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窮途末路
公元前278年仲夏的一天,在楚地西南邊陲小城都梁縣城的古道上,一股強勁的東南風在猛烈地刮著,天空下著連綿不斷的細雨,那細雨如絲似泣,整個天地間雨霧彌漫,蒼茫一片,愁煞路上的行人。 道路上泥濘不堪。 只見風雨之中,一輛簡陋破舊的馬車正在艱難地向前行進著,后面跟著的騎兵們都舉步維艱地走在泥地里,手里牽著的馬都骨瘦如柴,喘著粗氣,肚子里面空空如也,只剩兩塊皺皺巴巴的rou皮在左右晃蕩,看著就讓人心疼。 只見這些馬匹的馬蹄踏入路上的爛泥中,一陷一拔,都有點顫顫巍巍。 看起來它們連走路都已經困難重重,根本就不要癡心妄想讓它們再去馱人或者什么別的東西了。 后面跟著的步兵們也都饑腸轆轆、面容精瘦,疲憊不堪,機械地,深一腳淺一腳地跟著隊伍往前走。 時不時地腳上穿著的上面已經有許多破洞,沾染上許多泥漿的軍靴踩得路上的水坑泥水四濺。 他們戰栗的雙手只能夠勉強握住手里的武器保證不掉而已。 很多人已經缺胳膊少腿。 行路都只是機械的,習慣性的動作,就好像是一具具無意識跟隨的僵尸而不像一個個有生命意識的人類。 他們手里握著的槍、矛、槊好些尖已經斷掉了,手里的刀、劍、斧子大多已經卷刃,其他的武器也已經破損不堪。 如果現在馬上就要跟敵人戰斗的話,還不知道他們這些破爛不堪的武器到底還能不能派上用場。 他們身上穿著的鐵甲早已經支離破碎,一片一片的掉下來掛在胸前。 幾個已經筋疲力盡的士兵松松垮垮地抬著一面陳舊的戰鼓,像夢游似的搖搖欲墜! 破破爛爛的戰旗被拖曳在泥地上,沾染上了許多臟水污泥。 原來,這是楚頃襄王在被秦國名將白起打敗丟失國都郢都后,被勢如破竹的秦國的精兵強將一路狂追猛趕,他帶著一隊膽戰心驚的楚軍丟盔棄甲、東躲西藏,這一天終于由楚國上將軍莊翠護衛著匆匆忙忙地逃亡到此地。 這時有一小隊騎兵騎著快馬風馳電騁般從楚軍后面突然出現。 垂頭喪氣、膽戰心驚猶如驚弓之鳥的楚軍戰士們極度脆弱的神經立刻又高度緊張起來。 連忙拿起破爛不堪的盾牌,排成防御型的戰斗陣形。 個個弓上弦,刀出鞘,一隊一隊,密密麻麻地嚴防死守,擺出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 等到那一小隊騎兵跑到近處,楚軍士兵們才發現,原來過來的這隊士兵也穿著跟他們一模一樣的盔甲。 這些人是楚王派出去執行任務的自己人,軍士們才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將舉起刀槍劍戟的手放下,徹底放松下來。 趕過來的這小隊騎兵也好像能體諒這些戰友們特別緊張的心情,在離著隊列很遠的地方就趕緊紛紛滾鞍下馬。 為首一人風塵仆仆地牽馬飛奔到軍隊前面,將馬交給迎上來的親兵后,他就立馬去拜見了領兵的莊翠將軍。 然后他由莊翠將軍陪同來到那輛簡陋的,輪胎上沾滿臟水污泥的馬車前,跪倒在泥地里。 他一路上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地趕路,早已經累得氣喘吁吁。 他上氣不接下氣地對車子里的楚頃襄王說:“大王,罪臣無···無能,呃···沒能完成大王您···您交辦的任務,三閭大夫···呃···三閭大夫他···他已經以身···呃···殉國了,在汨羅江懷石投···投江了,我們去···去晚了,呃···沒···沒能找到三閭大夫的遺體,···只撿···撿到一雙他···他放在汨羅江邊···呃···的鞋子?!?/br> 臉色蒼白的楚頃襄王在馬車里怔怔地沉吟了半響,說不出話來。 最后才幽幽地說了一句:“不關你們的事情,都是孤的罪過,是孤聽信了小人的讒言害死了孤之股肱大臣啊,孤終究還是醒悟得晚了,鑄此大錯,毀了楚國的擎天柱石,這是上蒼要懲罰孤,滅孤之大楚嗎?” 然后,楚頃襄王下令,暫停行軍,就地在此安營扎寨,于中軍帳中設靈,讓三軍戰士拜祭三閭大夫屈原。 巨大的棺木被擺放在中軍帳內,里面放著撿來的三閭大夫屈原的鞋子。 由于屈原是王室宗親,故楚頃襄王持子侄禮親自為屈原披麻戴孝。 只見楚頃襄王身穿黑衣黑褲,頭上戴了個白帽,在頭上到背后的地方扎了一條長長的白布,白布一直垂到地上,在腰部用一條麻繩系在腰間。 他跪在屈原的棺木前撫棺慟哭。 莊翠將軍在棺木旁黯然站立,一邊用右手搖著手里的鈴鐺,一邊聲音凄涼悲亢地唱著屈原自己寫的詩歌《招魂》,替偉大的愛國詩人三閭大夫屈原招魂。 那如泣似訴、婉轉蒼涼的招魂聲綿長而悠遠,在天地之間來來回回地游蕩: 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牽于俗而蕪穢。 上無所考此盛德兮,長離殃而愁苦。 帝告巫陽曰:“有人在下,我欲輔之。 魂魄離散,汝筮予之?!?/br> 巫陽對曰:“掌夢! 上帝其難從;若必筮予之, 恐后之謝,不能復用?!?/br> 巫陽焉乃下招曰: 魂兮歸來!去君之恒干, 何為四方些?舍君之樂處, 而離彼不祥些! 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讬些。 ······ (屈原:《楚辭·招魂》) 魂兮歸來,我的三閭大夫,魂兮歸來,楚國的擎天柱石! 三軍將士全部身穿黑衣黑褲,頭戴白帽,每人在手臂上系塊白布,腰間系一條孝帶,在棺木前整齊地祭拜。 楚頃襄王披麻戴孝地在棺木一側以喪家身份跪下向眾人磕頭還禮。 霎時之間,楚軍將士人人全身縞素,慟哭聲聲驚動山河。 只見,風悲日曛,草木凄清,天地同悲,萬物齊喑。 三閭大夫屈原以身殉國的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一下子被楚國人民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地傳遍了整個楚國大地。 在山崗、在田野,在街頭、在巷尾,每個楚國民眾都在談論著這個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又讓大家悲痛欲絕的消息。 最后幾乎所有的楚國人都知道了他們那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亦師亦父般的三閭大夫屈原確定無疑是死了,再也回不來了。 他們再也聽不到他在楚國山河間沉吟詩句的悲亢激昂的聲音,再也看不到他那為國為民日夜cao勞而憔悴羸弱的身影。 他真地不在了,聽到這個消息,楚國人民簡直都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個“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親人竟然再也看不見了。 每個人的心里都空落落的,像丟失了什么對于自己來說特別珍貴的東西似的。感覺自己好像一下子失去了父親般的依靠,有一種天馬上就要塌下來了的感覺。 整個楚國覆滅的以及幸存的土地上的老百姓都處于無比的悲痛之中,家家飄幡,人人戴孝,個個錐心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