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尋找
蘄州,五匹棗紅色汗血寶馬絕塵而去。為首的男人抿著嘴,雙眼直視前方,緊繃著臉頰,狹長的眸子里隱藏著幾絲難以覺察的痛苦,刀削般的側顏,昂首挺立,不得不說一句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兩個隨行的下屬與他隔著兩三丈的距離,一名身穿靛藍色袍子的年輕男人揚了揚眉,小聲問道:“他這是怎么了?怎么這臉色瞧著像是得了便秘!” 看了看前頭的主子一眼,莫邪小聲說道:“這是爺的心事兒,不可言說?!?/br> 楚荀川頓時樂了,靠近莫邪,調笑道:“哦,那倒是說來聽聽看!難道是因為女人?這男人會受傷,除開事業就是情殤了!” 楚荀川只覺得自己像是摸到了什么,頓時渾身血液都沸騰起來!管輕寒啊,大燕堂堂的戰神寧王殿下,已經二十七歲“高齡”的男人,現在還是單身一人,王府中一個女人都沒有!自從當初圣上透露出要給寧王選王妃的態度,此后的幾年,寧王南征北戰,哪兒有戰事絕對有他的影子,就算沒有戰事兒他也會跑去駐兵地,不過短短幾年的功夫,大燕國的疆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袤,更是實現了他當初的諾言,弘揚大燕國威,讓萬邦來朝的繁榮景象。 要說寧王確實是個人物兒,雖然出身皇室,私生活作風又很正派,引得京中的姑娘們誰不將他視為最佳夫婿人選!可惜是妾有意,郎無情,這些年寧王不知毀了多少女人的癡心妄想,一批批對他抱有幻想的女人差點被他熬成老姑娘,后來實在受不住,才嫁了人。 也因著寧王這個歲數還沒成婚,引得京中貴公子們紛紛效仿,掀起了男人晚婚的浪潮。以前男人二十二三未娶親就已經算是晚婚了,如今京中的男人二十五六未娶妻者比比皆是,讓多少人私底下對寧王這個皇室奇葩恨得牙癢癢,卻敢怒不敢言。更不可能跑去圣上那兒說,陛下啊陛下,快讓你家老六娶個妻子吧,別熬得他們都沒辦法抱孫子! 楚荀川今年已經二十四歲了,家里老頭子催得實在是太厲害,讓他腦子疼。這不,趁著這次圣上派寧王南下調查江南貪腐一案,自己也主動跟著來了。這單身生活就是好啊,沒人管制,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他算是稍微明白了點寧王為何到如今這把年紀還不著急,敢情人家是嫌女人哭哭啼啼的麻煩呢! 莫邪瞥了楚荀川一眼,這位楚世子臉皮厚得跟城墻有得一拼!偏又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主兒,這會兒難得他一猜就猜到了源頭。只是,他才不會這么輕易就說了。莫邪咧了咧嘴,“這我怎么知道。楚世子若是想知道,就去問我們家爺唄,看看他告訴你不!” 楚荀川看了一眼前頭的男人,明顯能感覺到他現在心情非常非常糟糕。除非他是嫌自己命長,這個時候去問,不用說,絕對會成為炮灰!堂堂的戰神寧王,那戰斗力真是簡直了,如今周邊不管是倭寇海盜還是蠻夷部族,聽見他的名號就龜縮回去不敢出來。由此可見,這男人當初在戰場上是有多兇殘! 楚荀川笑道:“莫邪,咱們誰跟誰啊。你就悄悄跟我說說,我保證不會告訴你們家爺的!\" 莫邪挺直腰桿,斜睨了他一眼,哼了一聲,打馬向前。楚荀川無奈,這還真是有什么樣的主子就有什么樣的奴才! 干將瞧見楚荀川吃癟,笑了笑,小聲道:“楚世子,你就別為難咱們這些下人的了。你剛才的話,難保王爺已經聽見了?!?/br> 楚荀川:…… 他這到底是招誰惹誰了!嘆了口氣,瞧了自家侍衛一眼,道:“還是你正常點。就莫邪和干將兩個奇葩,不可言說,不可言說?!?/br> 干將雖是如此說,卻抬眼瞧了前頭沉默寡言的男人一眼,他目露幾分擔憂之色,無奈的和莫邪對望一眼,兩人這些年已經培養了足夠的默契,根本無需多言,便可知曉對方的心意。 莫邪搖了搖頭,癟了癟嘴,露出一個無能為力的表情。干將笑了笑,是啊,誰能知道,顧玲瓏竟然已經沒在蘄州了!燕國這么大,誰能知道她去了哪兒?這些年,王爺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都在軍中渡過,用了多少鮮血枯骨才到了今天這個位置!他一直努力著,用他的方式,去無言的對那些人進行抗爭??墒乾F在,那個女人卻像是從人間蒸發了一樣,找不到影子!。 —— 自從給小石頭請了師傅,小石頭每天辰時過后去師傅那兒上課,到正午時分便回來吃午飯,下午是他睡覺的時間,顧玲瓏就沒有安排授課,等他午睡醒來,顧玲瓏便問他上午師傅都教了他什么。小石頭有模有樣的回答,顧玲瓏便會夸夸他,小石頭頓時就覺得自己很厲害,很了不起,從那兒以后,若是顧玲瓏有時候忘了問,他自己就說起來。 鄭榆在顧府住得很安心,根本就不用愁什么,而最讓他有些疑惑的,還是這孩子長得真的像某個人!鄭榆授課的時候,曾經試探過小石頭,這孩子壓根兒就什么都不知道,說他沒爹,只有個干爹。鄭榆心里一面對他心生憐惜,一面又覺得莫非是自己弄錯了! 說來也是巧合,鄭榆的外孫正巧就武伯候府的世子,外孫也不知怎么就跟寧王走一塊兒去了,他們那伙兒人里頭聽說還有承恩候家的世子,誠郡王府的世子,鄭榆本家輔國公府的公子,十皇子,還有十二皇子,除去十皇子和十二皇子已經成親,其他幾個都還是光棍一條,如今在燕京聽說被封為什么‘京城四少’,寧王戰神的名號也喊開了,他女兒常常寫信來抱怨兒子都二十多了還不娶親,每每催促,便將寧王給抬出來,大有寧王不娶,他們這幫人也單著的架勢!鬧到后來,來信中便常常夾帶著對皇室的抱怨,對寧王的埋怨了。 這幾年,鄭榆也就見過寧王一次,但只是一次,就已經是印象深刻了。鄭榆是個做學問的讀書人,他看不慣官場中右相等人的嘴臉做派,是已當初做了幾年國子監祭酒之后便辭官,此后便在外游學,花了十多年的功夫,相繼寫出了《鄭氏游記》《九州錄》等記錄這些年在外的所見所聞,各地風土民情,遇到詩性大發的時候,也會做幾首詩,如今編纂在署名《朝暉堂》的書籍中。 寧王雖然是皇族子嗣,看著雖然冷了些,又是經歷過戰場磨練的,那股氣勢遠遠的瞧著就讓人膽寒,但這并不妨礙鄭榆對這個年輕人的欣賞,不管外人如何說,若不是寧王,燕國如今的國力不會這么強盛,疆域達到巔峰,人民安居樂業。 鄭榆思量來思量去,還是書信一封回了燕京,點名信是給自己外孫的,武景椿收到外公的來信,很是歡喜,又有幾分意外,但是看見其他人羨慕嫉妒的眼神,他又覺得臉上很有光彩!他外祖父,可是當今大燕國碩果僅存的當世文學大儒巨匠,便是啟明帝都對他贊賞有加。 武景椿拿了信,便趕緊回院子細細展開來,信里先是說他如今一切都好,不要擔心,又說現在在宣城一戶姓顧的人家里做師傅,教授一個四歲的孩子,武景椿有些想笑,堂堂的大儒,不在家好好享受,卻跑到別處去當一名普通的西席。 外祖父信上還說,那孩子很聰慧,又會逗人開心,是個好孩子。如此洋洋灑灑,將一個孩子古靈精怪的性子躍然紙上,便是沒有看見對方,武景椿都能想象的出外祖和那孩子相處時的歡樂模樣。信的末尾,外祖卻話鋒一轉,追問他關于寧王的事情,說看見那孩子,竟然有幾分像寧王的樣貌。武景椿啞然失笑,看完信件,又好好裝好,他搖了搖頭,這個外祖父,如今是年歲越長越活潑了,就是個老頑童,還言明不準他們去打擾他現在的安寧生活。 只是,一個長得像寧王的孩子!四歲多的年紀,寧王回京已經五年時間!作為私密的密友,如今他們和寧王處得很愉快,這次圣上派寧王南下秘密暗查貪腐一案,楚荀川那家伙被家里逼得受不了了,連夜收拾了包袱就跟著寧王跑了,把承恩候給氣得聽說有三天沒去上早朝。武景椿癟癟嘴,楚荀川動作太快,其實他也想跟著南下走一遭的。 瞇了瞇眼睛,武景椿提筆寫了一封信,他不敢名言有個孩子長得像寧王,不管那孩子和他是不是真的有關系,這都是寧王的私密事兒,即便作為好友,他可以提醒,卻不能僭越。武景椿想了想,便說他外祖父如今在宣城一戶大戶人家中做西席,教一個四歲多的孩子,外祖不準他前去打擾,可他們著實擔心外祖的身體,請求寧王處理完事情之后,繞道去宣城看看。 細細看了看書信,覺得差不多,便由信鴿帶走。tqr1 顧玲瓏這邊,看見小石頭這些日子過得充實又快樂,心里也放心了幾分。只是不知為何,近來這眼皮老是跳,她心里沒來由的心慌,好似要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一般,讓她七上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