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康成國降順
作者:天際驅馳 再次發起戰事,霧黑大軍進行了戰略調整。蘇拉爾不再親自帶軍沖鋒陷陣,而是坐陣嘉國都城天路城,居中策應四方。派大將坎里斯兒出任中軍統帥,仍舊進攻索云國南棗郡,然而,這只是一路疑兵,目的在于牽制住索云國的兵力,不使之向東西兩路援手。從霧黑大陸本土征調來的二十萬新兵,分別充實進東西兩路,對榮國和烏國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在南棗郡一戰和成化城一戰之后,蘇拉爾也打探到,此兩戰,是由鳳夢中部五國中,索云、嘉、喆、汀四國聯手,認識到中部五國實力強勁,遠遠超過東西兩路。鳳夢三大強國之嘉國、索云、汀國三國全在中部,想在急切中短時間拿下中路是不太現實的,因此在休整近兩月之后的第二波入侵,霧黑王朝進攻的重點便放在了東西兩路上,中路只要實現牽制住索云國的兵力即可。把東西兩路拿下之后,再對中路實施合圍,喆國和陰國這兩個國家應該是很容易拿下的,嘉國已失國土,雖有強軍,但只會越打越少,不足為慮,等拿下鳳夢全境再回頭慢慢收拾。到時就只剩下國強將弱的索云國和國弱兵強的汀國,四面合擊,令其顧此失彼,就比較容易拿下了。對中路,不是不能強攻,但事實證明,強攻對霧黑一方也損失太大,蘇拉爾大帝便確定了對中路迂回包抄的策略,以最小代價謀最大利益。 而在進軍東西兩路中,其側重點又放在了對西路的進攻。西路三國中,康成國和昊國已經滅亡,只剩下個榮國尚存。只要拿下榮國,就可以把鳳夢西路全線貫通,就可以從南方向索云國用兵,使其南北不能兼顧。 退兵不足兩月,霧黑大軍再次增兵進犯,榮國只得拼死守衛,昊國和康成國也一起出力,但仍舊一路被殺得節節敗退,再次退回了榮城都城。然而,這一次只有昊國跟隨榮國退入了都城??党蓢谕讼驑s國都城的半道中,轉而一路向東,渡過榮國跟索云國相鄰又相隔的涫水,進入索云國西南方的落霞郡。 康成國殘部大約有五萬余人,如此大規模的橫渡涫水,早就驚動了落霞郡駐軍。悍然渡過界河,進入他國領土,就是一種入侵行為。其實康成國跟索云國本不接壤,正常情況下,康成**隊根本沒可能抵達索云國的國土。落霞郡駐軍本想制止康成國渡河,康成國渡河而過先期抵達的人員中說明來意,很有誠意地主動上繳了兵械,表示對索云國主權的尊重。因怕霧黑大軍追上來趕盡殺絕,先頭部隊一邊跟落霞郡交涉,后面的隊伍仍是急急忙忙的渡河過來,不敢稍停,直到全部都渡過了涫水,把泊在榮國沿岸的渡河船只全都拉到索云這岸來之后,才覺稍稍得放心。果然霧黑大軍很快就追至涫水西岸,因無船只可用,河對岸又有鎧甲分明,陣容整齊的索云軍,不敢伐木作筏,也不敢冒險泅渡,怕被擊中游,葬身滔滔涫水之中,叫罵一陣之后,只得退去。 等落霞郡太守和都統領到來,康成國皇帝修成降書順表,表示愿意合并進索云國??党蓢鴼埐繒簳r駐扎在涫水河畔,等候索云國皇帝依大臣來談判合并事宜。他們經歷兩次亡國之傷,又在榮國被霧黑大軍殺了兩次,只殺得康成皇帝心虛膽寒,再顧不得大臣們的反對,也顧不得什么祖宗不祖宗,這時節,祖宗們早顧不上自己了,要活下去,只能躲進強國去,哪怕就是合進去,也能結束無窮無盡漂泊流離的凄惶日子,求得個安身立命之所! 史記,靖亂元年七月十四日,康成國簽署協議,永久合并進索云國。 官吏,物資,軍隊的接收安置之法比照弘國和永昌合并之法,唯一與弘,永兩國不同的是康成國皇帝被封為了宗王,比郡王低了兩個品階,屬四品王位。賜前康成國都城為封地,食邑五千,仍恩準世襲罔替,不赴封地,在成化城賜王府居住。 康成國本來比弘國和永昌國稍強,在合并四國中,他的國力是最強的,想不到合進索云國,他們的王位的品階反是最低,而國小力弱的陰國封的王位品階反而最高的,不免心頭不滿。雖然大家同為王爺,但這王位的品階也分三六九等,差異甚大,怎能不爭? 對此,索云國給出了說法:陰國是在有國土的基礎上合并進來的,其國君臣民將領軍隊等并入索云國相關部門時,待遇自然要比亡國之后合并進來的看高一線,因此仁和皇帝被封為鎮國王,是一品王。而康成國則是在與霧黑大軍的廝殺中,逃竄進索云國的,且呈了降書順表,自當按降國的情況處理,其待遇,不但不能跟陰國比,比弘國和永昌國也要低了兩分。好在除了在封王上只給了個四品王位,但在官吏考核任職,軍隊整編,裝備給養等方面,還是跟弘永兩國一視同仁,因此除了皇帝和少數大臣重臣之外,康成國絕大多數人等對合并進索云國后的待遇并無異議。 事已至此,康成國皇帝雖有不服,也只得低頭。 西路這邊,榮國昊國撤進榮國都城,繼續堅守,康成國也緊鑼密鼓地合進索云國,東線烏國已是連連告急,一通又一通的書信向索云國求援。 烏國雖與索云國接壤,但接壤邊界并不長,一旦這段邊境被霧黑大軍占據封鎖,索云國就是想出兵,也要假道汀國境內才能到達烏國。要從汀國假道行軍,事關三方,一來一回地商議,不知又要擔誤多少時間和戰機,沒準還來不及議定就被滅了。上一次霧黑大軍殺來時,就是以迅雷之勢占據了這段邊界,害得烏國沒來得及,也根本沒法向索云國發出求援。 東路三國,奉和國已滅亡,皇帝帶著軍隊全線退入烏國,烏國之南是簡國,在霧黑大軍再次向烏國發動進攻之后,按照協議,簡國便派了八萬精兵助守烏國。這一次,烏國的宸浩皇帝沉思之后,毅然決然地改變策略,不向位于東部的都城撤退,而是且戰助退向西南方的副都淦城。宸浩帝一邊指揮著對霧黑的作戰,積極抵御著霧黑的進攻,一邊收拾了金銀細軟,帶著重臣們,棄都而逃,跑向副都淦城。 一開始,大家還不明白宸浩帝為什么會做出如此反常又失策的舉動,直到烏**隊和奉和軍隊,簡國援軍漸漸集結在淦城,距離烏索邊境不遠之時,大家才恍然大悟:烏國這是想舍簡國而抱索云大腿! 簡國雖然派軍援助了烏國保疆守土,但是就實力而言,簡國的國土不及烏國大,實力不及烏國強。烏國是可以向東南撤退,全力守住都城,然而如果守不住,烏國唯有向南撤退,撤進簡國。如果憑烏國都擋不住霧黑東路軍的進攻,實力稍遜于烏國的簡國又如何擋得??? 簡國東面臨海,北接烏國,簡國若守不住,只有向西強渡波濤洶涌的赤麟江,進入喆國境內。這是比較樂觀的撤退路線,沒準,烏國,簡國,奉和國三國會全部喪生在赤麟江畔,或是葬身于赤麟江底!此途極其兇險,隨時都有被霧黑大軍追殺圍殲的可能,搞不好就不但亡國,還全軍覆滅。宸浩帝思前想后,覺得指望不上簡國,還不如直接從自己國內渡過相對平緩的赤麟江中游,在陸地上從烏索兩國交接的邊境上撤入目前鳳夢大陸的最強國,憑著姻親國的關系,還有點倚仗。 烏國向淦城且戰且退,倒是奉和國皇帝很快就看穿了宸浩帝的用意,心下一片冰涼。他本來以為憑烏國,簡國和自己國家抵敵住霧黑東路軍,自己駐守烏國邊境,伺機收復失地。哪想到烏國一路往西南方的副都淦城撤退,完全沒有死守的打算,更是棄簡國不顧,可笑簡國還派了八萬兵卒來支援,這一下,全是有去無回,烏國如此行徑,涼薄之至,哪有半點同仇敵愾之心? 奉和國皇帝冷了心,再不敢把復國或幫助復國的希望寄托在烏國身上,等烏國撤退進副都淦城時,奉和國皇帝也跟康成國皇帝一樣,先棄了烏國,帶著自己的殘余軍隊和臣下,從烏索邊界越境而過,直接投奔索云國。 越境過去后,正好是索云國的依山鎮。卻不想,依山鎮已被嘉國強占了。 奉和國與嘉國領土相接,向為世仇,長年戰火不斷,兩國邊界更是村鎮盡毀,土地拋荒,宛如鬼域一般?,F今兩國俱已亡國,忽然之間在異國他鄉不期碰頭,仍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兩話不說就開殺! 奉和國的國力和軍力差弱于嘉國,只是限于祖制,嘉國再怎么打壓奉和國,也不敢把奉和國滅了!就一直以江水平緩的赤麟江上游河道為國界,兩國便時不時地渡江燒殺搶劫對方的城市村鎮,以為報復。 異國相遇,仍是嘉國實力勝過奉和國不止一籌,雖然亡國,耀乾帝仍是強國作派,便想洗劫奉和國,把奉和國攜帶的糧草物資等搶過來充實自己。 奉和國皇帝并不想戰,但是既然已經遇上了,對方又先動手,奉和國只得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