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南無傳人
楊璟不是練武的江湖人,無論是橫練外家,還是內家功夫,他都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對這個金關玉鎖掌法,楊璟只有一個想法:“這功夫的名字實在不錯...” 除了這點念想,他也是一籌莫展,只能等著王不留等人想辦法救活自己。 他也不知道外頭過了多少時日,總之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火燒一樣難受,仿佛烈焰將他的身子都燒成了飛灰,仍舊將他的靈魂困在丹爐里煉一般難受。 為了集中注意力,不讓自己迷失神智,他拼命地回憶以往的事物,倒是讓他想起了一些關于全真教的傳說來。 據說王重陽以前叫做王世雄之類的,總之是個很俗氣的名字,后來成了新道教的呂祖純陽帝君,收了全真七子,振興中原道教,一時間無人能及,名垂青史。 楊璟對此也是知之不詳,記憶有些支離破碎,零零散散想起一些東西來,也分不清是野史,還是小說杜撰,還是歷史真事。 但這種回憶確實有助于他保持清醒,楊璟也就繼續這么想下去了。 今天烈火作之時,他還想起了一個傳說來。 據說王重陽的一個徒弟,是譚處端還是誰,楊璟已經記得不太清楚了,應該就是譚處端吧。 說是這個徒弟譚處端是個孝順的人,念書又好,經史百家無不涉獵,書法很好,年輕時候有些不靠譜,喝醉了倒在雪地里,結果一病不起,就這么癱了。 譚處端年紀輕輕的,也不想就這么癱下去,就四處求醫,可并沒有什么卵用,結果神奇地做了一個夢,整個人就開竅了,靈根被激活,想要一心求道了,就四處求長生。 剛好碰到王重陽祖師爺從終南山下來,到寧海傳教,就住在馬丹陽為他修建的全真庵里頭,譚處端就拄著拐去拜師,希望重陽祖師爺能夠用仙法治好他的腿。 據說譚處端在門口不吃不喝地苦守,王重陽始終不見,直到有一天門居然自己開了,重陽祖師爺覺得這就是仙緣,便收了譚處端。 祖師爺將譚處端收入庵中,現譚處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是個話嘮特能聊,倆人夜里就睡一起,聊聊人生理想,譚處端的腿病作,疼得厲害,祖師爺就伸出自己的腳,讓譚處端抱著。 祖師爺一功,譚處端頓覺周身guntang汗,就像睡在蒸籠里,一覺睡得格外香甜,到了第二天,渾身舒暢,竟然能下地走路了,這癱病竟然就好了,上五樓氣也不踹了,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從此就死心塌地服侍祖師爺左右了。 楊璟想起這個傳說,倒感覺與自己現在的狀況有些相似,王不留說自己中了全真的掌法,看來是沒差的了。 這譚處端在重陽祖師爺那里學了多少功夫不得而知,但后來倒是接掌過全真道的掌教真人,再后來開創了全真道南無派,成就也是相當了得。 楊璟不由想起白牛教那領的眸光來,那人下手的時候可沒有半點遲疑,哪里有得道真人的風范啊。 不過話說回來了,這人既然知道楊璟的價值,斷然不可能一掌將楊璟打死,所以楊璟自己也覺著應該沒有太大的危險,可要命的是自己給了那人一槍,如果那人就這么死了,自己的掌法沒人會解,那可就自作自受了。 按照王不留的說法,這人應該是譚處端的徒子徒孫,但卻與白牛教攪和在一起,而且性格果決狠辣,毫無道家弟子的恬靜淡然,實在讓人有些不解。 因為據說譚處端曾經云游天下,路過一座寺廟,就向廟里的和尚討些剩飯吃,那和尚非但不給,還打了譚處端一拳,把兩顆牙齒都打掉了,可譚處端卻將牙齒混著血水吞下肚,旁人想替他出頭,譚處端卻只是笑著給那個和尚稽道謝。 看來這些徒子徒孫只學了譚處端的功夫,卻沒有繼承譚處端的道心,不得不說是一種可嘆的悲哀了。 想起這些來,楊璟倒是想見一見這個全真道南無派的弟子,可惜自己五內如焚,又目不視物,眼下實在力有未逮。 再加上繁花和韓洛音的逃脫,也讓楊璟感到非常的苦悶,好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跑了繁花和韓洛音,卻又抓到了這個南無派的高手,也算是一種補償了。 因為童兒蠱的事情只有楊璟和鹿白魚知道,楊璟也無法從王不留和鹿白魚的對話中,得知童兒蠱的消息,不知道童兒蠱是否被繁花一并劫走了。 總之楊璟現在是有心無力,好在岳州軍的事情總算是擺平了,雖然營嘯引大暴亂,死傷人數也有些驚人,但由于鎮壓得及時,又封鎖消息,而且還抓住了數十個白牛教的細作,再加上趙高義死了,岳州軍需要一個人坐鎮,所以羅晉最終還是保住了官位。 不過他想要當上指揮使的美夢也破碎了,據說朝廷已經開始甄選合適的官員,不日過來接任岳州軍指揮使,免得羅晉等人再出什么亂子。 當初楊璟故意壓下趙高義的真實死因,就是為了不給白牛教反叛的機會,不助長這些草寇亂賊的氣焰,羅晉和羅教平還表示不理解,甚至還想利用趙京尹來阻撓。 如今他們自己碰上了這樣的事情,終于能夠體會到這種感受,自己也不得不無奈地封鎖消息,對楊璟的決定也就有了更透徹的理解。 羅晉似乎真的對楊璟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些天倒是過來看了楊璟幾次,每次都向王不留詢問楊璟的情況,趙府內外也都由岳州軍接管,府上之人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剩下的也分搶府中的財物,走了個一干二凈,連趙家的人也都投奔趙京尹去了。 羅晉干脆讓岳州軍的人嚴密把守,務必保證楊璟的安全,還讓人到巴陵去,通知了唐沖等人,唐沖急忙趕來,李彧也就一道跟了過來。 經過楊璟的戒毒療法強制戒毒之后,李彧終于擺脫了毒癮,眼下與6長安一道,替楊璟照看著皇城司的事務,并對這個南無派弟子以及白牛教展開了全面調查。 那些個白牛教細作也不知被暗察子們嚴刑拷打了多少回,李彧的經驗比6長安還要豐富,對江陵府的暗察子知根知底,一下子就調集了大量的人手,幾乎算是傾巢而出,除了調查之外,他們也在四處尋找能夠救治楊璟的高人。 楊璟心里都清楚,但又沒辦法醒來,這種心里的著急,比體內的純陽罡氣作還要難受。 楊璟這邊正焦急,終于還是傳來了好消息。 在他昏迷的這段時間里,鹿白魚為了早已喚醒楊璟,每日都在楊璟耳邊說話,一開始都是說各種事情的進展,到了后來便開始回憶楊璟小時候在苗寨里頭的生活趣事。 楊璟也漸漸意識到,原來鹿白魚從小對自己就不算太差,起碼這個大姐對他這個外來漢家郎并沒有別的苗人那般排斥,自己在鹿白魚心里,其實還算得上可愛。 鹿白魚似乎生怕楊璟就這么死掉了,頗有些表明心跡的意思,雖然沒有談及男女之情,但楊璟還是能夠感受到她nongnong的關愛。 到了后來,鹿白魚也就將兩人之間的恩怨糾葛都談起,也曾經說過有一段時間恨不得楊璟去死,尤其在山谷下石洞里與楊璟相處,那是她一輩子無法忘懷的羞辱。 楊璟心里也有所觸動,但后來便聽到鹿白魚說心里早已原諒了他,從楊璟奮不顧身回到苗寨開始,這個鹿白魚jiejie,對楊璟已經再沒有厭惡。 直到今日,鹿白魚又送來了最新的消息,而且還是好消息! 那個南無派的弟子雖然狠辣堅韌,但如何敵得過李彧這樣的老探子! 在李彧的嚴刑拷打和鹿白魚的蠱毒折磨之下,這個人終于開始松口了! 從目前得知的情況來看,這個人來頭還不小。 此人名喚宗云,確實是南無派的真傳弟子,但門墻冷落,這一脈便只剩下他一個人。 譚處端開創南無派之后,收了兩名徒弟,一位名叫王道明,另一個叫做董尚志。 王道明曾經傳承過譚處端的衣缽,給譚處端守靈好些年,后來便當上了南無派的掌教真人。 不過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王道明最終將掌門之位讓給了董尚志,如今流傳下來的南無派正宗,就是董尚志這一脈的,而王道明那一脈卻失去了所有消息,就好像徹底斷絕了一樣。 王不留對這些也有所了解,只是沒想到宗云竟然是王道明這一脈的唯一弟子! 而鹿白魚也滿懷期待地告訴楊璟,她已經給宗云下了絕蠱,除非他救活楊璟,否則必死無疑! 如今宗云正在療傷,等身體狀況好一些,就會過來給楊璟推宮過血,用內家功夫給楊璟療傷,這實在是楊璟聽到過的最好消息了! 被折磨了這么久,楊璟終于等到了即將解脫的時刻,而楊璟也暗暗下定決心,只要自己蘇醒過來,勢必要將白牛教鬧個底朝天不可!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倒也不完全是因為楊璟想要報仇,而是經過了岳州軍營嘯事件,楊璟看到了白牛教的野心! 亂世將臨,每個草莽英雄都有著自己正大光明的理由,或為國,或為民,總之借口都是冠冕堂皇,辯駁三天三夜都分不出勝負,只能說人各有志,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 楊璟從一開始就有著自己的考量,他之所以針對白牛教,并不是因為白牛教有多么的邪惡,或許這個宗教有著真善美的一面,他們有著自己理念,認為自己的作為才是真正對百姓好的。 但在楊璟看來,白牛教會掀起后方大亂,讓蒙古人有機可乘,會讓本來就茍延殘喘的南宋雪上加霜,會加南宋的滅亡! 或許高手在民間,只有出自民間的草莽英雄,才能真正代表百姓的利益,但在這個時候,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所以楊璟要堅持自己的初衷,決不能讓白牛教在這個時候興風作浪! 如今剩下的,也就只有等待宗云來救治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