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楚齊矛盾
上回說到,田假在被田榮、田橫他們逼得走投無路的時候,投靠了楚國。 田角、田間他們則投靠了趙國。 田榮要這兩個國家殺了這三個人,這兩個國家都沒有理他。 恰好在這個時候,項梁希望田榮一同出兵去攻打章邯,田榮就耍無賴,說不見到這三顆人頭,他就不出兵! 項梁聽到田榮的話,就派遣使者到臨淄對田榮說:“田假是齊王田建的親弟弟,現在已經稱王,就是我的盟友。 現在他走投無路來投靠我,我怎么能夠去殺他呢? 你就寬宏大量,放過他吧! 現在是非常時期,再不趁章邯剛失敗去打他,等他恢復過來就不好辦了! 你不要計較個人得失,應該以滅秦的大局為重,咱們先齊心協力滅秦,再來談論這件事該如何處理?!?/br> 趙王歇聽到項梁不肯殺田假,趙國也不肯殺田角、田間來跟齊國做交易。 田榮聽到項梁的回話,勃然大怒。 他覺得光向楚趙兩國提外交抗議也沒有什么卵用,干脆與他們斷絕外交關系好了! 謀士田顯一聽忙上前勸他:“相國息怒。楚國是大國,只能夠與它友好相處,不可以跟它反目成仇。 而且他們現在勢頭正猛,兵威日隆。這個時候跟他把關系弄僵了,只怕他們會對齊國不利。 項梁這個人,家里世代都是楚將,平時就蠻橫慣了,估計跟他說再多,他也不會服軟。 我們不如前往楚都去求那個比較柔和的楚懷王,看他這么處理這件事!” 田榮認為他說得有道理,于是派遣田顯出使楚國。 田顯便前往盱眙來見楚懷王。 楚懷王知道他來這里的目的,于是對他說:“田假既然是齊王田建的親弟弟,就是我們盟國的君王,他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來向我們請求避難,我們殺掉他是沒有任何道理的?!?/br> 楚懷王這段話不僅是為田假說的,其實也是為自己說的。 他也是因為是楚王的后裔才稱王的,保不準哪一天他也落難了。 他想,是不是別人叫你們砍我,我也就會隨便被你們咔嚓了呀? 然而,田顯卻反駁楚懷王說:“您這話就錯了。 我給你打個比方吧,秦國就像一條毒蛇,我們諸侯就像一個人的身體。 毒蛇咬到手就應該砍手,咬到腳就應該砍腳。 為什么呢?因為如果不砍掉的話就會危及全身。 不砍掉手腳,就將性命不保。 現在田假、田角、田間三個人對于楚趙兩國來說,根本就不是什么手足親戚,跟你們沒有半文錢的關系,你為什么還不肯砍掉呢? 如果你們楚國再這么行事不顧大局,大家都不愿意與你們結盟。 現在秦國還那么強悍,萬一他再咸魚翻身據有天下,恐怕我們那時不但要丟掉小命,連祖墳都要連根被刨掉了! 楚懷王聽到田顯的話,也被震動了。 是啊,為了一個不相干的田假,破壞三國同盟,毀掉共同反擊秦軍的大計,是不是有些不合適? 但是,他知道,自己是個傀儡,真正的老大是項梁。 這種大事,自己說了不算,于是他派人將田顯的話告訴了項梁。 項梁笑道:“我看秦朝軍隊,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了。 齊國不出兵幫助我們,我們獨自消滅秦國也很容易。 對于章邯那些殘兵敗將,我們又要什么好害怕的呢?” 項梁心說,田榮你簡直就是放屁! 如果當初沒有我項梁,你早就被章邯那條瘋狗撕成人rou拉面了,還好意思跟我講這般無恥的條件? 兵都舍不得派出一個,卻只會派人打比方報私仇。 當初章邯打你的時候,我二話沒說立即撥兵救你。 現在叫你派個兵,竟然唧唧歪歪給我講那么多廢道理,大不了我不要你那些破兵了,不過你給我記著,以后就別再指望我項梁再幫你! 你有種,你給我等著!等秦國滅了以后,看我怎么收拾你! 筆者覺得項梁這么強硬,其實心里也有自己的私心。 他師想把田假控制在自己手里,合適的時候還能左右齊國的局勢。 或者他本來就希望在滅秦以后,齊國內亂不斷,他可以上下其手,從中cao縱牟利! 其實這個問題并不是完全沒有解決的辦法,解決的辦法就是項梁和田榮各退一步。 田榮不要田假的人頭了,田假可以永遠得到楚國的庇護,這樣項梁就不要受到道義上的譴責了! 田假發表聲明,自己退位,把王位讓給田市,永遠不再覬覦齊王的王位了,這樣也解除了田榮的后顧之憂! 只有事情回復到原點,才會有解決的辦法。 可惜,事情不會朝筆者設想的方向發展。 楚懷王聽到他們的老大項梁發話了,只得對田顯道:“請先生轉告你們相國,楚國終究不能殺自己的同盟?!?/br> 田顯見談不攏,只得無功而返,將情況報告給田榮。 而現在的田榮早已經不是過去苦苦哀求項梁出兵的那個田榮了。 他聽到田顯的回報,大怒道:“你楚國一天不殺田假,我齊國一天不發兵幫助你楚國打章邯!” 項梁這個人可是說話算數的。他說過不殺田假那就不殺田假,他不殺田假,趙國自然也不敢殺田角和田間。 但是項梁不砍田假,田榮也真地不肯出兵。 他派人回絕了項梁,果然是不發一兵一卒去追擊章邯。 項梁聽了,也大笑說:“齊國何必這樣夜郎自大呢?沒有你這顆臭雞蛋,我們還不做槽子糕了?” 他本來想對田榮興師問罪,又怕耽誤收拾章邯的大事,于是暫且將此事擱下,但是心中已經有了疙瘩。 田榮真把項梁逼瘋了,他這個人求不得,哄不得,更打不得,這下可怎么辦呀? 他只得派人囑咐項羽、劉三趕緊奮力進兵,早點擒住章邯,他也好早一點找田榮算賬。 項梁本來希望楚、趙、齊三國合作共同對抗秦軍。 項梁與張耳都不答應田榮的請求,于是楚、趙、齊三國聯合對抗秦軍的戰略計劃,就無法實現了。 卻說項羽、劉三二人共同起兵追逐章邯。 章邯在濮陽聽到他們進軍的消息,分派裨將周類守廩丘,王武守甄城,以扼守楚軍的必經之路。 楚軍一到,兩邊就交戰。 楚軍屢戰屢勝,秦軍屢戰屢敗,被項羽連勝了八仗。 周類、王武守城不住,皆敗歸濮陽。 項羽正要繼續進兵,突然聽到項梁派人來了,告訴他,田榮已經來不了啦,以后都得靠他們自己了。 項羽生氣地說:“不是我家武信君出于大義去解救他們的東阿之圍,田榮兄弟倆怎么可能有在齊地重新稱王的那一天。 現在他不僅不對我們感恩,反而把我們當仇人。 如果我是主事的人,一定派兵先取了他的臨淄城,教訓一下他們這幫忘恩負義的家伙,然后再往西去消滅秦國?!?/br> 劉三說:“武信君是個寬厚的長者,自然有他的打算,請小弟你不要擔心?!?/br> 項羽怒氣稍平,與劉三共同進兵,去與秦軍作戰。 當然后來是章邯擊敗了楚軍,項梁也因此喪命。 在項羽看來,是齊國沒有派兵相助,導致了楚軍失敗,間接害死了項梁,從此非常怨恨田榮。此是后話。 那么本章田榮與楚趙之間的矛盾是如何產生的呢? 實際上田榮與楚趙之間的矛盾就是功績派或者說實力派與血統派之間的矛盾。 血統派以“家天下”的思想作為理論基礎。他們認為這個國家本來就是我家的,是我祖宗傳給我的,當然應該由我來繼承,由我來稱王! 功績派以“成王敗寇”的思想作為理論基礎。 他們認為你們主張的原來的那個國家已經被秦國消滅了,不存在了。 現在這個國家是我浴血奮戰,一刀一槍拼來的,當然應該由我來稱王! 我們說如果楚國的主事人這個時候還是陳勝的話,或許還真就聽從了田榮兄弟的意見,把田假殺了。 因為陳勝是功績派的代表人物,他看人從來不看血統出身,只看對革命事業的貢獻。 他信奉王侯將相沒有種,誰都可以當王。 要論出身,他自己就是一個農民工出身,不是照樣自立為楚王了? 他會認同齊國是田儋和田榮兄弟光復的,田假對此沒有任何貢獻,當然應該由田榮他們稱王。 但是偏偏在這個時候,楚國的實際老大和名義上的老大都是相信出身和血統的人。 現在的楚懷王熊心就是因為他祖父是楚懷王才當上楚懷王的,要不他現在還跟在羊屁股后面吃羊屁呢! 項梁也因為大家看在他父親是項燕這個楚國名將的面子上,大家才信服他,讓他當了起義聯軍的首席老大,讓他指揮所有的軍隊作戰的。 他們兩個都是血統論的既得利益者,你要他們去否認血統派的主張,確實有難度,因為那樣等于要他們否定自己。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趙國。 如果現在的趙王還是那個平民出身的武臣的話,說不定他會站在田榮一邊,因為他也是功績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從平民靠干革命才當上趙王的。 偏偏現在的趙王是趙歇,他也因為是趙惠文王的孫子才當上趙王的,如果他否定田假繼承齊王的合法性,那么他當趙王也就失去了合法性。 而且,這個血統論在當時還非常流行。 比如,秦嘉在陳勝失蹤以后,就扶助楚王的后裔景駒上位。 周市在平定了魏地以后,要魏王的后裔魏咎當魏王。 后來魏咎死后,由他弟弟魏豹當魏王。 張良也扶持韓國王室后裔韓王成做韓王。 在當代,官二代,富二代也許有時候帶些貶義。 但是在當時,官二代,尤其是王二代那是一塊金子招牌,代表著人們對你尊貴身份的認可! 說不定你昨天還是田舍郎,今天就立馬可以稱王了! 在這個時候血統派和功績派的矛盾還不是特別尖銳,還能夠互相合作干革命,矛盾激化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也只有齊國一家。 因為現在的主要矛盾還是起義者和秦朝統治者之間的矛盾,血統派與功績派大多采取了合作的態度。 等到秦朝被消滅,革命者之間瓜分革命勝利果實的時候,他們之間的矛盾才會集中地爆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