯事前無消息,無預案,事后無應對,無擔當! 幸虧在這個時候,少府章邯想出了一個天才的主意,緩解了秦二世的焦慮,挽救了瀕臨滅亡的大秦帝國,使它得以茍延殘喘。 章邯說,我這里有幾十萬刑徒,咱們給這幾十萬刑徒都發上武器,豈非馬上就等于擁有了幾十萬軍隊? 以前守都城的精兵咱們一個不懂,還是讓他們繼續在都城保衛皇上吧,請皇上讓我率領這些刑徒去攻打叛軍! 聽到章邯的建議,秦二世馬上批準了! 是嘛,這才是朝廷重臣應該有的態度,能夠替著分憂! 章邯的表現跟李斯束手無策的表現相比,那是高下立判! 他覺得章邯這個主意,比廢物李斯的主意強多了! 從此,那個讓起義軍大佬們聞風喪膽,被稱為瘋狗章的土木工程專家被時勢推出了江湖。 他帶著幾十萬刑徒在千瘡百孔的大秦帝國這座早就腐朽透頂的大廈到處滅火。 可是起義的烽火卻此起彼伏。 他滅掉了這個又燃起了那個,按下了葫蘆卻浮起了瓢。 而且每次他滅過火的地方,只要他走了都會死灰復燃。 他滅的火越來越多,可是新起來的起義烽火被他滅過的更是多得多。 他每天為了大秦帝國的國運疲于奔命,cao碎了心。 寶寶心里苦,但寶寶有苦說不出來??! 此時,趙高為了專權,已經逐漸將胡亥隔離了起來。他為了自己能掌握更多的權力,就想除掉李斯。 他每次等胡亥歌舞狂歡,與眾姬妾廝混時,就派人去通知李斯來奏事。 幾次之后,胡亥就對李斯很厭惡。 心想這個糟老頭咋就這么討厭呢,叛軍來了就像個廢物似的,啥主意沒有。 我好不容易解決了這些叛軍,找點人搞一下娛樂活動,舒緩一下緊張的心情吧, 他天天過來打擾,煩不煩??! 他該不會是故意的吧,見不得我好,是吧? 可是,李斯已經徹底給胡亥惹毛了,他自己還蒙在鼓里,全然不知。 過了幾天,他竟然又邀將軍馮劫和右丞相馮去疾聯名上奏二世,建議暫停阿房宮的工程,減少邊區戍守和轉輸,以緩解民憤。 這個建議對不對,非常對! 因為老百姓們都是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如果人人都能安居樂業了,造反的人自然就少了! 緩解老百姓的府負擔,這才是鎮壓起義的正確方式。 可以釜底抽薪,讓大家都不愿意跟起義軍大佬們造反! 可是二世胡亥對李斯本來就有怒氣,這下卻又要動他的奶酪,自然他的怒火一觸即發。 他咆哮道:“這些都是先帝開創的功業,必須繼續進行! 如今我才即位兩年,就群盜四起,那完全是因為你們鎮壓不力所致,卻想要廢除先帝的偉業。你們身為兩朝重臣,對于叛亂毫無作為,既不能報先帝的知遇之恩,也不能為朕盡忠,還有什么資格占著丞相、將軍這么重要的朝廷重臣的位子!” 是啊,叛軍都攻到咸陽了,你們這些政府大佬還表現得像個白癡,毫無應對辦法,最后只得由一個土木工程專家挺身而出替你們解圍,你們害不害臊,要不要臉? 我都沒有去追究你們失職的責任,你們倒是豬八戒背釘耙——倒打一耙,把鍋甩到我這里來了! 明明是你們鎮壓不力,竟然責怪我,說因為我增加了老百姓的負擔才激起了民變。 你當我白癡啊,這阿房宮在我爸在的時候就開始建設了,當時這么啥事沒有。 現在我繼續建設阿房宮,老百姓就被逼反了? 這鍋我可不背! 你們是不是看我年輕,好欺負??? 老虎不發威,你還真當我是只病貓? 那么二世這個想法有沒有道理呢?那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秦始皇的時候,搞建設,只需要用那幾十萬刑徒。 可是在這個時候,刑徒已經被征用作為軍隊去鎮壓起義者了,只好另外再征集其他的人修建阿房宮。 而且,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打仗是最燒錢的,武器裝備、人馬的吃喝、還有保暖降溫設施等等,都需要國家供養。 由于各地都在造反,大秦帝國現在能夠控制的土地也十分有限,能夠有限控制的人民也大大減少了。 所以,這個時候他們有限控制的人民的平均負擔跟秦始皇時候比,確實成倍增加了,老百姓早就已經負擔不起。 本來還沒有造反的老百姓們被重負壓得活不下去,也只能起來造反! 在繼續建設阿房宮和進行重大建設工作,純粹是“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大秦帝國早就入不敷出,運轉不靈了,再不停止大的基建活動,連仗都打不起了! 可是秦二世才不去考慮這些,他認為這些是你們這些政府重臣要考慮的問題,要不養你們干什么?憑什么要從我的娛樂設施中減少開支? 老大很生氣,問題就很嚴重。 胡亥令人將李斯和 馮去疾、馮劫三個人抓了起來,投入監獄! 馮去疾、馮劫兩個人感到非常痛心,為了避免受到羞辱,不久便在獄中含恨自殺。 如果李斯跟他們一樣,選擇自殺,倒也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結局,一個有尊嚴的死法! 至少他自己不會受辱,也不會禍及家人,禍及族人。 可是,李斯自恃是秦王朝的有功之臣, 他對秦王朝有過巨大的貢獻,就幻想著秦二世一定會赦免他。 因為他認為這大秦帝國正常運轉還需要他,秦二世一定會重新啟用他。 趙高看李斯賊心不死,便向秦二世胡亥進讒言,說李斯、李由父子本來就是楚國人,與叛賊頭目陳勝、吳廣是同鄉,他們以前就認識。 他們互相勾結,想里應外合陰謀篡奪秦朝天下。 陳勝的部下率軍通過三川郡時,李由竟然不剿匪還任由他們胡作非為。 據說李由和陳勝之間還有書信往來,也不知道這件事是真是假? 本來,胡亥將李斯抓住也是想嚇唬他一下,讓他看清楚誰才是這大秦帝國的老大,別動不動就對自己指手畫腳! 但是,趙高的話一出來,這內部矛盾就變成了敵我矛盾了! 而且秦二世覺得趙高說得有道理,確實在大規模的叛軍突然逼近咸陽這件事上,李斯父子的表現太讓人奇怪了,有太多的疑點! 于是秦二世命令由趙高主審李斯。 而且派王明、陳宗正到滎陽去嚴查李由。 趙高的手段確實很高明,他知道胡亥剛開始只是討厭李斯,想教訓他一下! 要扳倒李斯這樣一個大秦帝國功勛卓著的大功臣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步步為營,周密計劃。 他讓胡亥對李斯從平常的不舒服、反感再到厭惡,繼而對李斯的忠信產生懷疑,以至于最后有了想收拾他的想法。 事實是,李由面對吳廣率領的義軍,在奮力抵抗的同時,還曾給李斯寫信說賊人勢大,希望中央援助。 只是,秦二世不愿意聽壞消息,才被誤解成只有幾個小蟊賊鬧事,李由只要派幾個小兵出去,就能全部搞定。 他由于被吳廣的大軍圍在滎陽城,所以對于周文率領另外一支大軍繞過滎陽去咸陽的情況一無所知,所以沒有向中央政府報告。 說他瀆職,其實無從談起。 他都被困在滎陽城里了,出不來了,也早不能有效控制三川郡了,又怎么去知道另外一支起義軍在三川郡的動向?又怎么去有消息給中央政府報告??? 可是,這些事情胡亥都不知道??! 胡亥只知道三川郡有幾個小蟊賊,李由早就派了一些人去逮了。 又怎么可能會被圍在滎陽城里,不能自由活動了呢? 而掌握了主動權的趙高,視李斯為眼中釘rou中刺,是自己攫取更高權力的障礙。 他對李斯那是天天嚴刑拷打,刑訊逼供。 等老虎凳、夾手棍、竹簽子等刑罰一上,李斯那個軟骨頭早就扛不住了, 被迫承認與李由謀反。 而且他已經被打怕了,等胡亥派來的使者來詢問他的時候,他還以為是趙高的人,想多沒有多想,就承認了趙高捏造的那些罪名。 他這一答應,可就把造反的罪名坐實了! 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因造反謀逆大罪,被判處“俱五刑”、“夷三族”。 五刑是指: 黥,臉上刺字;劓,割鼻子;剕,砍掉左右腳;腰斬;最后是醢,剁成rou醬。 俱五刑,就是一個人要將這五種刑罰遭受齊了! 夷三族,就是將父族、母族、妻族全部被殺光! 非??尚Φ氖?,這個“俱五刑,夷三族”也是李斯本人發明的,目的就是用于對付起義軍的領袖們。 結果起義軍的大佬們都還沒有用上,最先卻被用在他身上了。 真是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精明的李斯算計得了國人,算計了扶蘇,卻算計不過陰險狡詐的趙高,終究他沒能跳出趙高的五指山。 周文大軍遇到章邯大軍的抵抗,隨后就被瘋狗章打敗,退出了函谷關。 而章邯則發揮他一慣勇當瘋狗的精神,一直緊咬住周文不放。 先追他到曹陽,后又追到澠池(今河南澠西)。最后,周文實在是受不了啦,只好自己拔劍自刎。 同時,在李由堅守的滎陽城外,久攻不下的吳廣,被手下的大將田臧殺害并奪權。 在李由的配合夾擊下,田臧被趕來的章邯大軍攻破。 與章邯破了滎陽之圍以后,李由又與章邯共同擊敗鄧說所率義軍,在許城擊敗義軍將領伍余,直抵陳縣。 隨后,李由率軍配合章邯,攻打陳縣。 楚王勝親自出城督戰,無奈秦軍李由、章邯指揮得當,上柱國蔡賜戰死,陳縣被攻破。 楚王勝東逃到下城父。 公元前209年十二月,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的陳勝,被他的車夫莊賈殺害。 陳勝兵敗身死后,項羽和劉邦在項梁的命令下,率兵十萬,與章邯戰于濮陽。 后因章邯掘黃河堤壩,引水護城而悵然離去,轉攻他城。 在李斯被下獄時,劉項大軍與李由率領的秦軍在雍丘相遇。 看到大量楚軍進攻,李由一面派人到濮陽城去向章邯求援,一面組織軍民固守。 按常理說,李由這個時候應該知道他家里已經出了大事了,只是他知道了,他又能怎么做呢? 不管他以前做過什么,想過什么,此時章邯率領的秦軍正占上風,他自己不能也沒有實力背叛朝廷! 而且他受過的畢生的教育也告訴他,他不能背叛大秦。 他只能以戰績或者以戰死來證明自己的清白,李斯的清白,李氏家族的清白! 當仗打到白熾化的程度時,他什么都顧不上了,多重要的事情也只能等戰事結束以后再說了。 人們常說有坑爹的官二代,但是李由這個官二代反而被他爹李斯坑了。 因為,從李斯被屈打成招,承認自己和兒子謀反的那天起,李由的命運就注定了! 等待他的就只有死! 這也是李由唯一可以有的選擇。 如果他不想真地背叛大秦帝國,投降起義軍的話! 他就是戰勝了,胡亥和趙高也不會允許他活下去的。 你想他父親已經被俱五刑,夷三族,他們老李家被殺了那么多的人,胡亥和趙高難道不怕他嫉恨嗎? 你想他們還會允許他這樣一個人帶領重兵在外? 如果他帶領軍隊到時臨陣反戈一擊,秦朝就完了,胡亥和趙高也得歇菜了。 在楚軍圍城進攻的時候,李由率領的秦軍,退入雍丘城內固守。 這位李由大人,雖說是個官二代,但是他早就視死如歸,像是一條江湖好漢,在戰場上身先士卒,拼死激戰。 不懼生死地站在最前面與楚軍鏖戰。 在與楚軍激戰到第四天時,李由左臂中箭,血流如注。 他拔出箭頭,包扎好傷口后,繼續指揮作戰,毫不退縮。 當日下午,雍丘城破。 李由沒有選擇突圍或者投降,而是率軍繼續與楚軍展開巷戰,最后他只帶領十多個親兵繼續與楚軍作戰,力戰身死。 他早就準備了為大秦帝國殉葬! 因為只有鮮血和生命才能夠洗刷他們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恥辱。 也只有這樣,才能還自己一個清白,還老李家一個清白! 當然,一個人心中有信仰,死并不可怕! 只要李由覺得自己為了大秦帝國死得其所的話,我們對于他這種行為也沒有任何可指責的。 戰死后的李由,在夕陽余暉的照耀下,像一座雕塑一般站立著天地間,他手握長矛,怒目圓瞪,依舊保持著戰斗的姿勢,進攻的狀態,讓他的敵人都敬佩不已。 而見到他這般模樣的義軍士兵,竟然感于他的為人,為之痛哭不已! 那個歷來對秦軍秦將恨之入骨,經常喜歡搞大肆屠殺的屠夫項羽,由于在城陽城搞大屠殺,并因此與鐘離眛鬧得不歡而散。 他也毫不意外地再次遭到了項梁的斥責,所以他沒有敢再在雍丘屠城。 英雄惜英雄,英雄敬英雄!雍丘城戰事結束時,項羽反而從內心深處對李由產生了敬重。 他當即下令,派人將他的尸體送回他上蔡老家安葬。 一個讓自己的敵人都為之感動和敬佩的人自然是一位大英雄,一個偉丈夫! 二世胡亥派出的調查使者王明、陳宗正到達雍丘時,李由已經戰死。 聽聞了李由的戰死經過后,他們冒死向二世呈奏說:“臣等奉詔至關東,查三川郡守李由并無通寇之事。雍丘一戰,李由為國捐軀,可歌可泣,忠烈有加?!?/br> 這算是給了李斯、李由通敵謀叛案一個平反的結論。 這也是李由為大秦帝國戰死的唯一目的,他可以死但是不被冤枉死,他要留清白在人間! 然而胡亥和趙高因為已經對李斯俱五刑,夷三族。 他們怕老百姓們知道真相以后說他們昏庸無道,冤殺忠臣,激起大秦百姓的憤慨。 反正已經死無對證,他們便睜著眼睛說瞎話,欺騙秦國老百姓,對外宣稱李斯父子謀反,他們已將李由在雍丘就地正法。 這件事就是這么的滑稽,這么的可笑! 李由為之奮斗,獻出鮮血乃至生命的,他深愛的大秦帝國,自始至終都把他當作叛逆,將他父親俱五刑,他的所有的親戚,族人全部被殺害。 反而是他的敵人,敬佩他的為人,給與了他厚葬,讓他魂歸故里! 我們只能說,這是那個荒誕歲月發生的荒誕的事情之一。 李由的戰死,也讓我們看到,那個后世受人諸多非議的李斯,他的兒子,也是一名血性男兒! 作為一名生在富貴家的公子哥們,他拼起命來時,也是毫不含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