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師徒相商(下)
鐘離昧又說:“兩位師尊,可能韓師弟已經告訴你們,弟子慚愧,未征得你們同意,擅自做主拜丐幫幫主高九爺為師,學習武術。請兩位師尊責罰。但我還沒有加入丐幫。高九爺這次把丐幫幫主的信物幫鞭借給了弟子,允許我調動丐幫的一切力量為我云山所用。要不,我們把丐幫調來,讓他們替我們守云山?” 盧生說:“你拜師的事情,我們聽說了,你拜高九爺這樣義薄云天的人作為師父,對于你,對于云山都有百利而無一害。你做的非常對,我們高興還來不及,怎會怪你呢?但是你想調動丐幫的力量替咱們守云山,我們認為不妥。 丐幫的實力,我們不太了解。但是我想沒有任何一個民間力量能強大到跟滅亡了六國的如狼似虎的秦國軍隊相匹敵。 如果我們把丐幫拉下水,他們會遭到秦始皇的瘋狂報復,會死很多人,丐幫也會被官兵圍剿的。 而且由他們守云山,能否得贏官軍尚且兩說,但是打起來要死很多人是肯定的。 他們與我們素昧平生,卻要他們為了我們兩個糟老頭子去白白送死,于心何忍? 還不如讓我們犧牲,讓秦始皇消消氣,此事就此打住,不好嗎? 難道非要弄得血流成河,尸積成山?真要那樣,我們活著也是生不如死,會永遠愧疚不安的!” 鐘離昧淚流滿面,哽咽地說不出話來了。 他神色黯然地問道:“兩位師尊,難道除了犧牲你們,就沒有別的路子可以選嗎?” “甚么路子我們都合計過了,行不通。 螻蟻尚且偷生,如若能不死,我們難道不想么?唉!”盧生微微嘆了一口氣,回答道。 鐘離昧嗚咽道:“那我留下來陪兩位師尊,讓他們都下山吧?!?/br> 盧生說:“你這孩子孝順,我們知道,但是你這想法純粹是意氣用事。 你留在云山也只多一個人送死而已,于事無補。 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如果留在云山,這些孩子,我們倆交給誰? 他們都只服你,如果你不去帶他們,他們一盤散沙,又怎么去應對外面如此險惡的情況? 你是他們的大師兄,今后帶領這些孩子尋找活路的重擔我們只能壓在你肩上,盡管你還是個孩子。 我們沒有別人可以托付,我們別無選擇。 本來我們覺得你還小,是個孩子,力量稍顯不足,把這么大的一個責任壓在你肩上是不是有些草率了,心里也隱約有些擔心。 但是現在你拜了高九爺為師,學了精妙的武術,手里又持有丐幫的幫鞭,可以調動丐幫作為強援,那么保護這些孩子的任務就非你不可,舍你其誰。 孩子,我們知道,這件事對于你來說太難了。但是我們只有把它交給你,才能放心,才能安安心心地上路。 雖然你年紀還少,但是我們知道你知書達理,見過世面,能成大事。 今后你要少喝酒,遇事要冷靜,多考慮周全,我們相信你一定行的?!?/br> 從理性的角度,鐘離昧知道,兩位師尊的決定是對的。 但是從感性的角度,他怎么也不想眼睜睜地看著兩位師尊就這么白白地去送死。所以,等盧生說完,他心情郁悶,半天沒有回應。 “你不是知道要舍小我取大義嗎?臨頭了你把道理全忘啦?”盧生看出了他臉上的猶豫,神情嚴肅地對鐘離昧說。 鐘離昧含淚點點頭,雙膝著地,伏地一拜。 他面色悲戚地回答:“弟子謹遵師命!” 鐘離昧心痛不已,兩位師尊待自己恩重如山,如果自己留在云山,替師尊去死能解決這個困擾云山的難題,他寧愿留下來等死的那個人是自己。 可是秦始皇恨的是兩位師尊,指名道姓要官軍捉拿的也是他們,他根本替代不了他們,再不情愿也無力回天。 事到如今,他無能為力,沒辦法再為兩位師尊做什么。唯一能做的也只有保護好這1500個孩子,完成兩位師尊的殷殷囑托! 盧生又說:“咱們云山的孩子還小,勢孤力弱,沒有外援,萬一官軍逮住我們以后,還不肯放過你們,你們難免會遭了官兵的毒手。 丐幫是百年大幫,在此地根深蒂固,幫里人多勢眾,又是當地的地頭蛇,消息靈通。 有他們作為助力,當可保你們安全。 你加入他們,就有一個強援,對你們有益無害。 你拜高九爺為師我們很高興,你下山后回復高九爺,我們同意你加入丐幫。 我們也希望丐幫的兄弟大義相助,幫你保住六國的這一點血脈。 我們希望你不管在何等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要堅持住,不要放棄這些優秀的孩子。 他們的父母把他們放心地交到我們手里,你一定要保證他們的安全,只有這樣,我們在九泉之下才能安心。你一向知道以天下大義為重,自然也知道應該怎么做?!?/br> 鐘離昧知道,這是兩位師尊心存死志,臨終托孤了。不由地淚如雨下,諾諾連聲。 盧生又說:“你們下山后暫時還是化整為零,按平時的分組各自去不同的地方躲藏吧。 一是防止這么多人在一起目標太大,容易引起別人的懷疑。 二是萬一官軍逮住我們后不死心,還去逮你們,你們分散開來,他們要抓也只能抓住一隊,不會被一網打盡。 至于說,你們下山怎么聯絡?最后的路怎么走?全靠你了,希望你能帶他們走正道?!?/br> 鐘離昧站在一旁無聲流淚,連連答應。 盧生又說:“你跟我們學習制作丹藥的時間太短。我們已經沒有時間教你了,這兩本記載了我和你師叔這些年制作丹藥和修練道法心血的書我們也交給你了。在云山這些天我們也練了不少丹藥,跟剩下的錢財一塊交給你。你們在困難的時候會用得著。 鐘離昧對兩位師尊的大義欽佩不已,在地上磕了好些響頭。盧生、侯生是秦國道行屬一屬二的道士,他們的煉丹術也是秦國最高超的,秦始皇給他們的待遇也是所有道士中最好的。秦始皇最信服他們,所以要他們去采長生不老藥來煉丹。 現在他們把這些心得和技法都交給了鐘離昧,實際上也是要鐘離昧把他們的道法和煉丹術傳承下去的意思。 盧生、侯生對道教的影響深遠,至今云山仍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云山上還有許多他們當年留存的遺跡。 在紫霄峰附近,有一片茂密的竹林,是盧生、侯生二位師尊所栽。此地就是他們曾經修煉丹藥的地方。煉丹的地方要保持干凈清潔,不染一絲塵土。否則練出的丹藥就純度不夠,含有雜質,影響質量。為了減輕弟子整天打掃場地的負擔,盧生、侯生在這里有意識地在山崖上橫著栽種了一片竹子。這些竹子斜長著,形同掃帚,山風一吹,竹子搖動,竹枝竹葉將煉丹之地打掃得干干凈凈,不需要人工打掃。這里現在也是云山十景之一,叫做“竹壇風掃”。 清代舒作楫的云山十景詩中有一首《竹壇風掃》,是這樣寫的: 拂拭瑤臺屈復伸, 乘風幾倦化龍身。 此君抱節真瀟灑, 不惹人間萬斛塵。 煉丹需要用水,而且不能用普通的山泉水,必須使用帶有靈氣的井水。盧、侯二生在山中選了一個仙氣濃郁的地方挖了一口井,這口井無論春夏秋冬,一直都是碧波蕩漾,井水甘甜。奇怪的是,它從來不干枯也從不會有井水溢流出來。井旁常常云鎖霧罩,視線飄渺。故稱為“丹井云封“,也是云山十景之一。 關于“丹井云封”,曾在都梁建王城的明代朱王朱企銪寫了這樣一首詩: 絕頂池開一勺秋, 丹成拋去任云浮。 蒸然忽起空山滿, 七十二峰翠欲流。 從這首詩里,我們了解到盧生、侯生煉丹技術特別高超,丹成之時紫氣滿山,霞光萬丈,十分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