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漠孤煙
上回說到匈奴人以騎兵為主,機動性強,移動速度很快,一溜煙的功夫就會跑沒影了,大秦軍隊不跟丟他們很難。 他們需要有一個勇敢機智的人去擔任前哨,緊緊咬住匈奴人的主力,為后面的大部隊殲滅他們指引方向。 鐘離眛自告奮勇地要求去承擔這個九死一生的任務,蒙恬將軍權衡良久,終于答應了他。 第二天,點將臺前,洪亮的號角聲響起,點將出兵的時間終于來了。 只見威風凜凜的蒙恬將軍端坐在點將臺中央,披掛整齊的各位猛將站立兩旁。 臺下士兵們分戰車兵、騎兵、步兵整齊劃一地排列在一起。 他們隊列整齊,盔甲鮮明,刀槍耀眼。 黑色的鑲龍戰旗在獵獵迎風飄揚。 龍旗上一個斗大的“秦”字鮮艷奪目! 在臺下,正中央的那些綿延不斷的戰車特別引人注目。 這些戰車都是重裝戰車,體型高大,上載各式弩箭。 一道道軍令陸續從這里發出,眾將領命而去。 大軍開拔,戰車隆隆,地動山搖。 戰馬嘶鳴,滾滾紅塵,遮天蔽日。 士兵隊列一眼望不到頭,刀劍鏗鏘,大秦軍隊北擊匈奴之戰終于開始。 而此時的我們的主人公鐘離眛已經“萬里赴戎機,關山度如飛”。 他一騎絕塵,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在河南各處觀察各地的匈奴兵力,將各地情況寫成報告射入先鋒官公子扶蘇大帳。 那些零散的匈奴兵,扶蘇公子捎帶手就收拾了! 鐘離昧走的這些地方都特別荒涼,每天看到的景色都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美則美矣,確實特別孤寂冷清! 他渴了就喝一口黃河水,餓了就啃一口干硬的馕餅,困了就幕天席地,避風而眠。 這一天他終于找到了匈奴兵的主力之所,這個隊伍遮天蔽日,兵力眾多。 他遠遠地跟在這些匈奴騎兵后面。 這時,站在高山上的扶蘇公子只見遠處,有一個細細的人影騎著馬迎著風,手里放著一個巨大的紙鳶。 他知道,這是鐘離眛跟他們約好的信號,他是在告訴自己,匈奴主力就在這里。 他忙派人告知后面領著大軍的蒙恬將軍,蒙恬將軍忙集結大軍往那里趕了過去。 這個季節是秋季,正是放風箏的時候,有人放風箏也很正常。 而且鐘離眛放風箏的地方離匈奴大營還有一兩里地,所以匈奴人也并沒太在意。 他們還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欣賞那個巨大的風箏呢! 公元前215年, 蒙恬自己統主力軍,以公子扶蘇為前鋒,從上郡(郡治膚施,今陜西榆林市南)北出長城攻擊匈奴的東面;由楊翁子率偏師由肖關(今寧夏固原東南)出長城攻擊匈奴軍隊的西面。 只見,不一會兒秦軍就到了匈奴大營這里。 他們以戰車在前面開路。 這些戰車就像今天的坦克似的,四面密閉的,車壁上設置有細細的透氣孔,把車上的弩兵們保護得嚴嚴實實的。 車上載有各式弩箭,這些弩箭攻擊力強大,中者非死即傷! 戰斗一開始,先由弩兵發射箭矢射擊那些匈奴士兵,3排弩兵在戰斗時一排發射,一排搭箭,一排上弦。 他們配合得非常默契,發射箭矢的速度特別快,顯然經過長期的訓練。 而且每輛戰車上都裝有大量的箭矢,有源源不斷的“子彈”供應。 秦朝士兵都供應了許多的弩箭。 戰車里面的士兵配備的是腳弩,射程遠,打擊力大。 這些弩箭是秦軍的大殺器,那些匈奴騎兵不畏生死地沖向這些戰車,戰車里的這些箭矢發射起來密集如雨,匈奴騎兵紛紛中箭倒地,他們根本就攏不了這些戰車的邊。 經過這些戰車的攻擊,匈奴騎兵十之二三都已經中箭倒地。剩下的人都驚慌失措,亂成一團。 戰車過后就是騎兵,這些騎兵配備的是連弩。 這些連弩輕便小巧,便于這些騎兵攜帶。 這些騎兵的連弩相對于腳弩射程相對較短,沖擊力相對較小,但是它的長處是可以預先裝好箭矢,用時可以連續發射弩箭。 等這一輪騎兵攻擊過后,只有十之二三的匈奴騎兵存活了,而且即使剩下了的這些人也早已經成為驚弓之鳥,心情崩潰了! 這時,大秦漫山遍野的步兵再沖上來,用刀槍劍戟砍馬刺人。 剩下的匈奴兵再被跟在這些戰車后面的騎兵和步兵大軍隨后這樣掩殺,根本就所剩無幾了! 經此一戰,大秦帝國遂收復曾經被匈奴侵占的河南地(今內蒙古烏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 戰爭勝利了,大家歡天喜地歡慶勝利,蒙恬將軍將此役的戰報八百里加急送往咸陽,請皇帝御覽。 得知勝利的消息,龍心大悅,各將均有封賞。 他尤其對公子扶蘇剛毅武勇,殺伐果斷很是欣慰,這才是他秦始皇嬴政的兒子。他之所以將公子扶蘇派往蒙恬將軍大營,就是為了培養他堅韌果敢的性格。一個君王不能光將溫良恭謙讓,他必須殺伐果斷,具有血腥。只有整天跟軍人們才一起,他才能成為一個雄才偉略的君王。 扶蘇公子要老像焚書坑儒時那么婆婆mama的,他秦始皇都有點失望了。 他要公子扶蘇多跟蒙恬將軍學習,多增加一點才能和男子漢氣概,要man一點。 這也是他派公子扶蘇到這里來的目的。 然而,在他們論功行賞,“壯志饑餐胡虜rou,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時候,又有誰知道,這個匈奴主力的消息竟然不是一個軍人偵察發現的,而是一個大秦帝國的“叛逆”舍生忘死的提供的呢? 秦始皇在河南地收復以后,自榆中(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置三十四縣,移民墾守。 在這個野草叢生、荊棘遍野,人跡稀少,野獸出沒的荒涼之地開展了大生產運動,讓軍隊幫助老百姓開荒墾田。 這時,我們的主人公鐘離眛又去哪里了? 原來,當時的匈奴分為各部,所以匈奴的主力也分成好幾部分。 鐘離昧在繼續搜尋匈奴的主力呢! 這一天,鐘離眛又發覺了一部主力! 他再一次如法炮制地放起了紙鳶。 可是這一次,已如驚弓之鳥的匈奴人可學乖了。 上一次,就是這個紙鳶一出現,大隊秦兵就出現了,差一點全軍覆沒! 這一次,這個紙鳶又出現了,而且跟上次的那個紙鳶是一模一樣的。 他們終于明白,這個人就是一個偵察兵,他在向后面的秦軍指引他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好讓大秦軍隊對他們發起進攻。 他們忙拍出一對騎兵悄無聲息地從四面八方向鐘離眛圍了過來。 鐘離眛正在一門心思策馬奔騰,向后面的扶蘇公子傳遞信息呢,突然發現從他前后左右來了這么多匈奴騎兵,將他團團圍住了,不由地大吃一驚,忙扔了紙鳶,從自己身上拿出七星龍淵寶劍,使出絕招,拼命廝殺。 匈奴兵也拿起武器都往他身上招呼,他雖然英雄無敵,但是畢竟“雙拳難敵四手,好漢架不住群狼”! 雖然他最終血rou模糊地殺出了重圍,但是全身上下到處都是刀傷劍傷,渾身血流如注,已經搖搖欲墜! 匈奴騎兵還在后面緊追不舍,幸虧扶蘇公子給他的這一匹馬是一匹名駒,名叫追風。 馬如其名,說的就是他的馬跑得比風還快。 這匹馬是蒙恬將軍從所有軍馬中挑選出來的最好的幾匹馬之一。 他之所以將這些好馬送給公子扶蘇,還是為了他的安危著想。 他告訴公子扶蘇,一看情況不對,就三十六計,走為上! 公子扶蘇看見鐘離眛不顧個人安危承擔了這個十分危險的前哨任務,所以他把這匹追風轉送給了鐘離眛。 所以,在這個時候,盡管鐘離眛已經筋疲力盡,沒有任何力氣跟這些匈奴騎兵再繼續戰斗,但是這些匈奴兵一時半會還就真追不上他! 那個為首的匈奴將軍對那些正在追趕鐘離眛的匈奴士兵說;你們別追了,這個人已經受了這么重的傷,他身體再強壯也已經活不了啦,咱們還是回大營要緊,要不待會秦軍大部隊又追過來了!咱們得抓緊時間撤!” 這時,那匹追風馱著鐘離眛一路奔跑! 鐘離眛在馬上顛簸,已經昏迷了! 只見他頭一歪,就從追風背上掉了下來! 這時,他已經昏迷了,人事不省,又這么可能再爬到馬背上去! 只見追風繼續往前跑,在路上碰到了正領著大軍趕過來的扶蘇公子。 只見,追風用嘴咬著扶蘇公子往前走。 扶蘇公子看見追風單獨跑了回來就知道鐘離眛出事了! 這會兒看見,追風拉他,扶蘇公子明白它的意思,它是要自己去救鐘離眛! 他忙帶著先鋒營跟著追風走,可是等他帶著先鋒營的人來到剛才鐘離眛掉馬的地方的時候,卻發現這里滿地血污,鐘離眛的人已經不見了! 很顯然,鐘離眛已經很有可能被大漠的風沙埋了,或者被野狼叼走了,或者被匈奴人抓走了。 抓走了,殘忍成性的匈奴人也不可能留下他的性命。 他確定無疑應該是為國捐軀了! 扶蘇公子強忍悲痛,指揮著秦軍攻擊正在撤退的匈奴軍隊。 可是,這次匈奴軍隊因為已經開始撤退了,所以這一次的收獲沒有上次那么多,大部分匈奴兵都逃走了。 公子扶蘇也沒有再見到鐘離眛的尸體,也不知道這些匈奴人把鐘離眛埋哪里去了! 扶蘇公子悲痛萬分,他回到太子府,告訴虞姬,鐘離眛已經為國捐軀了! 他要完成自己對鐘離眛的承諾派人送虞姬和貴茹回云山去。 可是,虞姬說什么都不聽他的。 她哭著對扶蘇公子說:“我鐘離師兄不會死的,他答應我一定要活著回來的!他一定會回來的!” 扶蘇公子勸她接受現實,鐘離眛確實是回不來了! 虞姬說:“那么你給我們一匹馬,我帶著貴茹去大漠找他,我一定要找到他,生要見人,死要見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