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得知往事撰寫腳本
高采芝并不想回歸大理,起碼暫時是不想回去的,又或者楊璟只是給她一個空頭的承諾,她都能夠帶著滿懷甜蜜,心滿意足地回到大理。 可惜她在楊璟這里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楊璟雖然沒有挑明,但言語間已經算是婉拒了她的心意。 這讓高采芝心里很受傷,可這種事情勉強不得,雖然高采芝的性子比其他女子要更加的主動和開朗,但仍舊無法跳脫那個時代的道德觀念約束,她不可能做出更出格更大膽的追求。 楊璟也有些不敢再面對高采芝,帶著花團錦簇匆匆便離開了皇宮,回到了自家府邸。 此時陳密等人也紛紛帶回最新的調查結果,刑部和大理寺方面果然抵制楊璟這個折獄郎,不過陳密和李彧還是將楊友一案的卷宗帶了回來。 楊璟本以為他會迫不及待地打開卷宗,可當他拿著沉甸甸的卷宗,卻遲遲沒有打開的勇氣。 他曾以為,自己是楊璟,不是云狗兒,他追查的是云狗兒的身世,云狗兒的靈魂已經消散,又有失憶做掩護,如今的生活,是他楊璟的新生,不再屬于云狗兒。 可隨著云狗兒的身世不斷被揭示,楊璟才發現自己無法完全跳脫出來。 如果說楊璟有什么優勢,那么便該是他對這個所謂的身世沒有太大的代入感,能夠以第三者的身份去冷靜而理智地觀察和調查,能夠做出最客觀的判斷和決策。 楊璟終于還是打開了卷宗,不過這卷宗與尋常卷宗有所不同。 在古時,沒有拍照技術,想要證明一個人的身份之時,通常只能通過文字描述,便是科舉考試的身份驗證流程,也是這樣,簡簡單單幾句話,便概括一個人的外貌特征。 比如五短身材,鼻翼有痣,甚至于賊眉鼠眼之類的描述都會出現,所以也因此鬧了不少笑話。 當然了,如果你認為能夠鉆這個漏洞,在科舉上給人當槍手替考,那也未免太過天真。 因為科舉考試需要五人聯保,還需要當地的官吏具保,也就是說,必須有人給你擔保,五個人相互給對方做擔保和證明,一旦被抓,所有人都要連坐。 不過順便提一嘴,考試作弊古來有之,也是優良傳統,唐時詩人溫庭筠人稱溫八叉,就是出了名的作弊大王。 這位哥哥屢試不第,自己沒能考上,便干脆當起了職業槍手,當然了,他考不上進士并非因為他沒有才華,而是因為他在政治上站錯了隊。 考官們對這位哥哥也是頭疼不已,主考官沈詢對作弊大王也是有所耳聞,便特召其試于簾下,給他設了個專座,與別人隔絕開來。 這些可就惹惱了溫庭筠了,這是裸的歧視槍手這一有前途的職業??! 于是溫庭筠在諸多考官的虎視眈眈之下,神不知鬼不覺又幫著其他八個人作了弊,堪稱業界良心,也算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還得了個救數人的綽號。 閑話也不多提了,只說古時卷宗多半都是這種路數,寥寥幾句便概括一個人的外貌特征。 可楊璟卻在這份卷宗里頭,看到了好幾張人像! 古時追緝兇犯,通常會畫影圖形,再發海捕文書,也就是說將犯人的人像給畫下來,小廣告一般四處張貼。 古代的繪畫技藝雖然已經達到了極高的程度,而宋朝也已經開始有細致入微栩栩如生的工筆畫,但衙門里頭的畫師,照著描述來繪制人像,逼真度到底有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 即便如此,當陳密等人看到楊友的畫像之時,卻仍舊忍不住滿臉驚訝,目光停不住地在楊璟和楊友畫像之間來回轉移! 這陳密起初直以為楊璟為了對付松晏真人,才調查這個陳年舊案,直到看到了卷宗里楊友的畫像,他才驚愕地發現,楊璟的輪廓,竟然與那楊友,有著七八分相似! 楊璟只是看了一會兒,便將卷宗收了起來,而后朝陳密道:楊友的紅旗墰可還有舊部留下? 得益于楊璟對白牛教的成功圍剿,以致于朝廷也開始監視這些武林幫派,防止他們在關鍵時刻從背后捅刀子,皇城司對各大幫派,都有著足夠的信息來源。 陳密聽得楊璟道出這個殺手組織的名號,知曉徐佛已經將個中內情告知了楊璟,再加上楊璟極有可能是楊友的后人,他也就不再隱瞞了。 紅旗墰的殘部還是有的,而且已經發展壯大,不過這個組織神出鬼沒,咱們也沒有太多的消息 誰是他們的主事? 據說是楊友的兒子楊復血 楊友有多少兒女? 一子一女 女兒還在? 死在天牢暴亂里了 陳密也很清楚,楊璟之所以問女兒,而不問兒子楊復血,那是因為楊璟極有可能是楊友的真正兒子,所以如今這個紅旗墰的首領楊復血,只能是個假貨。 或許當初天牢暴亂之時,有人偷偷救走了楊璟,可紅旗墰的人卻以為楊璟已經死了,卻又不愿意因此而解散紅旗墰,便找了個人來冒名頂替吧。 他們現在還是想要刺殺楊妙真嗎? 陳密搖了搖頭道:松晏真人一直在龍山觀里頭,紅旗墰的人根本無法靠近,便是我皇城司的人,也無法潛伏,只能派了細作,才能夠掌握里頭的動向 紅旗墰如今已經壯大,這幾年殺了不少人,不管正邪,也無論是朝廷官員,亦或是武林大佬,只要出得起錢,他們就辦事只是看樣子,他們已經不再追殺松晏真人了 楊璟微微點頭,沉思了片刻,又問道:當年參與了天牢暴動的人,可尚有健在的? 陳密想了想,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而后又點了點頭,這才朝楊璟道。 當年也是個大案子,朝廷方面要保密,并未對外擴散消息,暴亂之中死了不少知情人,據我所知,提舉徐佛大人應該是知情的,因為當時他是提刑司的人不過要說最清楚當年內情的,只能是化名松晏真人的楊妙真了 畢竟是幾乎二十年前的舊案,知情人也漸漸凋零死去,即便活著,對二十幾年前的事情,或許也漸漸淡忘了,想要調查真相,談何容易。 不過楊璟想要追索真相,并不是要向楊妙真復仇,他只是想要弄清楚,楊妙真在這里頭到底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會不會因此給他帶來后續的影響,會不會因此對楊璟不利。 至于替楊友翻案報仇之類的事情,楊璟也不是沒想過,因為如果沒有云狗兒,自然就沒有現在的楊璟,既然頂著云狗兒的臉面過日子,有些事情該做的還是需要去做的。 看了卷宗不久,風若塵等人也已經回來,朝楊璟稟報了他們的調查結果。 楊璟早先從徐佛那里了解到,當初這案子的主審官,因為天牢暴動的事情而被貶職,最后連官帽子都丟了,眼下正在臨安城里養老,所以楊璟便讓風若塵幾個去調查。 如今風若塵卻沒能帶著好消息回來,因為當年的主審,已經發癡了,整日里胡言亂語,是什么都不記得了的。 楊璟也沒奈何,只能一邊讓林爵等人展開調查,一面讓暗察子尋找紅旗墰的蹤跡。 雖然陳年往事沒太多線索和辦法,但楊璟通過畫像,卻也確定了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個問題,那便是他的身份。 那卷宗有些年頭了,應該不是臨時作假的,卷宗一直封存在刑部和大理寺,真實性也可以確定。 也就是說,楊璟應該便是楊友的兒子,而楊妙真,也就是老道姑松晏真人,其實是楊璟的姑奶奶! 至于松晏真人當年是為了救楊璟,還是為了殺楊璟,也就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而楊璟也已經醒悟過來,當時入獄的孩子也有不少,被打上烙印的也不少,相信那個紅旗墰現任首領,冒牌貨楊復血身上應該也有烙印。 只憑著一個烙印,楊妙真或者說松晏真人應該是無法確定楊璟身份的,只能說楊璟跟楊友長得太像,以致于松晏看到楊璟,再加上胸肋的烙印瘢痕,才確認了楊璟就是她的侄孫! 而從她對楊璟的態度來看,當年只怕她對侄兒楊友并沒有做什么好事,否則根本就不需要如此忌憚和仇視楊璟。 如果她心中還有那么一點點的親情或者愧疚,相信她都不會這樣對待楊璟。 對于二十年前的事情,楊璟自然沒有太多的代入感,但如果楊妙真想要對他下手,楊璟卻是不能坐以待斃的。 再加上她跟楊太后牽扯太深,而楊璟又必須急著將龍山觀拿下,為北上接應逃難道士們而做準備,楊璟不得不先下手為強了! 將陳密等人打發出去之后,楊璟終于空閑下來,將卷宗反反復復看了好幾遍,而后開始給花團錦簇寫新的腳本。 他要讓楊太后和松晏真人看一出戲,彼時官家和文武百官都會在場,如果演好了,說不定能夠借此機會,逆轉局勢,甚至不戰而屈人之兵! 楊璟打好了腹稿之后,便將關魚龍叫到了書房,朝他說道:大提線,我不需要知道你們的門子,但必須知道你們都有哪些花活兒,我這里有幾個比較難的場景,不知你們能否做到 什么場景? 斬首。 斬首么是難了些,不過并不是沒法子做到,咱們的老祖于吉活神仙便做得到 楊璟聽得關魚龍這話有些像調侃,不由問道:意思是你們沒辦法做到? 不,意思是咱們花團錦簇是傳承自三國于老神仙的正宗,老祖能夠做到,咱們也能做到! 楊璟聞言,不由心頭大喜,暗自慶幸自己果真撿到寶了,也難怪魏無敵和白觀音會將花團錦簇帶在身邊,為了招納花團錦簇,竟然殺掉他們的家人,處心積慮地欺騙關魚龍等人。 有了大提線關魚龍的表態,楊璟也就吃了定心丸,與關魚龍合計了一番,將自己的臺本梗概都說了一遍,關魚龍也為之驚嘆,畢竟他們來來去去反反復復都演著同樣的戲碼,古彩戲法就是要傳統,就是老的東西,才夠味,才有底蘊。 可楊璟的新臺本,卻讓關魚龍看到了另一條路,非但能夠繼承老祖宗的技藝,還能夠將這份技藝發揚光大,走上更高的臺階! 他便如同得到楊璟新圖紙的那些宗師級匠師們一樣,因為得到了新的追求目標和方向,而斗志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