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3章 大戰開啟!
我背著手,淡淡地提醒道:“公主殿下以前去過青丘族?!?/br> “我知道,但當時我并未見到公主?!?/br> “既然那時沒有見到,現在不見也無妨?!?/br> 殷方怪異地看著我,笑嘻嘻道:“難道你怕我把公主搶跑不成?” 我說道:“沒有人可以把公主從我的身邊搶跑?!闭f著話,我向宮外走去,同時說道:“我是怕你在公主面前瘋言瘋語,讓公主誤會我凈交些狐朋狗友?!?/br> 殷方快步追上我,重重地嘆了口氣,用幽怨地眼神睨著我,說道:“王兄說話可真傷人心??!” 我不置可否的嗤笑一聲。 殷方未能如愿,一睹夏熏的芳容,心里多少有些遺憾,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也能看得出來,白苗王對夏熏的重視程度。 如果自己和白苗王有一天不得不站在敵對的立場上,那么夏熏就是他最大的弱點。 應該……不會有那么一天吧?!殷方看向走在前面的白苗王,心中有些不安,又有些哀嘆。 我可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見他久久沒有跟上來,我頭也沒回地說道:“殷兄,別像個女人似的磨磨蹭蹭,快點走!” 殷方忍不住笑了,敢如此和他說話的,只有我。他沒有半點氣惱的意思,反而很享受和我之間的這種親近的關系,這讓他覺得自己并不孤單。 接下來的幾天,殷方在白苗族變的不再那么輕松,天子的討逆詔書已在起草,白苗青丘聯手攻九黎一事迫在眉睫,我、殷方開始對出兵的具體時間、地點以及進攻的大致方向進行詳細的劃分和協調。 三日后,殷方離開白苗族,返回族內做部署,我也準備起程去往河東,進行對九黎族的第二次親征。 一批批剛剛訓練完畢的白苗族新卒披掛上陣,源源不斷的被調派到河東,大批的物資、軍械、糧草也隨著新卒一并運送過去,戰爭機器的齒輪開始加速運轉。 直到臨行的前一天,我才去皇宮向夏熏辭行。 聽聞我要親自率領白苗士卒與九黎族交戰,夏熏又驚訝又擔憂,她下意識地抓住我的衣袖,緊張地問道:“白苗九黎兩族不是已經議和了嗎?怎么又要打仗?” 我滿面輕松地說道:“九黎族對白苗族一直都是虎視耽耽,九黎族不亡,白苗族永無寧日?!?/br> “那……一定要打嗎?”她把我的衣袖抓的更緊了。 我點點頭,說道:“箭在弦上,怎能不發?”頓了一下,我拍拍夏熏的小手,柔聲安慰道:“不用擔心,此戰很快就會結束,多則半年,少則三月,我便接你到九黎王城雋陽游玩!” 我說的輕松,可是夏熏一點也輕松不下來,戰爭無常,什么意外都有可能會發生……她甩了甩腦袋,強迫自己不要往不好的地方的想。她小聲問道:“我……可以和你一起去嗎?” 我笑了笑,抬手輕扶她的面頰,說道:“你有這樣的心我就知足,你只管在皇宮里等我凱旋的消息?!?/br> “恩……”夏熏也明白,在戰場上,自己就是個累贅,什么忙都幫不上,反而還需要別人的保護。她神情落寞地說道:“你……要小心,我等你?!?/br> 我沒有再多說什么,默默地把她擁入懷中。 半個月后,夏墟發布討逆檄文,譴責九黎族不忠,有叛逆之心,邀九部諸王共討之。 在討逆檄文發布的第二天,九黎族還未做出任何反應的情況下,白苗、青丘兩族同時對九黎族宣戰。 這時候,我已達到河東大營,與我同來的還有韋刑、沈奇以及納武令征選上來的十五名戰將。 現在白苗族的河東大營兵力已超過四十萬。平原軍、梧桐軍、王城軍、天山軍四軍的兵力均達到十多萬。 對九黎作戰,白苗士卒的首要目標就是渡過漳河,擊垮九黎的河西大營,徹底打開進入河西郡的通道。 以前東方元霸鎮守河西的時候,我連吃兩次大虧,損兵折將近十萬人,現在九黎族鎮守河西的統帥已換成魏塵,我可不希望在魏塵的手里再吃敗仗。 經過我與麾下眾將的商議,最后制定出作戰方案。由天山軍打頭陣,正面進攻河西大營,牽制住九黎族戰艦,平原軍、梧桐軍、王城軍迂回到側翼強渡。 雖然白苗士卒在河東大營已做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水戰訓練,但受船只、裝備所限,水戰依舊是白苗的軟肋,這場渡水的首戰對白苗而言也是最最艱難的。 在我對九黎宣戰的當天,為了不給九黎過多準備的時間,白苗將士于當日的上午便發動起進攻。 因為天山軍的任務最重要,也最艱難,白苗內的木舟幾乎都分給了天山軍,十多萬的大軍,近二萬艘的小船,由河東大營駛出,直向對岸劃去。 對于白苗士卒突然發動的攻勢,九黎這邊也不是沒有準備。魏塵的能力或許不如東方元霸,但也是九黎族的一代名將。在白苗九黎簽定和約之后,他并未敢掉以輕心,不斷地派出密探,監視白苗族的一舉一動。 當天子下圣旨邀九黎王入白苗面圣的時候,魏塵便已判斷出來這是一個圈套。大王去了,有去無回,若是不去,又落人口實。從這時候開始,魏塵在沒有接到朝廷命令的情況下就開始積極備戰,以應不時之需。 結果還真被他料對了,只不過青丘族的突然參戰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 聽聞白苗營有異動,上萬艘的船只向己方大營駛來,魏塵冷笑出聲,不慌不忙的傳令下去,讓己方戰船迎戰。 天山軍的船只接近兩萬,而九黎軍的船只僅有數百,但兩方的規模相差太懸殊。 九黎軍的戰船體積龐大,又高又長,大多都分三層或四層,每層都有密密匝匝的箭射口,而且船體之外還包裹著鐵皮,不懼沖撞,更要命的是,白苗落入九黎手里的破軍弩被魏塵大肆仿造,并配備到各戰船上,有如此強力的武器,戰船的戰斗力明顯又提升一個檔次。 雙方的船只剛剛展開交戰,高下頓分。 九黎軍在大船上,居高臨下,首先射出巨型弩箭,弩箭撞擊到小木船上,瞬間就將船體擊碎,上面的白苗士卒紛紛落水。而白苗士卒這邊也有破軍弩,只是射在九黎軍的戰艦上顯得不疼不癢,偌大的船只,龐大的船體,不知得中多少弩箭才有沉沒的可能。 白苗士卒的人數多于九黎軍,船只數倍于九黎軍,但戰斗力卻不成正比。 趙良很清楚己方的短處在哪,敵人的長處又在哪,他不停的傳令,擊鼓、擊鼓、再擊鼓,全軍猛力沖鋒,一定得貼近對方,只要己方的將士能順利爬到對方的戰船上,勝利的就是己方這一邊的了。 隨著雙方船只的不斷接近,水戰也打到白熱化的程度。 雙方的弩箭在河面上來回穿梭不斷,白苗這邊的小船不時有被弩箭擊中,破碎成木板,落水的士卒不計其數,被僥幸救起者寡,被河水淹死者眾,河面之上,浮尸層層,慘叫、呼救聲連成一片。 反觀九黎軍,各戰船也是不停的遭受著弩箭的射擊,尤其是沖在前面的戰船,偌大的船體上插滿了弩箭,河水順著破口處不斷的灌入船內,然后又被九黎士卒一桶接著一桶的倒出船外,船艙內的九黎士卒也不時有人被射進來的弩箭撞飛、貫穿身體,死狀凄慘無比。 隨著雙方距離的進一步接近,九黎方面率先展開箭射。 這時候,船體高大的優勢再次發揮出來,居高臨下的勁射,使九黎士卒能射到白苗士卒,而白苗士卒卻射不到九黎士卒,即便有箭支飛到戰船上,也只是強弩之末,難以傷人,更何況九黎士卒還是在躲在船艙里,有堅硬的船身做掩護。 交戰中,九黎箭陣的威力彰顯無遺,一輪箭陣過后,受到攻擊的小船便被雕翎所淹沒,船體的內外插滿了密集的箭支,船上的白苗士卒即便是在有盾牌做掩護的情況下也不免紛紛中箭,往往是一船的白苗士卒無一幸免,皆被射成刺猬。 親自出營督戰的魏塵站在帥船的最高處,舉目觀望著前方戰場,面露自信的微笑。白苗士卒想用小木舟打敗己方的巨型戰艦,即便投入的兵力再多,也不過是自尋死路。這根本算不上戰斗,完全是單方面的屠殺。 戰斗還在繼續,白苗士卒還在做著奮不顧身的自殺性沖鋒,但陣亡的人數已飆升到兩、三萬之多。 正在魏塵覺得大局以定之時,突然之間,他身后的一名偏將手指北方,驚聲說道:“將軍,不好,北方有狼煙!” 魏塵急忙扭頭北望,可不是嘛,在北方的漳河西岸,各處的烽火臺都已被點燃,黑煙滾滾,直沖云霄。 看來,白苗士卒不僅是在這一處地方進攻,在北面也投入了兵力。 不知道白苗士卒在北方是佯攻還是真攻,魏塵不敢分出太多的戰船,他回頭命令傳令官,調動五十只戰艦去往北部增援。 他這邊剛剛分出五十艘戰艦,緊接著,南方狼煙又起。魏塵如法炮制,又分出五十艘戰船,增援南部受攻地點。 不過白苗在南面投入的可是平原軍和王城軍。 我統帥王城軍,在九黎河西大營的南十里外強行渡河,為了表示次此渡河作戰的決心,也為了讓將士們舍棄貪生怕死的雜念,我親自領軍出戰。因為船只都給了天山軍,我這邊連小木舟都沒有,有的只是清一色的木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