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去留(大結局上)
七月流火,暑氣漸消。 喬興存的三年祭這天,祖宅里人來人往。事實上從幾天前,府里就熱鬧起來了。 熱鬧中又帶了一絲肅穆。 喬景昆做為喬興存唯一嫡子,又是喬家當任的家主,且離家多年未曾在喬興存身邊怎么盡過孝道,主持這一場三年祭自然要比別人更來得盡心盡力。 喬府里請了法師念了好幾天經文不說,一家人又去喬興存的墳前祭掃,立了碑,添了土。之后一家人又去承恩寺里吃了幾天齋,回來又宴請告知族人近親及故舊親朋。 如此忙了半個月,喬興存的孝期便也過去了。 雖然除了子女輩和承重孫,其余人等都不需要守孝三年,但喬景昆還是讓一家人同守。 喬景昆為父主持的這一場三年祭,益州各家各族自然也都看在眼里,脫了服之后,與喬家走動的人家越發多了起來。 之前可能礙于守孝,喬明瑾一家人并沒有太大肆的與人來往,如今脫了服自然是要好好與姻親族人,故舊新朋多方來往才是。 喬府里藍氏領著一家人脫了素服,又命人從倉庫里搬了好些料子出來給一家人裁新衣,銀樓的工匠也請了好幾位到家里,給一眾女眷訂制首飾。 連喬景倉、喬景山四家人都人人有份。 只是那幾家人在脫了孝服之后,便一刻不停地收拾起行裝來。 喬景山等人都是有職務在身的,喬興存去后。幾個兒子都報了丁憂,如今自然是要回京補職的。就是喬景岸和喬景涯雖只是閑職,但也是要回去銷假的。 再者這益州自然比不得京都繁華,那幾家子都是在京里住慣的,不說小孩一直當這里是鄉下地方,就是大人也是巴不得早早進京的。 在京里隨處可遇到貴人,也許抬抬手,以后就是一片錦繡前程。再者兒女們的婚事自然也是要去京里相人家才是。這益州又能有幾個貴人? 那幾家人便都在各自的小家里忙著收拾起行裝來。 喬父是個念舊情的人,見幾個庶弟要舉家進京,也是日日領了明玨和明珩兄弟兩個去看望幫忙。而藍氏則領著喬母和喬明瑾忙著給那幾家人打點土產儀程。 再怎么說,那幾個人也是藍氏的庶子不是。 而臨走前,吳氏和小方氏兩位姨奶奶自然也不會窩在家里不出了。就她們在藍氏回來后,不給藍氏見禮問安,偏安一隅,已經讓很多族人在背后說道了。 按理,即便丈夫去世。有主母在,做為妾室,即便生養有兒女。也是要在主母身邊服侍的。沒有藍氏的恩典。這二位可是不能隨意地就隨了兒子分家去另過日子了。 世俗禮法可不容。 故即便這二人再不把藍氏當一回事,此時也是要來磕頭的,不然只要藍氏跟族里人說一聲,這二人就得留在祖宅養老了。 這對于她二人來說,可比死還難受。 喬興存還在時,她們都不曾服侍過大婦。這喬興存不在了,反而還要留下看大婦的臉色,這日子只怕沒法過了。 這二人可都是隨著喬興存在京里當慣夫人的,好日子過慣了,錦衣玉食。下人仆從的服侍慣了,臨老。還要讓她們在藍氏面前服侍,這就跟要了她們的命一樣。 不管這二人心里如何想,為了還能過那樣逍遙的日子,這表面的功夫還是要做的。 所以這二人來了。 藍氏雖然不在乎,也不愿去計較這二人的無禮怠慢,但在這二人到她面前下跪請安時,還是擺了一場大婦的面子。 不然都當她是軟柿子不成? 好在藍氏也不是那種刻薄的人,也不愿把這二人留在身邊添堵。很爽快地打發這二人跟著自家兒子走了。 在外人看來,藍氏這一番作派自然又是贏得了眾人的交口稱贊。 不過喬姑婆很是不平,說若是她,定是要把這二人放在身邊磋磨一番才甘心的。本來屬于藍氏的東西,這幾十年來卻被那二人搶走了,京城里只知喬興存的劉、方二位夫人,哪里還知道有藍氏這位原配嫡妻?那二人作為妾室,連皇宮宴請都沒少去。 但在藍氏心中,已是千帆過盡,沒有什么比得上家人更重要的了。再說先人已去,也沒什么好抱怨的了。如今兒子兒媳孝順,孫子孫女承歡膝下,再沒什么比這更好的了。也不愿為一些不相干的人費神。 七月底,送走了喬景倉四家人之后,喬景昆把一家人聚在一起,商討他們一家的去留。 之前一家人離開青川時,便說先去益州為喬興存守孝,待過了孝期,再來商量一家人是要在益州生活還是仍回青川。 畢竟幾個孩子都是在青川出生長大的,喬母的娘家也在青川。當時怕一家人在益州住不慣沒有決定去留,對家里的房子地契田地什么的都沒有處理。如今孝期守完了,是要決定一家人去留的時候了。若是要回青川,也該準備起來了,到入了秋就不好走了。 這一天,一家人齊聚藍氏院里的huā廳里,連琬兒都沒落下。 氣氛太嚴肅了,也沒人先開口說話。 喬明瑾想了想,便問乖乖坐在她身邊的琬兒:“琬兒,跟外公外婆和太婆婆說說,琬兒喜不喜歡益州???” 琬兒如今已六歲了,已到了知事的年齡,在來之前,喬明瑾也把一些事跟她說了說。 此時小東西聽得自家娘親這么問,便連連點頭,沖坐在上首的藍氏和喬父喬母說道:“喜歡。這邊的家好大,還有很多好吃的東西。街上也熱鬧,huā燈也好看,還有好多人陪婉兒玩,也沒有東根和北樹欺負人,也沒有偏心的奶奶……” 小東西小聲嘀咕,眾人沒聽見,喬明瑾卻是聽到了。 吳氏的偏心,在小東西的心里已是刻了印。就因著吳氏的偏心。小東西自小就學會了看人眼色,對陌生人總是有一些畏懼,要與人相熟了之后,才會打開心扉。 喬明瑾聽了女人的這番話,對女兒有些心疼。 這孩子即便有她全心全意的疼愛,只怕也沒有太多的安全感。得有她們這樣健全的、和睦的家庭氛圍,小東西才會一直快快樂樂的。 如今女兒已習慣了跟娘家這些人在一起,若是換了新環境…… 喬明瑾想著便有些憂心。 而藍氏聽到小東西說喜歡益州時,笑了起來。忙招呼小東西過去?!皝?,到太婆婆這邊來?!?/br> 小東西聽了忙咧著嘴蹭下了椅子,蹬蹬蹬就朝藍氏小跑了過去。撲進了藍氏的懷里。 藍氏摟著她揉搓了一頓。對她笑著說道:“琬兒喜歡這里???不回青川啦?” 小東西朝喬明瑾看了一眼,又想了想,才看著藍氏說道:“太婆婆回青川嗎?琬兒要跟太婆婆在一起?!?/br> 藍氏聽了心頭喜歡,大笑了起來,連夸了幾個乖,把小東西摟抱在懷里。喂她吃點心。 喬明瑾見狀笑了笑,又看了擰著眉的喬父,和欲言又止的喬母,開口說道:“爹娘,咱們一家還是留在益州吧。爹爹已是接了家主之位。再離開怕是不能的了。再說,青川咱也沒什么人脈。為了明玨和明珩的前途,咱也得留在益州。有族人相助,將來他們二人也能少走些彎路。再說祖母也是生在這里長在這里的,留在這里要更合適些?!?/br> 說完又往明琦那邊看了一眼,又笑著對喬母等人說道:“再說了,明琦將來可是要嫁在益州的,若咱們都回去了,剩她一個人在這里,娘你就不想她?青川和益州這么遠,只怕要幾年才能得見一面?!?/br> 這一家里只怕只有喬母是想回青川的。畢竟對她來說那里才是她最熟悉的地方。 那里有她的父母兄弟姐妹,有她最熟悉的家人。 而且后來喬家日子好過了,她走在村里走到外面,別人自然都是仰望巴結她的。而在益州,有錢的富貴人多著呢。 再說畢竟她是鄉間出來的,跟富貴人家的小姐太太們來往,心里還是忍不住犯怯的。每次出門之前,都要問遍了屋里的人,生恐她的穿戴不妥當或是言語不妥當在外面受人笑話。 若在青川,家里富裕了,當個富貴鄉坤,只怕別人還要來恭維她的。 雖然知道留在益州對兩個兒子最好,但她心里還是念著青川。 如今聽喬明瑾這一番話,猛得才想去明琦的婚事來。若是她們一家都回青川了,這明琦以后可就不能隨時回娘家了,只怕真的要好多年才能得見一面了。 光想著,心里就不舍了起來。 而明琦聽到喬明瑾說到她后,這妮子也沒有不好意思,還揚聲說道:“若是你們都回青川了,那我也要回去!反正我還沒嫁。再說姓周的又不愁沒人嫁他!” 大伙聽了這話,便都笑了起來。 明珩和和明瑜還不住地打趣她:“若叫善賢聽了可該傷心了?!薄翱刹皇?,那小子沒少讓我幫他帶東西進來?!?/br> 明琦聽了忍不住嘀咕:“他沒了我又不是成不了親了?!?/br> 明瑜聽了又笑著打趣她:“說這些話來哄我們,只怕心里正不舍得吧?!?/br> “誰舍不得啦!” 大伙聽了又齊齊笑了起來…… 最后,為了幾個孩子,藍氏和喬父都決定要留在益州。而喬母自來就把丈夫和兒女看得比她重,嫁雞隨雞是她從小就接受的閨訓。對青川雖有不舍,不過最后也愿意跟大家一起留下來。 而對于喬明瑾來說,她在哪里生活都一樣。并沒有什么特別的。 憋了幾天,終于要結局了。今天就結束了,還有一章。這書用時太長,拖得我都有些發狂。哎,一言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