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5章 繳械投降!
此戰,白苗軍的傷亡并不大,大多數的將士都未與敵人直接接觸,傷亡也就僅僅幾千人,其中過半是被敵人的箭射造成的,而桓軍的死傷則太重了,足足有五個戰團拼的一個將士不剩,整編制的被打光了,剩下的十個戰團也是各有傷亡。原本十五萬人,一戰過后,僅存八萬多人,其中還包括許許多多身負重傷、無力再戰的將士們。 桓軍這時撤退,也就基本表示他們放棄了突圍的打算,在白苗軍的布置還未徹底完善,桓軍兵力處于鼎盛的時候,他們都突圍不出去,等下次再戰,白苗軍的準備將更加充足,只剩下八萬多人的桓卒還怎么向外沖? 峽谷內,現在已看不到別的,目光所及之處,除了尸體還是尸體,就連峽谷兩側的山壁都被鮮血洗刷成黑紫色。大半條的峽谷,和地獄基本沒什么分別。 停戰之時,雙方都有派出不佩帶武器和盔甲、胳膊系著白帶的士卒進入峽谷中,收攏己方陣亡人員的尸體。 白苗軍這邊還好說,上千具的尸體一會就收攏完了,可桓軍的尸體太多,而且許多都是被砸碎、壓扁,拼湊不到一起,桓軍只能收走主將和千夫長的尸體,至于其他士卒的尸體全部留在峽谷內了。 他們不收走,但白苗軍可不能不管,此戰還不知道要打上多少天呢,這么多的尸體暴曬于荒野,任其腐爛,定會滋生瘟疫,被困的桓軍破罐子破摔,啥都不怕了,但白苗軍這邊并不想出現大范圍的傷病。 桓軍士卒的尸體全部被白苗軍拉到峽谷之外,就地掩埋,那么多戰死沙場的桓卒,死后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只是草草的聚攏在一起做了埋葬,讓人不由得心生感嘆。 敵軍雖撤,白苗軍的準備并沒有停止,石塊、樹樁還在積極籌備著,應對桓軍的下一輪突圍。 秦陽很清楚,桓軍是追殺己方而來的,隨軍沒有攜帶輜重,糧草也不足,谷內又沒有吃的又沒有水源,桓軍不突圍,就只能活活餓死、渴死了。 不過這一次白苗軍的準備都成了無用功,此戰過后,雙方已沒有再發生大規模的交戰。 做為伐白苗同盟的四族大軍,黃苗軍被白苗族的平原軍全殲,桓軍被白苗族的梧桐軍困于死谷,兩族合在一起四十萬的大軍,連白苗族的本土都沒到,就被人家打的落花流水,這樣的結果是川戎聯軍萬萬沒有想到的。 這次討伐白苗族,川戎各派出五十萬的大軍,兵合一處有百萬之眾,負責總指揮的是西川族上將軍紫陽侯任放。 桓軍被困,消息也傳到任放這里,他根本就沒打算去救援,在任放看來,黃苗、桓二族派出的四十萬大軍難堪重任,可有可無,從兩族的行軍路線就可看出一斑,二族不敢打白苗重兵駐守的泗庸關,而繞路走九黎地,只憑這一點,任放就打心眼里瞧不起黃苗軍和桓軍。 任放可不是黃苗軍統帥李德、桓軍統帥徐青這些人能與之相提并論的,他是西川族名將,當初西川族吞并南方小城邦的時候,大多都是由他打下來的,而后川戎聯手攻入皇城,西川族這邊的統帥也正是任放。 他的年紀并不大,才三十出頭而已,出身顯貴,子承父爵,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已貴為侯爵,但他身上并沒有其它列族那些貴族的驕氣,謙卑有禮,又為人好學,既精通兵書戰策,又深識詩詞書畫,名副其實的文武全才,也深得西川族族王肖軒的信任和喜愛。 任放是屬于典型的西川族貴族,從他身上也能看出許多西川族貴族的特點,重禮儀,懂得愛護和尊重普通平民,看重名譽勝過自己的生命,對族王對部族無限忠誠,并愿意隨時為此去犧牲等等。 西川族的強大是因為西川貴族的強大,而西川貴族的強大是得利于西川族的傳統和文化底蘊。 而在傳統和文化上與西川族差異最大的部族恰恰就是大戎族,與西川族比起來,大戎族更像是野蠻人的部族,全民皆兵,民風爭勇斗狠,誰的拳頭硬,誰的身份和地位就高,適者生存,不適者滅亡。 川戎兩族的聯盟實際上是因為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利益而一時之間的權益之計,并非兩族之間有多么交好,有那么深厚的傳統友誼,這一點也是川戎聯軍的致命傷。 任放沒打算去救援被困的桓軍,但桓族的使臣日夜兼程,趕到川戎聯軍的大營,請求任放出兵援救。 不管怎么說,桓族畢竟是同盟族,既然人家找上門來了,任放也無法拒絕,他嘴上是答應了,實際上心里對是否能救出桓軍并未報多大希望。 他沒親臨戰場,但有仔細閱讀過戰報,白苗軍的計謀并不高明,若是沒有項猛,這引敵入甕的計謀任誰都能察覺出破綻。由于桓軍是追殺敵人的,講究的是速度,軍中不可能攜帶輜重,糧草最多也就是一兩天的口糧,現在被困于絕地,能支撐個四五天就算不錯了。而現在川戎聯軍才剛行到黃苗族境內,就算急行軍趕過去,至少也得花費近一個月,這么長的時間,受困的桓軍能挺得住嗎?恐怕餓也餓死了。 再者說,白苗軍已經進入青丘族作戰了,己方上百萬的大軍不管不顧的急急去救援,萬一中了白苗軍的圈套怎么辦? 出于種種的顧慮,任放嘴上答應的很痛快,實際上,川戎聯軍的進軍速度并未加快,還是保持著原來的樣子。 對于他的決策,大戎族統帥聶澤十分不滿。倒不是說聶澤有多希望去救援桓軍,僅僅是覺得任放的行進速度太慢,以前黃苗、桓兩軍在時,這樣的速度他沒意見,他也想利用二軍做探路石,但現在兩軍都完蛋了,需要己方上陣了,還保持這樣的速度,不是延誤戰機嗎? 聶澤和任放一樣,都是上將軍,年紀比后者還長十多歲,但任放是聯軍主帥,他不同意全速行軍,聶澤也沒辦法,最多就是向自己的族王密報,任放統軍不利,有怯戰之嫌,需要更換聯軍的統帥等等諸如此類的牢sao。 其實任放的顧慮是很有道理的,被困于死谷的桓軍確實挺不到一個月之久,僅僅才過了三天,桓軍就開始難以支撐。 不僅僅是食物、水源告急,關鍵是傷者都得不到充足的藥物醫救,桓軍的藥品在第一天就用的精光,接下來的兩天,傷員都沒有藥物敷傷口,傷口開始發炎、化膿,人也隨之開始高燒不退,如此一來,軍中的水用的更快。 在這種條件下,輕傷變成重傷,重傷員往往一閉上眼睛就再也沒睜開,偌大的峽谷里,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充斥著傷兵斷斷續續又此起彼伏的呻吟聲。山上的白苗軍被這沒完沒了的痛苦聲折磨的難以入睡,身處于峽谷里的桓軍也就可想而知了,人們被的快要發瘋,甚至有股拿起武器殺光所有受傷人員的沖動。 三日后,桓軍已一滴水不剩,一粒糧沒有,餓的發昏的桓軍將士眼睛冒藍光,等到晚間,偷殺戰馬的情況開始大范圍爆發。 步兵對戰馬沒有感情,但騎兵可視自己的戰馬為生命,當他們發現有成群的士卒撲向自己的戰馬時,騎兵紛紛沖過去阻攔,結果在餓的失去理智的士卒們面前,他們要么被打翻在地,要么被人亂刃捅死。 這時候,桓軍的形勢已然開始失控。 可桓軍中為數不多的戰馬又哪里夠八萬人分食的?等把能偷殺的戰馬都吃光了,人們開始啃食地上的荒草,有些人沒搶到草梗,甚至拿刀去刮石壁上的苔蘚。 五日后,山谷里已再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吃了,這時候,最殘忍的一幕發生! 到了現在,山谷里哪里還像人間,更是六道輪回里的餓鬼界。 徐青不是沒有控制手下的將士,而是他根本控制不住,在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面前,他的命令顯得微不足道,也根本沒人聽他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徐青還是足足挺過了七天。七日后,連他都無法再挺下去了,他也等不到援軍的到來了,這時,徐青終于下達他一生中最難下達的一個命令,全軍繳械投降。 當初突圍一戰結束,桓軍還有八萬多人,等七天過后,全體投降的時候卻整整少了一萬人,其中有些人病死,有些人被殺,還有些則是被活活吃掉。當白苗軍接收這七萬多降軍時,人們都說不出來是種什么心情。 桓軍將士,一各個面黃肌瘦,眼窩深陷,活像餓死鬼似的,看到白苗軍有帶來吃的,無數的桓卒一擁而上,抓起就向嘴里塞,許多人才吃了幾口就捂著喉嚨倒在地上干咳。至于桓軍中的那些傷員,很多人都不知道該怎么去救,傷口大范圍的腐爛、生蛆,人也是奄奄一息,半死不活……秦陽特意讓人把桓軍統帥徐青請進自己的營帳里。說是請,實際上就是架來的,連日滴水未進、顆粒未食,徐青虛弱的連站都站不穩。 對于這位自己的手下敗將,秦陽還是很客氣的,請徐青入座后還特意令人送來酒rou。 徐青很想客氣幾句,但實在客氣不出來,他抓起盤中的rou塊,大口吞食,可才吃了幾口,他又彎腰哇哇大吐,秦陽面露苦笑地瞧瞧左右眾將,人們也皆在搖頭,現在沒人看徐青的笑話,只是覺得很可憐。 陶羽走上前去,好意地扶住徐青,說道:“徐帥可能多日未吃東西,現在不宜吃的太急,先喝些酒水?!?/br> 徐青倒也聽話,拿起酒杯,咕嚕一聲,一口喝個干凈。 一杯酒水下肚,他蒼白的臉上總算恢復一抹血色,他坐在鋪墊上也長長噓了口氣。 等他緩了一會,秦陽才淡笑著說道:“徐帥,這些天來你可受苦了?!?/br> 徐青咽口吐沫,舉目看向秦陽,過了片刻,他才猛然意識到這位居中而坐的青年應該是白苗主帥。 他急忙起身,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垂首說道:“敗軍之將,參見大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