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道之異同
又是一個早晨。 別墅的陽臺上,徐吉緩緩睜開眼睛。 太陽真火,在他的皮膚上燃燒著。 氣血在臟腑中汩汩沸騰。 身下坐著的水泥地板,被高溫燒的都已經冒煙。 徐吉連忙站起來,抖索一下全身筋骨、xue竅,運轉法力,將皮膚上附著的太陽真火,統統收納到臟腑xue竅之中。 如今的他,已經習慣了太陽真火炙烤臟腑的痛覺。 “老神仙不會無緣無故的,加快修煉進度!”徐吉走回客廳,坐到陰涼的瓷磚上,輕聲說道:“必是有著不同尋常的發現!” 便將手機打開,老神仙留下的視頻,已在其上。 點開視頻,細細觀看,徐吉若有所思。 “原來是這樣……” “蠅道人可能還活著……而且他觸發了藍星的某種禁制……” 徐吉回憶著方才在轉換時,通過神話世界的道祖法眼,所看到的那種種瑰麗的宇宙細節。 藍星所在的星系,行星排列組合著。 浩瀚的深空,一望無垠,仿佛沒有任何生機。 只有在藍星軌道上,能看到一些微小的不起眼的塵埃。 這就是道祖所感知的藍星宇宙。 浩瀚無垠! 藍星雖大,也不過是這無垠深空孤懸的一個點。 與神話世界的人間相比,不值一提! 在神話世界,宇宙萬物,都是圍繞人間而存在的。 日月星辰,乃至陰陽五行的動力,也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了人間因果的牽引。 所以,在神話世界,人間最大。 其他一切,甚至都只是附著于四大部洲之上的附屬品、裝飾。 與神話世界相比,藍星是如此的渺小。 而借助道祖的感知,徐吉還曾感知到,有一個龐大到不可思議的東西,籠罩于數以十萬億公里之外的星空。 就像一個雞蛋殼,將包括藍星在內的,整個星系完全包裹。 可惜,徐吉也只能是在轉換的剎那,才能借助道祖之力,對此有所感知。 剎那之后,他便回到了藍星,rou體凡胎。 “老神仙急于金丹,怕也是預感到什么了!”徐吉說著。 便盤膝坐下來,開始調息,努力修煉。 …… 碧游宮。 通天教主的身影,出現在上清仙山之上。 誅仙陣圖祭起,青萍劍遙遙而立,東皇鐘罩住四方。 “起!”圣人輕輕伸手,那被藏在這仙山之巔,由靈寶天尊親自看守的至寶,便被他從仙山之中取出。 混元拂塵之上,道德流轉,先天鴻蒙之氣勃發。 顯然,此寶也有所感知,知曉,將有用處。 于是從亙古的長眠中蘇醒。 寶貝威能與禁制,逐步展開。 “慈悲!慈悲!”通天教主將這寶貝拿在手中,往腦后功德金輪一藏,接著細細的將功德金輪內貯藏的數十萬寸先天功德水,接引而出,讓這些珍貴的功德水,浸泡混元拂塵,將這寶貝溫養起來。 只待著,徐吉金丹凝成,然后在洪荒中斬出那名曰徐吉的分身。 如此,不管是蠅道人也好,還是別的什么東西也罷。 只要可以鎖定其位置,便可以在轉換瞬間,借助因果牽引,以混元拂塵,打他一記。 做完此事,通天教主便從這上清仙山上消失。 轉瞬之后,出現在了魯山仙山之上。 一回到魯山,通天教主立時敏銳的發覺了,天地之中的因果,都在動蕩。 通天教主掐指一算,便道:“原來如此!” “因果牽引,大劫開啟,故而仙山、洞天、福地,皆將從諸天回歸!” “不止如此,那些曾經被人藏起來的天地碎片,也在因果牽引下,回到了人間!” “這就是這一場劫數的真諦??!” “大爭之世,席卷四方,天地因果都將清算!” “慈悲!慈悲!” 通天教主再算,便已經知道,這所有的一切,都將在未來十余天內,陸續開始。 而且,他還算到了,此番的因果牽引之大,將超過人皇劫! 圣人以下,所有洞天、福地、仙山、靈脈,都有可能被因果牽引著,重歸凡世。 大爭之世,果然不同凡響! 但,通天教主也只算得到這里了。 剩下的,一片模湖。 天機已隱,因果已遁。 哪怕圣人,推算之術,也只能推算大勢。 “罷了!”通天教主放下強行推算的心思。 如今的華國,他已經不再擔憂。 通天教主知道,華國只要不自亂陣腳,以如今的趨勢來看,幾乎是立于不敗之地。 贏下這次大劫,不是意外,輸了才叫意外! 通天教主現在只擔心,大劫之后,華國道統將走向何方? 以人皇會元的經驗來看,舉凡道統新生,最初幾萬年,都將是勃勃生機。 但,很快,隨著發展,因果會累積,孽障將沉淀。 所以,早在封神大劫之前,通天教主就已經明悟。 想要超脫,只有一次機會! 這個機會就存在于道統最初的那幾萬年。 準確的說,應該是最初的那幾千年。 若是不能一鼓作氣,從王朝、帝朝,升華為圣朝,然后趁著因果尚未積累,孽障還沒有不可計數的時候,孤注一擲,直沖天、朝。 否則,因果累積、孽障疊加。 任你神通廣大,智計百出,功德無窮,也將被拖垮。 就像人皇時代的歷代人皇。 因果、孽障的重壓下。 兇孽、邪祟將層出不窮。 王師將陷入疲于奔命的窘境。 接下來,整個道統都將死氣沉沉,道統的人心將潰散,于是徹底被因果孽障拖垮。 這正是截教與人教、闡教、西方教的根本差異所在。 人皇會元,諸位圣人,都看到了人皇時代的失敗與成功之處。 于是,諸位圣人各自從自身大道之處,闡發出道統來。 在這個過程中,三清的分歧,終于大到不可調和。 因為人教圣人大道之中有‘吾不為三界先’一條。 所以,截教和闡教的大道沖突,才變得那么尖銳。 與通天教主求速相比。 闡教圣人,以為當以穩為先。 只要給道統足夠時間,那么,自然圓滿。 但問題在于,道統時間一久,必然積累因果,產生孽障。 因果孽障糾纏在一起,道統之惡就會孕育出兇孽與邪祟。 對此,闡教圣人給出了他的答桉。 綱常禮法,愚民、弱民…… 只要凡人,能夠聽從君子之教,行仁義之事,斬斷欲望,循規蹈矩。 那么,因果自消,孽障不存。 道統就可以滴水穿石,積沙成海。