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集百家之長處
楊璟從林文忠的刺史府回來之后,宗云還沒有回來,林爵卻來報,說是從白牛教那些俘虜的口中,挖出了一些稍顯詭異的事情,楊璟便來到了矩州大牢里頭。 這次擒獲的俘虜統共二十來人,這些人都是高手,心狠手辣,意志堅定,給審訊帶來了極大的阻力和難度。 林爵等人雖然都是老探子,刑訊逼供的手段也是層出不窮,這些俘虜也沒有任何保留,但奇怪的是,他們的口供出奇一致,可供詞卻又讓人匪夷所思。 “大人,就是這么個情況,卑職實在是無法理解,往后該如何做,還請大人定奪示下...” 林爵顯然對此也是一籌莫展,只能請示楊璟。 楊璟雖然也覺得離奇,但并沒有太過驚訝,畢竟他早已見識過這等蠱惑人心的手段了。 照著這些俘虜的供述,他們都是圣母的使徒,而且還是使徒中的天人,已經超脫了凡夫俗子的范疇,有資格住進白牛圣母的真母宮,而真母宮乃是圣母的仙境,凡人無法踏足,想要進出真母宮,必須通過云橋迷障,而他們每次通過云橋迷障,都只能由圣女或者護法帶領,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路徑。 雖然沒能拷問出進入仙云山的具體路徑,但這也讓楊璟間接地了解到白牛教是個多么嚴謹的宗教組織。 但凡宗教,必須提出一個宗旨,給人一種信仰,而之所以給人信仰,其實本質上是給人一種希望,給人一種逃避現實的路途。 這種希望在基督教等西方教派里頭,是天堂,在佛教,有西天極樂世界,在道教,有三清有位列仙班的天宮,而白牛教也有樣學樣,造出了個真母宮。 這就說明白牛教已經不是普通的民間組織,它擁有著森嚴的等級結構,親信會成為天人,在教內的地位比其他信徒要高,會刺激那些信徒不斷為圣教做奉獻,以求能夠成為天人,這也成為驅動信徒積極做事的動力。 它甚至還擁有了一整套的理論體系,有真母宮這樣的終極樂土和仙境,成為諸多信徒所仰望的終極目標。 從這些俘虜供述的小細節之中,楊璟便看得出來,這些近乎癡迷的教徒已經走火入魔,他們甚至喪失了自我認知的能力,無法分辨真實與虛幻,他們真的把自己當成了無所不能的天人,而仙云山里頭,便藏著他們的真母宮! 至于所謂的云橋迷障,想來應該是仙云山里頭的某一處地點,也或許是白牛教為了隱藏總舵所在,每次進出都會利用藥物或者其他手段來迷惑這些教徒和護法,使得他們暫時陷入迷幻的狀態,而無法記得出入仙云山的路徑。 楊璟也不得不佩服白牛教的這種手段,竟然連自己人都騙得這么辛苦,足見白牛教辦事縝密到了何種程度,其實想一想,連藥師圣女孫二娘都曾經對白牛教深信不疑,如同被洗腦了一般,其他人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此說來,白牛教里頭能夠保持清醒的明白人,其實已經不多了,絕大多數人其實都處于一種盲目而狂熱的崇信狀態之中,喪失了主見和自我認知,甚至分辨現實世界的能力,淪為了白牛教的人力工具。 這也是為何這些俘虜都老實供述,可供詞卻沒有太大價值的原因,因為他們所說的都是實話,但這些實話卻是白牛教對他們的欺騙,僅此而已。 楊璟也知道,想要喚醒這些人,是不太可能的,想想收服孫二娘是多么的一波三折,也就清楚這其中的難度了,而且即便喚醒了,他們也無法想起更多有用的東西,楊璟也懶得在這上面浪費時間和精力。 本想著從這些俘虜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情報,如今看來,想要獲得進入仙云山的秘密路徑,最終還是需要自己人上山去探查一番了。 紙上得來終覺淺,這種事情自然是自己去跑一趟最好,楊璟心里做好了打算,便從林爵那里要來供詞,又親自審訊了幾個俘虜,搜集了一些細節,才離開了大牢。 臨行前他還特意將林爵留了下來,讓他到刺史府走一趟,說是讓刺史林文忠,幫他找兩個熟悉仙云山地形的當地向導。 林爵聽說楊璟要親自到仙云山去探路,心里也有些擔憂,便匆匆趕往刺史府去了。 楊璟回到知州衙門,又找到魏潛,向他打聽了仙云山的情況,魏潛畢竟是新官上任,對仙云山這種地方了解也不多,一時間也沒太多建設性的意見或者建議。 他對仙云山的了解,也就局限于漢人與當地蠻人之間的爭斗,僅僅只是這個層面。 楊璟突然想起魏潛在望南風之時所說的一些情況,想了想便朝他問道。 “魏大人,本官似乎聽你說過,當年剿滅仙云山的造反土人之后,漢官們徹底鏟除了山頂的那座野廟,為了鎮壓神鬼,還在廢墟上建造了一座道觀?” 這個事情就是魏潛說與楊璟知曉的,他自然是清楚的,當即朝楊璟答道。 “確實如此,當年為了建造那座道觀,也算是勞師動眾,據說光是修建三清寶殿,便將仙云山給挖空了一半,只不過仙云山瘴氣彌漫,毒蛇猛獸遍地,又鬧神鬧鬼,已經沒有太多人敢上山了...偶爾有些獵戶或者樵夫上山,多半也死在山上,久而久之,大家對仙云山也就敬而遠之了...” 楊璟不由眼前一亮,朝魏潛問道:“當年的道觀,可是矩州官府監造的?” 魏潛是個聰明人,聽得楊璟問話,猛然拍了拍額頭道:“大人高見??!下官這便將所有老書吏都召集起來!” 楊璟見得魏潛一點就通,心里也很是滿意,在花房里坐了一會兒,便見得魏潛興沖沖地走了進來。 “大人所料不差,矩州府衙里頭確實藏有當年的監造設計圖!”魏潛驚喜地朝楊璟稟報著。 他知道楊璟想要上山探路的意圖之后,便想要為楊璟提供一些幫助,聽楊璟說起建造道觀的事情,自然而然便聯想到了這一點。 那座道觀在當時可是很大的一項工程,仙云山上雖然不缺巨大的古木和石材,但人力和一些材料還是需要從山外運輸進去,而建造的設計圖,正如楊璟猜測的那樣,就藏在府衙里頭! 當魏潛讓那些老書吏和押司書手貼目等一干胥吏,將汗牛充棟的設計圖搬過來之時,楊璟也吃了一驚。 沒想到這些設計圖竟然這么的完整! 楊璟開始翻閱這些設計圖,從這些設計圖上,楊璟也能夠看得出來,當初那座道觀是多么的雄偉壯觀,很難想象這是深山野林里頭的一座小道觀。 因為這設計圖被切割成大大小小數百部分,甚至涉及到了地下排水系統,以及地面的一些生活設施。 而更讓楊璟驚嘆不已的是,光是提供給道人居住的房舍,便多達數百間,這哪里是什么道觀,分明就是一處宮殿??! 而且楊璟也發現,設計圖中還參雜著一些類似絞盤之類的器械設計圖,甚至還出現了不少從所未見的施工設備的設計圖案! 楊璟心里不由要問了,如果是為了鎮壓神鬼,至于建造這么龐大的一座道觀嗎? 楊璟將那巨大絞盤的設計圖捏在手中,指著設計圖左下角已經有些模糊的印章,朝一名老書吏問道:“這印章描的是什么?” 楊璟對書法和繪畫也并非一無所知,但這個印章太過繁復,楊璟實在看不出來。 可這一大堆設計圖里頭,有不少都帶著這個印章,楊璟忍不住要探尋一番,便不恥下問。 那老書吏看了好大一會兒,又將印章拿過去與其他押司一并參詳,沒多久那邊便一片嘩然! 楊璟見得此狀,便走了過去,朝那老書吏問道:“發現了什么?” 那老書吏臉上仍舊帶著興奮與激動的紅潤,朝楊璟回稟道:“大人,這印章上是夢溪丈人,這是沈括沈存中的手筆!” “沈括?寫夢溪筆談的那個沈括??。?!”楊璟也不由吃了一驚,雖然他對歷史不算爛熟,但對沈括張衡這種古代科學家,還是比較熟悉的,畢竟這些都是小學開始就曾經出現在課本上的人物了。 沈括,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博學多才,古代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化學,地質學,氣象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等等,還是卓越的工程師和外交家,這才是真正的通曉百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而且還當過高官,文能與王安石一同推官變法,武能擔任經略安撫使,對抗西夏。 曾經得到王安石的重用,極力推廣變法,一度成為主管錢糧的三司使,后來王安石失敗了,沈括受到牽連,以及烏臺詩案等諸多原因,便貶黜到了地方,后來又得起用,到西北去對抗西夏,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可惜在元豐年間,北宋大敗,沈括再度被貶到了湖北均州,從此就告別了官場。 沈括一生可謂著作等身,而且并非動口不動手,他還改良了活字印刷術等其他一些古代的發明創造,還制作了用來計時的漏壺等等。 楊璟依稀還記得,據說是用沈括的名字命名了一顆小行星,總之這位沈括沈大人,就是個達芬奇一般的神人。 不過楊璟也問過老書吏,沈括已經去世至少一百三十多年了,而仙云山上的道觀,是幾十年前建造的,顯然這位沈大人是沒辦法為道觀畫出設計圖的。 那么就只有一個可能,那便是道觀的設計者,盜用了沈括的一些設計理念! 念及此處,楊璟又在故紙堆中搜索了一番,果不其然,這些設計圖里頭還有其他一些已經作古的大師手筆! 這位建造者可謂煞費苦心,竟然集合百家之長,全都用在了這座道觀之上! 楊璟更是百思不得其解,若果只是單純地為了鎮壓神鬼,為何要建造如此龐大的道觀,而且還費盡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