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零三章 藥園子又驚喜
時間進入淳祐七年的九月,秋意已經很濃,楊璟從江陵府回來之后,終于有了一段空閑的時間。 陸長安的暗察子不斷發回消息,那名白牛教細作已經深入到廣南西路境內,途中也有幾個白牛教據點接應,但他并沒有停留,皇城司的暗察子順著這條線,掌握了不少情報,不過仍舊想要跟蹤到最后。 李彧已經讓人接管了袁維道那處的驛館,表面上仍舊是袁維道在運作,但暗中已經不斷接收白牛教的情報,兩頭截獲,將情報都搜集起來,白牛教卻全然無覺! 宋慈已經就任湖北提刑司,牟子才也告知楊璟,宋慈已經遞交了奏請,希望朝廷能夠設立兩湖兩廣斷獄司,非但糾察地方官員和刑獄,更有緝捕盜賊,防止暴亂的職權! 只不過宋慈雖然民間影響力仍在,可朝堂上已經沒有太多立足之地,這個奏請能不能通過,還需要官家來定奪,短期之內是不會見到結果了。 楊璟這才回來幾天,整個江陵府地界已經有十幾波地方官員和鄉紳富戶以及文人士子來拜訪。 他雖然只是巴陵縣的刑案推吏,但卻能夠成為知府牟子才的座上賓,而牟子才可曾經是天子近臣,與其他知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縣衙的人起初還有些驚奇,可漸漸地也就習以為常了,因為楊璟每次都以外出查案,不在縣衙為由,將這些人拒之門外,以致于巴陵縣出現了一陣奇怪的現象。 自打楊璟當上推吏之后,以往在縣衙前面喊冤告狀的不見了,卻全都是排隊等著拜訪的! 因為楊璟上任之后,幾樁大案成破獲下來,巴陵縣衙的名聲也起來了,楊知縣奮發向上,凡事親力親為,衙門上下一心,許多麻煩事也全都解決了,喊冤告狀的自然也就少了。 對于一些雞毛蒜皮雞飛狗跳的民事糾紛,楊璟也懶得去管,大膽放手讓師爺和書吏去處理,倒也沒什么大問題。 松閑下來之后,楊璟也終于松了一口氣,看來自己也并非走到哪里,哪里就死人,兇案也不可能天天都有,本想與陳家父子和夏至丫頭好好相處兩日,沒想到那些拜訪的人又上門來,楊璟是躲在家里都不行。 按說這個時候空閑下來,楊璟正好到各處的暗察子據點去巡視一番,可李彧趕往岳東驛還沒回來,陸長安又需要cao持廣南西路那邊的追蹤,再加上身邊還跟著個孫二娘,實在不方便,楊璟也就只好作罷了。 閑下來之后正好跟宗云專心練功,縣衙也不能呆了,楊知縣讓他在別院辦公,楊璟一想,楊知縣在縣衙坐堂,那些人既然能想到要通過楊璟來巴結牟子才,自然繞不過楊知縣這道彎。 如果繞過楊知縣這個縣太老爺,直接找楊璟這個推吏,這個人的情商堪憂,拜訪再多也沒什么用。 好在拜訪的人都是圓滑之人,懂得迎來送往,拜訪楊璟之前都會拜訪楊知縣,楊璟便讓人放出消息,將楊知縣與牟子才的同年關系給抖了出去。 又嬉皮笑臉讓楊知縣辛苦一些,這么一來,那些來拜訪他的人,絕大部分都轉到了楊知縣這邊來! 楊知縣本是朝中清貴,雖說皇城里頭王公貴族扎堆,但言官們是連相公都敢罵的人物,平日里也有許多人巴結。 可被貶到巴陵這種地方之后,楊知縣這邊便門庭冷落車馬稀了,如今楊璟將這些人都推到他這邊來,楊知縣雖然辛苦了一些,卻仿佛又找回了當初的感覺來,越發想要奮發向上了! 這件事也讓楊知縣對楊璟更加的器重,在他看來,楊璟就是他的福將,有了楊璟的幫助之后,縣衙屢破大案要案,也清除了內部的蛀蟲,楊知縣也坐穩了位子,重新被喚起了斗志,如今又因為楊璟而得到了富戶和文人們的關注和追捧! 而楊璟每一次的付出和受傷,楊知縣也都看在眼里,難得楊璟閑下來,縣衙的差事也有人在做,楊知縣便讓楊璟在別院休息一段時間。 楊璟本來有意讓陳水生跟著自己做事,但想想自己整日奔波,又關涉到白牛教這種窮兇極惡動輒殺人的組織,陳水生卻沒有拳腳武功傍身,再想起曹勝和李沐的慘死,楊璟心里也就猶豫了。 正好前段時間楊知縣替他cao心著這事兒,已經讓陳水生到戶房去辦差,跟著錢糧師爺催催賦稅,清點倉庫之類的,對于這個事情,陳水生還是比較醒目,干得也不錯,楊璟也就安心了。 若不是楊璟,陳潮與兒子還在洞庭湖打漁,眼下自己頤養天年,還能夠自由出入,閑時打打漁,侍弄藥園子,兒子還進了衙門當差,人生總算是有些盼頭,對于兒子的工作,老爺子也是非常的滿意。 至于孫二娘,自打跟了楊璟之后,與楊璟的關系也緩和了不少,楊璟沒有宋人的禮教拘束,甚至有些“離經叛道”,反而合孫二娘這種“邪門歪道”的胃口。 植入童兒蠱之后,神荼的情況也穩定了下來,身子清洗干凈,換上潔凈的衣物,梳洗打理之后,跟尋常孩童沒太大區別,就是眼中時而會顯露矮騾子那種兇殘的眸光,喜怒無常,不太容易接觸。 不過有孫二娘照看著,也沒傷到小朋友,花花草草倒是傷了不少,藥園子里的青苗被糟蹋了一大片。 孫二娘雖然對楊璟保持著警惕,但對夏至卻格外的喜愛,連帶神荼也乖乖聽夏至的話,只要有夏至坐鎮,藥園子才得安寧。 這日,楊璟與宗云正在練拳,夏至丫頭卻急匆匆跑過來,氣沒喘順,便指著藥園子的方向,朝楊璟道:“少爺!神荼…神荼發現了一樣新玩意兒!” “新玩意兒?什么東西?” “你還是自己去看看吧,奴婢和二娘都看不出是什么東西,老爺子和王mama也認不得…” 楊璟一聽,也來了興趣,便與宗云一起來到了藥園子,但見得孫二娘和陳潮,還有王不留夫婦,已經圍在那里了。 見得楊璟和宗云過來,神荼下意識縮到了孫二娘的身后。 孫二娘作為圣教藥師,對藥園子自然非常的感興趣,想讓楊璟將藥園子交給她侍弄,但藥園子一直是陳潮老爺子和王不留的妻子王mama平日消磨時光的地方,楊璟便沒有答應。 再后來,孫二娘見得藥園子后頭還有一片荒廢之地,大概有兩三畝,上面長滿了各種雜草和野菜之類的,就打算將這荒地開辟出來。 陳潮老爺子幾個閑著也是閑著,總不能讓孫二娘自己忙活,所以大家便一起來幫忙開荒,沒想到卻挖出了新鮮的作物! 見得楊璟過來,眾人紛紛讓開一條道,楊璟走近了一看,雙眸頓時大亮,驚嘆一聲道:“這…這可是好東西?。。?!” 王不留不由好奇地問道:“大人認得這東西?老朽看著像山藥,又有些像何首烏,但都不太一樣…” 楊璟一邊將那東西的泥土拍掉,一邊滿臉喜色地朝王不留等人說道:“這東西叫紅苕,又叫番薯,或者地瓜,總之是個好東西!” 楊璟本是農村孩子,對紅薯再熟悉不過,春薯大概在八月下旬,夏薯卻是在九月上旬就可以收獲了,算了算時間,如今正是九月,可不是紅薯最大最甜的時候么! 紅薯這東西并非華夏特產,而是起源于熱帶美洲,到了十六世紀末才從南洋引入福建、廣東等地,而后向長江和黃河流域傳播。 楊璟雖然對紅薯到底何時引進并不太了解,但他卻知道,地瓜這種東西,又容易成活,產量又大,又能飽肚子,葉子能當野菜,薯莖切碎煮熟能喂養牲畜,碰到災荒煮著吃也比吃樹皮草根要強。 總之如果遇到災年,紅薯根本就是一塊塊寶貝! 按說宋時應該沒有紅薯,但宋時已經對外海開禁,許多異域探險者也都從廣州福建等地來朝拜華夏中國,這周文房的藥園子里收集了不少新鮮的作物,連罌粟都有,出現地瓜也就不足為奇了。 史料上雖說地瓜是十六世紀末才傳入,但也沒有確切的時間,而且所謂的傳入時間,應該是有人開始種植和傳播開來,造成一定影響,被小部分人發現和食用的時間。 許多物種其實并不是沒有存在,只是沒有被發現罷了,所以楊璟雖然不清楚這一點,但并不感到奇怪,他的內心已經被驚喜占據地滿滿當當! 因為他知道南宋眼下與蒙古開戰,大后方的生活并不容易,即將要進入漫長而艱苦的亂世災年。 如果能夠提前將紅薯推廣出去,那可就是造福整個民族了! 破案或許只能幫助小部分人,可如果這些紅薯真的能夠推廣開來,那將關系到千百萬人的福祉! 楊璟一邊講解著紅薯的種種好處,一邊挑了幾個洗干凈,而后切開,讓在場的人嘗嘗味道,又讓廚娘拿了一些去煮熟,干脆就在涼亭里頭開起了紅薯品嘗大會,楊璟甚至還親自下廚,給大家做了紅薯糖水,又將紅薯葉子煮出來,展示紅薯的各種吃法! 誰都沒想到他們無意發現的新作物,竟然是這樣的寶貝,如果真如楊璟所言,那么推廣開來的話,說不定真能夠造福整個天下百姓! 特別是楊璟將紅薯烤熟,散發出香味的時候,王不留等人甚至在想,如果行軍打仗每人揣上幾條紅薯,又方便攜帶,又不容易變質,還能扛餓,這得省多少事兒??! 看著楊璟歡喜得如同一個孩子一般,樂此不彼地做著各種紅薯食品,宗云等一干人都沉默了,他們似乎都在想,楊璟又是怎么認得這東西的? 他可不僅僅是認得,而且對諸多妙用簡直就是了若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