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早間對談南北形勢
宗云如今已是義軍首領,個人安危直接干系到義軍的未來,可謂千金之軀,豈可親涉垂堂危墻。 然而他竟然與風若塵等人,潛入到蒙古人的都城哈爾和林,就為了看看楊璟,雖然誰都沒有明說,但這份情誼,足以永世銘記。 這日兩人晨練之后,宗云才發現楊璟不聲不響,竟然也有了與武道宗師抗衡的實力,人都說白玉蟾有神仙之術,今日始知所言非虛。 楊璟也同樣驚詫萬分,自己這一路歷險,三番四次命懸一線,練功更是劍走偏鋒,走火入魔差點喪了命,因禍得福才有了今時今日的成就。 可與宗云一番切磋之后,楊璟才發現,宗云始終穩壓自己一頭! 楊璟的內丹,是由葛長庚等四大宗師聯手,聚氣海以辟丹田,而后引導和壓縮體內三股真元,才凝聚成的內丹。 這內丹爆裂之后,又得了大薩滿的幫助,才利用兩頭靈惑,重新凝聚了內丹。 這也是機緣巧合,是楊璟的造化,本以為能夠憑此一舉超越宗云,今日對打,才發現宗云也凝結了內丹! 而且宗云是正兒八經修煉了皇極落日功,自己凝結出來的內丹,遠比楊璟這種旁門左道手段,來得更加中正穩固! 兩人皆驚嘆于對方的成長,心中卻又不愿落后,這種良性競爭,會讓他們往更高的境界攀登! 晨練之后,兩人一邊用著早餐,一邊閑聊,無非都是南宋方面的情報。 楊璟想了想,便朝宗云問道:“接下來有何打算?” 宗云直視著楊璟,壓低聲音道:“接下來自然是要你幫個忙了…” 和林這邊吃的都是蒙古人的特色食物,也不用筷子,都是用手抓,或者每人拿一把銀色小餐刀來吃東西,畢竟大部分都是rou食。 不過也有不少精美的南方食品,楊璟也用不慣餐刀,早飯吃得也清淡,用的都是筷子,夾了一塊酸溜溜的咸菜,還沒塞進嘴里,便停了下來。 “要我做什么?” 宗云滿面嚴肅,斬釘截鐵地說道:“我要收復河南府!” “收復河南府?會不會太過倉促了一些?”經過適才推心置腹的交談,楊璟已經知道了最新的軍報,在來之前,宗云的義軍已經收復了歸德府! 歸德府位于開封府的東南,而河南府則在開封府的西面,一旦收復了河南府,也就形成了合圍之勢,開封府便受到封鎖,蒙古人只剩下北面這一條路可走! 宗云的義軍可謂橫空出世,這才一年多的時間,規模已經達到數萬人,除了淮南控制在安豐軍手中之外,淮北乃至于河南大部分地區,已經落入了宗云的手中! 朝廷方面也是懊悔不已,早知如此,當初就該聽楊璟的,讓安豐軍主動出擊,這廣袤的淮北富庶之地,也就不至于落入宗云的手中了。 若宗云接受詔安,朝廷便是做夢都笑出聲來,可惜宗云看不起朝廷的官員,根本就沒有接受詔安的意思。 眼下宗云橫在南宋和蒙古人中間,算是替南宋抵抗著蒙古人,可問題是他不聽宣調,與賊寇無異,朝廷根本就無法控制他的行動,如今他對抗蒙古人,倒也是好事。 可人心終歸是不知滿足的,若哪一天他掉轉頭來,要幫著蒙古人攻打南宋,朝廷可就再也吃不消了。 所以如今的朝堂上,又有人開始擔心宗云的義軍,甚至又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想要先剿滅宗云的義軍,在專心對抗蒙古人! 李庭芝和杜庶等人也是不斷上奏朝廷,義憤難當,痛陳這些官員膽小如鼠,無知誤國。 早先安豐軍占盡天時地利,想要發兵淮北,朝中之人尚且無膽,還想著與蒙古人議和,簡直就是喪盡顏面國威。 可如今卻要打宗云的義軍,試問早先大好機會不去打蒙古人,如今要耗費大力氣去打宗云,卻又來了膽色,打完宗云之后,難道還有余力和膽子去對抗蒙古人? 莫看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但凡有腦子的人都不會生出的想法,可朝堂上就偏偏有人這樣認為,甚至還在朝堂上提出來,讓文武百官來進行朝議! 如今宗云勢如破竹,厭勝軍更是被蒙古人視為披甲的邪魔,太乙軍節節勝利,義軍不斷擴大,當初紅襖軍的殘部,在松晏真人張寶櫻,也就是楊璟的姑奶奶楊妙真的號召之下,也不斷加入宗云的義軍隊伍。 從淮食和蔡州兩次戰役之后,宗云的義軍便瘋狂擴張,而他所沿用的治軍模式,是與楊璟商量過的,這些義軍首領與鄭公禹等人一般,有著極高的自治權,首領卻又受到宗云的節制。 宗云一路往北,直接打到歸德府,氣勢如虹,頗有當年岳家軍的風范! 可問題也就出在這里了。 宋朝皇帝寧可不去收復失地,也要將岳飛爺爺弄死,就是擔心自己的皇位保不住。 如今又出了個宗云,雖然與岳家軍仍舊有著不小的差距,但已經展露出一些苗頭來。 而這個宗云竟然公開抗旨,當初朝廷連一個岳飛爺爺都要忌憚,更不用說一個敢抗旨的宗云了! 楊璟認為宗云此時決定攻打河南府,略顯倉促,但宗云卻并沒有這樣認為。 對于南面的局勢,他比楊璟更清楚,因為他有著親身體會,他知道如果自己能夠拿下開封府,便將獲得整個南宋的民心,就有能力與朝廷叫板和抗衡,就不用再擔心會被朝廷剿滅! 因為開封府以及東京汴梁,無論對南宋還是對蒙古,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地方,實質價值和象征意義都非常的巨大! 早先楊璟就曾經聽龐正元說起過,義軍收復開封府,那是勢在必行,是遲早的事情,需要的只不過是個好時機罷了。 但如果直接攻打開封府,那是孤軍深入,倒不如宗云此時的戰略,更加的穩妥,先把周邊的區域都占領了,再合圍開封府,即便蒙古人想要反攻,義軍也有了后援和接應。 這是宗云經過了慎重考慮,又與劉漢超等數十位義軍將領商議出來的結果,義軍也已經做足了籌備,軍備和人力都已經足夠,并不算倉促。 楊璟之所以認為倉促,是他北上了大半年,大大低估了宗云義軍的發展速度罷了。 這種瘋狂崛起勢必會帶來極大的隱患,比如那些個將領和軍士沒有足夠的凝聚力,甚至許多人的動機不純等等。 若是三五百人,宗云倒也可以一一篩查,但問題是許多人都是拉幫結派,甚至有些草寇拉著整個山寨的人馬來投靠,宗云想要篩查都不太可能,只能放權,讓他們自治,在通過利益,來監管這些營團的首領,僅此而已。 成長太快,是宗云義軍最值得驕傲的事情,也是最讓天下人震驚和佩服的事情,但同時也是他們最致命的隱患。 宗云自然將這些個利弊都權衡過,所以信心十足地朝楊璟道:“并不會倉促,早就做好了準備,就等著一個機會,只要你肯幫忙,我保證河南府一定拿得下來!” “你想讓我幫你制造機會?”楊璟見得宗云信心滿滿,也不再多說,與其畏首畏尾,不如放開手腳大干一場,瞻前顧后,還能成就什么大事。 宗云聞言,卻是搖了搖頭道:“不,機會不需要制造,我只需要你幫著拖住蒙古人?!?/br> “拖住蒙古人?”楊璟明白了宗云的意思,事實上楊璟也一直在做這件事。 只要蒙古人內部亂斗,就無力出兵,即便倉促出兵去馳援河南府或者開封府,也要忌憚國內的爭斗。 楊璟只需要繼續制造內亂,讓他們一直斗下去,一直亂下去,蒙古人就無暇兼顧到南邊的局勢了! 如何才能拖住這些蒙古人,顯然是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極難的問題。 機會就在大忽里臺,這次大會就是楊璟最好的機會,若讓貴由上了位,蒙古汗國又將進入穩定的大局,想要搞事情,楊璟必須要站在反對派這邊,堅決抵制乃馬真! 但光抵制還不行,若只是反對貴由登基,那只是搞破壞,而不是解決問題,蒙古人不是蠢貨,絕不容許有人故意搞事情。 反對貴由登基,又選出新的大汗,這才是解決問題,蒙古人才不會懷疑楊璟的動機。 所以楊璟必須要選擇支持一個人,來與貴由爭奪汗位,而這個人,必須有足夠的威望和實力,還要名正言順,而且能夠與貴由長期爭斗。 若是實力太強,諸如拔都,貴由根本不是對手,若換成失烈門之類的弱小皇族,又不是貴由的對手,爭斗很快就會塵埃落定,達不到拖延的效果。 那么誰才是貴由勢均力敵的對手呢? 楊璟思考了一番,腦海中無法多擺脫不了一個名字,那就是蒙哥! 但蒙哥是雅勒泰倫的兄長,楊璟想要去挑撥蒙哥對付貴由,實在有些困難。 若挑撥貴由對付蒙哥,有沒有足夠的理由,畢竟蒙哥又沒有造反,貴由不可能無端端抓住蒙哥暴揍一頓。 想要制造蒙哥要造反的輿論,需要很長時間來發酵,到時候大忽里臺早就開過了,貴由登上了汗位,大局已定,蒙哥想要鬧騰也就鬧騰不起來了。 想要成事,關鍵人物還是蒙哥,那么如何才能接近蒙哥,得到蒙哥的信任呢? 自己可是刺殺了阿里不哥的兇手,雅勒泰倫恨不得活剮了他,楊璟是斷然不太可能接近蒙哥的。 宗云見得楊璟遲疑,不由朝楊璟問道:“能不能做到?” 楊璟沉默了許久,心中終于有了個雛形,朝宗云點了點頭道:“應該沒有問題,亂上一年半載,夠了嗎?” 宗云并沒有歡喜,而是有些憂慮得朝楊璟道:“我想知道你的具體計劃?!?/br> 楊璟對宗云自然不需要隱瞞,當即將計劃說道了出來,宗云也終于有了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